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六朝  拼音:liù cháo
1.三国吴、东晋和南北朝的宋、齐、梁、陈,相继建都于建康(今南京),史称为「六朝」。《宋史。卷三七五。列传。张守》:「建康自六朝为帝王都,江流险阔。」元。萨都剌〈百字令。石头城上〉词:「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
2.魏、晋、后魏、北齐、北周和隋。这些朝代皆建都北方,故称为「北朝六朝」。
3.三国至隋统一前后三百馀年的历史时期,称为「六朝」。
《漢語大詞典》:六朝文
指 晋 、 宋 、 齐 、 梁 、 陈 、 隋 六朝文体。这个时期文章专尚骈俪,讲究词藻,拘于声韵,带有形式主义倾向,直至 唐 代 韩愈 、 柳宗元 和 宋 代 欧阳修 等人,大力倡导古文运动,才扭转这种文风。参见“ 駢文 ”。
《國語辭典》:骈文(駢文)  拼音:pián wén
文体名。对散文而言,字句骈俪,注重声色藻绘,盛行于六朝及初唐,为当时文章正格。参见「骈体文」条。
《分类字锦》:松有六朝
皮日休 游栖霞寺诗 泉冷无三伏,松枯有六朝。
分类:
《国语辞典》:六朝脂粉  拼音:liù cháo zhī fěn
比喻妇女盛妆的仪容。参见「六朝金粉」条。《群音类选。靺鞨记。赏月遇恶》:「且乐平生,尘寰事,几变更,六朝脂粉飞灰冷。」
《国语辞典》:六朝写经(六朝写经)  拼音:liù cháo xiě jīng
六朝佛、道经典的写本。
《國語辭典》:六朝金粉  拼音:liù cháo jīn fěn
1.六朝国都金陵(建康,今南京)的靡丽繁华景象。《官场现形记》第二九回:「要晓得江南地方,虽经当年洪逆蹂躏;幸喜克复已久,六朝金粉,不减昔日繁华。」
2.吴、东晋、宋、齐、梁、陈崇尚华靡,仕女装扮著重艳丽。故用以喻妇女盛妆的仪容。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也作「六朝脂粉」。
《國語辭典》:上下  拼音:shàng xià
1.上升下降。《楚辞。屈原。卜居》:「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乎?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唐。杜甫 卜居诗:「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2.增减。《周礼。秋官。司仪》:「凡四方之宾客,礼仪辞命饩牢赐献,以二等从其爵而上下之。」《国语。齐语》:「索讼者三禁而不可上下,坐成以束矢。」
3.泛指相对的两个方向。如高低、尊卑、优劣、天地、神人、古今等,随文而异。《书经。周官》:「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每船两盏明角灯,一来一往,映著河里,上下明亮。」
4.左右、相差无几。唐。韩愈 与冯宿论文书:「有张籍者,年长于翱,而亦学于仆,其文与翱相上下。」《老残游记二编》第七回:「点算西首五排,人大概在一百名上下。」
5.公差、衙役。《水浒传》第八回:「前日方才吃棒,棒疮举发,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上下饶恕,随老妇到家中取钱谢你。」
6.问谢世者或释家之名讳。如:「请教令师上下?」
《漢語大詞典》:家家
六朝时对嫡母的称呼。北齐书·南阳王绰传:“ 绰 兄弟皆呼父为兄兄,嫡母为家家,乳母为姨姨。”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三年:“ 儼 辞曰:‘ 士开 昔来实合万死,谋废至尊,剃家家髮为尼,臣为是矫詔诛之。’” 胡三省 注:“ 齐 诸王皆呼嫡母为家家。”
《漢語大詞典》:清波
(1).清澈的水流。 汉 严忌 《哀时命》:“知贪饵而近死兮,不如下游乎清波。” 宋 王安石 《车螯》诗之二:“清波濯其污,白日晒其昏。” 巴金 《复仇集·爱的摧残》:“ 赛纳河 的清波在月光下发亮。”
(2).六朝时歌曲名。 康有为 《〈味梨集〉序》:“六朝时, 汉 《鐃歌》《鼓吹》曲既废,於是《清波》《白鳩》《子夜》《鸟栖》之曲,亦以长短句为章。”
《國語辭典》:王谢(王謝)  拼音:wáng xiè
六朝望族王氏和谢氏的合称。《南史。卷八○。贼臣传。侯景传》:「又请娶于王、谢,帝曰:『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后比喻豪门望族。唐。刘禹锡〈乌衣巷〉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國語辭典》:白门(白門)  拼音:bái mén
1.白色的门。
2.南京的别称。参见「南京」条。
《國語辭典》:白莲教(白蓮教)  拼音:bái lián jiào
一种民间宗教信仰。旁附佛教以招揽信众,元代后搀入大量他教成分,教义更趋复杂,以致派别林立,超过百种。信徒众多,分布很广,元、明、清曾发动政治反抗运动。
《國語辭典》:台城(臺城)  拼音:tái chéng
晋、宋时称朝廷禁省为「台」,故称禁城为「台城」。其旧址在今南京城北,玄武湖侧,与鸡鸣山相接。见宋。洪迈《容斋续笔。卷五。台城少城》。唐。韦庄 台城诗:「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漢語大詞典》:行城
(1).古代守城拒敌的设备。墨子·备高临:“羊黔者,将之拙者也,足以劳卒,不足以害城。守为臺城,以临羊黔,左右出巨各二十尺,行城三十尺。” 孙诒让 间诂:“臺城,即行城也。”《孙膑兵法·官一》:“攻兼用行城。”参见“ 臺城 ”。
(2).临时建成的城垣。 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 隋炀帝 率大军出 榆林塞 ,令 宇文恺 作观风行殿,又作行城,可以在平地上临时造出大城和大殿。”
(3).即行像。岁时广记卷二十引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二月八日, 释氏 下生之日, 迦文 成道之时,信捨之家建八关斋戒,车轮宝盖,七变八会之灯。至今二月八日平旦,执香花绕城一匝,谓之行城。”参见“ 行像 ”。
《國語辭典》:阿堵  拼音:ē dǔ
六朝及唐人常用的指称词。相当于这或这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见佛经云:『理亦应阿堵上。』」
《國語辭典》:阿堵物  拼音:ā dǔ wù
晋王衍嫉其妇贪浊,口未曾言钱字。妇欲试之,使婢以钱绕床,王衍晨起,即令婢曰:「举却阿堵物。」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后遂借指钱。宋。张耒 和无咎诗二首之二:「爱酒苦无阿堵物,寻春奈有主人家?」
分類:这个东西
《國語辭典》:裙屐  拼音:qún jī
穿著整齐的少年。明。吴伟业〈满江红。咕酒南徐〉词:「白面书生成底用?萧郎裙屐偏轻敌。」清。俞陛云〈浣溪纱。山色林光一碧收〉词:「山色林光一碧收,小车穿苇宛行舟,退潮裙屐此淹留。」
《國語辭典》:裙屐少年  拼音:qún jī shào nián
服饰华美的公子哥儿。《北史。卷四三。邢峦传》:「萧深藻是裙屐少年,未洽政务,今之所在,并非宿将重名,皆是左右少年而已,三可图也。」
《國語辭典》:文笔(文筆)  拼音:wén bǐ
1.六朝称文章有韵者为「文」,无韵者为「笔」。《晋书。卷七七。蔡谟传》:「谟博学,于礼仪宗庙制度多所议定,文笔议论,有集行于世。」
2.文章、文辞。《晋书。卷八二。习凿齿传》:「凿齿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南史。卷六八。刘师知传》:「博涉书传,工文笔,善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