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得 → 淂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287,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责效
取势
受赂
告捷
纳粟
童行
取快
取悦
伯国
引商
先手
取济
收获
获捷
速效
《漢語大詞典》:责效(責效)
求取成效,取得成效。 明 焦竑 玉堂丛语·政事:“宽非纵弛之谓,乃日刮月劘以要其成,而不责效於旦夕,故谓之宽。”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作文之事,贵于专一。专则生巧,散乃入愚;专则易于奏工,散者难于责效。”
《漢語大詞典》:取势(取勢)
(1).得到利益。红楼梦第七三回:“把姑娘的东西丢了,他倒赖説姑娘使了他们的钱,这如今竟要准折起来!倘或太太问姑娘为什么使了这些钱,敢是我们就中取势?”
(2).谓借以取得好的姿势。 朱自清 《欧游杂记·威尼斯》:“教堂右边是向运河去的路,是一个小方场,本来显得空阔些,钟楼恰好填了这个空子。好象我们戏里大将出场,后面一杆旗子总是偏着取势。”
《國語辭典》:受赂(受賂)  拼音:shòu lù
1.取得财物。《谷梁传。桓公二年》:「桓内弑其君,外成人之乱,受赂而退,以事其祖,非礼也。」
2.收受贿赂。汉。刘向《列女传。卷六。齐威虞姬传》:「有司受赂,听用邪人,卒见覆冒,不能自明。」《后汉书。卷七一。皇甫嵩传》:「吏有因事受赂者,嵩更以钱物赐之,吏怀惭,或至自杀。」
《國語辭典》:告捷  拼音:gào jié
1.取得胜利。如:「初战告捷,不枉费大家平日辛苦的练习。」晋。张协〈七命〉:「单醪投川,可使三军告捷。」
2.报告得胜的消息。如:「在拔得头筹之后,他迫不及待地以电话向家里告捷。」唐。元稹 论西戎表:「今之屯戍者则不然,众其城堡,异其师长,获一马则图功,虏一戎则告捷。」
《國語辭典》:纳粟(納粟)  拼音:nà sù
古代有捐纳粟米得官或入国子监,后改用银两,以迄清末。《宋史。卷四二九。道学列传三。朱熹》:「讫事,奉乞依格推赏纳粟人。」
《漢語大詞典》:童行
旧指出家入寺观尚未取得度牒的少年。宋史·食货志上六:“遗弃小儿,雇人乳养,仍听宫观寺院,养为童行。”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五:“忽有一人跃出,緇布衣,若僧寺童行状。”
《漢語大詞典》:取快
取得别人的喜欢;得到快乐。 明 李贽 《答邓明府书》:“杀一布衣,本无难事,而可以取快 江陵 之胸腹,则又何惮而不敢为也。”如:取快一时。
《國語辭典》:取悦(取悅)  拼音:qǔ yuè
讨好。宋。欧阳修〈夏日学书说〉:「可以乐而不厌,不必取悦当时之人。」
《漢語大詞典》:伯国(伯國)
霸国。伯,通“ 霸 ”。指 春秋 时取得霸主地位的诸侯国。 宋 陈亮 《〈谋臣传〉序》:“昔 尧 舜 之际,专尚德化,三代之王以仁政,伯国以谋, 战国 以力。”
《漢語大詞典》:引商
指 明 清 二代缴纳引税后取得地区专卖权的盐商。清史稿·食货志四:“引商有专卖域,谓之引地。”
《國語辭典》:先手  拼音:xiān shǒu
1.下棋时先下的一方,为进攻者。《醒世恒言。卷九。陈多寿生死夫妻》:「到胜负已分,却分说那一著是先手,所以赢;那一著是后手,所以输。」
2.比喻抢先取得主动权,得到优势。宋。苏轼〈送周正孺知东川〉诗:「告归谢先手,求去悔不勇。」宋。洪迈《夷坚乙志。卷一九。贾成之》:「我落人先手,输了性命。」
《漢語大詞典》:取济(取濟)
谓取得资财或某种力量的帮助。苏氏演义卷上引 汉 东方朔 神异经:“若狼为巨兽或猎人逐之而逸,即狈坠於地,不能取济,遂为众工所获。”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盐商利归於己,无物不取,或从赊贷升斗,约以时熟填还。用此取济,两得其便。”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以草茅设学常少数,而资财又不足以取济。”
《國語辭典》:收获(收獲)  拼音:shōu huò
1.收割,收取农作物。汉。荀悦《前汉纪。卷八。文帝纪》:「力耕数芸,收获如寇盗之至。」也作「收穫」。
2.获得的成果、成绩、心得等。唐。白居易〈与希朝诏〉:「况杀伤既重,收获颇多。」也作「收穫」。
《國語辭典》:收穫  拼音:shōu huò
1.割取成熟的农作物。汉。桓宽《盐铁论。相刺》:「非良农不得食于收穫,非执政不得食于官爵。」《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车驾行秋稼,观收穫,因涉郡界。」
2.泛指得到的成果或利益。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也作「收获」。
《国语辞典》:获捷(获捷)  拼音:huò jié
取得胜利。《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赵太祖屡获胜捷,威名日盛。」
《漢語大詞典》:速效
亦作“ 速効 ”。 指短期内很快就取得的成效。 晋 葛洪 抱朴子·遐览:“虽尔必得不误之符,正心用之,但当不及真体使之者速効耳,皆自有益也。” 宋 曾巩 《菜园院佛殿记》:“吾观佛之徒,凡有所兴作,其人皆用力也勤,刻意也专,不肯苟成,不求速効。”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太医用药:“若调摄少有不节,则医药亦无速效。” 清 钮琇 觚賸·白蕈散:“盖梳能治髮,梳发为蕈,以驱髮瘕,宜得速效。” 毛泽东 《关于情况的通报》:“我们的方针是稳扎稳打,不求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