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岘山汉水
 
岘首沈碑
 
杜预沈碑
  
沉碑会
 
汉水沈碑
 
碑沈汉水
 
碑沉楚山
 
碑沉汉水
 
万山直下

相关人物
杜预


《晋书》卷三十四《杜预传》
预好为后世名,常言「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刻石为二碑,纪其勋绩,一沈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曰:「焉知此后不为陵谷乎!」

简释

碑沉汉水:咏世事变迁,或喻建立功业。唐温庭筠《中书令裴公挽歌词》:“铭勒燕山暮,碑沉汉水春。”


例句

极浦沉碑会,秋花落帽筵。 杜牧 往年随故府吴兴公夜泊芜湖口今赴官西去再宿芜湖感旧伤怀因成十六韵

遥仰沉碑会,鸳鸯玉佩敲。 杜牧 送牛相出镇襄州

碑沉楚山石,珠彻汉江秋。 杨巨源 襄阳乐

铭勒燕山暮,碑沉汉水春。 温庭筠 中书令裴公挽歌词二首

典故
仲卿不避桐乡
  
桐乡余谣
 
桐乡爱
 
桐乡遗爱
 
当年啬夫
 
碑满桐乡
 
长祠仲卿
 
食于桐乡

相关人物
朱邑


《汉书》卷八十九〈循吏列传·朱邑〉~3635~
朱邑字仲卿,庐江舒人也。少时为舒桐乡啬夫,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迁北海太守,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天子器之,朝延敬焉。……初邑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故为桐乡吏,其民爱我,必葬我桐乡。后世子孙奉尝我,不如桐乡民。」及死,其子葬之桐乡西郭外,民果共为邑起冢立祠,岁时祠祭,至今不绝。

典故 
天涯吊鹤
 
宾惊吊鹤
  
鹤吊陶
 
鹤吊陶母
 
鹤拂碑

相关人物
陶侃之母湛氏


《晋书》卷六十六〈陶侃列传〉~769~
后以母忧去职。尝有二客来吊,不哭而退,化为双鹤,冲天而去,时人异之。
《世说新语》下卷上《贤媛》
「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鲊饷母。」南朝梁·刘孝标注引《陶侃别传》:「侃母湛氏,贤明有法训。侃在武昌,与佐吏从容饮燕,常有饮限,或劝犹可少进,侃悽然良久曰:『昔年少,曾有酒失,二亲见约,故不敢踰限。』及侃丁母忧,在墓下,忽有二客来吊,不哭而退,仪服鲜异,知非常人,遣随视之,但见双鹤冲天而去。」

简释

鹤吊陶:指吊丧。唐李商隐《过姚孝子庐偶书》:“鱼因感姜出,鹤为吊陶来。”


例句

忽叹登龙者,翻将吊鹤同。 张九龄 和姚令公哭李尚书义

鱼因感姜出,鹤为吊陶来。 李商隐 过姚孝子庐偶书

祗应双鹤吊,松路更无人。 李德裕 寄题惠林李侍郎旧馆

影挂僧挑烛,名传鹤拂碑。 李洞 吊侯圭常侍

海内故人泣,天涯吊鹤来。 李白 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之三

停车遥望孤云影,翘首惊看吊鹤悲。 牟融 翁母些

忽见江南吊鹤来,始知天上文星失。 钱起 哭曹钧

宁知荒垄外,吊鹤自裴徊。 骆宾王 乐大夫挽词五首

典故
名映色丝
 
外孙齑臼
 
妇幼碑
   
幼妇祠
 
幼妇篇
   
曹家碑
 
曹盱
 
杨修见幼妇
  
绝妙孙辛妇
 
绝妙辞
  
色丝文
  
丰碑黄绢
  
黄绢句
 
黄绢字
 
黄绢寻碑
 
黄绢祠
  
齑臼碑

相关人物
曹操(魏武帝)
 
杨修
 
杨脩
 
曹娥
 
曹盱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下〈捷悟〉~580~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脩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脩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脩别记所知。脩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脩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后汉书》卷八十四〈列女列传·孝女曹娥〉~2794~
孝女曹娥者,会稽上虞人也。父盱,能弦歌,为巫祝。汉安二年五月五日,于县江溯涛婆娑迎神,溺死,不得尸骸。娥年十四,乃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至元嘉元年,县长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傍,为立碑焉。唐·李贤注引《会稽典录》曰:「上虞长度尚弟子邯郸淳,字子礼。时甫弱冠,而有异才。尚先使魏朗作曹娥碑,文成未出,会朗见尚,尚与之饮宴,而子礼方至督酒。尚问朗碑文成未?朗辞不才,因试使子礼为之,操笔而成,无所点定。朗嗟叹不暇,遂毁其草。其后蔡邕又题八字曰:『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裴子语林》
脩字德祖,魏初弘农华阴人也,为曹操主簿。曹公至江南,读曹娥碑文;背上别有八字,其辞云:「黄绢幼妇,外孙蒜臼。」曹公见之不解,而谓德祖:「卿知之不?」德祖曰:「知之。」曹公曰:「卿且勿言,待我思之。」行卅里,曹公始得,令祖先说。祖曰:「黄绢色丝,『绝』字也。幼妇少女,『妙』字也;外孙女子,『好』字也;蒜臼受辛,『辞』字也。谓『绝妙好辞』。」曹公笑曰:「实如孤意。」俗云:有智无智隔卅里,此之谓也。

简释

色丝文:称赞文章文辞华美。唐赵嘏《题曹娥庙》:“文字在碑碑已堕,波涛辜负色丝文。”


例句

碑缺曹娥宅,林荒逸少居。 刘长卿 无锡东郭送友人游越

越鸟闻花里,曹娥想镜中。 刘长卿 送崔处士先适越

旧石曹娥篆,空山夏禹祠。 刘长卿 送荀八过山阴旧县兼寄剡中诸官

齐戒观华玉,留连叹色丝。 张说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并序)

山下祗今黄绢字,泪痕犹堕六州儿。 李商隐 过故府中武威公交城旧庄感事

笑读曹娥碑,沉吟黄绢语。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 杜甫 偶题

因寻黄绢字,为我吊曹盱。 权德舆 送上虞丞

丽句传黄绢,香名播宋朝。 湛贲 题历山司徒右长史祖宅

黄绢外孙翻得罪,华颠故老莫相嗤。 卢肇 被谪连州

雅词黄绢妙,渥泽紫泥分。 薛存诚 御制段太尉碑

青山尽日寻黄绢,沧海经年梦绛纱。 许浑 甘露寺感事贻同志

典故
陈寔碑

相关人物
陈寔


《后汉书》卷六十二《陈寔传》
太尉杨赐、司徒陈耽,每拜公卿,群僚毕贺,赐等常叹寔大位未登,愧于先之。及党禁始解,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遣人敦寔,欲特表以不次之位。寔乃谢使者曰:「寔久绝人事,饰巾待终而已。」……中平四年,年八十四,卒于家。何进遣使吊祭,海内赴者三万馀人,制衰麻者以百数。共刊石立碑,谥为文范先生。

例句

既卧黔娄衾,空立陈寔碑。 皮日休 七爱诗元鲁山

典故
堕泪岘山
   
堕泪万家
 
岘亭
   
望岘沾裳
  
登岘
 
登临泪
  
羊公碣

相关人物
羊祜(字叔子)


《晋书》卷三十四〈羊祜列传〉~020~
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尝慨然叹息,顾谓从事中郎邹湛等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湛曰:「公德冠四海,道嗣前哲,令闻令望,必与此山俱传。至若湛辈,乃当如公言耳。」……祜所著文章及为老子传并行于世。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荆州人为祜讳名,屋室皆以门为称,改户曹为辞曹焉。

例句

羊公名渐远,唯有岘山碑。 元稹 襄阳道

好辞千古事,堕泪万家人。 刘长卿 朱放自杭州与故里相使君立碑回因以奉简吏部杨侍郎制文

今日登临唯有泪,不知风景在何山。 司空曙 登岘亭

从军固有荆州乐,怀古能无岘首情。 吴融 登汉州城楼

泪忆岘山堕,愁怀湘水深。 孟浩然 秦中苦雨思归赠袁左丞贺侍郎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

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 孟浩然 送王昌龄之岭南

宅坏仍思凤,碑存更忆羊。 崔湜 襄阳作

蜀相吟安在,羊公碣已磨。 张九龄 登襄阳岘山

谢公吟望多来此,此地应将岘首齐。 方干 和于中丞登扶风亭

岘亭惋咽知无极,渭曲馨香莫计年。 方干 哭王大夫

歇马独来寻故事,逢人唯说岘山碑。 李涉 过襄阳上于于司空頔

空思羊叔子,堕泪岘山头。 李白 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

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 李白 襄阳曲四首之四

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龙剥落生莓苔。 李白 襄阳歌

临溪犹驻马,望岘欲沾裳。 李百药 王师渡汉水经襄阳

岘山风已远,棠树事难追。 李逢吉 再赴襄阳辱宣武相公贻诗今用奉酬

岘山云影畔,棠叶水声前。 杜牧 往年随故府吴兴公夜泊芜湖口今赴官西去再宿芜湖感旧伤怀因成十六韵

已堕岘山泪,因题零雨诗。 杜甫 随章留后新亭会送诸君

逍遥楼上雕龙字,便是羊公堕泪碑。 熊孺登 题逍遥楼伤故韦大夫

悠然南望意,自有岘山情。 皎然 九月十日

今日斯文向谁说,泪碑棠树两成空。 罗隐 故洛阳公镇大梁时隐得游门下今之经历事往人非聊抒所怀以伤以谢

岘首当时为风景,岂将官舍作池笼。 羊士谔 登郡前山

碑残犹堕泪,城古自归鸦。 羊士谔 题郡南山光福寺即郤拾遗之词也

若更登高岘,看碑定泪流。 贾岛 岐下送友人归襄阳

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陈子昂 岘山怀古

风流岘首客,花艳大堤倡。 韩愈 送李尚书赴襄阳八韵得长字

典故
刻燕然石
 
刻铭天山
  
勒勋燕石
 
勒燕山石
 
勒燕然
 
勒燕然石
 
勒燕然铭
   
岘樊铭
  
燕山碑
  
燕然功
 
燕然勒石
 
燕然勒铭
 
燕然未勒
  
燕然车骑功
  
窦宪勒燕然
  
铭功燕然
 
铭勒燕山
 
铭勋燕山
 
铭塞外勋
 
铭山
 
铭崖笔
 
铭燕然
 
铭燕石
 
铭石
 
铭非窦冠军

相关人物
窦宪


《张璠后汉纪·和帝纪·永元二年》~692~
窦宪字伯度,拜车骑将军,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宪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馀里,刻石以纪汉功,纪威德也。
《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窦宪〉~84~
宪惧诛,自求击匈奴以赎死。会南单于请兵北伐,乃拜宪车骑将军,金印紫绶,官属依司空,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发北军五校、黎阳、雍营、缘边十二郡骑士,及羌胡兵出塞。明年,宪与秉各将四千骑及南匈奴左谷蠡王师子万骑出朔方鸡鹿塞,南单于屯屠河,将万馀骑出满夷谷,度辽将军邓鸿及缘边义从羌胡八千骑,与左贤王安国万骑出阳塞,皆会涿邪山。宪分遣副校尉阎盘、司马耿夔、耿谭将左谷蠡王师子、右呼衍王须訾等,精骑万馀,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虏众崩溃,单于遁走,追击诸部,遂临私渠比鞮海。斩名王已下万三千级,获生口马牛羊橐驼百馀万头。于是温犊须、日逐、温吾、夫渠王柳鞮等八十一部率众降者,前后二十馀万人。宪、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馀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曰:……

简释

勒燕然:咏边塞立功。唐姚合《送任响评事赴沂海》:“孟坚勒燕然,岂独在汉朝?”


例句

燕然山上云,半是离乡魂。 于濆 塞下曲

空留一片石,万古在燕山。 刘长卿 平蕃三首之三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反旆勒燕然。 刘长卿 赋得

勒铭燕然山,万代垂芬郁。 吴融 绵竹山四十韵

待勒燕然归未得,雪枝南畔少徘徊。 吴融 灵池县见早梅

孟坚勒燕然,岂独在汉朝。 姚合 送任畹评事赴沂海

须凿燕然山上石,登科记里是閒名。 姚合 送独孤焕评事赴丰州

伫勒燕然颂,鸣驺计日归。 崔泰之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

岂要黄河誓,须勒燕然石。 崔融 塞垣行

燕山应勒颂,麟阁伫名扬。 徐坚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由来词翰手,今见勒燕然。 徐知仁 奉和圣制张说巡边

燕然如可勒,万里愿从公。 戎昱 泾州观元戎出师

希君勒石返,歌舞入城闉。 李峤 送骆奉礼从军

伫见燕然上,抽毫颂武功。 李峤 钱薛大夫护边

田畴不卖卢龙策,窦宪思勒燕然石。 李昂 从军行

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 李白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倚剑登燕然,边峰列嵯峨。 李白 发白马

请书塞北阴山石,愿比燕然车骑功。 李益 塞下曲

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李益 统汉峰下

洗剑青海水,刻铭天山石。 杜甫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

欲学鸱夷子,待勒燕山铭。 杜甫 奉酬薛十二判官见赠

龙沙早立功,名向燕然勒。 武元衡 塞下曲

为报府中诸从事,燕然未勒莫论功。 武元衡 幕中诸公有观猎之作因继之

何言投笔去,终作勒铭回。 沈佺期 塞北二首之二

铭勒燕山暮,碑沈汉水春。 温庭筠 中书令裴公挽歌二首之一

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王昌龄 少年行二首之一

燕然山上字,男子见须羞。 王贞白 塞上曲

人知窦车骑,计日勒铭还。 皇甫冉 送常大夫加散骑常侍赴朔方

自指燕山最高石,不知谁为勒殊功。 秦韬玉 边将

会勒燕然石,方传车骑名。 窦威 出塞曲

今日诸孙拜坟树,愧无文字续燕然。 窦巩 经窦车骑故城

当奋燕然笔,铭功向陇头。 羊士谔 送张郎中副使自南省赴凤翔府幕

更就燕然石,行看奏虏功。 耿湋 送王将军出塞

伫看铭石罢,同听凯歌声。 许景先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陈子昂 送魏大从军

岂要铭燕石,平生重武威。 霍总 塞下曲

辞异秦丞相,铭非窦冠军。 韦蟾 上元三首之二

勒功思比宪,决略暗欺陈。 骆宾王 咏怀古意上裴侍郎

城荒犹筑怨,碣毁尚铭功。 骆宾王 边夜有怀

立身多门户,何必燕山铭。 鲍溶 秋思三首之二

典故
看碑识蔡邕
 
相关人物
郭太
 
蔡邕


《后汉书》卷六十八〈郭符许列传·郭太〉~2226~
建宁元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阉人所害,林宗哭之于野,恸。既而叹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瞻乌爰止,不知于谁之屋』耳。」明年春,卒于家,时年四十二。四方之士千馀人,皆来会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邕为其文,既而谓涿郡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简释

郭泰碑铭:称颂人生前品行。唐罗隐《围城偶作》:“自从郭泰碑铭后,只见黄金不见人。”


例句

会葬知元伯,看碑识蔡邕。 张说 李工部挽歌三首

自从郭泰碑铭后,只见黄金不见文。 罗隐 圉城偶作

典故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韩愈列传〉~498~
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仍赐金紫。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典故
瘗鹤立碑
 
华阳真逸铭

相关人物
陶弘景


《欧阳修全集·集古录跋尾》卷十〈瘗鹤铭〉
右《瘗鹤铭》,题云华阳真逸,撰刻于焦山之足,常为江水所没,好事者伺水落时,模而传之。……华阳真逸是顾况道号,今不敢遂以为况者,碑无年月,不知何时,疑前后有人同斯号者也。
典故
荐福莫轰碑


《类说》卷四八
彭乘《墨客挥犀》:范文正守鄱阳,有书生上诗甚工,自言平生未尝饱,天下饥寒无出我右者。时盛行欧阳率更字,荐福寺碑墨本值千钱,文正为打千本,使售于京师。纸墨已具,一夕雷击碎其碑。时人语曰:「有客打碑来荐福,无人骑鹤上扬州。」东坡嘲穷措大诗曰:「一夕雷轰荐福碑。」

《冷斋夜话》卷二〈雷轰荐福碑〉
范文正公镇鄱阳,有书生献诗甚工,文公礼之。书生自言:「天下之至寒饿者,无在某右。」时盛习欧阳率更字,荐福寺碑墨本直千钱。文正为具纸墨,打千本,使售于京师。纸墨已具,一夕,雷击碎其碑。故时人为之语曰:「有客打碑来荐福,无人骑鹤上扬州。」东坡作《穷措大诗》曰:「一夕雷轰荐福碑。」
《苏轼诗集·穷措大诗》
一夕雷轰荐福碑。
典故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260~
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于九疑山。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其碑见在会稽山上。其文及书皆李斯,其字四寸,画如小指,圆镌。今文字整顿,是小篆字。」
典故
人口如碑


《五灯会元》卷十七〈南岳下十三世上·太平安禅师〉
永州太平安禅师,上堂:「有利无利,莫离行市。镇州萝卜极贵,庐陵米价甚贱,争似太平这里,时丰道泰,商贾骈阗。白米四文一升,萝卜一文一束。不用北头买贱,西头卖贵,自然物及四生,自然利资王化。又怎生说个佛法道理?」良久云:「劝君不用?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典故
叔子残碑
 

《晋书》卷三十四〈羊祜列传〉~020~
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祜所著文章及为老子传并行于世。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荆州人为祜讳名,屋室皆以门为称,改户曹为辞曹焉。

例句

羊公名渐远,唯有岘山碑。 元稹 襄阳道

《漢語大詞典》:沈碑
亦作“沉碑”。 晋书·杜预传:“ 预 好为后世名,常言‘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刻石为二碑,纪其勋绩,一沉 万山 之下,一立 峴山 之上,曰:‘焉知此后不为陵谷乎!’”后以“沉碑”指 杜预 的纪功碑。 唐 元稹 《渡汉江》诗:“山遥远树纔成点,浦静沉碑欲辨文。” 宋 曾巩 《襄州到任表》:“永念沉碑之旧,自顾何功;未忘投博之勤,庶几小补。” 明 李东阳 《裕远庵记》:“彼区区顾计,如 汉水 之沉碑, 桓山 之石椁。”
《國語辭典》:桐乡(桐鄉)  拼音:tóng xiāng
地名。位于今安徽省桐城县北。春秋时为桐国地,汉时称为「桐乡」。
《國語辭典》:吊鹤(弔鶴)  拼音:diào hè
相传晋人陶侃的母亲去世,有二客来吊,随而化为双鹤飞去。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刘孝标注引《陶侃别传》。后用来指吊丧的人。唐。骆宾王〈乐大夫挽词〉五首之四:「宁知荒陇外,吊鹤自裴徊。」
分類:颂扬死者
《國語辭典》:鹤吊(鶴弔)  拼音:hè diào
传说陶侃丧母,有二位客人来吊丧,不哭而退,化鹤飞去。见《晋书。卷六六。陶侃传》。后遂以此指吊丧。
分類:陶侃去职
《漢語大詞典》:幼妇(幼婦)
少女。借指“妙”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捷悟:“幼妇,少女也,於字为妙。” 唐 唐彦谦 《送樊琯司业归朝》诗:“齏辛寻幼妇,醴酒忆先王。”参见“ 幼妇碑 ”。
分類:少女
《漢語大詞典》:幼妇碑(幼婦碑)
即 曹娥 碑。因碑背上题“黄绢幼妇,外孙齏臼”八字,故名。 唐 张说 《故括州刺史赠工部尚书冯公神道碑》:“ 魏主 来顾,赏幼妇之碑。 秦 师不侵,尊死士之壠。” 唐 杜甫 《偶题》诗:“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 胡韫玉 《重展亡友朝露墓》:“何因再证三生石,无奈重摩幼妇碑。”参见“ 幼妇辞 ”。
分類:曹娥八字
《漢語大詞典》:幼妇碑(幼婦碑)
即 曹娥 碑。因碑背上题“黄绢幼妇,外孙齏臼”八字,故名。 唐 张说 《故括州刺史赠工部尚书冯公神道碑》:“ 魏主 来顾,赏幼妇之碑。 秦 师不侵,尊死士之壠。” 唐 杜甫 《偶题》诗:“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 胡韫玉 《重展亡友朝露墓》:“何因再证三生石,无奈重摩幼妇碑。”参见“ 幼妇辞 ”。
分類:曹娥八字
《漢語大詞典》:幼妇辞(幼婦辭)
亦作“ 幼妇词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捷悟:“ 魏武 尝过 曹娥 碑下, 杨修 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齏臼’八字…… 修 曰:黄绢,色丝也,於字为絶;幼妇,少女也,於字为妙;外孙,女子也,於字为好;齏臼,受辛也,於字为辞。所谓絶妙好辞也。”后泛指极好的诗文。 明 王世贞 《项子出新编索序余病未能讽咏来美聊成短述》诗:“浮名人自惜,孤调晚堪疑。欲定《三都》价,难评幼妇辞。” 清 黄遵宪 《己亥续怀人诗》:“平生著述老经师,絶妙文章幼妇词。”
分類:极好诗文
《國語辭典》:曹娥  拼音:cáo é
人名。(西元130~143)东汉上虞人。其父溺死于江中,不得尸骸。娥时年十四,沿江号哭十七昼夜,投江而死。经五日,抱父尸浮出。世传为孝女。
《國語辭典》:曹娥碑  拼音:cáo é bēi
东汉孝女曹娥的墓碑。度尚立,邯郸淳作诔,称扬其孝行,今碑石已不存。现所传曹娥碑法帖,相传为晋王羲之所书。
《國語辭典》:绝妙好辞(絕妙好辭)  拼音:jué miào hǎo cí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𩐋臼』八字,……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𩐋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形容极为佳妙的文辞。唐。苏颋 刑部尚书韦抗神道碑:「悲悽固托,抚疾何成,愧不得绝妙好辞。」
分類:美妙文辞
《漢語大詞典》:色丝(色絲)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捷悟:“ 魏武 尝过 曹娥 碑下, 杨脩 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字。 魏武 谓 脩 曰:‘解不?’…… 脩 曰:‘黄绢,色丝也,於字为絶;幼妇,少女也,於字为妙;外孙,女子也,於字为好;虀臼,受辛也,於字为辞:所谓絶妙好辞也。’”后因以“色丝”指绝妙好辞,犹言妙文。 唐 张说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诗:“斋戒观华玉,留连叹色丝。” 宋 曾巩 《寄孙莘老湖州墨妙亭》诗:“枣木已非真篆刻,色丝空喜好文章。” 明 高启 《感怀次蔡参军韵》:“年来只念 江 东去,下马碑阴看色丝。”
分類:色丝
《國語辭典》:齑臼(虀臼)  拼音:jī jiù
用来捣碎辛辣食物的石臼。宋。辛弃疾 沁园春。杯汝知乎词:「更高阳入谒,都称齑臼,杜康初筮,正得云雷。」也作「齑臼」。
《國語辭典》:齑臼(齏臼)  拼音:jī jiù
用来捣碎辛辣食物的石臼。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齑臼,受辛也。」也作「齑臼」。
《漢語大詞典》:黄绢(黄絹)
(1).黄色之绢。 唐 许浑 《甘露寺感事贻同志》诗:“青山尽日寻黄绢,沧海经年梦絳纱。” 南唐 陈陶 《题赠高闲上人》诗:“鸳鷺输黄绢,场坛遶白苹。”《花月痕》第四八回:“六逆妻妾,唤做主娘,黄绢盖头,骑马跣足,这全是 粤 西 西溪峒 村媪。”
(2).见“ 黄绢幼妇 ”。
(3).谓隐语。 唐 冯翊子 桂苑丛谈·班支使解大明寺语:“﹝独 班 支使曰﹞得非‘ 大明寺 水天下无比’八字乎?众皆恍然曰:黄绢之奇智亦何异哉?”
(4).佛教之经卷。 唐 寒山 《诗》之一二一:“囊里无青蚨,篋中有黄绢。”绢,一本作“ 卷 ”。
《漢語大詞典》:黄绢幼妇(黄絹幼婦)
“絶妙”二字的隐语。镜花缘第八十回:“古来如‘黄绢幼妇、外孙齏臼’,至今传为美谈,也不过取其显豁。”亦省称“ 黄绢 ”。 唐 白居易 《赋赋》:“掩黄绢之丽藻,吐白凤之奇姿;振金声於寰海,增纸价於京师。” 宋 王禹偁 《送晁监丞赴婺州关市之役》:“黄绢辞高位尚卑,白华行洁身犹困。” 清 钮琇 觚賸·纫兰词:“三 吴 词家,称 朱 陈 两检讨, 陈 以苍雄擅奇, 朱 以生新标雋,俱已誉高黄绢,价重乌丝。”
《漢語大詞典》:黄绢辞(黄絹辭)
见“ 黄绢词 ”。
《漢語大詞典》:黄绢词(黄絹詞)
亦作“黄绢辞”。 指优美的诗文。 唐 皇甫冉 《洪泽馆壁见故礼部尚书题诗》诗:“底事 洪泽 壁,空留黄绢词。” 唐 任华 《杂言寄杜拾遗》诗:“昨日有人诵得数篇黄绢词,吾怪异奇特借问,果然称是 杜二 之所为。” 元 耶律楚材 《继平陶张才美韵》:“援毫欲继清新句,笑我却无黄绢辞。”
分類:优美诗文
《漢語大詞典》:堕泪碑(墮淚碑)
晋 羊祜 都督 荆州 诸军事,驻 襄阳 。死后,其部属在 岘山 祜 生前游息之地建碑立庙,每年祭祀。见碑者莫不流泪。 杜预 因称此碑为堕泪碑。见《北堂书钞》卷一○二引《荆州图记》《晋书·羊祜传》。 唐 李白 《襄阳曲》:“ 峴山 临 汉江 ,水渌沙如雪,上有堕泪碑,青苔久磨灭。” 宋 范仲淹 《寄题岘山羊公祠堂》诗:“于今堕泪碑,观之益钦戴。” 清 钱谦益 《送林自名宪使归闽》诗之一:“独有 君山 石,犹存堕泪碑。”
《漢語大詞典》:堕泪碣(墮淚碣)
即堕泪碑。 唐 陈子昂 《岘山怀古》诗:“犹悲堕泪碣,尚想 卧龙 图。”
《漢語大詞典》:岘山泪(峴山淚)
百姓至 岘山 凭吊 羊祜 而流的眼泪。后谓因感念地方官德政而流的泪。典出《晋书·羊祜传》。 唐 杜甫 《随章留后新亭会送诸君》诗:“已堕 峴山 泪,因题零雨诗。”参见“ 峴山碑 ”。
《國語辭典》:岘山碑(峴山碑)  拼音:xiàn shān bēi
位于湖北省襄阳县南的岘山上,晋羊祜镇守襄阳,常觞咏于此。尝慨然太息,顾谓从事中郎邹湛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及祜卒,后人建碑立庙,岁时飨祭,望其碑者,莫不涕泣。见《晋书。卷三四。羊祜传》。也称为「堕泪碑」。
《漢語大詞典》:岘首(峴首)
山名。即 湖北 襄阳县 南的 岘山 。 唐 孟浩然 《送韩使君除洪府都督》诗:“ 峴首 晨风送, 江陵 夜火迎。” 清 钱谦益 《新安汪然明合葬墓志铭》:“ 峴首 之涕, 牛山 之悲,又于吾身亲见之,是能不为之嘆息哉!”参见“ 峴山 ”、“ 峴山碑 ”。
《漢語大詞典》:泪碑(淚碑)
指 羊祜 碑。晋书·羊祜传:“ 襄阳 百姓於 峴山 祜 生平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饗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杜预 因名为‘堕泪碑’。” 唐 王维 《大唐大安国寺故大德净觉禅师碑铭》:“身塔不 出虎 溪,泪碑有 同羊 峴。”
分類:羊祜
《漢語大詞典》:羊公碑
见“ 羊碑 ”。
《漢語大詞典》:羊碑
晋 羊祜 都督 荆州 诸军事,镇 襄阳 十年,有德政。及卒, 襄阳 百姓为立碑于 岘山 。见其碑者无不流泪。旧时因以“羊碑”为颂扬官吏之有德政之典。 南朝 梁 刘孝绰 《栖隐寺碑铭》:“ 召 棠且思, 羊 碑犹泣。”亦称“ 羊公碑 ”、“ 羊峴 ”。 唐 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诗:“ 羊公 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唐 王维 《大唐大安国寺净觉禅师碑铭》:“身塔不出 虎溪 ,泪碑有同 羊 峴。”参见“ 堕泪碑 ”。
《漢語大詞典》:勒功
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亦指建立功勋。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勒功中岳,以章至尊。” 唐 薛存诚 《东都父老望幸》诗:“众愿其难阻,明君早勒功。” 明 徐熥 《送李太守擢宪滇南》诗:“他日勒功留片碣, 点苍 如黛石嵯峨。”
《國語辭典》:勒石  拼音:lè shí
在石上刻字。宋。程颐〈明道先生墓表〉:「勒石墓傍,以诏后人。」《红楼梦》第二三回:「便命将那日所有的题咏,命探春依次抄录妥协,自己编次,叙其优劣,又命在大观园勒石,为千古风流雅事。」
分類:刻字立碑
《國語辭典》:勒铭(勒銘)  拼音:lè míng
在金石上镌刻记录功绩的文字。《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夫以二子之贤,勒铭两国,犹削迹归愆,请命乞身,望之无劳,盖其宜也。」宋。陆游 夜泊水村诗:「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漢語大詞典》:燕山石
见“ 燕然石 ”。
《漢語大詞典》:燕然石
东汉 窦宪 破 北匈奴 ,登 燕然山 ,刻石记功。后以“燕然石”指建立边功的记功碑。 唐 李昂 《从军行》:“ 田畴 不卖 卢龙 策, 竇宪 思勒 燕然 石。” 唐 耿湋 《送王将军出塞》诗:“更就 燕然 石,行看奏虏功。” 唐 李益 《统汉峰下》诗:“只今已勒 燕然 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南朝 梁 徐悱 《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琅邪城》诗:“怀纪 燕山 石,思开 函谷 丸。”
《漢語大詞典》:燕山铭(燕山銘)
见“ 燕然铭 ”。
《漢語大詞典》:燕然铭(燕然銘)
亦称“ 燕山铭 ”。 指 东汉 窦宪 破 北匈奴 、登 燕然山 刻石记功时, 班固 所撰的《封燕然山铭》。亦泛指歌颂边功的文字。 北周 王褒 《从军行》之一:“勋封 瀚海 石,功勒《燕然铭》。” 唐 王昌龄 《少年行》之一:“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唐 鲍溶 《秋思》之二:“立身多门户,何必《燕山铭》。”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之一:“勿勒《燕然铭》,勿种 金城 柳。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
《漢語大詞典》:燕然石
东汉 窦宪 破 北匈奴 ,登 燕然山 ,刻石记功。后以“燕然石”指建立边功的记功碑。 唐 李昂 《从军行》:“ 田畴 不卖 卢龙 策, 竇宪 思勒 燕然 石。” 唐 耿湋 《送王将军出塞》诗:“更就 燕然 石,行看奏虏功。” 唐 李益 《统汉峰下》诗:“只今已勒 燕然 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南朝 梁 徐悱 《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琅邪城》诗:“怀纪 燕山 石,思开 函谷 丸。”
《漢語大詞典》:燕然颂(燕然頌)
指歌颂边功的文字。谓在边塞战争中建立功勋。 唐 崔泰之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佇勒 燕然 颂,鸣騶计日归。” 唐 席豫 《秦和圣制送张说巡边》:“已勒 燕山 颂,犹闻遣戍篇。”参见“ 燕然铭 ”。
《漢語大詞典》:燕然铭(燕然銘)
亦称“ 燕山铭 ”。 指 东汉 窦宪 破 北匈奴 、登 燕然山 刻石记功时, 班固 所撰的《封燕然山铭》。亦泛指歌颂边功的文字。 北周 王褒 《从军行》之一:“勋封 瀚海 石,功勒《燕然铭》。” 唐 王昌龄 《少年行》之一:“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唐 鲍溶 《秋思》之二:“立身多门户,何必《燕山铭》。”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之一:“勿勒《燕然铭》,勿种 金城 柳。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
《漢語大詞典》:铭功(銘功)
在金石上刻写文辞,记述功绩。后汉书·南匈奴传论:“铭功封石,倡呼而还。” 李贤 注:“为刻石立铭於 燕然山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吕望 铭功於 昆吾 , 仲仙 鏤绩於庸器。” 王闿运 《振威将军武提督碑》:“其先出于 武丁 ,铭功作族。”
《漢語大詞典》:郭泰碑铭(郭泰碑銘)
后汉书·郭太传:“﹝ 郭太 卒,﹞四方之士千餘人,皆来会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 蔡邕 为其文,既而谓 涿郡 卢植 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慙德,唯 郭有道 无愧色耳。’”后因以“郭泰碑铭”称内容真实、感情真挚的碑文。 唐 罗隐 《圉城偶作》诗:“自从 郭泰 碑铭后,只见黄金不见人。”亦省作“ 郭碑 ”。 清 宋琬 《罗以献胡去骄将归武陵汉阳小集南园即席分韵》:“ 陈 榻虽悬多倦色, 郭 碑初就倍沾襟。”
《漢語大詞典》:韩碑(韓碑)
指 唐 代 韩愈 撰写的《平淮西碑》。 宪宗 时,摄 蔡州 刺史 吴元济 反于 淮西 ,宰相 裴度 及 唐 、 随 、 邓 节度使 李愬 受命讨伐,平定叛乱。 韩愈 为行军司马, 淮 蔡 平,以功受刑部侍郎,并奉诏撰《平淮西碑》文颂其功绩,因称“韩碑”。 唐 李商隐 有《韩碑》诗,极称其文。 清 大汕 海外纪事卷一:“混茫收 禹 甸,灵异纪 韩 碑。” 清 李元度 《与柳毅斋书》:“顾以逸周书考之, 宣王 中兴诸诗,多夸而失实,无论 韩 碑、 柳 雅之过侈也。”
分類:韩愈刺史
《漢語大詞典》:雷轰荐福碑(雷轟薦福碑)
宋 惠洪 《冷斋夜话》卷二载, 范文正公 ( 仲淹 )镇 鄱阳 时,有书生上诗甚工,并自言平生未尝饱,天下寒饿无出我右者。时盛行 欧阳率更 字,其所写荐福碑墨本值千钱。 文正 准备为之拓印一千本,使售于京师。纸墨已具,一夕雷击碎其碑。后用“雷轰荐福碑”作为命途多舛,所至失意的典故。 宋 苏轼 《穷措大》诗:“一夕雷轰荐福碑。” 元 张可久 《卖花声·客况》曲:“十年落魄江滨客,几度雷轰荐福碑。”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运去雷轰荐福碑,时来风送 滕王阁 。”
分類:二载鄱阳
《漢語大詞典》:秦望碑
指 秦始皇 东游 秦望山 时所立的碑。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 汲 冢《琐语》,乃载 秦望碑 。”按,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七年( 秦始皇 )上 会稽 ,祭 大禹 ,望於南海,而立石刻颂 秦 德。”
《漢語大詞典》:秦碑
指 秦始皇 所建的石碑。 唐 杜甫 《登兖州城楼》诗:“孤嶂 秦 碑在,荒城 鲁 殿餘。” 宋 陆游 《出游》诗:“ 秦 碑 禹 窆风烟外,一弔兴亡万古愁。”
《國語辭典》:岘山碑(峴山碑)  拼音:xiàn shān bēi
位于湖北省襄阳县南的岘山上,晋羊祜镇守襄阳,常觞咏于此。尝慨然太息,顾谓从事中郎邹湛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及祜卒,后人建碑立庙,岁时飨祭,望其碑者,莫不涕泣。见《晋书。卷三四。羊祜传》。也称为「堕泪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