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千日打柴一日烧(千日打柴一日燒)
见“ 千日斫柴一日烧 ”。
《漢語大詞典》:千日斫柴一日烧(千日斫柴一日燒)
亦作“ 千日打柴一日烧 ”。
(1).比喻持久奋斗而一旦成功。续传灯录·可真禅师:“问师:‘如何是学人著力处?’师曰:‘千日斫柴一日烧。’”
(2).比喻平时积攒,一朝花费。如:过日子要精打细算,不能千日打柴一日烧。
《漢語大詞典》:千日斫柴一日烧(千日斫柴一日燒)
亦作“ 千日打柴一日烧 ”。
(1).比喻持久奋斗而一旦成功。续传灯录·可真禅师:“问师:‘如何是学人著力处?’师曰:‘千日斫柴一日烧。’”
(2).比喻平时积攒,一朝花费。如:过日子要精打细算,不能千日打柴一日烧。
《漢語大詞典》:千载一日(千載一日)
犹千载一时。 元 寿宁 《静安八咏·赤乌碑》:“龟龙剥兮皇象书,千载一日兮传赤乌。”
《國語辭典》:日甚一日  拼音:rì shèn yī rì
程度日渐严重,逐日加深。宋。王安石乞解机务札子〉:「徒以今年以来,病疾浸加,不任劳剧,比尝粗陈恳款,未蒙陛下矜从,故复黾勉至今,而所苦日甚一日。」
《國語辭典》:日慎一日  拼音:rì shèn yī rì
一天比一天谨慎。表示越来越谨言慎行。《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惟诸将业远功大,诚欲传于无穷,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慄慄,日慎一日。」唐。贾至 肃宗皇帝即位册文:「五圣之御极,皆以勤俭兢业,日慎一日,故能享祚长久。」
《國語辭典》:日复一日(日復一日)  拼音:rì fù yī rì
一天又一天。形容时间的消逝、流转。《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天下重器,常恐不任,日复一日,安敢远期十岁乎?」
《分类字锦》:开库一日(开库一日)
世说郗公大聚敛有钱数千万嘉宾意甚不同常朝旦问讯郗家法子弟不坐因倚语移时遂及财货事郗公曰汝正当欲得吾钱耳乃开库一日令任意用郗公始正谓损数百万许嘉宾遂一日乞与亲友周旋略尽郗公闻之惊怪不能已已
分类:富豪
《國語辭典》:昼日(晝日)  拼音:zhòu rì
1.一天。《易经。晋卦》:「《彖》曰:『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旧唐书。卷一六○。列传。韩愈》:「唯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
2.白日。《后汉书。卷八○。文苑列传上。边韶》:「韶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嘲之曰:『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南史。卷七三。孝义列传上。江泌》:「泌少贫,昼日斫屧为业,夜读书随月光。」
《漢語大詞典》:昼日三接(晝日三接)
一日之间三次接见。形容深受宠爱礼遇。易·晋:“ 康侯 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孔颖达 疏:“昼日三接者,言非惟蒙赐蕃多,又被亲宠频数,一昼之间,三度接见也。” 明 汪道昆 《高唐梦》:“载笔摛词,当筵授简,叨陪昼日三接。”亦省作“ 昼接 ”。 宋 王禹偁 《三黜赋》:“慕 康侯 之昼接兮,苟无所施徒锡尔而胡为?” 明 梅鼎祚 《玉合记·闻上》:“恭喜乔迁,兼承昼接,才薄望轻,恐无此事。”清史稿·礼志十:“驻 英 使臣 薛福成 奏陈:‘……顷闻驻京公使,以未蒙昼接,不无私议。’”
《國語辭典》:一时(一時)  拼音:yī shí
1.一个时辰。《朱子语类。卷一。太极天地上》:「一年又有一年之阴阳,一月又有一月之阴阳,一日一时皆然。」
2.一个季节。《国语。周语上》:「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故征则有威,守则有财。」《汉书。卷九。元帝纪》:「兴不急之事,以妨百姓,使失一时之作,亡终岁之功。」
3.一段时间。《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文选。东方朔。答客难》:「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
4.当代、一个时代。《文选。曹丕。与吴质书》:「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隽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数年之间,聚贿千万,累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兼授右仆射,一时薰灼无比。」
5.同时。《文选。曹丕。与吴质书》:「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耶。」《文选。张悛。为吴令谢诣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凡诸绝祚,一时并祀。」
6.短时间内,即刻、突然。《儒林外史》第五四回:「死是一时死不来,我明日就做和尚去。」《红楼梦》第五七回:「一时,面红发乱,目肿筋浮,喘的抬不起头来。」也作「一时间」、「一时之间」。
7.一旦。《汉书。卷三五。吴王刘濞传》:「吴与胶西,知名诸侯也,一时见察,不得安肆矣。」《红楼梦》第四回:「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
《國語辭典》:四时(四時)  拼音:sì shí
1.春、夏、秋、冬四季。《论语。阳货》:「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唐。韦庄 晚春诗:「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
2.一天中的朝、夕、昼、夜。《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脩令,夜以安身。」
《漢語大詞典》:四时舞(四時舞)
汉 祭宗庙时所用的乐舞之一。汉书·礼乐志:“ 孝文 庙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四时舞》者, 孝文 所作,以明示天下之安和也。”
分類:宗庙乐舞
《國語辭典》:寒食  拼音:hán shí
1.约在清明前一、二日。参见「寒食节」条。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二月》:「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宋。王禹偁 寒食诗:「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2.吃冷的食物。《后汉书。卷六一。周举传》:「太原一郡,旧俗以介之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爨。」
《國語辭典》:三朝  拼音:sān cháo
1.古代天子、诸侯处理政事的场所,分为外朝、内朝、燕朝。《周礼。秋官。朝士》汉。郑玄。注:「周天子、诸侯皆有三朝,外朝一,内朝二。内朝之在路门内者,或谓之燕朝。」
2.三个朝代或三个帝王。宋。苏轼 题永叔会老堂诗:「三朝出处共雍容,岁晚交情见二公。」
《國語辭典》:无日(無日)  拼音:wú rì
1.无一日、天天都如此。如:「无日忘怀」。《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余一人无日忘之,闵闵焉如农夫之望岁,惧以待时。」
2.不日、不久。《诗经。小雅。頍弁》:「死丧无日,无几相见。」《左传。宣公九年》:「是国之灾也,吾死无日矣。」
《國語辭典》:迎春  拼音:yíng chūn
1.迎接春日。古代在立春前一天,帝王率百官迎祭于东郊,后地方亦有此例。《礼记。月令》:「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初刻拍案惊奇》卷七:「盖因刺史迎春之日,有个白衣人身长丈馀,形容怪异。」
2.迎接春天。
《國語辭典》:迎春花  拼音:yíng chūn huā
植物名。木犀科茉莉花属,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分枝细长,稍蔓状。叶对生,三出复叶,小叶披针形,深绿色,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毛。早春先叶开,花冠高盆形,裂片五至六枚,椭圆形,鲜黄色。主要供观赏用。
《國語辭典》:岁除(歲除)  拼音:suì chú
1.指年终、岁暮。旧时于腊岁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故称。唐。孟浩然 岁暮归南山诗:「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2.指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旧岁至此而除,次日即为新岁,有除旧更新之意。《新五代史。卷四七。杂传。皇甫遇》:「是时岁除,出帝与近臣饮酒过量,得疾,不能出征。」也称为「除夕」、「除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