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断表(斷表)
拒不接受所上章表。晋书·朱序传:“ 序 以老病,累表解职,不许。詔断表,遂輒去任。数旬,归罪廷尉,詔原不问。”南史·梁纪下·元帝:“时巨寇尚存,帝未欲即位,而四方表劝,前后相属,乃下令断表。”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戊午,加左僕射 房玄龄 太子少师。 玄龄 ……深畏满盈,上表请解机务;上不许。 玄龄 固请不已,詔断表,乃就职。” 胡三省 注:“今之让官者,来表三让,敕断来章,则閤门不復受其表,即 唐 制之断表也。”
《漢語大詞典》:色拒
孟子·告子下:“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訑訑,予既已知之矣。’訑訑之声音颜色距人於千里之外。”谓心里不接受并表现在词色上。后以“色拒”指公然拒绝。 明 李东阳 《都察院左都御史戴公墓志铭》:“有请謁者,孙不色拒,而终一无所挠。”
《漢語大詞典》:闭拒(閉拒)
(1).闭关抵拒。后汉书·马援传:“ 季孟 闭拒背畔,为天下表的。” 宋 苏辙 《王者不治夷狄论》:“有闭拒而不纳之者, 光武 之谢 西域 、絶 匈奴 之事是也。”
(2).拒绝;不接受。《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君其祗顺大礼,饗兹万国,以肃承天命” 裴松之 注引 汉 刘艾 《献帝传》:“是乃天道悦懌,民心欣戴,而仍见闭拒,于礼何居?”
(3).指肌理闭合,能抵御外邪。《素问·生气通天论》:“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漢語大詞典》:县空(縣空)
悬在空中。比喻不接触实际。《宋书·武帝纪中》:“陛下四时膳御,触事县空,宫省供奉,十不一在。”
《国语辞典》:不受理  拼音:bù shòu lǐ
不接受处理。如:「这么小的案件,他们是不受理的。」
分类:不接接受
《漢語大詞典》:还味(還味)
不接触尘味。《楞严经》卷五:“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还味旋知,斯为第一。”
枣名。尔雅·释木:“还味,棯枣。” 郭璞 注:“还味,短味。” 陆德明 释文:“还音旋。”
《國語辭典》:避开(避開)  拼音:bì kāi
躲避、离开。《文明小史》第二八回:「莫如早早避开为是,合他强不来的。」
《漢語大詞典》:距言
拒不接受进言。距,通“ 拒 ”。 汉 王符 潜夫论·明闇:“其无距言,未必为言者之尽可用也,乃惧距无用而让有用也。”
《漢語大詞典》:语吃气阻(語吃氣阻)
谓说话结结巴巴,呼吸急促,上气不接下气。形容情绪紧张。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各省起义·四川光复》:“ 传善 平日甚利口,今慑於民气,语吃气阻,愿书同盟誓约,与 荣嘉 皆剪髮缴印降。”
《國語辭典》:一丝两气(一絲兩氣)  拼音:yī sī liǎng qì
比喻气息微弱,奄奄一息。《水浒传》第五二回:「面如金纸,体似枯柴。悠悠无七魄三魂,细细只一丝两气。」《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见秀童躺在板门上,七损八伤,一丝两气。」也作「一丝没两气」、「一丝两缕」。
《漢語大詞典》:歇息牌
表示正在休息,不接待宾客的告示牌。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赵叔问 为天官侍郎,肥而喜睡,又厌宾客,在省还家,常掛歇息牌於门首。”
《国语辞典》:盥耳山栖(盥耳山栖)  拼音:guàn ěr shān qī
传说许由不接受帝尧的禅让,到箕山下农耕,在颍水边洗耳,以免受污染。盥耳山栖比喻隐居不作官。《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故士或掩目而渊潜,或盥耳而山栖。」
《国语辞典》:力辞不受(力辞不受)  拼音:lì cí bù shòu
极力推辞不接受。《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承业力辞不受,终身只称唐朝官称。」
《国语辞典》:无功不受禄(无功不受禄)  拼音:wú gōng bù shòu lù
没功劳不接受赏赐。如:「所谓无功不受禄,我竟然没帮上忙,那能白领你的礼物。」
《国语辞典》:不搭腔  拼音:bù dā qiāng
对话中不接续对方的谈话。往往带有抗议的意思。如:「他看对方说得难听,再也不搭腔了。」也作「不答腔」、「不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