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倭奴
(1).我国史书中 日本 的古称。后汉书·光武纪下:“ 中元 二年春正月……东夷 倭奴国王 遣使奉献。”新唐书·东夷传:“ 日本 ,古 倭奴 也。”
(2).对 倭 寇、 日本 侵略者的蔑称。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日本:“谓之妒功生事则可;其恨之者至云党 倭 奴以坏战局……冤矣。” 鲁迅 《南腔北调集·论“赴难”和“逃难”》:“我们虽然也看见过许多慷慨激昂的诗,什么用死尸堵住敌人的炮口呀,用热血胶住 倭 奴的刀枪呀,但是先生,这是‘诗’呵!”
(3). 倭 人之奴,汉奸。 清 黄遵宪 《续怀人诗》之十三:“駡我 倭 奴兼 汉 贼, 函关 难闭一丸泥。”
《漢語大詞典》:日录
(1).史书记事的一种体例。记其事并记其时日。《公羊传·隐公元年》“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 汉 何休 注:“於所闻之世……大夫卒,无罪者日録,有罪者不日,略之。”
(2).指史官按日的记录。宋史·周常传:“陛下於灾暾可畏之候,暂停进对,亦人情之常;若著为定令,则必记於日録,传之史笔。”
(3).犹日记。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 山谷 晚年作日録,题曰《家乘》。” 阿英 《敌后日记·〈庙湾纪程〉序》:“余自五月三十一日,离 泰州 前来军部……诸凡海陆河川,风雨晦暝,艰辛苦难,无不饱经。故抵达军本部 亭子港 以后,遂将途中日録,汇为一册存之。”
《漢語大詞典》:故志
(1).古时的记载。指史书。国语·楚语上:“教之故志,使知废兴者而戒惧焉。” 韦昭 注:“故志,谓所记前世成败之书。”
(2).本志,宿愿。《后汉书·郎顗传》:“若有德不报,有言不醻,来无所乐,进无所趋,则皆怀归藪泽,修其故志矣。”
《漢語大詞典》:坟史(墳史)
指典籍史书。魏书·裴延儁传:“涉猎坟史,颇有才笔。”新唐书·文艺传中·刘宪:“时 玄宗 在东宫,雅意坟史。” 宋 陆游 《贺黄枢密启》:“加之博极坟史,得兴亡治乱之由;综练典章,识沿革始终之际。”
分類:典籍史书
《國語辭典》:通志  拼音:tōng zhì
1.各省的志书称为「通志」。如《江苏通志》、《湖南通志》等,以别于县志而言。
2.通达其意。《晋书。卷五一。皇甫谧传》:「其后乡亲劝令应命,谧为释劝论以通志焉。」
3.书名。宋郑樵撰,二百卷。仿通史的体例,起自三皇,终于隋代,以详述历代的文物制度著称。采摭浩博,议论亦多警辟,至今资为考镜。后人以此书与《通典》、《文献通考》合称为「三通」。
《國語辭典》:史评(史評)  拼音:shǐ píng
1.针对历史事件所作的评论文字。如贾谊过秦论、王夫之读通鉴论等。
2.批评史书,对于史书的体例、结构、源流、取材、笔法等加以剖析评论的著作。如刘知几的史通,章学诚的文史通义等。
《國語辭典》:史乘  拼音:shǐ shèng
乘,春秋时晋国史书的名称。后用史乘泛指史籍。清。龚自珍〈上镇守吐鲁番领队大臣宝公书〉:「我高宗皇帝岂乐于穷武以炫史乘哉!」
《國語辭典》:伪书(偽書)  拼音:wèi shū
1.冒托前人名氏所著成的书。汉。王充《论衡。对作》:「俗传蔽惑,伪书放流。」
2.伪造文书。《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吏士舞文弄法,刻章伪书。」
《漢語大詞典》:伪史
指僭伪、非正统政权的史书。 唐 刘知几 史通·因习:“当 晋 宅 江 淮 ,实膺正朔,嫉彼羣雄,称为僭盗。故 阮氏 《七録》以 田 、 范 、 裴 、 段 诸记, 刘 、 石 、 苻 、 姚 等书,别剏一名,题为‘伪史’。”
《漢語大詞典》:史例
(1).史书的体例。左传·隐公七年“凡诸侯同盟,於是称名” 唐 孔颖达 疏:“ 丘明 采合旧语以发明史例。” 唐 刘知几 史通·序例:“ 邓 孙 已下,遂躡其踪,史例中兴,於斯为盛。”明通鉴·义例:“年经月纬,此史例之大纲。”
(2).历史的事例。 鲁迅 《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先引对方的党义,次引外国的法律,终引东西史例,以见凡压迫自由者,往往臻于灭亡:是一番替对方设想的警告。”
《國語辭典》:通考  拼音:tōng kǎo
1.《文献通考》的简称。参见「文献通考」条。
2.会通古今,依次叙述的书,多以通考为名。如马端临的《文献通考》。
《漢語大詞典》:遗史(遺史)
(1).指前朝的历史。 宋 陈造 《魏帝庙》诗:“至今閲遗史,为汝空饮恨。” 元 虞集 《翰林承旨刘公神道碑》:“史馆方修 太祖皇帝 以来实録,与 辽 金 之遗史。” 清 沈永令 《赠蘗庵禅师》诗:“列朝文献徵遗史,一代天龙护法王。”
(2).谓根据轶闻编成的史书,所记多为正史所不载。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九:“《国史补》之説固未可信,又安知《唐宋遗史》为得其实乎?”
《國語辭典》:秽史(穢史)  拼音:huì shǐ
1.记载不实的史书。如北齐魏收所作的《魏书》,因其收载人物史迹、立论褒贬,皆凭魏收一己之好恶,故被时人讥为秽史。见《北史。卷五六。列传。魏收》。
2.比喻不光采的生活历程。如:「丰功伟业的背后,有时也搀杂了一段不可告人的秽史。」
《國語辭典》:传赞(傳贊)  拼音:zhuàn zàn
史家于传记后所加的评论。《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郭文传》:「宠葬之于所居之处而祭哭之,葛洪庾阐并为作传赞,颂其美云。」
《漢語大詞典》:群纪(羣紀)
指各种史书。 南朝 宋 颜延之 《又释何衡阳〈达性论〉》:“昔在幼壮,微涉羣纪。皇王之轨,贤智之跡,侧闻其略,敢辱其详。”
分類:史书
《国语辞典》:琴史  拼音:qín shǐ
1.琴与史书。唐。孟浩然〈秋登张明府海亭〉诗:「予亦将琴史,栖迟共取閒。」
2.书名。宋朱长文撰,六卷。前五卷依时代先后收载善琴者的小传,共一百五十六人。末卷为琴艺的专题论述,记琴之沿革、损益、音调等。是现存最早的琴史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