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半吞半吐  拼音:bàn tūn bàn tǔ
说话吞吞吐吐,不直截了当。《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指这足恭身分,多放做冷淡的腔子,半吞半吐的,施了礼请坐,也不讨茶。」也作「半吐半吞」、「半吐半露」。
《漢語大詞典》:七湾八拐(七灣八拐)
亦作“ 七弯八拐 ”。
(1).多处弯曲,不断转变方向。《十月》1981年第1期:“过了一岗又一岗,一坡又一坡,上上下下,七弯八拐,又走了十多里才真正到了 狼牙山 脚下、我们要住下的村子。”
(2).形容做事不直截了当。 郭沫若 《孙雀胆》第四幕第一场:“好啦,好啦,不要太自负了,被你七湾八拐的几下子,连我都拿不出主意来了。”
《國語辭典》:旁敲侧击(旁敲側擊)  拼音:páng qiāo cè jí
写文章或说话不从正面直接说明,而从旁比喻或暗示来表达。《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云岫这东西,不给他两句,他当人家一辈子都是糊涂虫呢!只不过不应该这样旁敲侧击,应该要明亮亮的叫破了他。」
《漢語大詞典》:辟嫌
犹避讳。指有所顾忌而不直言。《公羊传·桓公十二年》:“战不言伐。此其言伐何?辟嫌也。恶乎嫌?嫌与 郑 人战也。”
《國語辭典》:绕脖子(繞脖子)  拼音:rào bó zi
比喻办事、说话不直接明瞭。如:「他都说一些绕脖子的话,令人费尽思索才明白。」
《國語辭典》:绕圈子(繞圈子)  拼音:rào quān zi
1.重复走相同的路线。如:「问路吧!别在这里绕圈子。」
2.比喻言行不直截了当。如:「你打开天窗说亮话,别和我绕圈子。」也作「绕弯子」、「绕弯儿」。
《國語辭典》:上讳下讳(上諱下諱)  拼音:shàng huì xià huì
古代提到先人的名字时,不直书其名,而说上讳某、下讳某。上讳即名字的上一字,下讳即名字的下一字。
分類:先人不直
《漢語大詞典》:了尥
手腿弯曲,引申指二物纠结绞缠不直伸的样子。说文·了部:“了,尦也。” 朱骏声 通训:“手之挛曰了,脛之縶曰尦。” 王筠 句读:“凡纠缠不顺理者,皆谓之了尦矣。”参见“ 了戾 ”。
《漢語大詞典》:了戾
(1).萦回盘曲貌。《淮南子·原道训》“扶摇抮抱羊角而上” 汉 高诱 注:“抱,了戾也,扶摇如羊角,转如曲縈行而上也。”说文·了部“了,尦也” 清 段玉裁 注:“凡物二股或一股结纠紾缚不直伸者,曰‘了戾’。”
(2).迂曲难明。 章炳麟 《思乡原》下:“今诸校悉诵论语,竟弗能化,观其得失之故,何了戾而不可知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