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8,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阳舒
学字
虫蛇
联飞
今体
恶札
入木
结字
露锋
崔蔡
虬螭
使转
三尺法
神俊
散水
《漢語大詞典》:阳舒(陽舒)
(1).语本 汉 张衡 《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后因以“阳舒”指舒畅的心情和宽松的气氛。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阳舒阴惨,生民大情,忧合驩离,品物恒性。”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闻阴惨者刑也,阳舒者德也。”
(2).借指书法中笔划的舒展。 唐 皎然 《张伯英草书歌》:“阴惨阳舒如有道,鬼状魑容若可惧。”
《漢語大詞典》:学字(學字)
学习书法。南史·齐武陵昭王晔传:“ 高祖 虽为方伯,而居处甚贫,诸子学书无纸笔, 曄 常以指画空中及画掌学字,遂工篆法。” 宋 黄庭坚 《跋〈与张载熙书〉卷尾》:“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於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学字既成,且养於心中,无俗气,然后可以作示人为楷式。”
分類:学习书法
《漢語大詞典》:虫蛇(蟲蛇)
(1).泛指蛇和其他虫类。韩非子·五蠹:“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搆木为巢以避羣害,而民悦之。” 汉 王充 论衡·无形:“虫蛇未化,人不食也;化为鱼鱉,人则食之。” 唐 高适 《东平路中遇大水》诗:“虫蛇拥独树,麋鹿奔行舟。” 元 傅若金 《桂林喜吕仲实佥宪至》诗:“草热虫蛇常并出,树深豺虎近皆肥。”
(2).喻指异族异类的人。 唐 韩愈 《别知赋》:“岁癸未而迁逐,侣虫蛇於海陬。” 明 高启 《喜幼文北归》诗:“久留远土虫蛇杂,忽解高罗雁鵠飞。”
(3).谓虫蛇纠曲之状。比喻曲折钩连的书法。 汉 蔡邕 《篆势》:“頽若黍稷之垂颖,藴若虫蛇之棼緼。”《晋书·索靖传》:“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钩,漂若惊鸞,舒翼未发,若举復安,虫蛇虬蟉,或往或还。”
《漢語大詞典》:联飞(聯飛)
书法称四点相连为“联飞”。 元 陈绎曾 《翰林要诀》:“﹝联飞﹞四点相随,偃前以后横。”
《漢語大詞典》:今体(今體)
文章、诗歌、书法都有今体,以别于古体。(1)指骈俪文体。梁书·庚肩吾传:“远则 扬 、 马 、 曹 、 王 ,近则 潘 、 陆 、 颜 、 谢 ,而观其遣辞用心,子不相似。若以今文为是,则古文为非;若昔贤可称,则今体宜弃。”旧唐书·李商隐传:“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第十章二:“所谓‘今体’,就是指的四六骈文。”(2)指 唐 代的律诗。参见“ 今体诗 ”。(3)指楷书书体。法书要录卷三引 唐 虞世南 《书旨述》:“俯於众美,会滋简易,制成今体,乃穷奥旨。”
《漢語大詞典》:恶札(惡札,惡劄)
亦作“ 恶札 ”。拙劣的书法或文笔。亦用为谦词。 宋 米芾 《海岳名言》:“ 柳公权 师 欧 ( 欧阳询 ),不及远甚,而为丑怪恶札之祖。”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二:“恶札固无所恡,若以润笔先赐,即不敢闻命。” 清 包世臣 《与杨季子论文书》:“ 退之 诸文,序为至劣,本供酬酢,情文无自……偶著新奇,旋成恶札。”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五篇:“﹝ 金圣嘆 ﹞指招安以下为 罗贯中 续成,斥曰‘恶札’。”
《漢語大詞典》:入木
(1).指雕板刻印。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附录:“余因反覆沉思其致误之由,殊不可得,嗣取钞刻各本,刻意推研,乃知 卢氏 所得 叶石君 本,据以入木。”
(2).入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金刚经鸠异:“ 荆州 天崇寺 僧 智灯 常持《金刚经》, 贞元 中,遇疾死,弟子启手足犹热,不即入木,经七日却活。” 明 李贽 《豫约》:“一毫不谨,失其欢心,则祸患立至,其为管束至入木埋下土未已也,管束得更苦矣。”参见“ 入殮 ”。
(3).喻书法笔力劲健。 唐 白居易 《鸡距笔赋》:“故不得兔毫无以成起草之用,不名鸡距无以表入木之功。” 唐 沈传师 《次潭州酬唐侍御姚员外游道林岳麓寺题示》诗:“鏘金七言凌 老杜 ,入木八法蟠高轩。”参见“ 入木三分 ”。
《國語辭典》:入殓(入殮)  拼音:rù liàn
把尸体放进棺中。《儒林外史》第六回:「合家大口号哭起来,准备入殓,将灵柩停在第三层中堂内。」《红楼梦》第六三回:「目今天气炎热,实不得相待,遂自行主持,命天文生择了日期入殓。」
《國語辭典》:入木三分  拼音:rù mù sān fēn
晋朝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版,墨迹透入木板三分的故事。典出唐。张怀瓘《书断。卷二。王羲之》。本形容笔力遒劲。后比喻评论深刻中肯或描写精到生动。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六。晋唐小楷真迹》:「韩宗伯敬堂所藏曹娥碑,为右军真迹。绢素稍黯,字亦惨淡。细视良久,则笔意透出绢外,神彩奕然,乃知古云入木三分不虚也。」
《漢語大詞典》:结字(結字)
书法用语。称字的间架结构。晋书·卫恒传:“ 崔氏 甚得笔势,而结字小疏。” 宋 陈师道 《答黄生》诗:“邇来结字稳且匀,岂不见我 参寥君 。” 元 陆友 研北杂志卷下:“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国语辞典》:露锋(露锋)  拼音:lù fēng
写书法时,笔管斜执,笔锋偏就一边,此种笔法称为「露锋」。
《漢語大詞典》:崔蔡
(1). 东汉 崔駰 、 蔡邕 的并称。二人皆以文章闻名。 唐 刘禹锡 《唐故尚书礼部员外郎柳君集纪》:“ 子厚 之丧, 昌黎 韩退之 誌其墓,且以书来弔曰:‘哀哉若人之不淑。吾尝评其文,雄深雅健似 司马子长 , 崔 蔡 不足多也。’” 宋 欧阳修 《答梅圣俞寺丞见寄》诗:“词章尽 崔 蔡 ,论议皆 歆 向 。”
(2). 崔瑗 和 蔡邕 的并称,二人皆以书法闻名。 唐 朱逵 《怀素上人草书歌》:“妙絶当动鬼神泣, 崔 蔡 幽魂更心死。”
《漢語大詞典》:虬螭
(1).传说中的虬龙与螭龙。《文选·屈原〈九章·涉江〉》:“世溷浊而莫予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驂白螭,吾与 重华 游兮瑶之圃。” 吕延济 注:“虬、螭皆龙类。”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蒋琛:“虬螭窟宅兮渊且玄,排波叠浪兮沉我天。”
(2).比喻汉字书法中的篆书。 明 王世贞 《歌赠程孟孺》:“指端虹霓出鐘鼎,眼底贔屭腾虬螭。”
《漢語大詞典》:使转(使轉)
书法术语。指行笔的转折呼应。 唐 孙过庭 《书谱》:“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
《國語辭典》:三尺法  拼音:sān chǐ fǎ
法律。古代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法律为「三尺法」。《史记。卷一二二。酷吏列传。杜周》:「君为天子决平,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指为狱,狱者固如是乎?」《明史。卷一九三。列传。翟銮》:「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简称为「三尺」。
《漢語大詞典》:神俊
(1).形容鹰、马等雄健英武。 唐 杜甫 《画鹘行》:“写此神俊姿,充君眼中物。” 宋 范镇 《东斋纪事》卷四:“其家多养鹰鶻,观其神俊以模写之,故得其妙。” 清 黄景仁 《题马氏斋头秋鹰图》诗:“知君气类极神俊,嗟彼雉兔何聊生。”
(2).亦作“ 神儁 ”。形容人才智卓越超群。晋书·艺术传·鸠罗摩什:“ 西域 诸国咸伏 罗什 神儁,每至讲説,诸王皆长跪坐侧,令 罗什 践而登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右军 ﹞叹 林公 ‘器朗神儁’。” 南朝 梁 江淹 《伤爱子赋》序:“生而神俊,必为美器。”
(3).形容文章、书法笔力雄健。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四:“然 张颠 自言,见公主担夫争道而得笔法,观 公孙大娘 舞剑器而得神俊。”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文章宗旨:“ 宋 文章家尤多, 老欧 之雅粹, 老苏 之苍劲, 长苏 之神俊,而古作甚不多见。”
《漢語大詞典》:散水
(1).房屋等建筑物周围用砖石或混凝土铺成的保护层,宽度多在一米上下,作用是使雨水淌远一点然后渗入地下,以保护地基。
(2).书法术语。谓“氵”。 宋 无名氏 《翰林密论二十四条用笔法》:“氵散水法口诀云:上衄侧,中偃,下潜挫趯锋…… 柳宗元 《笔精赋》云‘水散幽纵,《黄庭》宗之’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