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从善(從善)
依从善道;听从善言。 汉 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亡从善服义之公心。” 晋 干宝 《晋纪总论》:“聿修祖宗之志,思辑战国之苦,腹心不同,公卿异议,而独纳 羊祜 之策,以从善为众。”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他既然从善,我们一发要还他礼体。” 清 姚鼐 《复孔撝约论禘祭书》:“后有执 郑君 以难 子邕 者,皆好为説而无从善徙义之公心者耳!”
《国语辞典》:改过从善(改过从善)  拼音:gǎi guò cóng shàn
改正过失,诚心向善。参见「改过迁善」条。如:「他能改过从善,又在短时间内获得如此佳绩,将来必有成就。」
《国语辞典》: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拼音:cóng shàn rú dēng,cóng è rú bēng
(谚语)比喻学好很难,学坏很容易。《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昔孔甲乱夏,四世而陨;玄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汉。张纮〈临困授子靖留笺〉:「传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言善之难也。」
分类:谚语容易
《國語辭典》:改恶从善(改惡從善)  拼音:gǎi è cóng shàn
改掉不好的行为,走上正途。如:「既然他已改恶从善,你就别再时常追究他以前的过错。」也作「改恶向善」。
分類:改恶从善
《漢語大詞典》:改恶为善(改惡爲善)
不再作恶,重新做人。礼记·中庸“明则动,动则变” 汉 郑玄 注:“动,动人心也;变,改恶为善也。” 孔颖达 疏:“言恶人全化为善人,无復为恶也。”亦作“ 改恶从善 ”。 郑观应 《盛世危言·训俗》:“万姓既改恶从善,永无犯上作乱之萌;万邦亦一道同风,咸知学圣尊王之义。”《人民日报》1964.12.29:“十二月廿八日特赦释放了一批已经确实改恶从善的战争罪犯。”
《漢語大詞典》:改行从善(改行從善)
见“ 改行为善 ”。
《漢語大詞典》:改行为善(改行爲善)
改变不良行为,诚心向善。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下》:“天子悲怜其意,遂下令曰:‘夫训导不纯,而愚民陷焉。或欲改行为善,其道无由也。’”亦作“ 改行从善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不若改行从善,做个小小经纪,也得过养身活命。”
《分类字锦》:化蛮从善(化蛮从善)
周书薛慎传保定初出为湖州刺史州界既杂蛮蛮俗婚娶之后父母虽在即与别居慎谓守令曰牧首令长是化民者也岂有其子娶妻便与父母离析非唯氓俗之失亦是牧守之罪乃亲自诱导示以孝慈并遣守令各喻所部有数户蛮别居数年遂归侍养及行得果膳归奉父母慎感其从善之速具以状闻有诏蠲其赋役于是风化大行有同华俗
分类:教化
《漢語大詞典》:从善如登(從善如登)
谓为善如登山那样不易。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韦昭 注:“如登,喻难;如崩,喻易。”
《國語辭典》:从善如流(從善如流)  拼音:cóng shàn rú liú
比喻乐于接受善意的劝导。《左传。成公八年》:「从善如流,宜哉!」《晋书。卷六二。祖逖传》:「且好学不倦,从善如流。」也作「从善若流」。
《國語辭典》:从善若流(從善若流)  拼音:cóng shàn ruò liú
比喻乐于接受善意的劝导。《新唐书。卷一○三。张玄素传》:「从善若流,尚恐不逮;饰非拒谏,祸可既乎?」也作「从善如流」。
《國語辭典》:从善如流(從善如流)  拼音:cóng shàn rú liú
比喻乐于接受善意的劝导。《左传。成公八年》:「从善如流,宜哉!」《晋书。卷六二。祖逖传》:「且好学不倦,从善如流。」也作「从善若流」。
《漢語大詞典》:弃恶从善(棄惡從善)
丢弃邪恶行为去做好事。如:犯罪分子只有坦白交待、弃恶从善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