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且请吃蛤蜊
  
吃蛤蜊
 
食蛤

相关人物
沈昭略
 
王僧祐


《南史》卷二十一〈王弘列传·(曾孙)王融〉~576~
融躁于名利,自恃人地,三十内望为公辅。初为司徒法曹,诣王僧祐,因遇沈昭略,未相识。昭略屡顾盼,谓主人曰:「是何年少?」融殊不平,谓曰:「仆出于扶桑,入于汤谷,照耀天下,谁云不知,而卿此问?」昭略云:「不知许事,且食蛤蜊。」融曰:「物以群分,方以类聚,君长东隅,居然应嗜此族。」其高自标置如此。
典故
一编圯下
 
一编书
 
一编书是帝王师
 
传书黄石
  
取履桥
 
圯上履
 
圯上书
 
圯桥履坠
 
圯桥进履
 
圯桥取履
 
圯桥屦
  
圯上一编
 
圯上一编书
 
圯上人
 
圯上家传
  
圯桥石杳
 
圯编
 
堕履
 
堕屦
 
失却老仙期
 
子房取鞋
 
帝王师
 
师黄石
  
桥下受书
 
桥下书曾受
 
桥边黄石
 
桥头遗书
 
为人取履
 
石公
 
谷城公
 
素书黄石
 
老人书一编
 
老人书编
 
老人桥上迹
 
老人遗履
 
谷城公
 
谷城文
    
黄公略
  
黄石三略
 
黄石传书
 
黄石履
 
黄石推贤
  
黄石策
  
黄石术

相关人物
张良
 
黄石公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2034~
良尝閒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彊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简释

取履:指尊老受教。宋陆游《霜天杂兴》:“毂城黄石今安在,取履犹思效子房。”


例句

黄石履看堕,洪崖肩可拍。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

兵符今奉黄公略,书殿曾随翠凤翔。 刘禹锡 郡内书情献裴侍中留守

已通戎略逢黄石,仍占星文耀碧虚。 刘禹锡 酬郓州令狐相公官舍言怀见寄兼呈乐天

师事黄公千战后,身骑白马万人中。 刘长卿 观校猎上淮西相公

石过桥下书曾受,星降人间梦已传。 司空曙 秋日趋府上张大夫

终待此身无系累,武陵山下等黄公。 崔郾 赠毛仙翁

已授文成履,空题武骑书。 张文琮 赋桥

昴星人杰当王佐,黄石仙翁识帝师。 徐夤 尚书荣拜恩命夤疾中辄课恶诗二首以申攀赞之一

紫泥方受命,黄石乃推贤。 徐知仁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此时谁念孤吟客,唯有黄公一帙书。 李九龄 宿张正字别业

降宫韬将略,黄石寝兵符。 李峤 安辑岭表事平罢归

方知决胜策,黄石受兵书。 李峤

乌鹊填应满,黄公去不归。 李峤

取履桥边啼鸟换,钓璜溪畔落花初。 李德裕 奉送相公十八丈镇扬州

白猿惭剑术,黄石借兵符。 李白 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参谋幕府因赠之

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 李白 扶风豪士歌

愧非黄石老,安识子房贤。 李白 赠饶阳张司户燧

感激黄石老,经过沧海君。 李白 送张秀才诸高中丞

身为下邳客,家有圯桥书。 李白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 李贺 南园十三首

迹留伤堕屦,恩在乐衔环。 杜牧 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桥即事十六韵献居守相国崔公兼呈工部刘公

刘济愿跪履,田兴请建筹。 杜牧 洛中送冀处士东游

授符黄石老,学剑白猿翁。 杜牧 题永崇西平王宅太尉愬院六韵

神农极阙漏,黄石愧师长。 杜甫 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

兵法窥黄石,天官辨白榆。 权德舆 过隐者湖上所居

不读战国书,不览黄石经。 聂夷中 胡无人行

对雪夜穷黄石略,望云秋计黑山程。 许浑 伤虞将军

更探黄石略,重振黑山功。 许浑 登蒜山观发军

归来长揖功成后,黄石当年故有期。 陈去疾 送韩将军之雁门

战士青丝络,将军黄石符。 骆宾王 久戌边城有怀京邑

典故 
龙豹韬略


《庄子集释》卷八中〈杂篇·徐无鬼〉~82~
徐无鬼出,女商曰:「先生独何以说吾君乎?吾所以说吾君者,横说之则以诗书礼乐,从说之则以金板六韬,奉事而大有功者不可为数,而吾君未尝启齿。今先生何以说吾君,使吾君说若此乎?」
《庄子集释》卷八中〈杂篇·徐无鬼〉~82~
吾所以说吾君者,横说之则以诗书礼乐,从说之则以金板六韬。唐·成玄英疏:「诗书礼乐,六经。金版、六韬,周书篇名也,或言秘谶也。本有作韬字者,随字读之,云是太公兵法,谓文武虎豹龙犬六韬也。横,远也;从,近也。武侯好武而恶文,故以兵法为从,六经为横也。」
典故
七擒
 
七擒略

相关人物
孔明
 
孟获
 
诸葛亮(字孔明)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92~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陈之閒,问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陈,若祇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禽,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简释

七擒略:指运用智计使人彻底折服。唐李白《书怀赠南陵常赞府》:“将无七擒略,鲁女惜园葵。”


例句

将无七擒略,鲁女惜园葵。 李白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三捷岂云尔,七擒良信然。 苏晋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七纵七擒处,君行事可攀。 贯休 送人征蛮

典故
相关人物
黄石公


《昭明文选》卷五十三、三国魏·李萧远(康)《运命论》
「张良受黄石之符,诵《三略》之说。」唐·李善注:「《黄石公记序》曰:黄石者,神人也。有《上略》、《中略》,《下略》。」

例句

献可通三略,分甘出万钱。 刘禹锡 奉和淮南李相公早秋即事寄成都武相公

典故
周黄策略

相关人物
周瑜
 
黄盖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周瑜传〉~262~
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典故
左车略

相关人物
李左车
 
陈余(成安君)
 
韩信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
「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閒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愿君留意臣之计。否,必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不听广武君策,广武君策不用。……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对,西乡对,师事之。」「广武君对曰:『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镇赵抚其孤,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醳兵,北首燕路,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使諠言者东告齐,齐必从风而服,虽有智者,亦不知为齐计矣。如是,则天下事皆可图也。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韩信曰:『善。』从其策,发使使燕,燕从风而靡。」

例句

恨无左军略,多愧鲁连生。 李白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

想到清油幕,长谋出左车。 李端 送王副使还并州

《國語辭典》:经略(經略)  拼音:jīng lüè
1.经营谋划。《汉书。卷一○○。叙传下》:「自昔黄、唐,经略万国。」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五出:「下官史可法,日日经略中原,究竟一筹莫展。」
2.职官名。明代于用兵时特置,权任极重,在总督之上。清初亦曾设有此职,中叶以后则废。
《國語辭典》:大略  拼音:dà lüè
1.大概、大要。《庄子。大宗师》:「未可知也,我为汝言其大略。」《红楼梦》第四八回:「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2.远大的谋略。《史记。卷九七。郦生传》:「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晋书。卷一。宣帝纪》:「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
《漢語大詞典》:略无(略無)
全无,毫无。三国志·蜀志·赵云传“以 云 为翊军将军” 裴松之 注引《赵云别传》:“ 赵云 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至《十九首》及诸襍诗,随语成韵,随韵成趣,辞藻气骨,略无可寻。” 张真 《谈京剧〈猎虎记〉》:“造反,对每个人都是很大的冒险,而这一些人,却都挺身而出,略无难色。”
分類:毫无
《國語辭典》:方略  拼音:fāng lüè
方法谋略。《汉书。卷五五。霍去病传》:「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三国演义》第五九回:「有一老人来见丞相,欲陈说方略。」
《國語辭典》:领略(領略)  拼音:lǐng lüè
1.知道、了解。《红楼梦》第四八回:「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黛玉道:『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
2.品味、欣赏。宋。陆游 弋阳县驿诗:「唤船野渡逢迎雪,携酒溪头领略梅。」《文明小史》第五一回:「什么浅草公园、吉野公园,饶源生也都领略一二。」
《國語辭典》:远略(遠略)  拼音:yuǎn lüè
1.深远的谋略。《文选。陆机。辩亡论下》:「洪规远略,固不厌夫区区者也。」
2.扩展疆域。《左传。僖公九年》:「齐侯不务德,而勤远略,故北伐山戎,南伐楚。」
《國語辭典》:商略  拼音:shāng lüè
1.讨论、筹划。《晋书。卷四九。阮籍传》:「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栖逸》:「籍商略终古,上陈黄农玄寂之道,下考三代盛德之美。」
2.估计、料想。宋。黄庭坚 醇道得蛤蜊复索舜泉诗:「商略督邮风味恶,不堪持到蛤蜊前。」宋。陆游 雪后寻梅偶得绝句:「商略前身是飞燕,玉肌无粟立黄昏。」也作「商量」。
3.酝酿。宋。姜夔〈点绛唇。燕雁无心〉词:「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也作「商量」。
《國語辭典》:约略(約略)  拼音:yuē lüè
大概。唐。元稹〈春六十韵〉:「约略环区宇,殷勤绮镐酆。」《文明小史》第三九回:「那兵官把话说完,钮翻译约略述了一遍。」
《漢語大詞典》:且食蛤蜊
南史·王融传:“﹝ 融 ﹞诣 王僧祐 ,因遇 沈昭略 ,未相识。 昭略 屡顾盼,谓主人曰:‘是何年少?’ 融 殊不平,谓曰:‘僕出於 扶桑 ,入於 汤谷 ,照耀天下,谁云不知,而卿此问?’ 昭略 云:‘不知许事,且食蛤蜊。’”后用以指姑置不问。 宋 虞俦 《雪睛后书怀》诗之二:“咄咄那庸如许事,尊前且食蛤蜊休。”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公子听得这话有些扎耳朵,便端起杯来又饮了一口,道:‘且食蛤蜊。’”
分類:不问
《漢語大詞典》:取履
谓代人拾鞋。比喻屈己尊人。语本《史记·留侯世家》所载 张良 为一老父于圯下取履事。 宋 刘克庄 《水龙吟》词:“若论辈行,早陪 韩 柳 ,晚交 元 白 。老矣安能,为人取履,与人争屐。”
分類:代人屈己
《漢語大詞典》:圯上
桥上。史记·留侯世家载: 张良 尝从容步游 下邳 圯上,遇一老父,受《太公兵法》。后因以“圯上”指 张良 受《太公兵法》事。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修张良庙教》:“交神圯上,道契 商 洛 。” 宋 苏轼 《张竞辰永康所居万卷堂》诗:“ 留侯 之孙书满腹,玉函宝方何用读。濠梁空復五车多,圯上从来一篇足。”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为总得居士寿》词:“ 隆中 三顾客,圯上一编书。”参见“ 圯桥 ”。
《國語辭典》:圯桥(圯橋)  拼音:yí qiáo
地名。位于江苏省邳县南,汉朝张良遇到黄石公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圯桥书(圯橋書)
亦称“ 圯上书 ”。亦称“ 圯下兵法 ”。 指 秦 末一老父于圯上授予 张良 的《太公兵法》。事见《史记·留侯世家》。 唐 李白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诗:“身为 下邳 客,家有圯桥书。” 宋 曾巩 《孔教授张法曹以曾论荐特示长笺》:“緑髮朱颜两少年,出伦清誉每相先;壁中字为时人考,圯上书从老父传。” 宋 陈亮 《子房贾生孔明魏徵何以学异端》:“ 子房 为 高帝 谋臣,从容一发,动中机会,而尝超然於事物之外,此岂圯下兵法之所有哉!”
《漢語大詞典》:文成履
秦 末, 张良 在 下邳 圯(桥)上为 黄石 老人拾履着履的典故。 张良 谥 文成侯 ,故云。见《史记·留侯世家》。 唐 张文琮 《赋桥》诗:“已授 文成 履,空题 武骑 书。”
《漢語大詞典》:谷城翁(穀城翁)
指 黄石公 。 宋 王安石 《送郑叔熊归闽》诗:“疑师 穀城 翁,方略已自得。”按,史记·留侯世家:“十三年孺子见我 济北 , 穀城山 下黄石即我矣。”为此语所本。
《漢語大詞典》:跪履
《史记·留侯世家》载: 汉 张良 游 下邳 圯上,遇褐衣老父堕履圯下,命 良 取履,并长跪履之。老父曰:“孺子可教矣。”授以《太公兵法》。后以“跪履”表示向长者虚心求教。 唐 杜牧 《洛中送冀处士东游》诗:“ 刘济 愿跪履, 田兴 请建筹。” 唐 黄滔 《裴侍郎启》:“昨者面容跪履,亲俾窥天,仍如琢玉之品题,更启如金之然诺。” 宋 唐庚 《双榕》诗:“抠衣倘可亲,跪履安敢羞。”
《漢語大詞典》:黄公
(1). 中国 古代寓言中一个谦虚过分而使事情走向反面的人物形象。尹文子·大道上:“ 齐 有 黄公 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词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
(2). 汉 代术士。西京杂记卷三:“有 东海 人 黄公 ,少时为术,能制蛇御虎……及衰老,气力羸惫,饮酒过度,不能復行其术。 秦 末,有白虎见於 东海 , 黄公 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 汉 张衡 《西京赋》:“ 东海 黄公 ,赤刀粤祝,冀厌白虎,卒不能救。”《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当初 黄公 有道术,能以赤刀制虎,尚且终为虎害。”
(3).指 东汉 太尉 黄琼 。 明 何良俊 《世说新语补·德行》:“ 徐孺子 尝事 江夏 黄公 ,后 黄公 亡殁, 孺子 往会葬,无资以自致,齎磨镜具自随,所在取直,然后得前。”参阅后汉书·徐稺传
(4).泛指卖酒者。 唐 白居易 《晚春沽酒》诗:“醉卧 黄公 肆,人知我是谁。” 宋 林逋 《秋日湖西晚归舟中书事》:“水痕秋落蟹螯肥,闲过 黄公 酒舍归。”参见“ 黄公酒壚 ”。
(5).指 秦 末之 黄石公 。又称 圯上老人 。 宋 范仲淹 《上张右丞书》:“ 黄公 ,天人也,有以跪履而投帝师之道者,岂以孺子而捨诸?”
(6).指 夏黄公 。四皓之一。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诗:“ 苏武 元还 汉 , 黄公 岂事 秦 ?” 仇兆鳌 注:“ 黄公 ,四皓之一。避 秦 入 商山 。”参阅史记·留侯世家
(7).鸟名。黄鹂。 宋 苏轼 《书普慈长老壁》诗:“久参白足知禪味,苦厌黄公聒昼眠。”自注:“鸟名。” 王文诰 辑注:“黄公,黄鸝也。”
《漢語大詞典》:黄公酒垆(黄公酒壚)
魏 晋 时 王戎 与 阮籍 、 嵇康 等竹林七贤会饮之处。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王濬冲 ﹞经 黄公 酒壚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 嵇叔夜 、 阮嗣宗 共酣饮於此壚。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 嵇生 夭、 阮公 亡以来,便为时所羈紲。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后诗文常以“黄公酒壚”指朋友聚饮之所,抒发物是人非的感叹。 宋 梅尧臣 《正月二十七日江邻几等邀饮于定力院》诗:“似过 黄公 酒壚下, 嵇 阮 不见脩竹中。” 元 马谦斋《快活三过朝天子四边静·春》曲:“近 黄公 酒壚,诵 坡仙 乐府,直喫到月转垂杨树。”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 钱虞山 题三老图诗,末句云:‘ 秦淮 烟月经游处,华表归来白鹤知。’不胜 黄公 酒壚之叹。”
《漢語大詞典》:黄石
(1).指 黄石公 。语出史记·留侯世家:“十三年孺子见我 济北 , 穀城山 下黄石即我矣。” 唐 陈去疾 《送韩将军之雁门》诗:“归来长揖功成后, 黄石 当年故有期。” 明张景《飞丸记·盟寻泉石》:“消息盈虚能早办,惟有 黄石 、 鴟夷 堪羡。” 清 查慎行 《洪武御碑歌》:“ 留侯 自伴 赤松 去, 穀城 空立 黄石 祠。”
(2).指 黄石公 授与 张良 的兵书黄石公三略后汉书·儒林传上·杨伦:“当断不断,《黄石》所戒。” 李贤 注:“黄石公三略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四年:“夫臣与主同者亡,此《黄石》之所忌也。” 胡三省 注:“《黄石》,即 张良 於 下邳 圯上所得之书也。” 清 袁于令 《西楼记·卫行》:“论兵法《黄石》深筹,夸剑术 白猿 高手。”
(3).古代少数民族名。后汉书·循吏传·任延:“ 延 到,选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赏罚,令将杂种 胡 骑 休屠 、 黄石 ,屯据要害。”后汉书·西南夷传·冉駹:“其西又有 三河 、 槃于 虏,北有 黄石 、 北地 、 卢水胡 ,其表乃为徼外。”
(4).方解石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二·方解石
(5).地名。 四川省 涪陵市 的 黄石滩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八月, 岑彭 破 公孙述 将 侯丹 於 黄石 。” 李贤 注:“即 黄石滩 也。水经注曰:‘ 江水 自 涪陵 东出百里而届于 黄石 。’在今 涪州 涪陵县 。”
(6).地名。 浙江省 临海市 的 黄石岭 。 清 吴伟业 《闻台州警》诗之一:“天际飞燕 黄石岭 ,云中犬吠 赤城楼 。”
(7).地名。 湖北省 黄石市 。
《漢語大詞典》:黄石书(黄石書)
指 黄石公 授与 张良 的兵书。世称黄石公三略。 明 陈子龙 《壮游行》:“或授 黄石 书,且遇採药翁。”
《漢語大詞典》:黄石老
即 黄石公 。 唐 李白 《赠饶阳张司户燧》诗:“愧非 黄石老 ,安识 子房 贤。” 唐 杜牧 《题永崇西平王宅太尉愬院六韵》:“授符 黄石老 ,学剑 白猿翁 。”参见“ 黄石公 ”。
分類:黄石公
《國語辭典》:黄石公(黃石公)  拼音:huáng shí gōng
秦时的隐士。曾于下邳圯上传太公兵法于张良,故也称为「圯上老人」。后借指熟谙兵法、识察人才的老人、仙人。
《國語辭典》:六韬(六韜)  拼音:liù tāo
书名。指文、武、龙、虎、豹、犬韬。相传为周太公望所撰。六卷。曾号为「武学七书」之一,为谈兵者所称道。其中述殷周情事,多奇闻异说,可供神话研究参考。
《國語辭典》:三略  拼音:sān lüè
书名。相传为黄石公所撰,圯上老人授以张良之兵书,今本凡三卷,乃后人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