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乡老(鄉老)  拼音:xiāng lǎo
1.职官名:(1)周朝设置,由三公兼任。(2)汉制每乡置三老一人,负责教化乡人。也称为「乡耆」。
2.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红楼梦》第六○回:「这是他们哄你这乡老呢!这不是硝,这是茉莉粉。」
3.称乡中长老。如:「乡老的经验丰富,咱们还是听他的吧!」
《國語辭典》:台阶(臺階)  拼音:tái jiē
1.本指三台星,古人以为有三公之象,因用以指三公之位或宰辅重臣。《后汉书。卷三○下。郎顗传》:「三公上应台阶,下同元首。」唐。章怀太子。注:「言三公上象天之台阶,下与人君同体也。」《文选。王俭。褚渊碑文》:「内谟帷幄,外曜台阶。远无不肃,迩无不怀。」
2.敬称他人的居处。如:「请问台阶何处?」
3.砖石砌成,可供上下的阶梯。《红楼梦》第五六回:「忽上了台阶,进入屋内,只见榻上有一个人卧著。」
4.比喻事情有转圜的馀地或机会。如:「只要你给他一个台阶下,事情就很容易解决了。」
《漢語大詞典》:父师(父師)
(1).即太师。上古三公之一。书·微子:“ 微子 若曰:‘父师、少师, 殷 其弗或乱正四方。’” 孔 传:“父师,太师。”汉书·五行志上:“降及於 殷 , 箕子 在父师位而典之。” 颜师古 注:“父师,即太师, 殷 之三公也。 箕子 , 紂 之诸父而为太师,故曰父师。”
(2).即大司成。太子的师傅,掌国学之教。礼记·文王世子:“乐正司业,父师司成。” 孔颖达 疏:“父师,主太子成就其德行也。” 孙希旦 集解:“父师,即大司成也。乐正掌国学之政,故世子之学业,乐正之所主;大司成总国学之教,故世子学业之成,大司成之所主也。”
(3).上古告老还乡的大夫。仪礼·乡饮酒礼“主人就先生而谋賔介” 汉 郑玄 注:“古者年七十而致仕,老於乡里。大夫名曰父师,士名曰少师。”
(4).对长者的尊称。汉书·叙传上:“是所望於父师矣。” 颜师古 注:“齿为诸父,尊之如师,故曰父师。”
(5).对师长的敬称。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於是推本 尧 舜 以来相传之意,质以平日所闻父师之言,更互演绎,作为此书。” 宋 周必大 《池阳四咏》之二:“向来稍喜唐风集,今信 樊川 是父师。”
(6).指基督教传教士。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洎 元 明 时,虽有一二景教父师,以教理暨历算质学于 中国 ,而其道非盛。”
《漢語大詞典》:公台
古代以三台象征三公,因借指三公之位或泛指高官。后汉书·胡广传:“﹝ 广 ﹞自在公台三十餘年,歷事六帝,礼任甚优。” 唐 姚合 《使两浙赠罗隐》诗:“何当 世祖 从人望,早以公台命 卓侯 。” 宋 王君玉 《国老谈苑》卷一:“ 竇仪 自 周朝 以来,负文章识度,有望於时,搢绅许以庙廊之器, 仪 因以公台自许,急於大用。”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雷州 司户参军 丁谓 ,顷自书生,获升科第,因缘险佞,据窃公台,贿赂苞苴,盈於私室。”
《漢語大詞典》:宫槐
槐树。据周礼, 周 代宫廷植三槐,三公位焉,故后世皇宫中多栽植,因称。 南朝 梁元帝 《漏刻铭》:“宫槐晚合,月桂宵暉。” 唐 王维 《宫槐陌》诗:“仄径荫宫槐,幽阴多緑苔。应门但迎扫,畏有山僧来。” 宋 黄庭坚 《次韵王荆公题西太一宫壁》之二:“晚风池莲香度,晓日宫槐影西。”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会狱》:“宫槐古树閲沧田,掛寒烟,倚頽垣。”
《漢語大詞典》:台鼎
古称三公为台鼎,如星之有三台,鼎之有三足。语本 汉 蔡邕 《太尉汝南李公碑》:“天垂三台,地建五岳,降生我哲,应鼎之足。”《后汉书·陈球传》:“公出自宗室,位登台鼎,天下瞻望。” 唐 颜真卿 《赠司空上柱国陇西郡开国公李公神道碑》:“儼然王公之量,鬱有台鼎之姿。” 明 沈采《千金记·谒相》:“昔为刀笔之流,今居台鼎之职。”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浮签》:“秀才本色基台鼎,元老深情託倡酬。”
《國語辭典》:毛公  拼音:máo gōng
人名。战国时赵国的处士,生卒年不详,藏于博徒,和信陵君结交。
《漢語大詞典》:毛薛
战国 时 赵 处士 毛公 与 薛公 的合称。 毛公 藏于博徒, 薛公 藏于卖浆家。 魏 公子 信陵君 客 赵 ,闻二人名,折节往从之游。后 秦 兵攻 魏 , 信陵君 不归,二人力劝其归救 魏国 ,终于大破 秦 军。事详《史记·魏公子列传》。后亦泛指有才能而受到器重的布衣之士。 唐 李白 《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却之武陵立马赠别》诗:“ 邯郸 能屈节,访博从 毛 薛 。” 清 陈维嵩 《满江红·秋日经信陵君祠》词:“我詎不如 毛 薛 辈,君寧甘与 原 尝 亚?”
分類:处士毛公
《漢語大詞典》:毛传(毛傳)
《毛诗故训传》(一作《毛诗诂训传》)的简称。为 汉 人训释诗经之作。汉书·艺文志著录三十卷,但言 毛公 作,未著其名。 东汉 郑玄 诗谱称“ 鲁 人 大毛公 为《詁训传》於其家, 河间献王 得而献之,以 小毛公 为博士。”至 三国 吴 陆玑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始言 大毛公 为 汉 鲁国 人 毛亨 , 小毛公 为 汉 赵国 人 毛萇 。后世因以《故训传》为 毛亨 作,亦有以为乃 毛萇 作或 毛亨 作而 萇 有所增益者。其诂训大抵本先 秦 学者的意见,保存了许多古义,虽有错误,但仍为研究诗经的重要文献,通行的《十三经注疏》即采用《毛传》。 东汉 郑玄 《毛诗传笺》及 唐 孔颖达 毛诗正义,为笺释疏解《毛传》之作。 清 代研究《毛传》,著名的有 陈奂 的诗毛氏传疏和 马瑞辰 的毛诗传笺通释。参阅 王国维 《观堂集林别集·书〈毛诗故训传〉后》
分類:著录
《漢語大詞典》:毛子檄
后汉书·刘平王望等传序:“ 庐江 毛义 少节 ,家贫,以孝行称。 南阳 人 张奉 慕其名,往候之。坐定而府檄适至,以 义 守令, 义 奉檄而入,喜动颜色。 奉 者,志尚士也,心贱之,自恨来,固辞而去。及 义 母死,去官行服……后举贤良,公车徵,遂不至。 张奉 叹曰:‘贤者固不可测。往日之喜,乃为亲屈也。斯盖所谓“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者也。’”后因以“毛子檄”为孝子不贪利禄,只为养亲而出仕之典实。 明 高启 《送倪雅》诗:“交游结深欢,离别生远念。聊持 毛子 檄,暂脱 刘生 剑。”
《國語辭典》:台辅(臺輔)  拼音:tái fǔ
三公、宰相之称。唐。李公佐《南柯记》:「王甚重之,赐食邑,锡爵位,居台辅。」也称为「台弼」、「台鼎」、「台衮」、「台衡」、「台铉」。
《漢語大詞典》:三府
(1). 汉 制,三公皆可开府,因称三公为“三府”。后世因之。亦用以泛称国家最高行政长官。 汉 王符 潜夫论·班禄:“三府制法,未闻赦彼有罪,狱货惟宝者也。”后汉书·承宫传:“三府更辟,皆不应。” 李贤 注:“三府,谓太尉、司徒、司空府。” 唐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诗:“一丘无自逸,三府会招贤。” 清 顾炎武 《郡县论九》:“有学术才能而思自见于世者,其县令得而举之,三府得而辟之,其亦可以无失士矣。”
(2).通判的别称。官品低于知府、同知,故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这通判是个三府,所以他一个六品官,和四品的知府是平行的,拜会时只拿个晚生帖子。”
《漢語大詞典》:槐庭
(1).种植槐树的庭院。 汉 公孙诡 《文鹿赋》:“麀鹿濯濯,来我槐庭,食我槐叶,怀我德声。”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诗:“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2).三公之位。亦指三公。晋书·王戎王衍传论:“ 濬冲 善发谈端, 夷甫 仰希方外,登槐庭之显列,顾 漆园 而高视。”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出参太宰军事,入为太子洗马,俄迁祕书丞,赞道槐庭,司文天阁。” 唐 杨炯 《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幽壠埋魂,终降槐庭之赠;高门纳駟,式居茅社之封。”
《漢語大詞典》:公衮
(1).上公之命服。衮,古代帝王、上公的礼服。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 丁晋公 、 冯魏公 ,位三公侍中,而未尝冠貂蝉。 杜祁公 相甫百日,当 庆历 四年郊祠,貂冠公衮,又升輅奉册,改諡诸后。”
(2).指三公一类的显职。 宋 范仲淹 《祭吕相公文》:“谨致祭於故相赠太师令公 吕公 之灵……忧劳疾生,辞去台衡,命登公衮,以养高年,如处嘉遁。” 宋 王安石 《贺留守太尉启》:“伏维留守太尉,朝廷伟材,宗庙贵器,华问既大,宠禄用光……将坛之拜既崇,公衮之归岂晚。”
《國語辭典》:师尹(師尹)  拼音:shī yǐn
1.周太师尹氏。《诗经。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2.各属官的首长。《书经。洪范》:「卿士惟月,师尹惟日。」《国语。鲁语下》:「日中考政,与百官之政事,师尹维旅、牧、相宣序民事。」
《漢語大詞典》:三九
(1).指三公九卿。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宦者夺人主之威,三九死庸竖之手。” 宋 范成大 《再次韵呈宗伟温伯》:“行当侍紫极,槐棘位三九。”
(2).指韭葅、生韭等三种韭菜。“九”为“韭”的谐音。喻清贫。 宋 苏轼 《后杞菊赋》:“ 何侯 方丈, 庾郎 三九。” 宋 刘子翚 《咏韭》诗:“肉食嘲三九,终怜气韵清。”
(3).即三九天。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十一:“至后九九气,谚云:一九二九,相唤弗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篥。” 清 黄景仁 《如梦令·晓遇》词:“寒否寒否,刚是昨宵三九。” 鲁光 《中国姑娘》:“她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成千上万次地挥动长臂苦练枯燥乏味的基本功。”
(4).三九相乘,谓二十七。宋史·礼志二:“﹝郊坛﹞,三成用三九之数,广二十七丈。”
《國語辭典》:命相  拼音:mìng xiàng
1.命令三公辅政行事。《礼记。月令》:「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
2.任命宰相。《宋史。卷三五八。李纲传上》:「李纲为金人所恶,虽已命相,宜及其未至罢之。」
《國語辭典》:台席(臺席)  拼音:tái xí
古代以帝星(北极星)附近的三台星象徵三公之位,后以台席指宰相。《旧唐书。卷一七○。列传。裴度》:「由是遥听鼓鼙,更张琴瑟,烦我台席,董兹戎旃。」《资治通鉴。卷二四三。唐纪五九。敬宗宝历元年》:「奇章公甫离台席,方镇重宰相,所以尊朝廷也。」元。胡三省。注:「宰相之位,取象三台,故曰台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