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国子(國子)  拼音:guó zǐ
1.古代公卿大夫的子弟。《周礼。春官宗伯。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
2.代指国家设置的最高学府。《魏书。卷六六。列传。李崇》:「今国子虽有学官之名,而无教授之实,何异兔丝燕麦,南箕北斗哉!」
《國語辭典》:公家  拼音:gōng jia
国家或公众。《礼记。王制》:「是故公家不畜刑人,大夫弗养士。」《三国志。卷一二。魏书。毛玠传》:「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
《國語辭典》:易名  拼音:yì míng
1.语本《礼记。檀弓下》:「日月有时,将葬矣,请所以易其名者。」指为死者立谥。《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易名之典,请遵前烈谨状。」
2.改名、换名。宋。何薳《春渚纪闻。天绘亭记》:「余择胜得此亭,名曰天绘,取其景物自然也。后某年某日,当有俗子易名清辉,可为一笑。」
《漢語大詞典》:名卿
有声望的公卿。管子·幼官:“三年名卿请事,二年大夫通吉凶。”汉书·翟方进传:“三人皆名卿,俱在选中。” 明 文徵明 《沈府君石表》:“府君之葬,一时文学名卿为志铭,为誄,为挽悼之词。” 清 方东树 《书惜抱先生墓志后》:“ 树 慨先生名在海内,而当时名卿学士无铭辞,於事义为闕。”
《國語辭典》:青紫  拼音:qīng zǐ
1.绑在官印上的青绶、紫绶。比喻高官贵爵。《汉书。卷七十五。夏侯胜传》:「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唐。韩愈与崔群书〉:「自省事已来,又见贤者恒不遇,不贤者比肩青紫。」
2.古代高官服饰的颜色。借指官服。《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刘交传》:「今王氏一姓乘朱轮华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蝉充盈幄内,鱼鳞左右。」唐。杜甫〈夏夜叹〉诗:「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國語辭典》:公相  拼音:gōng xiàng
1.三公宰相的简称。《宋史。卷二八二。王旦传》:「祐器之曰:『此儿当至公相。』」
2.丞相兼任太师称为「公相」。
《國語辭典》:群后  拼音:qún hòu
公卿诸侯。《书经。舜典》:「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汉书。卷七三。韦贤传》:「庶尹群后,靡扶靡卫,五服崩离,宗周以队。」
《國語辭典》:国香(國香)  拼音:guó xiāng
语出《左传。宣公三年》:「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己兰,曰余为伯鯈,余而祖也,以是为而子,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后人因称兰花为国香。
《漢語大詞典》:令君香
荀彧 在 汉 末曾守尚书令,人称 荀令君 ,得异香,至人家坐,三日香气不歇。见太平御览卷七○三引 晋 习凿齿 《襄阳记》。后多以“令君香”指高雅人士的风采。 唐 李百药 《安德山池宴集》诗:“云飞凤臺管,风动令君香。” 唐 王维 《春日直门下省早朝》诗:“骑省直 明光 ,鸡鸣謁 建章 ,遥闻侍中珮,闇识令君香。”亦作“ 令公香 ”。 唐 李颀 《寄綦毋三》:“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
《漢語大詞典》:台官(臺官)
(1). 汉 时尚书台长官的统称。宋书·百官志上:“ 汉 制,公卿御史中丞以下,遇尚书令、僕、丞、郎,皆辟车豫相回避,臺官过,乃得去。”
(2). 唐 宋 御史台长官的统称。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御史争驿厅:“ 元和 中, 元稹 为监察御史,与中使争驛厅,为其所辱,始敕节度观察使:臺官与中使先到驛者处上厅。”宋史·职官志四:“臺官职在绳愆纠谬,自宰臣至百官,三省至百司,不循法守,有罪当劾,皆得纠正。”
(3).泛指朝廷公卿。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台城少城:“ 晋 宋 间谓朝廷禁省为臺,故称禁城为臺城,卿士为臺官。”
《漢語大詞典》:列辟
(1).指诸侯,历代君主。逸周书·武穆解:“咸康于民,卿格维时,监于列辟。” 卢文弨 注:“列辟,周上世之贤君也。”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歷选列辟,以迄於 秦 。” 唐 柳宗元 《柳宗直〈西汉文类〉序》:“列辟之达道,名臣之大范。” 童宗说 注:“列辟,人主也。”
(2).指公卿诸官。 唐 王维 《京兆尹张公德政碑》:“天子犹日省三揖列辟,日听万方舆颂。” 赵殿成 笺注:“ 班固 《典引》:‘德臣列辟,功君百王。’ 李周翰 註:‘列辟,百官也。’”
《國語辭典》:敕书(敕書)  拼音:chì shū
古代君王谕告外藩或公卿朝臣的命令。《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凡王言之制有七……六曰论事敕书,戒约臣下则用之。」《西游记》第三九回:「这畜类成精,侵夺帝位,还奉佛旨差来。似老孙保唐僧受苦,就该领几道敕书。」
《漢語大詞典》:显相(顯相)
谓有名望的公卿诸侯参加助祭。《诗·周颂·清庙》:“於穆清庙,肃雝显相。” 郑玄 笺:“显,光也,见也……诸侯有光明著见之德者来助祭。” 朱熹 集传:“显,明;相,助也。” 宋 苏辙 《代张公谢南郊加恩表》:“上自股肱之列,下同筦库之微。嘉其显相之勤,録其骏奔之助。” 明 宋濂 《代祀高丽国山川记》:“某日甲子,为坛三成於南门外,摄行祀事。其国王 王顓 暨诸陪臣先后骏奔,以竭显相之义。”
《漢語大詞典》:百吏
指公卿以下众官。国语·周语上:“王乃使司徒咸戒公卿、百吏、庶民。”荀子·强国:“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韩诗外传》卷六:“如是则羣下百吏,莫不脩己,然后敢安仕。”
分類:公卿众官
《漢語大詞典》:府寺
(1).古代公卿的官舍。左传·隐公七年“ 戎 朝于 周 ,发币于公卿” 杜预 注:“朝而发币於公卿,如今计献诣公府卿寺。” 唐 孔颖达 疏:“朝於天子,献国之所,亦发陈财币於公卿之府寺……自 汉 以来,三公所居谓之府,九卿所居谓之寺。”
(2).泛指高级官员的府邸或官署。东观汉记·刘般传:“时五校尉官显职閒,府寺宽敞,舆服光丽。”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 鄴下 风俗,专以妇持门户,争讼曲直,造请逢迎,车乘填街衢,綺罗盈府寺。” 清 顾炎武 《京阙篇》诗:“山陵东掖近,府寺后湖清。”
《漢語大詞典》:贵臣(貴臣)
(1).本指公卿大夫位高的家臣,后泛指显贵的大臣。仪礼·丧服:“传曰:公聊大夫室老、士,贵臣;其餘皆众臣也。” 郑玄 注:“室老,家相也;士,邑宰也。”韩非子·八说:“明主之国,有贵臣,无重臣。贵臣者,爵尊而官大也;重臣者,言听而力多者也。” 汉 王符 潜夫论·明闇:“故人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诬,而远人不得欺也。”旧唐书·于志宁传:“ 太宗 命贵臣内殿宴,怪不见 志寧 ,或奏曰:‘敕召三品已上。 志寧 非三品,所以不来。’” 明 钱琦 《钱公良测语·鉴远》:“婴儿之病,多起於食;贵臣之祸,多起於宠。”
(2).中贵,宦官。 唐 刘禹锡 《子刘子自传》:“是时太上久寝疾,宰臣及用事者都不得召对,宫掖事秘,而建 桓 立 顺 ,功归贵臣。” 唐 李商隐 《为荥阳公谢赐冬衣状》:“岂望司服颁衣,贵臣传詔,綾裁飞鵠,絮裛仙蚕。” 宋 宋祁 《御戎论》:“夫大将在外,必有贵臣监军。贵臣见敌至,不课彼己强弱,不待便利,促其将使鬭,鬭而败,闭垒不敢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