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0,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经济
文献
生人
篇章
上古
新篇
古佛
事件
史笔
汉书
高丽
笔削
近代
近古
高远
《國語辭典》:经济(經濟)  拼音:jīng jì
1.经世济民。《宋史。卷三二七。列传。王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吾负经济之才,为庸人谋事,一死固自甘心。」
2.经济学上指人类利用种种财货,来满足欲望的一切行为及状态。通常指一国国民的生产关系,或指国家、个人的收支状况。《文明小史》第四六回:「专在经济上著力,直要使中国四万万百姓,一个个都贫无立锥之地,然后服服贴贴的做他们的牛马,做他们的奴隶,这样是无形瓜分了。」
3.用较少的人力、物力或时间获得较大的成效。如:「做事合乎经济原则。」
《國語辭典》:文献(文獻)  拼音:wén xiàn
本指典籍和熟知文化掌故的贤人。《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宋。朱熹。集注:「文,典籍也。献,贤也。」后专指具历史价值的典籍资料。
《國語辭典》:生人  拼音:shēng rén
1.活人。《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三国演义》第六九回:「只可泰山治鬼,不能治生人也。」
2.人民。《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豺狼抗爪牙之毒,生人陷荼炭之艰。」唐。白居易 初加朝散大夫又转上柱国诗:「柱国勋成私自问,有何功德及生人?」
3.不认识的人。《初刻拍案惊奇》卷六:「狄氏是个良人心性,见说要他当面见生人,耳根通红起来。」《文明小史》第四一回:「至于官场上所用翻译,什么制台衙门、洋务局各处,有各处熟手,轻易不换生人。」
4.生下来的时候或地方。如:「天津生人」、「甲子年生人」。
《國語辭典》:篇章  拼音:piān zhāng
泛指诗篇、文章。《汉书。卷一○○。叙传下》:「篇章博举,通于上下。」宋。王偊称〈寄题陕府南溪兼简孙何兄弟〉诗:「篇章取李杜,讲贯本姬孔。」
《國語辭典》:上古  拼音:shàng gǔ
远古时代。古人以书契时代以前为上古,今多以洪荒至秦、汉以前为上古。欧洲则约以纪元前四千年至西罗马灭亡期间为上古。《易经。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伊上古之初肇,自昊穹兮生民。」
《漢語大詞典》:新篇
(1).新的作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 张华 新篇,亦充庭万。” 唐 白居易 《诗解》诗:“新篇日日成,不是爱声名。” 宋 王安石 《王中甫学士挽辞》:“种橘园林无旧业,采苹洲渚有新篇。”
(2).喻指历史上的新阶段。 郭小川 《忆延安》诗:“‘七大’后,上前线,在 杨家岭 礼堂中,谱写了历史新篇。”
《漢語大詞典》:古佛
(1).历史年代久远的佛像。 宋 朱熹 《题九日山石佛院乱峰轩》诗之一:“因依古佛居,结屋寒林杪。” 清 袁枚 《普陀寺》诗:“古佛坐无言,流泉代作语。”
(2).佛教语。指过去的佛。五灯会元·〈七佛〉序:“古佛应世,緜歷无穷,不可以周知而悉数也。”
《國語辭典》:事件  拼音:shì jiàn
1.事情、事项。宋。司马光 论两浙不宜添置弓手状:「臣谨条列添置弓手不便事件如左,伏维圣恩省察,少加详择焉。」程乙本《红楼梦》第五八回:「将他腾挪出来,协理荣宁两处事件。」
2.物品、器具。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赏雪》:「且作雪花、雪灯、雪山之类,及滴酥为花及诸事件,并以金盆盛进,以供赏玩。」《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一:「这里大郎与文姬父女两个,互相安慰,把家中事件,收拾并叠。」
3.鸟兽类的肠、胃、脏、腑等物。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三。天晓诸人出市》:「御街铺店,闻钟而起,卖早市点心,如煎白肠、羊鹅事件。」也称为「事件儿」。
《國語辭典》:史笔(史筆)  拼音:shǐ bǐ
1.史官直言记载历史的笔法。唐。岑参〈佐郡思旧游〉诗:「史笔众推直,谏书人莫窥。」
2.引申指历史。《文选。曹植。求自试表》:「使名挂史笔,事列朝荣。」《三国演义》第九回:「将军若助董卓,乃反臣也,载之史笔,遗臭万年。」
3.书写历史所用的笔。晋。曹毗 对儒:「既登东观,染史笔,又据太学,理儒功。」
《国语辞典》:汉书(汉书)  拼音:hàn shū
书名。东汉班固撰。记载西汉的历史,一百二十卷。体例分为纪、表、志、传。为二十四史之一,亦为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唐颜师古注,清王先谦补注。
《國語辭典》:高丽(高麗)  拼音:gāo lí
国名。在今朝鲜半岛。隋唐时称为「高丽」。也称为「句骊」、「朝鲜」。
《國語辭典》:高丽(高麗)  拼音:gāo lì
高美华丽。《战国策。宋卫策》:「始君之所行于世者,食高丽也。」《南史。卷一九。谢方明传》:「以为雪赋,以高丽见奇。」
《國語辭典》:笔削(筆削)  拼音:bǐ xuè
笔,记载。削,删除。古代用竹简记载文字,有所更改就用书刀刮削,所以称为「笔削」。语本《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后用作请人修改诗文的敬称。《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蓄笔削之刑,怀轻重之意。」唐。韩愈 读荀:「孔子删诗书,笔削春秋,合于道者著之,离于道者黜去之。」
《國語辭典》:近代  拼音:jìn dài
1.过去不远的时代。《后汉书。卷四一。第五伦传》:「近代光烈皇后,虽友爱天至,而卒使阴就归国,徙废阴兴宾客。」《三国志。卷五九。吴书。吴主五子传。孙登传》:「权欲登读汉书,习知近代之事。」也作「近世」。
2.我国历史上专指十九世纪中叶至五四运动之间的时期。
《漢語大詞典》:近古
(1).接近古代。《穀梁传·桓公三年》:“夏, 齐侯 、 卫侯 胥命于 蒲 ,胥之为言,犹相也。相命而信諭,谨告而退,以是为近古也。” 杨士勋 疏:“二国能行三王五帝之法,而传云近古。”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国猷:“ 周公 制謚法,虽臣子於君父不得私焉,所以示万世之公也。其法严矣。 汉 晋 而下,既已失之,然犹付之一时公议,謚不应议,则博士驳正之,犹为近古。”
(2).指距今不远的古代。与远古相对而言。韩非子·五蠹:“近古之世, 桀 紂 暴乱,而 汤 武 征伐。” 南朝 梁 江淹 《萧领军让司空并敦劝启》:“既鑠近古,垂耀中叶。” 唐 元稹 《和乐天赠樊著作》:“如何至近古,史氏为闲官。”
(3).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 宋 至 清 鸦片战争这个时期。
《漢語大詞典》:高远(高遠)
(1).又高又远。 汉 王充 论衡·说日:“从平地望 泰山 之颠,鹤如乌、乌如爵者, 泰山 高远,物之小大失其实。”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高远如长空片云。” 王汶石 《大木匠》二:“天空高远净洁,空气里夹杂着新麦苗的青草味。”
(2).高尚远大。三国志·魏志·邴原传“﹝ 邴原 ﹞秉德纯懿,志行忠方” 裴松之 注引 晋 杜笃 《邴原别传》:“ 原 亦自以高远清白,颐志澹泊,口无择言,身无择行,故英伟之士向焉。”晋书·隐逸传·索袭:“宅不弥亩而志忽九州,形居尘俗而栖心天外,虽 黔娄 之高远, 庄生 之不愿,蔑以过也。” 清 梅曾亮 《送韩珠船序》:“吾友 韩珠船 胸臆高远,当官有声。”
(3).高超深远。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不闻清谈讲道之言,专以丑辞嘲弄为先,以如此者为高远,以不尔者为騃野。”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十一:“其神情高远,絶无都城紈綺市井之习,亦一时胜士。”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至如 太白 《乌栖曲》诸篇,则又寓意高远,尤为雅奏。” 朱自清 《论逼真与如画》:“如 元 朝 倪瓒 的山水画,就常不画人,据说如此更高远,更虚静,更自然。”
(4).高贵其身分,久远其历史。《淮南子·修务训》:“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託之於 神农 、 黄帝 而后能入説。乱世闇主,高远其所从来,因而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