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一隅  拼音:yī yú
一个角落。《文选。李陵。与苏武诗三首之一》:「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文选。左思。三都赋序》:「聊举其一隅,摄其体统,归诸诂训焉。」
《國語辭典》:一隅三反  拼音:yī yú sān fǎn
语本《论语。述而》:「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指能依循事理举一反三。明。黄梨州〈陈乾初先生墓志铭〉:「乾初括磨阳习,一隅三反。」
分類:类推由此
《國語辭典》:一隅之见(一隅之見)  拼音:yī yú zhī jiàn
比喻片面偏颇的见解。《清史稿。卷二三九。沈文奎传》:「此一隅之见,偏而不全。」
分類:片面见解
《漢語大詞典》:一隅之说(一隅之説)
片面的说法;偏见。后汉书·王充等传论:“数子之言当世失得皆究矣,然多谬通方之训,好申一隅之説。” 李贤 注:“一隅谓一方偏见也。” 宋 苏洵 《衡论上·御将》:“或曰:‘赏所以使人,不先赏,人不为我用。’是皆一隅之説也,非通论也。”
分類:片面偏见
《国语辞典》:局促一隅(局促一隅)  拼音:jú cù yī yú
局限在某个狭小的范围内。如:「他的论断局促一隅,不足为奇。」也作「局促一隅」。
《国语辞典》:局促一隅  拼音:jú cù yī yú
局限在某个狭小范围内。如:「这篇社论立论偏狭,未免局促一隅,不够深入。」也作「局促一隅」。
《国语辞典》:一隅之地  拼音:yī yú zhī dì
泛指狭小偏远之地。《南史。卷二一。王弘传。论曰》:「晋自中原沸腾,介居江左,以一隅之地,抗衡上国,年移三百,盖有凭焉。」
分类:狭小偏远
《國語辭典》:苟安一隅  拼音:gǒu ān yī yú
统治者对外来侵略不加以抵抗,而偏安一地。《精忠岳传》第五九回:「方今奸臣弄权,专主和议;朝廷听信奸言,希图苟安一隅,无用兵之志;不知将来如何。」
《漢語大詞典》:斗绝一隅
孤悬边远之地;僻处边远之地。
《國語辭典》:斗绝一隅(斗絕一隅)  拼音:dǒu jué yī yú
1.在陡峭险峻、与世隔绝的偏僻之处。《魏书。卷一○二。西域传。焉耆国传》:「焉耆为国,斗绝一隅,不乱日久。」
2.称赞他人独具文才或技艺。《旧五代史。卷六○。唐书。李袭吉传》:「李公斗绝一隅,安得此文士,如吾之智算,得袭吉之笔才,虎傅翼矣。」
《國語辭典》:安于一隅(安於一隅)  拼音:ān yú yī yú
习惯、满足于现状,不求上进。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二书〉:「臣恭惟皇帝陛下厉志复仇,不肯即安于一隅,是有大功于社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