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修 → 脩修”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修正  拼音:xiū zhèng
1.改正。《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下》:「成王泣金縢,改过修正,立信布德。」
2.品格端正。《汉书。卷五一。贾山传》:「举贤以自辅弼,求修正之士使直谏。」
《漢語大詞典》:脩正
(1).纠正。荀子·富国:“必先脩正其在我者,然后徐责其在人者,威乎刑罚。”
(2).遵循正道。后汉书·王符传:“今以大 汉 之广土,士民之繁庶,朝廷之清明,上下之脩正,而官无善吏,位无良臣。”
(3).指遵循正道之人。 明 何景明 《霍山辞序》:“或曰: 司农公 致为臣必不豫怀忠获疑,脩正被斥。”
《國語辭典》:修正主义(修正主義)  拼音:xiū zhèng zhǔ yì
社会主义的一派,德国社会民主主义理论家与政治家伯恩斯坦(Edward Bernstein,西元1850~1932)主倡的学说。修正主义修正了马克思基本原则与社会革命论,将个人的创新与民主、社会改革结合在一起,主张以议会为中心,逐渐改变社会。
《国语辞典》:修正液  拼音:xiū zhèng yì
一种修改文书的用具。一般是白色乳状液体,含有挥发性成分。使用时将其涂在欲修改之处,待挥发性物质乾透留下一层白色物质将错误盖住,便可重新书写。也称为「立可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