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三行  拼音:sān xìng
孝行、友行、顺行三种德行。《周礼。地官。师氏》:「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
《國語辭典》:三行  拼音:sān háng
1.晋本有上、中、下三军,后增设中行、右行、左行三支步兵,称为「三行」,为的是避天子用六军之意。《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作三行以禦狄。荀林文将中行,屠击将右行,先蔑将左行。」晋。杜预。注:「晋置上、中、下三军,今复增置三行,以辟天子六军之名。」
2.三排、三列。唐。柳宗元 段九秀才处见亡友吕衡州书迹诗:「袖中忽见三行字,拭泪相看是故人。」
《國語辭典》:十三行  拼音:shí sān háng
1.著名的小楷法帖。晋王献之书洛神赋残存的一段,自「嬉」字起至「飞」字止,共十三行,故称为「十三行」。据元赵孟頫《松雪斋集》所载,墨迹有两本:一为晋时用麻笺所书,乃宋高宗先收得九行,贾似道再得四行,最后为赵孟頫所得。一为唐人用硬黄纸所书,后有柳公权跋两行,世称为「柳跋十三行」。
2.鸦片战争前,广州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行数并不固定。其对官府负有承保和缴纳外商船货税饷、规礼、传达官府政令及管理外商船员等义务,却也享有对外贸易的特权。西元一八四二年订定南京条约后,十三行专营对外贸易的特权终被取消。
《漢語大詞典》:玉版十三行
法帖名。 晋 王献之 书《洛神赋》真迹。 南宋 时 高宗 得九行, 贾似道 复得四行,共十三行。由 廖莹中 刻于玉石,因名。参阅 清 姜宸英 《湛园题跋》、 张廷济 《清仪阁题跋》
《国语辞典》:十三行遗址(十三行遗址)  拼音:shí sān háng yí zhǐ
位于新北市淡水河口南岸,观音山前缘之河口平原上的古迹遗址。原为台湾原住民平埔族祖先凯达噶兰族,在一千五百至二千年前的活动空间。因该处旧有清代十三洋行设立的行口,故称为「十三行遗址」。民国四十六年,始由台湾大学林朝棨教授发现。历经考古学家的挖掘与研究,證明当时已将铁器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其中,「炼铁作坊」的出土,为现存台湾史前先民冶铁技术的唯一證据。
《韵府拾遗 谏韵》:两三行雁(两三行雁)
朱淑真诗枫叶醉红秋色里两三行雁夕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