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3,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月支
参辰
分隶
閒閒
暂别
恤典
别录
分头
十二峰
疏傅
合奏
嘉奖
分处
永别
分治
《國語辭典》:月支  拼音:yuè zhī
1.每月的支出。唐。陆贽 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之二:「岁计月支,犹患不足,今若定供布帛,出纳以平。」
2.古代西域国名。参见「月氏」条。
《國語辭典》:月建  拼音:yuè jiàn
阴历每月所建之辰。古代以北斗七星斗柄的运转作为定季节的标准,将十二地支和十二个月分相配,用以纪月,通常冬至所在的十一月配子,称为「建子之日」。依此类推,十二月建丑、正月建寅、二月建卯,直到十月建亥,如此周而复始。《淮南子。天文》:「大时者,咸池也;小时者,月建也。」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七。象数一》:「若尽理言之,并月建亦须移易。」
《國語辭典》:月氏  拼音:yuè zhī
国名。为西域古国。本居敦煌、祁连间,在今甘肃省中部西境及青海东境地,汉时为匈奴所破,西走,建都薄罗城,号「大月氏」。后渐强盛,在今印度河流域克什米尔、阿富汗及葱岭东西之地,其东留未去的,号「小月氏」,在今甘肃张掖及青海西宁等县地。也称为「大月氏」、「月支」。或读为ㄖㄡˋ ㄓ ròu zhī,ㄖㄨˋ ㄓ rù zhī。
《國語辭典》:参辰(參辰)  拼音:shēn chén
参,参星,在西边。辰,辰星,在东边。参星和辰星分处东西两边,一颗升起时另一颗正好没入地平线,两颗星从来不曾同时出现,故以参辰比喻彼此隔绝或互相对立。《乐府诗集。卷三四。相和歌辞九。晋。傅玄。豫章行苦相篇》:「昔为形与影,今为胡与秦。胡秦时相见,一绝踰参辰。」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他每一做一个水上浮沤,和爷娘结下不厮见的冤雠,恰便似日月参辰和卯酉。」
《國語辭典》:参商(參商)  拼音:shēn shāng
1.参,参星,居西方。商,商星,也称为「辰星」,居东方。参星与商星位在东西两方,此出彼没,故以参商比喻彼此隔绝,不得相见。《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
2.比喻双方意见不合,或感情不和睦。《幼学琼林。卷二。朋友宾主类》:「彼此不合,谓之参商。」
《國語辭典》:分隶(分隸)  拼音:fēn lì
1.八分书与隶书。宋。韩维〈和永叔小饮怀同州江十学士〉诗:「纷穰罗卷轴,指擿辨分隶。」宋。洪适《隶释。卷一○。安平相孙根碑》:「今之言汉字者,则谓之隶,言唐字者,则谓之分,殆不知在秦汉时,分隶已兼有之。」
2.分别隶属。《宋史。卷四八二。列国世家五。北汉刘继元传》:「太宗籍军中亡投继元者数百人,选其巨室者以从军法,馀赐服及钱帛,分隶诸将。」
《国语辞典》:閒閒  拼音:jiān jiān
有所分别。《庄子。齐物论》:「大知闲闲,小知閒閒。」也作「间间」。
分类:分别
《国语辞典》:暂别(暂别)  拼音:zhàn bié
暂时分别。《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免不得暂别母亲,相辞亲戚邻里。」
《國語辭典》:恤典(卹典)  拼音:xù diǎn
一种旧时朝廷抚恤已故官员的礼法。《宋史。卷三一七。邵亢传。论曰》:「邵亢知太常,裁损张贵妃恤典。」
《漢語大詞典》:别录
(1).分别撰述。 唐 刘知几 史通·世家:“必编《世家》,实同《列传》, 马迁 强加别録,以类相从。”
(2).目录解题式的文体。始于 汉 刘向 。 建始 中,朝廷征集图书文献,命 刘向 等校勘整理。每校一书,由 刘向 加以编次,写出提要,抄录上报,因成《七略别录》。参阅隋书·经籍志。 张舜徽 《〈清人文集别录〉自序》:“别録之体,犹提要也……盖即后世目録解题之始。名曰别録,谓纂辑羣书之叙録,都为一集,使可别行云尔。”参见“ 七略 ”。
(3).指礼品清单。宋史·赵普传:“今赐羊酒如别録,卿宜爱精神,近医药,强饮食。” 宋 苏轼 《赐金紫光禄大夫吕公著生日诏》:“今赐卿生日羊酒米麵等,具如别録,至可领也。”
《國語辭典》:七略  拼音:qī lüè
书名。西汉刘歆据其父刘向所著别录撰成,为中国目录书之祖。分〈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卷。其书久佚,清人有辑本。
《國語辭典》:分头(分頭)  拼音:fēn tóu
1.分开工作。如:「分头办理」。《喻世明言。卷八○。杨八老越国奇逢》:「八老收拾货物,打点起身,也有放下人头帐目,与随童分头并日催讨。」也作「分别」。
2.别离、分离。唐。元稹 别李十一诗:「万里尚能来远遁,一程那忍便分头。」
3.头发向两边分开梳拢。
《漢語大詞典》:十二峰
亦作“ 十二峯 ”。
(1).指 川 、 鄂 边境 巫山 的十二座峰。峰名分别为:望霞、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凤、登龙、圣泉。 唐 李涉 《竹枝词》:“十二峯头月欲低,空聆滩上子规啼。” 前蜀 李珣 《河传》词:“朝云暮雨,依旧十二峰前,猨声到客船。” 明 何景明 《竹枝词》:“十二峯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 瞿塘 。” 巫山 的十二峰名亦有异说。参阅 元 刘燻 隐居通议·十二峰名
(2).曲牌总名的一种。属南曲南吕宫,以由《三仙桥》《白练序》《醉太平》《普天乐》《征胡兵》《香遍满》《琐窗寒》《刘泼帽》《三换头》《贺新郎》《节节高》《东瓯令》十二只曲牌组成,故名。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更有以十数曲串为一曲,而标以总名,如《六犯清音》《七贤过关》《九迴肠》《十二峰》之类,更觉浑雅。”
《漢語大詞典》:疏傅
西汉 疏广 、 疏受 叔侄分别为 宣帝 太子太傅、少傅,于荣显中同时称病引退。后遂以“疏傅”为急流勇退的典型。 唐 白居易 《春尽日天津桥醉吟偶呈李尹侍郎》:“ 疏傅 心情老, 吴公 政化新。” 唐 郑谷 《渭阳楼闲望》诗:“扰扰尘中犹未已,可知 疏傅 独能休。” 宋 张耒 《登海州城楼》诗:“ 疏傅 里閭询故老, 秦皇 车甲想东游。”
《國語辭典》:合奏  拼音:hé zòu
1.一起上奏。《宋史。卷一六二。职官二》:「事干国体,则宰相、执政官合奏。」
2.多种乐器按照不同的声部,联合起来演奏。如弦乐合奏、管乐合奏、管弦乐合奏、国乐合奏等。ensemble中译名。
《國語辭典》:嘉奖(嘉獎)  拼音:jiā jiǎng
1.赞许奖励。《宋史。卷三○五。薛映传》:「以映有治状,赐御书嘉奖。」宋。曾巩〈应举启〉:「嘉奖士伦,助成世教。」
2.一种奖励的等级。如:「对于他拾金不昧的行为,学校特地记他一个嘉奖。」
《漢語大詞典》:分处(分處)
(1).分别安置。汉书·霍去病传:“乃分处降者於边五郡故塞外,而皆在 河 南,因其故俗为属国。”
(2).分别居住。 明 刘基 《郁离子·玄豹》:“於是木朽而蚁日蕃,则分处其南北之柯。” 明 高启 《萧山尹明府吴越两山亭》诗:“文身乌喙昔分处,有国本是名诸侯。”
《國語辭典》:永别(永別)  拼音:yǒng bié
永远离别。《初刻拍案惊奇》卷四:「须臾出来道:『从此永别』竟自去了。」
《漢語大詞典》:分治
分别治理。管子·权修:“朝不合众,乡分治也。”史记·周本纪:“ 王赧 时东西 周 分治。”《三国志·魏志·卫觊传》:“其来降者,未肯言舍邪就正,咸称迫於困急,是与六国分治,无以为异也。”
分類:分别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