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7—1597 【介绍】: 明浙江仁和人,字维新,号文陆。万历八年进士。授惠安知县,多异政。移知乐安,以治最擢御史,数有直言。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河南,遍历八府,延父老问疾苦。以劳瘁卒官。

人物简介

维基
李化民,号应侯,浙江扬州府兴化县人,进士出身。万历三十七年己酉科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登壬戌科进士。七年授户部山东司主事,改兵部职方司主事,崇祯四年(1631年),升武选司员外,晋郎中,出任嘉兴府知府。在任期间重修烟雨楼。崇祯七年被革职,
《國語辭典》:化民  拼音:huà mín
教化人民。《礼记。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汉。王充《论衡。效力》:「化民须礼义,礼义须文章。」
《漢語大詞典》:化民成俗
教化百姓,使形成良好的风尚。礼记·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宋 曾巩 《劝学诏》:“夫心无蔽,故施之於己则身治而家齐,推之於人则官脩而政举,其流及远,则化民成俗,常必繇之。” 清 曾国藩 《复刘霞仙中丞书》:“前哲化民成俗之道,礼乐并重。” 孙中山 《兴中会章程》:“切实讲求富国强兵之学,化民成俗之经。”
《分类字锦》:化民以躬
汉书叙传太宗穆穆允恭元默化民以躬帅下以德
分类:功德
《漢語大詞典》:化民易俗
教化百姓,改变风俗。礼记·学记:“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説而远者怀之。”
《國語辭典》:草偃  拼音:cǎo yǎn
风吹草倒。比喻声威壮盛,所向披靡。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檄移》:「移宝易俗,草偃风迈。」
分類:德化化民
《漢語大詞典》:训俗(訓俗)
(1).教化民众。子华子卷上:“吾闻之,太古之圣人所以范世训俗,有恒言者,有曲言者。” 唐 王泠然 《登城判对》:“先王训俗,禁以窥临,君子执身,慎乎登降。” 清 林则徐 《晓谕粤省士商君民人等速戒鸦片告示稿》:“梓桑绅士,宜有以训俗型方,詎忍安坐迁延,不一援手。”
(2).佛教指讲经说法训迪世俗之人。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二·道安》:“ 安法师 器识伦通,风韵标朗,居道训俗,徽绩兼著。”
《漢語大詞典》:议学(議學)
(1).谓谋议兴学化民之事。明史·儒林传一·陈谟:“ 洪武 初,徵诣京师,赐坐议学。”
(2).指研究议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的学说。 孙中山 《建国方略·民权初步序》:“自西学之东来也,玄妙如宗教、哲学,奥衍如天算、理化,资治如政治、经济,实用如农、工、商、兵,博雅如歷史、文艺,无不各有专书,而独於浅近需要之议学,则尚闕如。”
《國語辭典》:无为而治(無為而治)  拼音:wú wéi ér zhì
以德化民,不施加刑罚,而能平治天下。《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唐。张谓〈虞帝庙碑铭。序〉:「于斯之时,君明于上,人化于下,山川鬼神,亦莫不宁,鸟兽鱼鳖,众乎咸若,无为而治,其圣也欤。」
《漢語大詞典》:狎雉驯童(狎雉馴童)
汉 鲁恭 宰 中牟 ,以德化民。时郡国螟蝗伤稼,独不入其境;有母雉将雏过童子旁,童子仁而不捕。事见后汉书·鲁恭传。后因以“狎雉驯童”誉人政绩。 唐 骆宾王 《伤祝阿王明府》:“与善良难验,生涯忽易穷。翔鳧犹化履,狎雉尚驯童。”
《国语辞典》:草偃风从(草偃风从)  拼音:cǎo yǎn fēng cóng
比喻在上位者以德化民。参见「风行草偃」条。南朝梁。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上之化下,草偃风从。」
《国语辞典》:草偃风行(草偃风行)  拼音:cǎo yǎn fēng xíng
比喻在上位者以德化民。参见「风行草偃」条。《陈书。卷五。宣帝纪》:「草偃风行,冀以变俗。」《官场现形记》第二○回:「所以到来任之后,事事以节俭为先。现在几个月下来,居然上行下效,草偃风行。」
《国语辞典》:草靡风行(草靡风行)  拼音:cǎo mǐ fēng xíng
比喻上位者以德化民,上行下效。参见「风行草偃」条。唐。白居易《策林二。请行赏罚以劝举贤》:「自然上下精详,远近惩劝,谨关梁以相系,责辕轮以相求,俾夫草靡风行,达于上下。」
《國語辭典》:化鸱为凤(化鴟為鳳)  拼音:huà chī wéi fèng
鸱,鹞鹰,比喻威猛的官吏。凤,有德的瑞鸟。汉时,仇览为蒲亭长,陈元母前往拜见,并告陈元不孝,仇览乃亲至陈元家,以德惠感化陈元终成孝子的故事。典出《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仇览传》。后以化鸱为凤指官吏以仁德教化人民,而不滥用刑罚。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不知诚己刑物,执辔如组,反风灭火,化鸱为凤之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