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众生浊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浊之一。(参见:五浊)
【三藏法数】
谓众生多诸弊恶,不孝敬父母尊长,不畏恶业果报,不作功德,不修斋法,是名众生浊。
众生相续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相续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三相续之一。(参见:三相续)
【三藏法数】
谓五阴诸法,众共和合而生,名为众生。经云:同业相缠,合离成化,流爱为种,纳想为胎,交遘发生,吸引同业,胎卵湿化,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飞沉,生死死生,无有断绝,故名众生相续。(同业相缠合离成化者,众生皆由六根对于六尘,同造生死之业,故名同业。业相缠缚,故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别离而死。化犹变化,谓生死也。流爱为种,纳想为胎者,流,注也。谓识之流,爱则为种,神之纳想,则为胎也。交遘发生吸引同业者,遘,遇也。谓男女交相遇会,情所发生,吸撮导引同业之类,而入胎也。更相变易者,四生受报,循业不定也。所有受业,逐其飞沉者,随其所受业报,或升或沉,无定趣也。)
众生缘慈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慈之一。(参见:慈悲)
【佛学常见辞汇】
三慈之一。(参见:三慈)
慈悲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乐曰慈,拔苦曰悲。四无量心中之二无量也。智度论二十七曰:「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
【佛学常见辞汇】
慈与悲。愿给一切众生安乐叫做慈;愿拔一切众生痛苦叫做悲。
【三藏法数】
慈即爱念,谓以爱乐欢喜,起大慈心,能与他乐也;悲即悯伤,谓以恻怆怜悯,起大悲心,能拔他苦也。今依前问答,论观世音大悲拔苦,百千苦恼皆得解脱也。依后问答,论普门示现大慈与乐,即应以得度而为说法也。良由观音之人,观于普门之法,达于实相之理,悯诸众生,理具情迷,枉受众苦,失于本性之乐。是以即起慈悲,誓拔其苦,而与其乐。故以慈悲次人法而明之也。
三慈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慈悲)
众生世间
【佛学大辞典】
(界名)三世间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三世间之一。(参见:三世间)
【三藏法数】
谓一切有情众生,皆假五阴和合众共而生,名为众生;又复各各差别不同,故名众生世间。(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三藏法数】
谓五阴和合,众共而生,间隔不同,故名众生世间,即释迦如来所化之机众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众生界尽
【佛学大辞典】
(杂语)令一切众生界尽成佛也。华严经十地品曰:「佛子!此大愿以十尽句而得成就。所谓众生界尽、世界尽、虚空界尽、法界尽、涅槃界尽、佛出现界尽、如来智界尽、心所缘界尽、佛智所入境界尽、世间转法转智转界尽,若众生界尽我愿乃尽,(中略)若世间转法转智转界尽我愿乃尽。」
众生回向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回向)
众生无差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无差别之一。(参见:三无差别)
【三藏法数】
谓九界众生,各具十界、十如是等法,而与佛之所悟本心所具之法,其体不二。故涅槃经云:一切众生即是佛,是名众生无差别。(九界者,十界中但除佛界也。)
众生数忍辱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种忍辱之一。
【三藏法数】
谓菩萨若遇有情众生加恶于我,亦能忍受,略不瞋恨,是名众生数忍辱。
众生不可思议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事不可思议之一。(参见:不可思议)
【三藏法数】
谓世间众生,为从何来,复从何起;从此命终,当从何生;皆不可思议,故云众生不可思议。
众生本觉心莲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密教所谈。(参见:心莲)
众生意乐意趣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种意趣之一。
【三藏法数】
菩萨见众生修得一善者,赞叹其善,增彼勇猛;见多贪者,赞叹佛土清净殊胜,除彼贪欲;见懈怠者,赞叹诸佛精勤不息,除彼懈怠。皆令心生信乐,发其趣向,是名众生意乐意趣。
众生无边誓愿度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弘誓愿之一。(参见:四弘誓愿)
【佛学常见辞汇】
四弘誓愿之一。(参见:四弘誓愿)
【三藏法数】
此依苦谛境而发誓也。谓菩萨遍观六道众生等类,无量无边,皆被生死诸苦所逼,一一不虚,故发誓愿欲度脱之,令出三界。故云众生无边誓愿度。(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解一切众生语言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华经妙音品所说十六三昧之一。嘉祥法华义疏十二曰:「解一切语言三昧者,得此三昧解众生语而为说法。」
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华经妙音品曰:「解一切众生语言三昧。」同药王品曰:「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陀罗尼者,总持不失之力用也。就体言则为三昧。就用言则为陀罗尼。
广济众生神咒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之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