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03,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毡裘
北狩
呼韩
回纥
北陆
九边
寒门
儋耳
传箭
日逐
雁塞
北州
北狄
幽都
候雁
《國語辭典》:毡裘(氈裘)  拼音:zhān qiú
1.古代西北胡人以毛皮所制成的衣服。《战国策。赵策二》:「大王诚能听臣,燕必致毡裘狗马之地,齐必致海隅鱼盐之地。」汉。蔡琰〈胡笳十八拍〉:「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
2.代指胡人或其酋长。南朝梁。丘迟 与陈伯之书:「将军独腼颜借命,驱驰毡裘之长,宁不哀哉?」宋。苏轼〈襄阳乐〉:「自从毡裘南渡沔,襄阳无事多春游。」
《漢語大詞典》:北狩
(1).到北方狩猎。魏书·和跋传:“后车驾北狩 豺山 ,收 跋 ,刑之路侧。”
(2).借指向北进军。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骠骑让太尉赠封第二表》:“将陪云驂以北狩,扈朝服以济师,乃为少雪庸诚,微谢天眷耳。”
(3).皇帝被掳到北方去的婉词。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四:“逮二圣( 宋徽宗 、 钦宗 )北狩, 彭 以无名位,独得留内庭。”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内官子弟登第:“又二年而 敬 殁, 英宗 北狩不返, 徐埕 辈议南迁, 于谦 等争之不能得。” 清 昭梿 啸亭续录·大戏节戏:“又谱 宋 政和 间 梁山 诸盗及 宋 金 交兵、 徽 钦 北狩诸事,谓之《忠义璇图》。”
《漢語大詞典》:呼韩(呼韓)
(1). 汉 时 匈奴 单于 呼韩邪 的省称。文选·张衡〈东京赋〉:“ 宣 重威以抚和戎狄, 呼韩 来享。” 薛综 注:“汉书·宣(帝)纪曰:‘ 呼韩邪 单于欵 五原塞 ,愿奉国珍。’” 清 赵翼 《古来吟明妃杨妃者多失其平》诗:“远嫁 呼韩 岂素期?请行似怨不同时。”
(2).古代亦借指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首领。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序》:“自我皇 宋 之承天命也……岂徒世无穷人,民获休息,朝 呼韩 ,罢酤铁而已哉?” 宋 辛弃疾 《水龙吟·再和以寿南涧》词:“甚年年却有, 呼韩 塞上,人争问,公安否?” 清 杜诏 《隋堤曲》:“将兵西域再征 辽 , 呼韩 稽顙诸蕃朝。”
《國語辭典》:回纥(回紇)  拼音:huí hé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古时称为「丁零」、「铁勒」,初与突厥为兄弟民族,后又从属于突厥。南北朝时,为敕勒部落之一,至唐代叛离突厥后,始称为「回纥」,后又改称为回鹘。唐时建立其汗国,助讨安史之乱及抗禦吐蕃,屡建功勋。唐文宗时,族众西奔,散居今新疆南部。宋、元以后,名称极多,后定称为「维吾尔」。
《國語辭典》:回回  拼音:huí hui
1.迂回转折的样子。唐。杜甫〈法镜寺〉诗:「回回山根水,冉冉松上雨。」
2.每次。唐。王建〈乌夜啼〉诗:「一飞直欲飞上天,回回不离旧栖处。」
3.古时称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
《漢語大詞典》:北陆(北陸)
(1).北方之地。 北周 庾信 《枯树赋》:“东海有白木之庙,西河有枯桑之社,北陆以杨叶为关,南陵以梅根作冶。” 倪璠 注:“北陆,北方之地也。” 唐 杨炯 《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每至南方二月,草树华滋,北陆三秋,风烟摇落;莫不列苹繁於上席,行礼敬於质明,奠椒桂於中尊,敬神明於如在。”
(2).即虚宿。位在北方,为二十八宿之一。左传·昭公四年:“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 孔颖达 疏:“日在北陆,为 夏 之十二月也。十二月,日在玄枵之次……於是之时,寒极冰厚,故取而藏之也。”尔雅·释天:“玄枵,虚也;顓頊之虚,虚也。北陆,虚也。” 郭璞 注:“虚星之名凡四。”汉书·律历志下:“是故日行北陆谓之冬。”
(3).指夏历十二月或冬天。 唐 刘禹锡 《上门下裴相公启》:“授鉞於西顥之半,策勋於北陆之初。” 宋 王禹偁 《火星中而寒暑退赋》:“至若北陆兇残,人斯鲜懽,层冰飞雪以俱至,挟纊重裘而图安。” 清 姚鼐 《感春杂咏》之三:“北陆既藏冰,西宅復寅饯。”
《漢語大詞典》:九边(九邊)
本谓 明 代设在北方的九个边防重镇,后为边境的泛称。明史·兵志三:“初设 辽东 、 宣府 、 大同 、 延绥 四镇,继设 寧夏 、 甘肃 、 蓟州 三镇,而 太原 总兵治 偏头 , 三边 制府驻 固原 ,亦称二镇,是为九边。”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戈戟九边雄絶塞,衣冠万国仰垂衣。” 清 龚自珍 《御试安边绥远疏》:“虽有长驾远驭之君,乘兵力之盛,凿空开边;一旦不能有,则议者纷纷请弃地,或退保九边已耳。” 李光 《河山四律》:“将帅凋零鼙鼓动,四郊壁垒九边烽。”
《國語辭典》:寒门(寒門)  拼音:hán mén
1.北极。《楚辞。屈原。远游》:「舒并节以驰骛兮,逴绝垠乎寒门。」《后汉书。卷五九。张衡列传》:「望寒门之绝垠兮,纵余緤乎不周。」
2.贫贱之家。《晋书。卷四五。列传。刘毅》:「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红楼梦》第一七回:「臣,草莽寒门,鸠群鸦属之中,岂意得徵凤鸾之瑞。」
3.谦称自己的家。《后水浒传》第一○回:「杨么迎接了入来,坐定问道:『今日列位尊长何事光临寒门?』」
《漢語大詞典》:儋耳
(1).一种古代西南方少数民族的风俗。雕镂其颊,皮连耳廓,分为数支,下垂至肩,作为妆饰。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 哀牢 人皆穿鼻儋耳,其渠帅自谓王者,耳皆下肩三寸,庶人则至肩而已。” 唐 张说 《宋公遗爱碑颂》:“虽有文身凿齿,被髦儋耳,衣卉麵木,巢山馆水,种落异俗而化齐,言语不通而心喻矣。”参阅后汉书·明帝纪 李贤 注。
(2).古代北方国名。山海经·大荒北经:“有 儋耳 之国, 任 姓, 禺号 子,食穀。”
(3).古代南方国名。又名 离耳 。 汉 元鼎 六年内属,称 儋耳郡 。在今 海南岛 儋县 。史记·货殖列传:“ 九疑 苍梧 以南至 儋耳 者,与 江 南大同俗,而 杨 越 多焉。”文选·左思〈吴都赋〉:“ 儋耳 黑齿 之酋, 金邻 象郡 之渠。” 刘逵 注:“ 儋耳 人鏤其耳匡。” 唐 沈佺期 《初达驩州》诗:“水行 儋耳 国,陆行 雕题 藪。” 宋 苏轼 《桄榔庵铭》:“ 东坡居士 ,謫于 儋耳 。” 清 管抡 《蛮中作》诗:“从来圣世要荒外, 儋耳 龙场 自有人。”说文·耳部“聸,垂耳也。从耳詹声。南方有 聸耳国 ” 清 段玉裁 注:“古祇作‘耽’,一变为 聸耳 ,再变则为 儋耳 矣。”
《國語辭典》:传箭(傳箭)  拼音:chuán jiàn
1.起兵攻伐。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以传送令箭,作为号令士卒起兵的信物。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二十韵〉:「青海无传箭,天山早挂弓。」《新五代史。卷四六。杂传。霍彦威传》:「夷狄之法,走兵令众,以传箭为号令,然非下得施于上也。」
2.报告时间。古代以铜壶滴漏计时,壶中立著一枝刻有度数的箭,因此只要看箭露出水平面的度数是多少,即可知道时刻。《西游记》第二回:「山中又没打更传箭,不知时分,只自家将鼻孔中出入之气调定。」
《國語辭典》:日逐  拼音:rì zhú
1.每日、每天。《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八出》:「剥人牛,杀人犬,是我日逐营生。」《儒林外史》第一回:「见那闯学堂的书客,就买几本旧书,日逐把牛拴了,坐在柳阴树下看。」也作「逐日」。
2.匈奴王爵名。《后汉书。卷八九。南匈奴传》:「以比为右薁鞬日逐王,部领南边及乌桓。」
《漢語大詞典》:雁塞
亦作“鴈塞”。 山名。初学记卷三十引 南朝 齐 刘澄之 《梁州记》:“ 梁州县 界有 鴈塞山 ,传云此山有大池水,鴈栖集之,故因名曰 鴈塞 。”其地当在今 陕西 汉中 一带。
亦作“鴈塞”。 泛指北方边塞。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山连鴈塞,野接龙坰。” 宋 裴湘 《浪淘沙·并门》词:“雁塞説 并门 ,郡枕 西汾 ,山形高下远相吞。”
《漢語大詞典》:北州
(1).犹塞北。指我国 长城 以北地区。史记·匈奴列传:“定 楼兰 、 乌孙 、 呼揭 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 匈奴 ……北州已定,愿寝兵休士卒养马,除前事,復故约。”
(2).指北方 幽 并 等州郡。后汉书·彭宠传:“ 更始 立,使謁者 韩鸿 持节徇北州,承制得专拜二千石已下。” 李贤 注:“谓 幽 并 也。”《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大王初征 昆阳 , 王莽 自溃;后拔 邯郸 ,北州弭定。”
(3).泛指北方地区。 唐 白居易 《花前叹》诗:“南州桃李北州梅,且喜年年作花主。” 宋 梅尧臣 《元日》诗:“久作北州人,食此欣已再。”
《國語辭典》:北狄  拼音:běi dí
1.传说中黄帝的后裔。《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
2.狄,古代北方种族之一。「北狄」泛指北方少数民族。《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故北狄不服,中国未得高枕安寝。」
《國語辭典》:幽都  拼音:yōu dū
1.地名。位于雁门关以北,为古朔方之地。
2.县名。位于今河北省宛平县西南。唐置县,辽时改称为「宛平」。
3.地下阴间。《楚辞。宋玉。招魂》:「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
分類:北方阴间
《國語辭典》:候雁(候鴈)  拼音:hòu yàn
雁为候鸟,故称「候雁」。《淮南子。时则》:「凉风至,候雁来、玄鸟归、群鸟翔。」《文选。左思。蜀都赋》:「晨凫旦至,候雁衔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