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北苑
(1).宫廷北面的皇室园林。北史·魏明元帝纪:“癸丑,穿鱼池於北苑。” 唐 卢纶 《春词》:“北苑罗裙带,尘衢锦绣鞋。醉眠芳树下,半被落花埋。”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地理:“ 李氏 集有翰林学士 陈乔 作《北苑侍宴赋诗序》曰:‘北苑,皇居之胜概也。掩映丹闕,縈迴緑波,珍禽奇兽充其中,修竹茂林森其后。’”
(2).泛称皇室园林。 宋 苏轼 《次韵王晋卿奉诏押高丽宴射》:“北苑传呼陛楯郎,东夷初识令君香。”按,此指 北宋 的南御苑-- 玉津园 ,在 汴京 ( 开封 ) 南薰门 外。
(3).指 南唐 画家 董源 。 董源 曾官北苑使,世称 董北苑 。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书画:“ 江南 中主 时,有北苑使 董源 善画,尤工秋嵐远景,多写 江南 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明 董其昌 画禅室随笔:“ 北苑 画小树,不先作树枝及根,但以笔点成形。” 清 曹寅 《送程正路之黄陂丞》诗:“画家遵 北苑 ,墨法秘 南唐 ,二者能兼得,茅斋竟夕香。”
(4). 宋 代名茶产地。 宋 熊蕃 宣和北苑贡茶录:“ 五代 之季, 建 属 南唐 ,岁率诸县民采茶 北苑 。”按, 建 , 建州 ,今 福建 建瓯县 。 宋 赵汝砺 《北苑别录》:“厥今,茶自 北苑 上者,独冠天下,非人间所可得也。”参见“ 北苑茶 ”。
(5).见“ 北苑茶 ”。
《國語辭典》:北苑茶  拼音:běi yuàn chá
五代南唐禁苑设有北苑使,善制茶,称为「北苑茶」。后来福建凤凰山所产的茶,也称为「北苑茶」。宋。蔡襄《茶录上篇。味》:「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凤凰山连属诸焙所产者,味佳。」
《漢語大詞典》:北至
即夏至。因夏至日太阳位置在赤道最北面之点,其后即南移,故称。 汉 张衡 《西京赋》:“日北至而含冻,此焉清暑。” 唐 柳宗元 《天对》:“ 狂山 凝凝,冰于北至。”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冬夏致日春秋致月:“致,极也。测量之法须逐日为之,久乃得日、月之真度。春、秋非不测日,但日行出入於赤道,有北至、南至之殊,而以冬夏为之极。”
《國語辭典》:复三(復三)  拼音:fù sān
旧时死人埋葬后三天,要请出家人念经超度,称为「复三」。《醒世姻缘传》第一八回:「到了初八日复过三,叫阴阳官洒扫了中堂,打点到雍山庄上。」
《漢語大詞典》:岭北(嶺北)
(1).山的北面。 唐 杜牧 《秋晚怀茅山石涵村舍》诗:“云暖採茶来岭北,月明沽酒过溪南。”
(2).特指 五岭 以北。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水松:“水松,叶如檜而细长,出南海。土产众香,而此木不大香,故彼人无偑服者。 岭 北人极爱之。” 唐 韩愈 《次同冠峡》诗:“无心思 岭 北,猿鸟莫相撩。”
分類:北面五岭
《漢語大詞典》:水阳(水陽)
水的北面。 南朝 梁 江淹 《赤虹赋》:“赩赫山顶,炤燎水阳。”
分類:北面
《國語辭典》:北首  拼音:běi shǒu
北向。《文选。孔融。论盛孝章书》:「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南背国门,北首山园。」唐。李善。注:「广雅曰:『首,向也。』」
《漢語大詞典》:北园(北園)
在北面的园林或园圃。《诗·秦风·驷驖》:“游於北园,四马既闲。”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罗乎后宫,列乎北园。” 晋 陆机 《园葵》诗:“种葵北园中,葵生鬱萋萋。”
《漢語大詞典》:正向
(1).定向。 汉 朱穆 《与刘伯宗绝交》诗:“北山有鴟,不洁其翼,飞不正向,寝不定息。”
(2).房屋坐北面南为正向。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居室·向背》:“屋以面南为正向。”
《漢語大詞典》:北岩(北巖)
(1).北面的山岩。晋书·张华传:“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间气不復见焉。 焕 以 南昌 西山北巖下土以拭剑,光芒艷发。” 宋 苏易简 砚谱:“ 欧阳永叔 云, 端溪 以北严而上, 龙尾 以深溪而上。”
(2).寺院名。在今 四川省 达县 西北 凤凰山 。风景优美。 唐 黄滔 《送僧归北岩寺》诗:“ 北巖 泉石清,本自高僧住。”
《漢語大詞典》:北溪
(1).在北的溪水。 唐 王勃 《采莲赋》:“北溪蕊尚密,南汀花更多。”
(2).特指 河南 龙门山 北面的溪涧。 唐 张说 《奉酬韦嗣立祭酒偶游龙门北溪》诗:“闻君 北溪 下,想像南山隈。” 唐 崔泰之 《奉酬韦嗣立祭酒偶游龙门北溪》诗:“宿怀南涧意,况覩 北溪 篇。”
《漢語大詞典》:北阜
北面的山岗。 汉 班固 《西都赋》:“於是睎 秦岭 ,睋北阜。” 南朝 宋 谢灵运 《田南树园激流植楥》诗:“卜室倚北阜,启扉面南江。” 南朝 梁 沈约 《钟山诗应西阳王教》:“北阜何其峻,林薄杳葱青。”
分類:北面
《漢語大詞典》:龟阴(龜陰,龜隂)
(1).古邑名。因位于 龟山 北面,故称。故址在今 山东 新泰 西南。《春秋·定公十年》:“ 齐 人来归 鄆 、 讙 、 龟隂 之田。” 孔颖达 疏:“山北曰隂,田在 龟山 北,其邑即以 龟隂 为名。”一本作“ 龟阴 ”。
(2).见“ 龟阴田 ”。
《漢語大詞典》:龟阴田(龜陰田,龜隂田)
指山东 龟山 北面的土地。 春秋 鲁定公 十年(公元前500年), 鲁国 在 孔子 帮助下,迫使 齐景公 归还了以前侵夺的 鲁国 三邑,即此。《左传·定公十年》:“ 齐 人来归 鄆 、 讙 、 龟阴 之田。”此事亦载于史记·孔子世家。后遂用作典故;或以“龟阴田”比喻归还的失地或失物。 清 程梦星 《归画行》:“ 秦 庭忍弃连城璧, 齐 人竟返 龟隂田 。”亦省作“ 龟阴 ”、“ 龟隂 ”、“ 龟田 ”。 唐 骆宾王 《上衮州崔长史启》:“佐 龟阴 而演化,务肃百城;辅 麟壤 以宣风,恩覃千里。” 清 吴伟业 《夜宿蒙阴》诗:“ 蒙岭 出泉茶辨性, 龟田 加火穀占年。” 吴翌凤 注:“ 龟山 北有沃壤,所谓 龟隂 之田也。” 清 姚鼐 《哭孔撝约三十韵》:“ 龟隂 人去少, 舒口 雁来迟。”
《漢語大詞典》:林牙
(1). 辽 官名。 辽 置大林牙院,掌文翰之事,设有北面都林牙、北面林牙承旨、北面林牙、左林牙、右林牙等职。 宋 黄庭坚 《和谢公定河朔漫成》之六:“虏庭数遣林牙使, 羌 种来窥雁塞耕。” 清 吴锡麒 《新水令·喜洪稚存自塞外归》套曲:“直压得小林牙意气低,越显出大都护威风陡。”参阅辽史·百官志一
(2).指 西辽 或 西辽王 。 宋 李纲 《论不可遣罢防秋人兵札子》:“探报有 林牙 、 高丽 之师, 金 人牵制。” 元 耶律楚材 《赠辽西李郡王》诗:“我本 东丹 八叶花,先生贤祖相 林牙 。”
《國語辭典》:复魄(復魄)  拼音:fù pò
古丧礼,为死者招魂。《晋书。卷九五。艺术传。韩友传》:「舒县廷掾王睦病死,已复魄。」
《漢語大詞典》:岭阴(嶺陰)
山的北面。 唐 戴叔伦 《桂阳北岭偶过野人所居》诗:“岭阴无瘴癘,地隙有兰蓀。” 元 王恽 玉堂嘉话卷八:“岭阴多松林,其阳帐殿在焉。”
分類: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