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乡亭(鄉亭)
(1).乡中公舍。 汉 制,百户为一里,十里一亭,十亭一乡,每亭设公舍一间,供行人止息。汉书·赵充国传:“缮乡亭,浚沟渠。” 汉 王充 论衡·诘术:“民间之宅,与乡亭比屋相属。”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序》:“躬劝农桑,出入阡陌,止舍乡亭,稀有安居。”隋书·食货志:“宫观鞠为茂草,乡亭絶其烟火。”
(2).爵名。 汉 制列侯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后汉书·丁鸿传:“昔 孙叔敖 勑其子,受封必求墝埆之地,今 綝 能薄功微,得乡亭厚矣。”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汤沐乡亭秩,家门殿省郎。”
(3).犹乡里,同乡的人。 唐 杨炯 《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州府状闻,乡亭颂德。” 清 曾国藩 《刘母谭孺人墓志铭》:“广賚穷民,乡亭大悦。”
《漢語大詞典》:杖乡(杖鄉)
(1).《礼记·王制》:“六十杖於乡。”谓六十岁可拄杖行于乡里。 南朝 梁 沈约 《让仆射表》:“养老杖乡,抑推前典。”后作为六十岁的代称。 南朝 梁 沈约 《让仆射表》:“养老杖乡,抑推前典。”后作为六十岁的代称。 南朝 梁 任昉 《答到建安饷杖》诗:“劳君尚齿意,矜此杖乡辰。”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 陈长生 ﹞《闻家大人旋里》云:‘去郡定多遮道吏,还山已是杖乡人。’”
(2).代指六旬老人。 唐玄宗 《千秋节宴》诗:“月衔花綬镜,露缀綵丝囊。处处祠四祖,年年宴杖乡。”参见“ 杖家 ”。
《漢語大詞典》:杖家
谓拄杖行于家。与杖乡、杖国、杖朝等均为古代的一种尊老礼制。礼记·王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乡,七十杖於国,八十杖於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后因以为五十岁的代称。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 刘钟宛 ﹞国初以秘书院学士抚 山东 ,旋晋秩工部侍郎,告归八年,方值杖家之岁。”
《漢語大詞典》:郑乡(鄭鄉)
同“ 郑公乡 ”。 用以美称人的乡里。 南朝 梁 任昉 《刘先生夫人墓志》:“芜没 郑 乡,寂寞 杨 冢。” 唐 温庭筠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 郑 乡空健羡,陈榻未招延。” 清 丘逢甲 《戏迭前韵柬同集诸君》之一:“却教人忆泥中婢,八字墙高似 郑 乡。”
分類:乡里
《漢語大詞典》:里儿(里兒)
指乡里儿童。 宋 梅尧臣 《送周谏议知襄阳》诗:“里儿尚唱《铜鞮曲》,耆旧争随画鹿车。”
分類:乡里儿童
《漢語大詞典》:焚券
(1).指烧毁债券买得人心的典故。 战国 齐 冯谖 为 孟尝君 往 薛 地收债,临行前问:“责收毕,以何市而反?” 孟尝君 曰:“视吾家所寡有者。”于是 冯谖 矫命以债赐百姓,尽烧其券,民称万岁。见战国策·齐策四。 宋 苏轼 《穆父新凉》诗:“受恩如负债,粗报乃焚券。”
(2). 南朝 宋 顾绰 私财甚丰,,乡里士庶多负其债。父 觊之 设谋,焚烧文券,并宣语远近:“负三郞债,皆不须还。”见宋书·顾觊之传
(3). 唐 宋清 售药债券堆积如山,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见 唐 柳宗元 《宋清传》
(4). 后汉 常思 献 宋 地丝息十万两债券, 太祖 即焚其券,诏悉蠲除之。见新五代史·杂传十一·常思传
《國語辭典》:三害  拼音:sān hài
1.晋代周处臂力过人,不修细行,纵情恣欲,众人以他和南山虎、长桥蛟并称为「三害」。《晋书。卷五八。周处传》:「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老曰:『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耶?』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曰:『何谓也?』答曰:『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
2.泛称三种祸害。
《國語辭典》:乡望(鄉望)  拼音:xiāng wàng
1.在乡里中的声望。《北史。卷六三。苏绰传》:「十四年,置当州乡师,自非乡望,允当众心者不得预焉。」
2.在乡里中具有崇高声望的人。《梁书。卷一二。韦睿传》:「高祖敕景宗曰:『韦睿,卿之乡望,宜善敬之。』」
《國語辭典》:乡豪(鄉豪)  拼音:xiāng háo
1.乡里中有权势、威望或豪强武断的人。《列子。杨朱》:「昔人有美戎菽、甘枲、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新唐书。卷一一八。韩思复传》:「既去,召乡豪责,以挠法笞其背,以令部中。自是豪右畏戢。」
2.职官名。南朝梁武帝时所设,专掌搜荐人才。
《漢語大詞典》:乡论(鄉論)
乡里的评论。古代由乡大夫考核评论,推举人材。《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晋书·卫瓘传:“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餘风。”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叛贼·随佥事:“﹝ 穆来辅 ﹞与 随 同戍, 随 为乡论所薄,上以其悖本,亦深恨之。”
《漢語大詞典》:贵乡(貴鄉)
(1).富贵之地。 汉 焦赣 《易林·谦之损》:“当得自如,安坐无尤;华入贵乡,到老安荣。”
(2).敬称对方所居乡里。 南朝 陈 虞寄 《谏陈宝应书》:“ 寄 流离世故,漂寓贵乡。”《水浒传》第六一回:“ 卢俊义 欠身答礼问道:‘先生贵乡何处?尊姓高名?’”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银杏:“乡大夫有好为雅谈者,问邻县一友人云:‘闻贵乡多银杏,然否?’友人不应,问再三不已,旁人皆匿笑,终不悟。盖银杏、淫行,音同也。”
《漢語大詞典》:贵里(貴里)
(1).豪门势家聚居的里巷。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修梵寺:“寺北有 永和里 ……里中太傅録尚书 长孙稚 、尚书右僕射 郭祚 、吏部尚书 邢鸞 、廷尉卿 元洪超 、卫尉卿 许伯桃 、 凉州 刺史 尉成兴 等六宅,皆高门华屋,斋馆敞丽,楸槐荫途,桐杨夹植,当世名为贵里。” 唐 崔颢 《渭城少年行》:“贵里豪家白马骄,五陵年少不相饶。” 唐 张说 《鄎国长公主神道碑》:“进对精华,折旋舒婉,故以式瞻贵里,仪范通门。”
(2).对他人乡里的敬称。 明 汤显祖 《南柯记·情著》:“敢问小娘子尊姓?贵里?” 清 陈维嵩 《与周子俶书》:“贵里 毛生 ,居近蘼芜之巷; 西陵 卞女 ,家邻荳蔻之街。” 清 曹大观 《寇汀纪略》:“知府 延英 亦在座,询 庞古 :‘贵里乡勇来齐否?’”
《國語辭典》:里豪  拼音:lǐ háo
乡里中的豪族。清。江藩《汉学师承记。卷八。顾炎武》:「有三世仆陆恩,见炎武久不归,投身里豪家。」
分類:乡里豪绅
《漢語大詞典》:乡塾(鄉塾)
旧时乡里进行教学的地方。 南朝 梁 任昉 《齐明帝谥议》:“巖廊有搢绅之谈,乡塾无横议之士。”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朔六日》:“ 明 时乡塾,正月朔六日开馆,十二月二十四日解馆。” 郑观应 《盛世危言·学校》:“学之大小各有次第,乡塾散置民间,为贫家子弟而设,由地方官集资经理。”
《漢語大詞典》:里役
(1).指乡里差役之事。 宋 赵与虤 娱书堂诗话卷上:“ 唐任涛 , 高安 人,诗名早著…… 李常待 隲 廉察 江西 ,特与放里役。”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在城人家,为因里役,一时间无处寻屋,央此间隣居 范老 来説,暂住两三日便去。”
(2).指乡里役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比较》:“不惟里役免守候之苦,应卯之费,而本官亦可省瀆扰之烦矣。”
《漢語大詞典》:乡耆(鄉耆)
乡里中年高德劭的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家产》:“父母亡故,兄弟未经分析者,无论妾婢所生,俱得均分;宜命党族、尊长、乡耆、里老等将所遗产业,备造一册,呈官照分均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