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靛花
即青黛。中药名。将蓝草浸沤搅起的浮沫掠出阴干即成。可入药,多作解热、消毒、杀虫等剂。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蓝靛:“以蓝浸水一宿,入石灰搅至千下……其搅起浮沫,掠出阴乾,谓之靛花,即青黛。”《解放日报》1944.8.16:“靛花可以作药用,是清凉剂,有消炎去暑的作用。水服有仁丹之效,酒化能涂疙疸,治瘰痢、耳下腺炎。”
《國語辭典》:偶方  拼音:ǒu fāng
中医方剂上指:(1)仅用两味药配合而成的方剂。(2)药味数目为偶的药方。(3)合用两种现成的药方。
《漢語大詞典》:牡蒙
(1).中药紫参的别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紫参:“紫参、王孙,并有牡蒙之名。古方所用牡蒙,多是紫参也。”
(2).中药王孙的别名。一名黄昏。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小学:“急就篇:‘牡蒙,一名黄昏。’ 后山 诗‘黄昏汤’疑即此也。”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王孙﹝集解﹞:“ 陶弘景 曰:‘今方家皆呼为黄昏,云牡蒙,市人少识者。’ 苏恭 曰:‘按 陈延之 《小品方》,述《本草》牡蒙一名王孙。 徐之才 《药对》有牡蒙无王孙。此则一物明矣。’……但古方所用牡蒙,皆为紫参;后人所用牡蒙,乃王孙非紫参也,不可不辨。”
《漢語大詞典》:鹿筋
鹿的筋腱。肴馔中珍品。亦用作中药。金史·世宗纪上:“ 大定 八年,詔罢 復州 岁贡鹿筋。”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鹿:“鹿筋, 苏恭 曰:‘主治劳损续絶。’尘沙眯目者,嚼烂挼入目中,则粘出。”
《國語辭典》:西药(西藥)  拼音:xī yào
西医根据西方医学理论使用的药品,大多由化学合成、天然物抽提、生物技术制成。如阿斯匹灵、盘尼西林、胰岛素等。
《漢語大詞典》:无忧扇(無憂扇)
中药枇杷叶的别称。见 宋 陶穀 清异录·药谱
分類:中药枇杷
《國語辭典》:腽肭脐(膃肭臍)  拼音:wà nà qí
以腽肭的阴茎及睪丸与脐连接,断取入药,作为滋养药品,称为「腽肭脐」。也称为「海狗肾」。
《漢語大詞典》:玄明粉
中药名。亦名白龙粉。用朴硝与萝卜、甘草煎汁熬制而成,可解热消毒。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五·玄明粉:“玄,水之色也。明,莹彻也。御院药方谓之曰白龙粉。”
《國語辭典》:水粉  拼音:shuǐ fěn
1.一种用绿豆、白薯等制成的细条状食品。也称为「粉条」。
2.一种化妆用的粉状物,用以修饰肤色。如:「水粉饼」、「胭脂水粉」。
《漢語大詞典》:兔丝子(兔絲子)
中药名。莬丝子的成熟种子。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予族子 相 ,少服兔丝子凡数年,所服至多,饮食倍常,气血充盛。”
《國語辭典》:胎衣  拼音:tāi yī
胎儿出生时包裹在外的一层膜。也作「胞衣」、「衣胞」。
《國語辭典》:竹茹  拼音:zhú rú
1.自竹黄上刨取的细丝,可以入药。
2.比喻琐碎的事物。
《国语辞典》:檗米(檗米)  拼音:bò mǐ
系稻谷浸泡水中,待发芽后,沥乾水分并曝晒而成的中药。用于健脾开胃、消化不良。也称为「谷芽」。
《国语辞典》:天花粉  拼音:tiān huā fěn
一种中药。用栝楼的根研成粉末,入水澄清即得,色白,可以入药。有泻火、解渴、润燥、祛痰等作用。简称为「花粉」。
《國語辭典》:饮片(飲片)  拼音:yǐn piàn
药材经炮制后,切成片、块、段等状,以便于调剂、冲泡及制备汤剂。如:「人参及黄耆饮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