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一窍不通(一竅不通)  拼音:yī qiào bù tōng
一个心窍不通。语本《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句下汉。高诱。注:「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后用以比喻人昏昧不明事理,或对某事完全不懂。《醒世恒言。卷三五。徐老仆义愤成家》:「这萧颖士又非黑漆皮灯,泥塞竹管,是那一窍不通的蠢物。」《文明小史》第四二回:「但是人数多了,自难免鱼龙混杂,贤愚不分,尽有中文一窍不通,借著游学到海外玩耍的。」
分類:不懂
《国语辞典》:漫无节制(漫无节制)  拼音:màn wú jié zhì
不懂得限制。《老残游记二编》第八回:「若当真的漫无节制,虽然无罪,身体即要衰弱了。」
《国语辞典》:上不得台盘(上不得台盘)  拼音:shàng bù dé tái pán
不懂礼仪、不善应酬,不宜在公开场合露面。《儒林外史》第四回:「胡老爹上不得台盘,只好在厨房里或女儿房里,帮著量白布、秤肉,乱窜。」《红楼梦》第二五回:「这老三还是这么毛脚鸡是的。我说你上不得台盘!──赵姨娘平时也该教导教导他。」也作「上不了台面」。
《国语辞典》:上不了台面(上不了台面)  拼音:shàng bù liǎo tái miàn
1.不懂礼节,不宜在公开场合露面。如:「你怎能派像他这样上不了台面的人,担任这次商业谈判的代表呢?」也作「上不得台盘」。
2.不能公开的。如:「这事上不了台面,只能私下进行。」
《国语辞典》:昧著惺惺使糊涂(昧著惺惺使糊涂)  拼音:mèi zhe xīng xīng shǐ hú tú
假装糊涂、假装不懂。《西游记》第二七回:「今日昧著惺惺使糊涂,只教我回去,这才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国语辞典》:一块石头掉井里(一块石头掉井里)  拼音:yī kuài shí tou diào jǐng lǐ
(歇后语)不懂。石头掉入井中,发出扑通声,而扑通音谐「不懂」。如:「刚才王先生的一连串解说,对我们而言,如同一块石头掉井里──不懂。」
《国语辞典》:不是撑船手,休来弄竹竿(不是撑船手,休来弄竹竿)  拼音:bù shì chēng chuán shǒu,xiū lái nòng zhú gān
(谚语)对自己不懂的事情,不要冒充在行。《官场现形记》第三二回:「这个考语,还是请你尧翁代拟了罢。『不是撑船手,休来弄竹竿』,兄弟实实在在有点来不得了。」
《国语辞典》:无字天书(无字天书)  拼音:wú zì tiān shū
本指上天或神仙所降赐的书,比喻看不懂或难以理解的文字。如:「这本书深奥难懂,对我而言简直是无字天书。」
《国语辞典》:不上路  拼音:bù shàng lù
1.不出发。如:「时间这么晚了,还不上路,什么时候才能到学校?」
2.不通情理、不给面子。如:「这个人这么不上路,很难沟通!」
3.不懂、不明白。如:「老师讲解很多遍,我就是不上路。」
《国语辞典》:不了解  拼音:bù liǎo jiě
不懂、不明白。如:「父母常为子女不了解自己的一番苦心而感到难过。」
《国语辞典》:打佯儿(打佯儿)  拼音:dǎ yáng ér
不懂、不知道的样子。如:「故作打佯儿。」
《漢語大詞典》:嘴勤
积极与人交谈、接触;遇不懂之事勤于动嘴询问。例如:做到手勤、腿勤、嘴勤。
《国语辞典》:矇事  拼音:mēng shì
北平方言。指不懂装懂,不会装会,用欺骗的手法蒙蔽人。
《国语辞典》:不知世事  拼音:bù zhī shì shì
不懂世俗礼义等事。《红楼梦》第四八回:「天天又说我不知世事,这个也不知,那个也不学;如今我发狠把那些没要紧的都断了,如今要成人立事,学习著买卖,又不准我了。」
《国语辞典》:看不来(看不来)  拼音:kàn bù lái
1.不想看。如:「我就是看不来她这种骄纵的脾气。」
2.看不懂。如:「这本书太艰深了,我看不来。」
分类:不想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