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脩罗(脩羅)
梵语Asura的译音“阿修罗”的省称。古 印度 神话中的一种恶神,常与天神作战。佛教采用其名,列为天龙八部之一,又列为轮回六道之一。 康有为 《寄赠王幼霞侍御》:“脩罗龙战几何时? 王母 重见 善见池 。金翅食龙四海水, 女床 栖凤万年枝。”
《漢語大詞典》:毗舍
(1).佛教语。梵文译音。又译作“吠舍”、“吠奢”。古 印度 四种姓之一。指从事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等级。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三曰吠奢,商贾也,贸迁有无,遂利远近”自注:“﹝吠奢﹞,旧曰毗估。”毗,一本作“ 毘 ”。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 天竺 以刹利、婆罗门二姓为贵种;自餘皆为庶姓,如毗舍、首陁是也。”
(2).邻舍。 林纾 《清中宪大夫揭阳姚公墓志铭》:“故每遇无聊不平,輙键户,取所手録者,抗声击节,恣读无已,声震毗舍,过者怪诧。”
《国语辞典》:藏文  拼音:zàng wén
藏族习用的文字。西元七世纪仿效印度的拼音字母而创,有三十个辅音字母及四个元音符号。字体主要有楷书、行书、草书三种,自左至右横写。
《漢語大詞典》:耆婆
梵语Jivaka的音译。 印度 古代名医。精药理,后被尊为神。翻译名义集·长者:“四分律云: 耆婆 初诣 得叉尸罗 国 姓 阿提棃 、字 宾迦罗 而学医道,经于七年,其师即便以一笼器及掘草之具,令其於 得叉尸罗国 面一由旬求觅诸草,有不是药者持来。 耆婆 如教,即於国内面一由旬周竟求觅所见草木,尽皆分别,无有草木非是药者。师言:‘汝今可去,医道已成,我若死后,次即有汝。’”宋史·艺文志六《耆婆脉经》三卷、《耆婆六十四问》一卷、《耆婆要用方》一卷、《耆婆五藏论》一卷。
《漢語大詞典》:乾竺
即 天竺 。对 印度 的古称。 唐 彦悰 《唐护法沙门沙琳别传下》《老子西昇经》:“ 乾竺 有 古皇先生 者,是吾师也。” 元 宋无 《赠竺炼师》诗:“姓疑 乾竺 古先生 ,霞外幽栖近 四明 。” 清 赵翼 《灵谷寺》诗:“法王 哈立麻 ,远迎自 乾竺 。”
分類:天竺印度
《漢語大詞典》:东震(東震)
指 中国 。震, 震旦 。 印度 古时称 中国 为 震旦 。 中国 在东方,故称。 郑振铎 《中国俗文学史》第十一章引《药师本愿功德宝卷·药师如来》:“盖闻一时佛在东 震 举起,大地众生无不瞻仰。”
《漢語大詞典》:天笃(天篤)
印度 的古称。《汉书·张骞传》“吾贾人往市之 身毒国 ”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一名 天篤 ,则 浮屠胡 是也。”参见“ 天竺 ”。
分類:印度
《國語辭典》:天竺  拼音:tiān zhú
印度的旧称。参见「印度共和国」条。
《漢語大詞典》:五顶(五頂)
古代 印度 童子一种结发的式样。
《漢語大詞典》:金刚杵(金剛杵)
原为古 印度 的一种兵器,佛教密宗也采用作为表示摧毁魔敌的法器。用金、银、铜、铁等为之,长八指到十二指,中间为把手,两端有独股、三股、五股等的刃头。法苑珠林卷四:“前风轮坚固不可沮坏,有 大洛那力 人以金刚杵击之,杵碎,风轮无损。” 许地山 《空山灵雨·愿》:“愿你为降魔金刚杵,能破坏一切世间诸障碍。”亦省称“ 金刚 ”。《大日经》卷一:“一切持金刚者,皆悉集会。”
《漢語大詞典》:焰光
(1).光焰;光华。 唐 李群玉 《赠魏三十七》:“莫放焰光高二丈,来年烧杀杏园花。”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贡举:“进士初擢第,头上七尺焰光。”
(2).古 印度 对摩尼珠(即清净如意宝珠)的别称。法苑珠林卷四:“其土常有自然釜鍑。有摩尼珠,名曰焰光……置於鍑下,饭熟光灭。”
《漢語大詞典》:耆山
耆闍崛山 的简称。在中 印度 摩揭陀国 王舍城 东北,世尊说法之地。 唐 义净 《在西国怀王舍城》诗:“已毕 耆山 本愿城难遇,终望持经振锡住 神州 。”
分類:印度
《國語辭典》:曼陀罗(曼陀羅)  拼音:màn tuó luó
植物名。茄科曼陀罗属,一至多年生草本。单叶互生,广卵形,先端渐尖,边缘有不规则波状分裂,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花单生于枝分叉间或叶腋间,具短柄,白色。蒴果表面多刺,成熟时由深绿色变为淡褐色,规则四瓣裂。有毒,可作麻醉剂、镇静剂。也称为「风茄儿」、「恶客」。
《漢語大詞典》:转轮王(轉輪王)
梵语的意译。 印度 古代神话中的国王,此王即位时,自天感得轮宝,转其轮宝,威伏四方。佛教也采用其说,说世界到一定时期,有金、银、铜、铁四轮王先后出现,金轮王统治四大部洲,银轮王统治三洲,铜轮王统治二洲,铁轮王统治一洲。他们各御宝轮,转游治境,故名。亦泛指有威德的国王。 清 袁枚 续新齐谐·打破鬼例:“﹝ 李 曰:﹞‘若人生天地间,阴阳鼓荡,自灭自生,自食其力。造化那有工夫管此閒帐耶?’鬼曰:‘闻 转轮王 实管此帐。’” 奚侗 《辛亥岁暮杂诗》:“至竟非天魔眷属,麤衣膜拜 转轮王 。”
《漢語大詞典》:中印
中印度 的省称。借指禅林。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夏景无事因怀章来二上人次韵》:“山重海澹怀中印,月冷风微宿上方。”
《国语辞典》:法称(法称)  拼音:fǎ chēng
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论师的法号,精通因明,是陈那以来最伟大的因明大师。生于南印度睹梨摩罗耶国。早年学习外道,后学佛法,至那烂陀寺护法出家学唯识,从自在军习因明。将陈那以来的因明形式做了重大的改变。其主要著作有《释量论》、《量决释论》、《因滴论》、《正理滴论》、《大乘集菩萨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