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白背
(1).表面干燥后呈白色的土壤。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大小麦:“到榆荚时,注雨止,候土白背復锄。如此,则收必倍。”
(2).药草名。味苦无毒,根似紫葳,叶如燕庐。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十·白背:“白背,《别録》曰:‘味苦平无毒,主寒热,洗恶疮疥。生山陵,根似紫葳,叶如燕庐,采无时。’”
《漢語大詞典》:咸土(鹹土)
含有盐分的土壤。后汉书·西南夷传·冉駹:“地有咸土,煑以为盐。”
《國語辭典》:熟土  拼音:shú tǔ
熟化而适合耕种的土壤。
分類:土壤耕种
《国语辞典》:砂土  拼音:shā tǔ
砂与黏土的混合土壤。如:「砂土排水快,最适合用来铺设田径场地。」「砂土地质适合种植西瓜。」也作「沙土」。
《國語辭典》:心土  拼音:xīn tǔ
位于表土层下方的土壤,包括淀积层、风化层与岩石层。
《漢語大詞典》:土温
土壤的温度。
分類:土壤温度
《漢語大詞典》:埴垆(埴壚)
稍粘而较疏松的土壤。周礼·地官·草人:“勃壤用狐,埴壚用豕。” 郑玄 注:“埴壚,黏疏者。” 贾公彦 疏:“以埴为黏,以壚为疏,故云黏疏也。”
分類:疏松土壤
《国语辞典》:盐土(盐土)  拼音:yán tǔ
一种非碱土,指含高量可溶性盐类的土壤。通常分布在乾燥地区与沿海一带。
《國語辭典》:整地  拼音:zhěng dì
种植农作物前整理土地,以利植物生长的工作。包括锄地、松土、做畦等。
《國語辭典》:放淤  拼音:fàng yū
把泥水引到地里,使泥土淤积,增加土地的肥力,扩大可耕面积。
《漢語大詞典》:黄场(黄場)
黄色的湿润土壤。
《漢語大詞典》:强地(彊地)
强地:犹要地。后汉书·王张李彭传赞:“ 宠 ( 彭宠 )负强地, 宪 ( 李宪 )縈深江。” 李贤 注:“据 渔阳 也。”
彊地:亦作“强地”。彊,通“ 僵 ”。坚硬的土壤。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耕田《氾胜之书》:“春,地气通,可耕坚硬强地黑壚土,輒平摩其块以生草,草生復耕之。”
《漢語大詞典》:五剽
白色粉状的中等土壤。管子·地员:“壏土之次曰五剽。五剽之状,华然如芬以脤。” 郭沫若 等集校引 汪继培 曰:“爂、剽古字通用,亦作‘漂’,释名云‘土白曰漂’。”参见“ 五粟 ”。
《漢語大詞典》:五粟
粟土。适宜种植的上等优质土壤。
《國語辭典》:泻土(瀉土)  拼音:xiè tǔ
不生草木的咸地。也称为「泻卤」。
《漢語大詞典》:砂礓
土壤中的石灰质结核体。主要由碳酸钙和土粒结合而成,不透水,大的呈块状,小的颗粒状。华北、西北地区常见。《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砂礓, 江 南少见,这是 黄河 留给她的儿女的‘私房’。一个个砂礓蛋,好像鹅鸭卵石上长满疙瘩,大的像鎯头,小的像拳头。”《花城》1981年第3期:“杞柳从不希求沃土、肥泥,它在盐碱砂礓中萌芽吐枝,纤细的身躯像芦竹蒿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