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不给(不給)  拼音:bù jǐ
不足用,不能供应所需。《孟子。告子下》:「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文选。颜延年。陶徵士诔》:「井臼弗任,藜茀不给。」
《漢語大詞典》:不给命(不給命)
谓不足完成使命。左传·襄公三十年:“吾儕小人食而听事,犹惧不给命,而不免於戾,焉与知政。” 杨伯峻 注:“不给命,给,足也。谓不足完成使命也。”
《國語辭典》:饔飧不给(饔飧不給)  拼音:yōng sūn bù jǐ
三餐不继。形容生活非常困苦。明。朱国桢《涌幢小品。卷一一。天下第一》:「至饔飧不给,部民有馈白粲者。」也作「饔飧不饱」、「饔飧不继」。
《国语辞典》:目不给视(目不给视)  拼音:mù bù jǐ shì
形容眼前事物又好,又多到来不及看。宋。周邦彦〈汴都赋〉:「与夫沉沙栖陆,异域所至,殊形妙状,目不给视,无所不有,不可殚纪。」
《分类字锦》:承写不给(承写不给)
唐书陆贽传召为翰林学士从狩奉天机务填总远近调发奏请报下书诏日数百贽初若不经思逮成皆周尽事情衍绎熟复人人可晓旁吏承写不给他学士笔阁不得下而贽沛然有馀
分类:馆阁
《漢語大詞典》:救过不给(救過不給)
犹救过不赡。《秦併六国平话》卷下:“明主能行督责之术,以独断於上;羣臣百姓救过不给,何变之敢图?”
《分类字锦》:借无不给(借无不给)
晋书阮裕传裕在剡曾有好车借无不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后裕闻之乃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命焚之
分类:
《漢語大詞典》:目不给赏(目不給賞)
眼睛来不及观赏。形容景物优美繁多。 清 戴名世 《雁荡记》:“环左右前后而列者,争奇献怪,目不给赏。”
《漢語大詞典》:无与(無與)
(1).不给予。孟子·离娄下:“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亷;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法苑珠林卷六:“无取无与,无我所心;脱欲所须,便可提去。”
(2).犹不跟,不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 王太常 ﹞生子 元丰 ,絶痴,十六岁不能知牝牡,因而乡党无与为婚。”
《漢語大詞典》:弗与(弗與)
(1).不党同。礼记·儒行:“同弗与,异弗非也。” 孙希旦 集解:“同乎己者弗与,则不党同。”
(2).不如。《汉书·晁错传》:“今 匈奴 地形技艺与中国异,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 颜师古 注:“与犹如。”
(3).不给与。韩非子·说林上:“因索地於 赵 ,弗与,因围 晋阳 。”
《漢語大詞典》:徐吾
(1). 战国 齐 女子名。有辩才。尝夜织,家贫而烛屡不给,欲与邻女 李吾 之属会烛, 李 辞之, 徐吾 责以大义曰:“夫一室之中,益一人烛不为暗,损一人烛不为明,何爱东壁之餘光,不使贫妾得蒙见哀之恩,长为妾役之事,使诸君常有惠施於妾,不亦可乎?” 李 莫能应,遂复与夜,终无后言。事见 汉 刘向 《列女传·齐女徐吾》。 明邵璨《香囊记·供姑》:“佳人贤孝絶代无,休问 徐吾 与 李吾 。”
(2).复姓。 春秋 郑国 有 徐吾犯 。见通志·氏族四
《國語辭典》:全禄(全祿)  拼音:quán lù
旧时按其官职而给予应得的全部薪俸。《旧唐书。卷一○○。卢从愿传》:「使回,以年老抗表乞骸骨,乃拜吏部尚书,听致仕,给全禄。」
《漢語大詞典》:散禁
谓不给囚犯戴镣铐。《唐律疏议·断狱·囚应禁而不禁》:“死罪枷、杻,妇人及流以下去杻,其杖罪散禁。”
《国语辞典》:不上路  拼音:bù shàng lù
1.不出发。如:「时间这么晚了,还不上路,什么时候才能到学校?」
2.不通情理、不给面子。如:「这个人这么不上路,很难沟通!」
3.不懂、不明白。如:「老师讲解很多遍,我就是不上路。」
《国语辞典》:白吃白喝  拼音:bái chī bái hē
吃喝食品不给钱。如:「你怎么不付钱?难道想白吃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