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煞性子  拼音:shā xìng zi
发泄心中的不愉快。《红楼梦》第四四回:「两口子不好对打,都拿著平儿煞性子。」
分類:出气
《國語辭典》:吐气(吐氣)  拼音:tǔ qì
1.呼气。气由肺部经由呼吸道吐出体外,与吸气相反。汉。班固〈东都赋〉:「咸含和而吐气,颂曰盛哉乎斯世。」
2.得志时,摅舒久郁之气。如:「扬眉吐气」。《文明小史》第三五回:「只待一朝有了机会,轰轰烈烈的做他一番,替中国人吐气,至于大局也不能顾得。」
《漢語大詞典》:则气(則氣)
谓发出气息。《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只见那人也不则声,也不则气。”
《漢語大詞典》:散气(散氣)
(1).指从某种原质中放散出来的气体。汉书·天文志:“星者,金之散气,其本曰人……汉者,亦金散气,其本曰水。” 晋 张华 《女史箴》:“茫茫造化,二仪既分,散气流形,既陶既甄。”
(2).出气,发泄怨愤之气。《金瓶梅词话》第二四回:“爹嫌你,管我甚事?你如何拿人散气?”
《國語辭典》:发气(發氣)  拼音:fā qì
发怒、生气。如:「他脸上老显得木然呆笨,彷佛从没欢喜,也不发气似的。」
《漢語大詞典》:和言
(1).温和的言辞。梁书·傅岐传:“ 岐 即命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天雨花》第二回:“众人但只和言劝,丫环房内秉银灯。”
(2).谓舒缓出气以发声。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发喉引声,和言中宫,危言中商,疾言中角,微言中徵、羽。”
《漢語大詞典》:侧息(側息)
侧体呼吸。谓不敢大口出气,表示恐惧、不安。《三国志·吴志·薛综传》:“斯诚羣僚所以倾身侧息,食不甘味,寝不安席者也。”晋书·李密传:“ 刘氏 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旧唐书·严挺之传:“ 挺之 所歷皆严整,吏不敢犯,及莅大郡,人乃重足侧息。”
《國語辭典》:逞势(逞勢)  拼音:chěng shì
仗势,展现威风。如:「不可逞势欺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封姨逞势,巽二施威。空中如万马奔腾,树杪似千军拥沓。」
《国语辞典》:齿音(齿音)  拼音:chǐ yīn
以舌尖近齿,迸出气息所发的声母。如国音字母之ㄓ、ㄔ、ㄕ、ㄖ及ㄗ、ㄘ、ㄙ皆属之。
《漢語大詞典》:呀吓(呀嚇)
张口出气貌。 唐 柳宗元 《晋问》:“呀吓匍匐,復就臠切,莫保龙籍。”
《国语辞典》:泡沫玻璃  拼音:pào mò bō li
取受热后能分解出气体的物质,如碳酸钙等,掺入一般的玻璃粉末中,在高温下烧制而成。是一种质轻多孔的建材,具有抗冻性、隔音、隔热等效果。如:「泡沫玻璃常用为建筑中的隔音材料。」
《国语辞典》:高压回流(高压回流)  拼音:gāo yā huí liú
高气压从陆地向海面移动时,依顺时钟方向向外旋出气流,为经过地区带来温暖而潮湿的空气,使气温明显上升或生成浓雾,称为「高压回流」。
《国语辞典》:抽气机(抽气机)  拼音:chōu qì jī
抽出气体的器械。
《国语辞典》:冒泡  拼音:mào pào
由下往上或往外透出气泡。如:「汽水中因含有二氧化碳,所以会冒泡。」
分类:出气气泡
《国语辞典》:送气音(送气音)  拼音:sòng qì yīn
语音学上指发塞音和塞擦音时,除阻后外出气流强的辅音,称为「送气音」。如国语注音符号的ㄆ、ㄊ、ㄎ、ㄑ、ㄔ、ㄘ皆是。也称为「吐气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