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28,分49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嘐嘐
骨骼
飞虎
毒螫
灵鼍
启蛰
虫蚁
线路
身高
麇麚
浑脱
毛血
方足
种族
妖怪
《國語辭典》:嘐嘐  拼音:xiāo xiāo
形容言语誇张、言行不一致。《孟子。尽心下》:「何以谓之狂也?曰:『其志嘐嘐然。』」
《國語辭典》:骨骼  拼音:gǔ gé
骨骼是组成脊椎动物内骨骼的坚硬器官,功能是运动、支持和保护身体,制造红血球和白血球,以及储藏矿物质。
《漢語大詞典》:飞虎(飛虎)
鼯鼠一类的动物。 清 闵叙 《粤述》:“ 潯州府 贵县 山中出飞虎。云,间岁一见,或攫人首,啄食其脑。余于 潯 守处见其皮,长尺餘,如黄犬形,前二足,皮特丰阔,为翅,然其斑纹不似山君。一云, 湖南 山中人多縋附崖谷,採取木耳,或遇飞虎,扑绳既断,盖其翅甚利,然不闻食人。”
分類:鼯鼠动物
《漢語大詞典》:毒螫
(1).谓毒虫等刺人或动物。鬼谷子·权:“螫虫之动也,必以毒螫。”《淮南子·说山训》:“贞虫之动以毒螫,熊羆之动以攫搏,兕牛之动以觝触,物莫措其所脩而用其所短也。” 唐 韩愈 《永贞行》:“蛊虫群飞夜扑灯,雄虺毒螫堕股肱。”
(2).指毒汁、毒素。 唐 元稹 《蛒蜂》诗序:“蛒,蜂类而大,巢在褰鼻蛇穴下,故毒螫倍诸蜂蠆。”
(3).毒害;危害。 汉 班固 《白虎通·谏诤》:“民蒙毒螫。”明史·黄尊素传:“柴栅既固,毒螫谁何。”
(4).指毒害人的行为。史记·律书:“喜则爱心生,怒则毒螫加,情性之理也。” 汉 班固 《西都赋》:“流大 汉 之愷悌,盪亡 秦 之毒螫。”
(5).犹毒辣。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况于廷杖虽除,诗案史祸,较诸廷杖毒螫百倍。”
《漢語大詞典》:灵鼍(靈鼉)
即鼍龙。一种与鳄鱼相似的动物,皮可鞔鼓。因借指鼓。史记·李斯列传:“建翠凤之旗,树灵鼉之鼓。” 唐 王勃 《九成宫颂》:“万骑龙嘶,伐灵鼉而晓彻。” 宋 苏轼 《集英殿秋宴教坊词·勾女童队》:“霞衣鳞集,隐三叠之灵鼉。”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掳掠》:“灵鼉奏鼓逢逢,吞鲸舞浪汹汹。”
《國語辭典》:启蛰(啟蟄)  拼音:qǐ zhí
1.虫类冬日蛰伏,至春复出。
2.惊蛰的旧称。参见「惊蛰」条。
《國語辭典》:虫蚁(蟲蟻)  拼音:chóng yǐ
小的飞禽走兽。《水浒传》第六一回:「晚间入城,少杀也有百十个虫蚁。」《荡寇志》第五回:「看见虫蚁儿便去射,不论天上飞的,地下走的,树上歇的,但不看见,看见便一箭取来。」也作「虫鹥」。
《國語辭典》:虫豸(蟲豸)  拼音:chóng zhì
1.昆虫的通称。《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上》:「虫豸之类谓之孽,孽则牙孽矣。」
2.骂人轻贱的话。《三国志。卷五三。吴书。薛综传》:「日南郡男女裸体,不以为羞,由此言之,可谓虫豸,有腼面目耳。」《新五代史。卷二八。唐臣传。卢程传》:「尔何虫豸,恃妇家力也!」
《國語辭典》:线路(線路)  拼音:xiàn lù
1.指电流的通路。
2.狭小的路径。宋。苏轼〈汤村开运盐河雨中督役〉诗:「线路不容足,又与牛羊争。」
3.消息、线索。《文明小史》第四一回:「北京一点线路都没有,座师又替他写了好几封信。」
《國語辭典》:身高  拼音:shēn gāo
身体的高度。如:「他身高一百七十公分。」
《漢語大詞典》:麇麚
亦作“麏麚”。亦作“麕麚”。 泛指鹿类动物。 清 刘大櫆 《祭余少京兆文》:“艰虞废放,穷海之滨,麕麚之侣,犹不容身。”
分類:动物
《國語辭典》:浑脱(渾脫)  拼音:hún tuō
1.自然完美没有雕琢的痕迹。如:「他的作品越到晚期越显浑脱圆成。」
2.将动物的皮整张剥下而做成的革囊或皮袋。可用以盛装物品、饮料,吹气后可为渡河的浮囊。《元史。卷一五四。石抹按只传》:「叙州守将横截江津,军不得渡,按只聚军中牛皮,作浑脱及皮船,乘之与战。」
3.用整张皮革做成的囊形帽子。《新唐书。卷三四。五行志一》:「太尉长孙无忌以乌羊毛为浑脱毡帽,人多效之,谓之『赵公浑脱』。」
4.流行于蒙古、中亚的舞蹈。舞者身著胡服,头戴浑脱毡帽表演。《旧唐书。卷一八九。儒学传下。郭山恽传》:「工部尚书张锡为谈容娘舞,将作大匠宗晋卿舞浑脱。」《新唐书。卷一一八。宋务光传》:「比见坊邑相率为浑脱队,骏马胡服,名曰『苏莫遮』,旗鼓相当,军阵势也;腾逐喧噪,战争象也。」
《國語辭典》:毛血  拼音:máo xiě
1.鸟的毛和血。唐。杜甫 画鹰诗:「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2.祭神用的动物之血。《礼记。郊特牲》:「毛血,告幽全之物也。」
3.人的毛发血气。指体力。唐。韩愈〈祭十二郎文〉:「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漢語大詞典》:方足
(1).方形的脚。常与“圆首”连用,表示人的特征。亦借指人。 南朝 宋 颜延之 《重释何衡阳达性论》:“夫阴阳陶气,刚柔赋性,圆首方足,容貌匪殊。”参见“ 圆首方足 ”。
(2).指马之类动物的脚。亦借指马之类动物。 南朝 梁简文帝 《马宝颂》:“圆蹄方足,躑躅在郊,风啸电奔,声遨处囿。”
《國語辭典》:圆首方足(圓首方足)  拼音:yuán shǒu fāng zú
人皆头圆足方,故用以代称人类。《北史。卷七一。隋宗室诸王传。炀帝三子传》:「圆首方足,禀气食毛,莫不尽入提封,皆为臣妾。」《隋书。卷一。高祖纪上》:「八极九野,万方四裔,圆首方足,罔不乐推。」也作「方趾圆颅」。
分類:人类绪言
《國語辭典》:种族(種族)  拼音:zhǒng zú
1.在同一物种内,一些表现型相似的群体的组合。英文为race。此处主要用于人种的区分,一般可根据其外表形态和遗传特徵(如肤色、发色等),甚至个人的自我认同及社会文化等予以划分,因此具有若干争议性。
2.族,灭。「种族」指族诛、诛灭亲族。《汉书。卷一。高帝纪上》:「后秦种族其家,尽让高祖。」
《國語辭典》:妖怪  拼音:yāo guài
怪异而害人的精怪。《汉书。卷八九。循吏传。龚遂传》:「久之,宫中数有妖怪,王以问遂,遂以为有大忧,宫室将空。」《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这些妖怪叫老人家做『洞主』,逼我成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