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8—997 【介绍】: 宋梓州铜山人,字太简。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升州。淳化中累迁翰林学士承旨,多言时政阙失。历知审官院、审刑院,迁给事中,拜参知政事。至道元年,出知邓州,移陈州。才思敏赡,以文章知名,熟谙翰院故实,旁通释典。卒谥文宪。有《文房四谱》、《续翰林志》及文集。
全宋诗
苏易简(九五八~九九七),字太简,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人(《永乐大典》卷二四○一引《潼川志》。《宋史》作梓州铜山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解褐将作监丞。八年,以右拾遗知制诰。雍熙三年(九八六),充翰林学士。淳化二年(九九一),迁中书舍人,充承旨。四年,除参知政事。至道元年(九九五)罢(《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出知邓州。移陈州。明年十二月卒(同上书卷四○),年三十九。谥文宪。有文集二十卷,已佚。《宋史》卷二六六有传。今录诗五首。
词学图录
苏易简(958-996) 字太简。梓州人。宋史有传。有词见《湘山野录》。
全宋文·卷一六八
苏易简(九五八——九九七),字太简,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八年,以右拾遗知制诰,屡知贡举。雍熙三年,充翰林学士。淳化二年,迁中书舍人、翰林承旨。太宗飞白大书「玉堂之署」四字赐之,世以为荣。四年,迁给事中、参知政事。后罢为礼部侍郎、出知邓州,移陈州。至道二年十二月卒,年三十九。易简才思敏赡,雅善笔札,曾预修《文苑英华》,著有《文房四谱》四卷(存)、《续翰林志》二卷(存)、《文选双字类要》三卷(存)、《玉堂集》二十卷等。《宋史》卷二六六有传。又参《永乐大典》卷二四○一苏字韵引《潼川志》。
七言绝句
乘舟南去唯寻酒,上马西行只咏诗。
醒醉去留皆遂意,如斯方信是男儿。

其二
七言绝句
祝融峰上曾传纳,太一山前旧结庐。
两地逍遥已三纪,争教肯在帝城居
⑴ 清王昶《金石萃编》卷一二六《赠梦英诗碑》

七言排律
禁林宴会之什 北宋 · 苏易简
七言排律
雨晴禁署绝纤尘,宴会名贤四海闻。
供职尽居清显地,崇儒同感圣明君。
翩然飞白璇题字,焕若丹青翠琰文。
梓泽笙歌诚外物,兰亭诗酒不同群。
少年已作瀛洲老,他日终栖太华云。
莫怪坐间全不饮,心中和气自醺醺(宋洪遵《翰苑群书》卷上)

古风
天子昔取士,先俾分媸妍。
济济俊兼秀,师师麟与鸾。
小子最承知,同辈寻改观。
甲第叨荐名,高飞便凌烟。
遂使拜扆坐,果得超神仙。
迄今才七岁,相接乘华轩
⑴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一引《蔡宽夫诗话》

有若似夫子,尚兴阙里门。
虎贲状蔡邕,犹旁文举樽。
昭陵自一闭,真迹不复存。
予今获此本,亦可比玙璠
⑴ 宋周必大《文忠集》卷一七《跋苏舍人题临兰亭序诗》引

神仙神仙瑶池宴。
片片。
碧桃零落春风晚。
翠云开处,隐隐金舆挽。
玉麟背冷清风远。

非烟非雾瑶池宴。片片。
碧桃冷落谁见。黄金殿。
虾须半卷。天香散。

春云和、孤竹清婉。入霄汉。
红颜醉态烂漫。金舆转。
霓旌影乱。箫声远。

玉堂臣老非仙骨,犹在丹台望泰阶(道场醮步虚)
按: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八

天赋九华名状别,岧峣胜槩压诸方(九华山)
按: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二二《江南东路·池州》

虾须半卷天香散(越江吟)
按:宋郑元佐《新注朱淑真断肠集》后集卷四《霜夜》引

憔悴贰卿三十六,与师气味不争多
⑴ 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二 《东轩笔录》:苏易简性特躁进,罢参政,为礼部侍郎,知邓州,才逾壮岁,而其心郁悒,有不胜闲冷之叹。邓州有老僧,独处郊寺,苏赠诗云云。

赵昂母遗像赞(淳化中) 北宋 · 苏易简
英英赵君,孺慕终身。
孝发于性,性通于神。
神启其便,复归是真。
高堂晓悬,和颜若春。
似以慈训,教其为臣。
蒸蒸赵君,如闻音尘。
馈奠以时,哀号感邻。
赵君为人,天骥石麟。
赵君为文,红药白蘋。
出事圣主,归宁慈亲。
忠孝言行,无惭缙绅。
按:《淳熙新安志》卷一○,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又见弘治《徽州府志》卷一二。

辞赋
拟大言赋(淳化四年八月) 北宋 · 苏易简
皇帝书白龙笺作《大言赋》,赐玉堂臣易简。
御笔煌煌,雄词洋洋,瑰玮博达,不可备详。
诏臣升殿,躬指其理,且叹宋玉之奇怪也。
因伏而奏曰:「恨宋玉不与陛下同时」。
帝曰:「噫,何代无人焉!
卿为朕言之」。
臣曰:
圣人兴兮告成功,登昆崙兮展升中。
地为席兮飨祖宗,天起籁兮调笙镛。
日乌月兔,耀文明也;
参旗井钺,严武卫也。
执北斗兮,奠玄酒也;
削西华兮,为石䃭也。
飞云涌霞,腾燔燎也;
刳鲸腊鹏,代鹣鲽也。
飞雷三发,山神呼也;
流电三激,爟火举也。
礼载献兮淳风还,君百拜兮天神欢,四时一周兮万八千年。
太山融兮溟海乾,圆盖穴兮方舆穿,君王寿兮无穷焉。
按:《次续翰林志》,知不足斋丛书本《翰苑群书》卷下。又见《东都事略》卷三五,《古今事文类聚》别集卷一一,《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卷七四,《历代赋汇》卷一六,《宋代蜀文辑存》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