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谢神(谢神)  拼音:xiè shén
为表敬谢神灵庇佑而办的祭祀。民间习俗常在谢神时,于神前表演戏剧。《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叫小厮拿了一个都督府的溜子,溜了一班戏子来谢神。」《老残游记》第一回:「大家因为黄大户不出窟窿是十多年来没有的事,异常快活,就叫了个戏班子唱了三天谢神的戏。」
《國語辭典》:穷九(窮九)  拼音:qióng jiǔ
「送穷」的别称。相传黄帝曾孙高辛氏有一个儿子,既不喜欢穿好的衣服,也不爱吃好的食物,因此宫中的人称他为「穷子」。穷子死在正月二十九日,宫里面的人给他送葬,因此称「送穷子」,故称正月二十九日为「穷九」。也称为「送穷」。
《國語辭典》:贯耳(貫耳)  拼音:guàn ěr
声音传入耳朵。如:「久闻大名,如雷贯耳。」
《漢語大詞典》:吏习(吏習)
(1).谓官吏感到习惯。史记·商君列传:“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2).官场习俗。宋史·度宗纪:“比年吏习媮薄,人怀一切,计日待迁,事未克究,又望而之他。”
《漢語大詞典》:牵俗(牽俗)
拘泥于习俗。 宋 洪迈 容斋随笔·鬼宿渡河:“ 杜 诗云:‘ 牛 女 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唐 人七夕诗皆有此説,此自是牵俗遣词之过。”
分類:拘泥习俗
《漢語大詞典》:大禁
指在法令、习俗或道德上最禁忌、最避讳之事。《孟子·梁惠王下》:“臣始至於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荀子·非十二子:“行辟而坚,饰非而好,玩姦而泽,言辩而逆,古之大禁也。” 明 刘基 《夏夜台州城中作》诗:“閫司恐畏破和议,斥堠悉罢云边烽。杀降共説有大禁,无人更敢弯弧弓。”
《國語辭典》:陋习(陋習)  拼音:lòu xí
不良的习气。如:「过分铺张的拜拜,是一种浪费的陋习。」《文明小史》第二三回:「这拜门原是官场的陋习,怎么你也说这话?」
《國語辭典》:陋俗  拼音:lòu sú
陋劣的风俗。宋。朱熹 跋三家礼范:「盖欲吾党之士,相与深考而力行之,以厚彝伦而新陋俗,其意美矣。」《清史稿。卷二九二。高其倬列传》:「贵州民间陋俗,被人劫杀,力不能报,则掠质他家人畜,令转为报仇。」
《漢語大詞典》:文俗
谓拘守礼法而安于习俗。后汉书·公孙述传论:“ 述 虽为 汉 吏,无所凭资,徒以文俗自熹,遂能集其志计。”世说新语·任诞“ 阮籍 遭母丧”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籍 性至孝,居丧虽不率常礼而毁几灭性,然为文俗之士 何曾 等深所讐疾。”
《漢語大詞典》:冰嬉
清 代冰上运动。源于满族习俗。 清 窦光鼐 朱筠 等日下旧闻考·宫室·西苑一:“冬月则陈冰嬉,习劳行赏。以简武事而习国俗云。” 清 高宗 《冰嬉赋序》:“国俗有冰嬉者,护膝以芾,牢鞵以韦,或底含双齿,使啮凌而人不踣焉;或荐铁如刀,使践冰而步愈疾焉。”
《漢語大詞典》:采艾(採艾)
民间习俗。端午节割取艾条悬户避邪。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鬭百草之戯,採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唐 李商隐 《为安平公进贺端午马状》:“伏以浴兰令节,採艾嘉辰,百辟合祝於 尧 年,万方宜修於 禹 贡。” 宋 陈元靓 《事林广记前集·节序·端午》:“今在处有採艾採药之説。”
采摘艾草。古有采艾疗疾禳毒之俗。《诗·王风·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毛 传:“艾所以疗疾。”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荆 楚 人并蹋百草,又有鬭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形,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一本作“ 採艾 ”。
《國語辭典》:打春  拼音:dǎ chūn
旧时习俗于立春日,州县官府以鞭打春牛迎春,祈求丰收。宋。洪适 南歌子。闰岁饶光景词:「闰岁饶光景,中旬始打春。」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立春》:「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入禁中鞭春。开封、祥符两县,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绝早,府僚打春,如方州仪。」也称为「鞭春」、「鞭牛」。
《漢語大詞典》:洗象
明 清 时 北京 习俗,每年六月初伏在护城河内为宫廷所养的象洗澡。 清 屈大均 《洗象行》:“玉河六月河水长,朝廷旧典赐洗象。”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六月, 宣武门 看洗象, 西湖 赏荷。”参阅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皇都杂记·洗象》
《漢語大詞典》:斗花(鬥花)
亦作“鬭花”。 古代贵族妇女的一种习俗。春时以戴插奇花争胜。 唐 王建 《宫词》之八三:“艾心芹叶初生小,祗鬭时新不鬭花。”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斗花:“ 长安 王士安 ,春时鬭花,戴插以奇花多者为胜,皆用千金市名花植於庭苑中,以备春时之鬭也。”
《漢語大詞典》:杂俗(雜俗)
(1).各种习俗。 南朝 梁 刘孝绰 《和湘东王理讼》:“ 淮 海 封畿地,杂俗良在兹。”
(2).粗俗不纯。 唐 周朴 《福州开元寺塔》诗:“杂俗人看离世界,孤高僧坐觉天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