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回心  拼音:huí xīn
改变心意。汉。贾谊 上疏陈政事:「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乡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您若回心事唐,君臣义同一家。」也作「回心」。
《國語辭典》:回心(迴心)  拼音:huí xīn
转变心意。《文选。潘岳。悼亡诗三首之一》:「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也作「回心」。
《漢語大詞典》:回心院
(1). 唐 宫院名。 高宗 王皇后 及 萧良娣 被囚之所。新唐书·后妃传上·王皇后:“﹝ 王皇后 ﹞又曰:‘陛下幸念畴日,使妾死更生,復见日月,乞署此为 回心院 。’”按,旧唐书·后妃传上·高宗废后王氏作“ 迴心院 ”。
(2).词牌名, 辽 萧后 作。 清 叶申芗 本事词:“ 辽 萧后 小字 观音 ,工书,能歌词,善弹筝琶。 天祐帝 甚宠之……后疎之,后乃作《回心院》词十首,寓望幸之意也。”
《国语辞典》:转意回心(转意回心)  拼音:zhuǎn yì huí xīn
转变原来的心意与态度。《西游记》第二七回:「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覆,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
《國語辭典》:回心转意(回心轉意)  拼音:huí xīn zhuǎn yì
改变原来的心意和态度。《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那大王早晚被他劝转,果然回心转意。」《西游记》第三二回:「你师徒们若肯回心转意,招赘在寒家,自自在在,享用荣华。」也作「心回意转」、「意转心回」。
《漢語大詞典》:反善
回心向善。三国志·魏志·何夔传:“ 承 ( 管承 )等非生而乐乱也,习於乱,不能自还,未被德教,故不知反善。”
分類:回心向善
《國語辭典》:改善  拼音:gǎi shàn
有所改变,使更趋良善。如:「改善社会风气,要从加强教育,净化人心开始。」
《國語辭典》:静脉(靜脈)  拼音:jìng mài
在体循环系统,将失氧血自身体各部输回心脏的血管,功用与动脉相反。
《漢語大詞典》:返善
犹言回心向善。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南中志:“夷徼厌乱,渐亦返善。”
分類:回心向善
五果回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小乘五果之圣者,回心转于大乘之年限,各有差异。涅槃经谓须陀洹果之圣者,得涅槃经八万劫,斯陀含果经六万劫,阿那含果经四万劫,阿罗汉果经二万劫,辟支佛经十千劫。姑證大乘之佛果。
回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回转心而由邪入正也。楞严经五曰:「回心今入菩萨位中。」唯识论十曰:「决定回心,求无上觉。」
回心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圆顿戒之异名。圆顿戒者回转小乘心而趣向大乘道之人所受者也。
【佛学常见辞汇】
圆顿戒的别名,即回转从前的小乘心以趣向于大乘道的人所受的戒律。
回心向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云回小向大。谓不定性之人,回转声闻缘觉之小乘根性而趣向大乘之佛道。如舍利弗,目莲,本二乘人,皆于法华经会坐回心向大而入于菩萨位也。菩提心论曰:「若不定性者,无论劫限,遇缘便回心向大,从化城立以为超三界,谓信佛故。乃蒙诸佛菩萨加持力,而以方便遂发大心,乃从初十信下遍历诸位,经三无数劫难行苦行,然得成佛。」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回小向大,即把本来的小乘心回转过来以趣向于大乘的佛道。
回心忏悔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回恶心而向善心披陈往日之非而悔过也。
沓婆回心
【佛学大辞典】
(故事)沓婆罗汉回小乘心而发大乘之菩提心。是通四分律之大乘,五證之一也。(参见:五义分通)
回心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直入之机而言,初奉方便假门之法,后回心归入真实一乘法门之机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