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不难(不难)  拼音:bù nán
简单、容易。《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今之仲连,求之不难,可无息乎!」《三国演义》第一○回:「如今曹家辎重车辆无数,你们欲得富贵不难,只就今夜三更,大家砍将入去,把曹嵩一家杀了,取了财物,同往山中落草。」
《国语辞典》:难者不会,会者不难(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拼音:nán zhě bù huì,huì zhě bù nán
(谚语)畏惧困难的人就学不会,已经会的人就不觉困难。如:「说到游泳,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你认为会很难,就表示还没学会呢!」
《国语辞典》: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拼音:hǎo jiè hǎo huán,zài jiè bù nán
(谚语)向人借东西或借钱,能守信用按期归还,以后再借就容易了。《西游记》第一六回:「『我正愁你不还我的宝贝,无处寻讨,且喜就送来也。』行者道:『老孙可是那当面骗物之人?这叫做「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国语辞典》: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拼音:yǒu jiè yǒu huán,zài jiè bù nán
借还东西要有信用,则好办事。如:「你跟人家借的东西用完尽快归还,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國語辭典》:不足  拼音:bù zú
1.不值得。晋。石崇〈王明君词〉:「朝华不足欢,甘与秋草并。」《三国演义》第一○回:「某孤陋寡闻,不足当公之荐。」
2.不足够、不满足。《老子》第七七章:「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馀。」《三国演义》第五四回:「今倚势力,占据六郡八十一州,尚自贪心不足,而欲并吞汉土。」
3.不能够。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三国演义》第三回:「汝多疑,不足谋大事。」
4.不难。汉。王褒〈四子讲德论〉:「故有贤圣之君,必有明智之臣,欲以积德,则天下不足平也;欲以立威,则百蛮不足攘也。」《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若假朝廷使命,晓谕郑从谠,使卑辞召之,则彼之来归,贼不足平也。」
5.对人不满而有怨憾。《朱子语类。卷一三○。熙宁至靖康用人》:「介甫初与吕吉甫好时,常简帖往来。其一云:『勿令上知。』后来不足,吕遂缴奏之,神宗亦胡乱藏掩了。」《宋元戏文辑佚。无双传》:「你道是侯门风味不俗,又谁知闾阎几多不足?日晏未炊饘粥。」
《國語辭典》:何有  拼音:hé yǒu
1.有什么。《诗经。邶风。谷风》:「何有何亡?黾勉求之。」《文选。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昆山何有?有瑶有珉。」
2.反问的语气表示没有什么困难。《论语。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
3.那里有。《文选。张衡。西京赋》:「泽虞是滥,何有春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
《國語辭典》:不奈何  拼音:bù nài hé
无法、莫可奈何。《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不奈何烦朱将军去。同州缓急,看兄弟的面皮相救援则个。」
《國語辭典》:癣疥(癬疥)  拼音:xiǎn jiè
癣、疥皆为皮肤传染病。比喻轻微不足为害的祸患。《三国演义》第六○回:「张鲁犯界,乃癣疥之疾。」
《漢語大詞典》:苦不唧
略带苦味
这种菜苦不唧儿的还不难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