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修 → 脩修”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坐功  拼音:zuò gōng
1.道家称静坐为坐功。清。李渔《閒情偶寄。卷一五。颐养部。行乐》:「益寿之方,全凭导引;安生之计,惟赖坐功。」
2.坐得住。《文明小史》第一四回:「只说好端端一个先生,我看他坐功尚好,并没有甚么错处,为甚么要换?」
《漢語大詞典》:讽持(諷持)
讽诵修持。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上·安清:“出家修道,博晓经藏,尤精阿毗曇学,讽持禪经,畧尽其妙。”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三·慧远:“常欲总摄纲维,以大法为己任,精思讽持,以夜续昼。”
分類:讽诵修持
《漢語大詞典》:无生果(無生果)
佛教语。谓经修持求得涅槃之理,而无生灭之果。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案达罗国:“见此光明相,疑入金刚定,因请菩萨证无生果。”
《漢語大詞典》:禅铠(禪鎧)
谓修持禅定犹如铠甲之坚不可摧。 清 钱谦益 《十一月初六日召对文华殿旋奉严旨革职待罪》诗之二十:“酒兵胜后消愁垒,禪鎧坚时折慢幢。”
《国语辞典》:格致诚正修齐(格致诚正修齐)  拼音:gé zhì chéng zhèng xiū qí
《礼记。大学》篇中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之为学修持的步骤与方法。
《漢語大詞典》:坐饿关(坐餓關)
宗教修持方式之一。谓静坐不语,少食或断食一段时间,以净化身心。 明 姚福 青溪暇笔:“近日一蕃僧自西域来,貌若四十餘,通中国语,自言六十岁矣。不御饮食,日啗枣果数枚而已。所坐一龕,仅容其身。如欲入定,则命人锁其龕门,加纸密糊封之,或经月餘,謦欬之声亦絶,人以为化去,潜听之,但闻掐念珠歷歷, 济川 杨景方 尝馆于其家,有叩其术者,则劝人少思、少睡、少食耳。一切布施皆不受,曰吾无用也。” 清 翟灏 通俗编·释道:“释典虽有入定之説,而不必封锁于龕中也。今惟坐饿关者有似此僧所为,疑此风即从此僧而起。”
《国语辞典》:朝暮课诵(朝暮课诵)  拼音:zhāo mù kè sòng
中国寺院中通行的早晚定时修持活动。全寺住众必须上大殿礼拜、唱诵经赞咒语。早上约清晨三时举行早课;下午约三时至五时举行晚课。也称为「早晚课」、「二课」。
《國語辭典》:暮鼓晨钟(暮鼓晨鐘)  拼音:mù gǔ chén zhōng
1.佛寺中朝课之前和熄灯之前皆会敲击钟鼓,用以警惕与自励。宋。俞德邻 送程道大归新安兼简宪使卢处道学士四首之三:「我生惭愧贾胡留,暮鼓晨钟复报秋。」也作「朝钟暮鼓」、「晨钟暮鼓」。
2.比喻使人觉悟的言论。明。周履靖《锦笺记》第一九出:「清净是菩提,爱染难离,蒸沙为饭饭终非,暮鼓晨钟勤忏悔,怎免阿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