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雅鍊
典雅洗练。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二:“ 曲阜 孔检讨 , 广森 子也。词翰翩翩有家法,试霜瓦诗,最为雅鍊。” 清 魏源 《广东乡民与英夷告示》:“本应措词雅鍊,因尔等畜类不通文字,故用粗俗语浅之告諭。”
分類:典雅洗练
《漢語大詞典》:彝鼎圭璋
比喻典雅出众。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大家围着一看,只见状元清华丰采;榜眼凝重安详;到了那个探花……只他那气宇轩昂之中,不露一些紈袴,温文儒雅之内,不粘一点寒酸,真真是彝鼎圭璋,熙朝人瑞。”参见“ 彝鼎 ”。
分類:典雅出众
《漢語大詞典》:彝鼎
泛指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罍等礼器。《礼记·祭统》:“对扬以辟之,勤大命,施于烝彝鼎。” 郑玄 注:“彝,尊也。” 宋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閭里之荣也。”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易安居士事辑:“每穫一书,即校勘整集籤题。得画书彝鼎,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三八章六:“其风格的壮遒古雅,大类绿锈重重的三代的彝鼎,令人一见便油然生崇敬心。”
分類:祭祀礼器
《漢語大詞典》:雄深雅健
谓文章雄浑而深沉,典雅而有力。新唐书·柳宗元传:“ 韩愈 评其文曰:‘雄深雅健,似 司马子长 , 崔 蔡 不足多也。’” 宋 辛弃疾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词:“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 太史公 。” 林纾 《译〈孝女耐儿传〉序》:“苟以雄深雅健之笔施之,亦尚有其人。”
《国语辞典》:箫韶九成(箫韶九成)  拼音:xiāo sháo jiǔ chéng
泛指优美典雅的乐章。元。马致远《汉宫秋》第四折:「猛听得仙音院凤管鸣,更说甚箫韶九成。」
《国语辞典》:正声雅音(正声雅音)  拼音:zhèng shēng yǎ yīn
纯正典雅的音乐。唐。皮日休〈通元子栖宾亭记〉:「其正声雅音,笙师之吹竽,邠人之鼓籥,不能过也。」
《国语辞典》:艺术歌曲(艺术歌曲)  拼音:yì shù gē qǔ
泛指古典音乐中典雅而具艺术性的歌曲形式,有别于民歌及一般流行的通俗歌曲。由舒伯特确立其形式,歌词多半为浪漫短诗,以独唱及钢琴伴奏为主,舒曼、布拉姆斯、胡果。沃尔夫继承之。art song、Lied {Ger.}中译名。
《国语辞典》:尔雅温文(尔雅温文)  拼音:ěr yǎ wēn wén
形容人文质彬彬,态度温和典雅。《东欧女豪杰》第一回:「却生得眉清目秀,尔雅温文,且又性情蕴藉,聪颖过人。」也作「温文儒雅」、「温文尔雅」。
《漢語大詞典》:二十四品
唐 司空图 著有二十四诗品一书,把我国诗歌风格归纳为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典雅、洗练、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二十四品。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八:“ 表圣 论诗,有二十四品,予最喜‘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八字。”
《國語辭典》:馆阁体(館閣體)  拼音:guǎn gé tǐ
1.旧时翰林应诏撰写文章,讲究堂皇典重,称为「馆阁体」。
2.一种书体风格。馆阁书写文字要求端楷方正,后来称这种字体为「馆阁体」。明、清时代,士子应试时皆要求以此种风格书写。
《國語辭典》:馆阁气(館閣氣)  拼音:guǎn gé qì
文章的形式华丽典雅。多指馆阁中人的诗文风格。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本朝夏英公亦尝以文章谒盛文肃,文肃曰:『子文章有馆阁气,异日必显。』后亦如其言。」
《國語辭典》:馆阁气(館閣氣)  拼音:guǎn gé qì
文章的形式华丽典雅。多指馆阁中人的诗文风格。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本朝夏英公亦尝以文章谒盛文肃,文肃曰:『子文章有馆阁气,异日必显。』后亦如其言。」
《國語辭典》:官样文章(官樣文章)  拼音:guān yàng wén zhāng
原指进呈皇帝的文章,文字堂皇典雅。后比喻徒具形式的例行公事,或空洞不求实际的文章、空话。《官场现形记》第五回:「这日因为就要上任,前来禀辞,乃是官样文章,不必细述。」
《漢語大詞典》:舂容大雅
指文章气度雍容,用辞典雅。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 宋 末文格猥琐, 元 末文格纤穠,故 宋景濂 诸公,力追 韩 欧 ,救以舂容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