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嚄唶  拼音:huò zè
1.多言、大声呼笑。《集韵。入声。陌韵》:「嚄,嚄唶,多言。」
2.刚健的样子。《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
《漢語大詞典》:绝叫
大声呼叫。晋书·袁耽传:“ 耽 投马絶叫。”马,指计数的筹码。 宋 苏轼 《百步洪》诗之一:“水师絶叫鳧雁起,乱石一綫争磋磨。” 宋 杨万里 《峡中得风挂帆》诗:“百夫絶叫椎大鼓,一夫飞上千尺桅。” 鲁迅 《野草·失掉的好地狱》:“当鬼魂们又发一声反狱的绝叫时,即已成为人类的叛徒。”
《漢語大詞典》:唱筹(唱籌)
(1).高声报时。 南朝 梁 何逊 《与沉助教同宿湓口夜别》诗:“华烛已消半,更人数唱筹。”
(2).呼叫数码。 明 何景明 《官仓行》:“帐前喧呼朝不休,剪旌分队听唱筹。”
《漢語大詞典》:呼索
索取;呼叫索取。 宋 范仲淹 《奏乞拒契丹所请绝元昊和约》:“﹝ 赵元昊 ﹞必乘我之失,大有呼索。”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食店:“都人侈纵,百端呼索,或热或冷,或温或整,或絶冷、精浇、臕浇之类,人人索唤不同。”《元典章·户部二·使臣》:“出使臣人等……呼索盛饌,多破物料。”
分類:索取呼叫
《漢語大詞典》:酣呼
(1).酣睡时打呼噜。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真个就倒头酣呼大睡。”
(2).酒醉时大声呼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九回:“众人又復畅饮起来,酣呼醉舞了好一回。”
《國語辭典》:呼叫  拼音:hū jiào
1.呼喊叫唤。《新唐书。卷二○二。文艺列传中。李白》:「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
2.利用无线电传呼设备喊叫对方。如:「无线电呼叫」。
《國語辭典》:叫屈  拼音:jiào qū
1.口中大呼不平。《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刘氏与吕大大声叫屈,递上诉词。」
2.心中自认为倒霉。《薛仁贵征辽事略》:「望见正西兵一队来,当头捧著段志贤,薛延陀迎头叫屈。」
《漢語大詞典》:呼五白
古代摴蒲有五白之采,因称博戏时高呼叫采为“呼五白”。《楚辞·招魂》:“成梟而牟,呼五白些。” 王逸 注:“五白,簙齿也。言己棊已梟,当成牟胜;射张食棊,下逃於窟,故呼五白以助投也。” 唐 杜甫 《今夕行》:“冯陵大叫呼五白,袒跣不肯成梟卢。”参见“ 呼卢喝雉 ”、“ 五白 ”。
《國語辭典》:唱叫  拼音:chàng jiào
1.高声叫喊,吵闹。《董西厢》卷二:「催军的聒地轰声,纳喊的揭天唱叫。」元。李行道《灰阑记。楔子》:「母亲,似这等唱叫,几时是了?不如将女孩儿嫁与马员外去罢!」
2.一种歌唱的形式。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唱叫小唱,谓执板唱慢曲、曲破,大率重起轻杀,故曰浅斟低唱。」
《漢語大詞典》:书颠(書顛)
(1).指 唐 代书法家 张旭 。 旭 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当时呼为 张颠 。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顾陆张吴用笔:“ 张 既号书颠, 吴 宜为画圣。”
(2).谓读书入迷,忘形似颠。 宋 陆游 《寒夜读书》诗之二:“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颠。”
《漢語大詞典》:叫春
(1).谓叫卖酒。春,酒的别称。 宋 晁补之 《谯国嘲提壶》诗:“何处提壶鸟,荒园自叫春。夕阳深樾里,持此劝何人。”
(2).谓动物发情时的呼叫。 瞿秋白 《乱弹·猫样的诗人》:“凶狠的吃老鼠的猫,‘叫春’时候的音调,倒也的确很浪的。”
《國語辭典》:叫苦  拼音:jiào kǔ
呼喊所受的苦难。《薛仁贵征辽事略》:「背后薛仁贵合二将兵赶莫离支走,马上叫苦三声,只见一漫漫的海水当其路头。」《老残游记》第一六回:「子谨不便措辞,心中却暗暗的替魏家父女叫苦。」
《漢語大詞典》:欢叫
(1).喧哗叫嚷。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 勱 躬祷祀,水犹未减,乃列阵被杖,鼓譟讙叫,且刺且射,大战三日。”
(2).欢呼叫唤。讙,通“ 欢 ”。新唐书·南蛮传下·西原蛮:“愿因改元大庆,普赦其罪,遣郎官、御史以天子意丁寧宣諭,必能讙叫听命。”
《漢語大詞典》:狂号(狂號)
大声呼叫。 元 戴良 《咏雪三十二韵赠友》:“浪走儿应喜,狂号犬自惊。”
《國語辭典》:卖痴呆(賣痴獃)  拼音:mài chī dāi
宋朝吴地的习俗。在除夕时,大人们叫小儿到街上去呼叫,将痴呆卖掉,以希望在新岁里能变得聪敏。见宋。范成大〈卖痴呆。除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