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仗义(仗義)  拼音:zhàng yì
秉持公理正义。《汉书。卷四八。贾谊传》:「顾行而忘利,守节而仗义。」明。屠隆《彩毫记》第四出:「此间有一个李相公仗义,专一怜贫恤苦。」《醒世恒言。卷二七。李玉英狱中讼冤》:「自己不肯施仁仗义,及见他人做了好事,反又攧唇簸嘴。」
《國語辭典》:仗义执言(仗義執言)  拼音:zhàng yì zhí yán
伸张正义,激昂陈词。《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此人姓范名汝为,仗义执言,救民水火。」《东周列国志》第一四回:「若以文、武、宣、平之灵,仗义执言,四国悔罪,王室之福。」
《國語辭典》:仗义疏财(仗義疏財)  拼音:zhàng yì shū cái
秉持公理正义,施舍钱财助人。《水浒传》第一一回:「只因他仗义疏财,结识江湖上好汉,学得一身好武艺。」《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也有朝廷不用,沦落江湖,因而结聚的,虽然只是歹人多,其间仗义疏财的到也尽有。」也作「疏财仗义」、「疏财重义」。
《国语辞典》:慷慨仗义(慷慨仗义)  拼音:kāng kǎi zhàng yì
意气昂扬,秉持公理正义。《醒世恒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长安》:「天不生无禄之人,地不长无根之草,难道你这般汉子,世间就没个慷慨仗义的人周济你的?」明。莫如忠〈故浙江按察司知事王屋张公墓志铭〉:「里中有不平事,慷慨仗义直之,不得,则或终夜咄咄忘寐。」
《国语辞典》:仗义轻财(仗义轻财)  拼音:zhàng yì qīng cái
秉持公理正义,不看重钱财。明。韩邦奇〈四川泸州吏目屈君墓表〉:「仗义轻财,爱人谦巳,乡人式焉。」《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且是仗义轻财,我这施药的本钱,也是他的。」也作「轻财仗义」。
《国语辞典》:仗义直言(仗义直言)  拼音:zhàng yì zhí yán
依义理行事,正直敢言。如:「这场纠纷僵持多时,在他的仗义直言后,终于顺利落幕。」
《国语辞典》:负气仗义(负气仗义)  拼音:fù qì zhàng yì
以气节自负,秉持公理正义。《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那人负气仗义,交游豪俊。」
《國語辭典》:轻财仗义(輕財仗義)  拼音:qīng cái zhàng yì
秉持公理正义,不看重钱财。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飞云渡》:「意谓非久于人世,乃不娶妻、不事生产作业,每以轻财仗义为志。」《儿女英雄传》第一一回:「不想这强盗里边,也有如此轻财仗义的。」也作「仗义轻财」。
《國語辭典》:疏财仗义(疏財仗義)  拼音:shū cái zhàng yì
秉持公理正义,施舍钱财助人。元。无名氏《来生债》第四折:「则为我救困扶危,疏财仗义,都做了注福消愆。」也作「仗义疏财」。
《國語辭典》:赴义(赴義)  拼音:fù yì
为义牺牲。如:「为了全国人民的幸福,他毅然决然的慷慨赴义。」《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
《國語辭典》:扶义(扶義)  拼音:fú yì
仗义。《汉书。卷一。高帝纪上》:「前陈王、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
分類:仗义
《國語辭典》:负义(負義)  拼音:fù yì
违背道义。如:「忘恩负义」。《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若便恝然无关,视老夫为何等负义之徒?」
《漢語大詞典》:黄衫
(1). 隋 唐 时少年穿的黄色华贵服装。隋书·麦铁杖传:“将渡 辽 ,谓其三子曰;‘阿奴当备浅色黄衫,吾荷国恩,今是死日,我既被杀,尔当富贵。’”新唐书·礼乐志十二:“乐工少年姿秀者十数人,衣黄衫,文玉带。”
(2).泛指飘逸华丽的服装。 清 余怀 《〈板桥杂记〉后跋》:“ 吴园次 弔 董少君 诗序云:当时才子,竞著黄衫;命世清流,为牵红线。”
(3).借指少年。 宋 陈克 《菩萨蛮》词:“黄衫飞白马,日日青楼下。”
(4).指行侠仗义的人。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二:“余云黄衫、 押衙 ,非 君平 、 仙客 所能自为。” 清 寒食生 《乘龙佳话·牧龙》:“问君子,作黄衫,可相允?”《孽海花》第三回:“彼此日夜相思,甘为情死。但使无青鸟,客少黄衫,也只好藏之心中罢了。”参见“ 黄衫客 ”。
(5).古时吏役之服。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 洪稚存 题某官《散賑图》云:‘……黄衫小吏足不停,村后村前更招手。’”
《國語辭典》:黄衫客(黃衫客)  拼音:huáng shān kè
唐蒋防所著传奇小说《霍小玉传》中的人物。为人重义气,见李益负心娶卢氏,霍小玉积思成疾,遂挟李益至霍小玉处,小玉一恸而死。
《國語辭典》:起义(起義)  拼音:qǐ yì
1.为正义而起兵。《三国演义》第一回:「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
2.作文时,树立一义以发其凡。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一曰微而显,文见于此,而起义在彼。」
《國語辭典》:侠士(俠士)  拼音:xiá shì
古代身怀武艺,见义勇为、舍己助人的人。《元史。卷一八四。任速哥传》:「义之所在,必亟为之,有古侠士风。」《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因恃几斤膂力气,好与侠士剑客往来。」也称为「侠客」。
分類:侠士仗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