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8,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公用
和光
同载
同恶
同处
同仇
相共
交荐
国语
共识
共治
同力
佥谐
合谋
合奏
《國語辭典》:公用  拼音:gōng yòng
1.政府机关所管辖的。如:「公用事业」、「公用财产」、「国有公用土地」。
2.众人均可使用的。如:「公用电话」、「公用程式」、「办公室内的印表机是大家公用的。」
《漢語大詞典》:和光
(1).谓才华内蕴,不露锋芒。后汉书·王允传:“公与 董太师 并位俱封,而独崇高节,岂和光之道邪?”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内寳养生之道,外则和光於世。”魏书·释老志:“和光六道,同尘万类。” 唐 王维 《送綦母校书弃官还江东》诗:“和光鱼鸟际,澹尔蒹葭丛。”参见“ 和光同尘 ”。
(2).共同照耀。 唐 韦展 《日月如合璧赋》:“分则列照於三无,聚则和光於六合。”
(3).柔和的光辉。 宋 苏轼 《妒佳月》诗:“浩瀚玻璃琖,和光入胸臆。”
《漢語大詞典》:同载(同載)
共同乘坐车或船。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昔 卫灵公 与 雍渠 同载, 孔子 适 陈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晋文帝 与二 陈 共车过,唤 钟会 同载。”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中:“罢酒,主悦甚, 薛 未及就马,遽召同载而还。” 宋 曾巩 《发松门寄介甫》诗:“故人曾期此同载,捨櫂直抵 云山 游。”
《漢語大詞典》:同恶(同惡)
共同作恶。亦指共同作恶者。左传·昭公十三年:“对曰:‘无与同好,谁与同恶?’” 陆德明 释文:“好、恶,并如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 马季长 佞媚获誚, 蔡伯喈 同恶受诛。”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杂录:“其同恶在某处,姓名、状貌,悉以西邻指之。” 郭希仁 《从戎纪略》:“﹝ 韩映堃 ﹞遂与同恶 张秉祥 等,乘机鼓煽各刀匪,并代为部勒。”参见“ 同恶相求 ”。
分類:共同作恶
《漢語大詞典》:同处(同處)
(1).共存一处;同居。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枕中:“ 范子 曰:‘臣闻阴阳气不同处,万物生焉。’”《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老妾二十年孀妇,子媳俱无,止与一婢同处。”
(2).谓共同相处;同处于。后汉书·爰延传:“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 宋 苏轼 《策别十二》:“民不知信则不可与久居於安,民不知义则不可与同处於危。”
《國語辭典》:同仇  拼音:tóng chóu
语出《诗经。秦风。无衣》:「王于兴师,脩我戈矛,与子同仇。」比喻一致对付仇敌。《资治通鉴。卷六八。汉纪六十。献帝建安二十四年》:「鲁肃尝劝孙权以曹操尚存,宜且抚辑关羽,与之同仇,不可失也。」
《漢語大詞典》:相共
共同,一道。 南唐 冯延巳 《抛球乐》词:“且上高楼望,相共凭栏看月生。”
《漢語大詞典》:交荐(交薦)
共同举荐。 明 方孝孺 《祭叶夷仲主事》:“在廷乏才,近臣交荐。”
《國語辭典》:国语(國語)  拼音:guó yǔ
1.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语,有别于方言。
2.本国特有的语言。如清代称满洲语为「国语」。
3.书名。春秋时左丘明撰,二十一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事迹,自周穆王起,至鲁悼公止,共历五百馀年,为一分国纪事之史。也称为「春秋外传」。
《國語辭典》:共识(共識)  拼音:gòng shì
共同体认的观念、想法。如:「大家经过不断地开会沟通,最后终于达成共识。」
《国语辞典》:共治  拼音:gòng zhì
共同治理。《文选。曹元首。六代论》:「先王知独治之不能久也,故与人共治之。」
《漢語大詞典》:同力
(1).力量相等。书·泰誓上:“同力度德,同德度义。” 孔 传:“力钧则有德者胜。”
(2).同事功。吕氏春秋·应同:“王者同义,霸者同力。” 毕沅 校正:“文子《淮南》竝作‘同功’。”
(3).齐心协力;共同出力。管子·重令:“众寡同力,则战可以必胜,而守可以必固。”《公羊传·僖公五年》:“灭者,上下之同力者也。” 何休 注:“言灭者臣子与君戮力一心共死之辞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羣小不得行志,同力迁之。” 唐 罗隐 《筹笔驿》诗:“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明 李贽 《又与周友山书》:“我塔事无经营之苦,又无抄化之劳,听其自至,任其同力,只依我规制耳。”
《漢語大詞典》:佥谐(僉諧)
(1).《书·舜典》记帝 舜 征询意见以任命臣工之事,多有“僉曰”、“汝谐”之语,后遂以“僉谐”谓遴选、任命朝廷重臣。梁书·江革传:“ 广陵 太守 江革 ,才思通瞻,出内有闻,在朝正色,临危不挠,首佐台鉉,实允僉谐。”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五:“ 真宗 尹京, 毕 相 士安 为府判,沉毅忠厚。中书将有僉谐, 太宗 令辅臣歷选,俱不称旨……近臣少喻上意,方以 毕公 进,果大喜,遂用参大政。”
(2).指共同认定,一致认可。 宋 王禹偁 《慰上大行皇帝谥号庙号表》:“懋建鸿名,永光清庙。礼官博士,讨论而无异辞;公卿大夫,僉谐而合旧典。”
《國語辭典》:合谋(合謀)  拼音:hé móu
共同谋划。《汉书。卷四九。晁错传》:「臣闻三王臣主俱贤,故合谋相辅,计安天下,莫不本于人情。」《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故遂与操同咨合谋,授以裨师。」
《國語辭典》:合奏  拼音:hé zòu
1.一起上奏。《宋史。卷一六二。职官二》:「事干国体,则宰相、执政官合奏。」
2.多种乐器按照不同的声部,联合起来演奏。如弦乐合奏、管乐合奏、管弦乐合奏、国乐合奏等。ensemble中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