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毁犀得螭
 
海上燃犀
 
照幽怪
 
照浊水昏
 
照魑魅
  
燃犀下照
 
燃犀人
 
燃灵犀
 
爨犀船
 
牛渚宵明
  
牛渚燃犀
  
犀惭水府
    
犀灯
 
生犀不敢烧
 
赤帻惊幽渚


《异苑》卷七
晋温峤至牛渚矶,闻水底有音乐之声,水深不可测。传言下多怪物,乃燃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帻。其夜,梦人谓曰:「与君幽明道阁,何意相照耶?」峤甚恶之,未几卒。
《晋书》卷六十七〈温峤列传〉~795~
朝议将留辅政,峤以导先帝所任,固辞还藩。复以京邑荒残,资用不给,峤借资蓄,具器用,而后旋于武昌。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燬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峤其夜梦人谓己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峤先有齿疾,至是拔之,因中风,至镇未旬而卒,时年四十二。

简释

爨犀船:咏奇异事物。唐杜甫《覆舟二首》之二:“徒闻斩蚊剑,无复爨犀船。”

典故
只恐夜深花睡去
 
夜深花睡
 
从教睡去
 
擎高烛照
 
东风唤花醒
 
海棠堪对烛
 
炙烛风流
 
照妆醒睡
 
烧烛看娇娆
 
相对夜阑烛
  
莫教渠睡


《苏轼诗集》卷二十二〈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典故
高烧银烛


《苏轼诗集》卷二十二〈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全芳备祖》卷七
「海棠」门引苏轼咏海棠诗有「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之句。
典故
剑飞
 
斩蛇剑烧上天
 
武库火
 
武库烧
 
汉剑飞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二
晋惠帝元康五年,武库火,烧汉高祖斩白蛇剑、孔子履、王莽头等三物。中书监张茂先惧难作,列兵陈卫,咸见此剑穿屋飞去,莫知所向。

例句

汉帝斩蛇剑,晋时烧上天。自兹繁巨蟒,往往寿千年。 元稹 巴蛇

晋末武库烧,脱然排户牖。为欲扫群胡,散作弥天帚。自兹失所往,豪英共为诟。今复谁人铸,挺然千载后。 元稹 说剑

祸集钩方失,灾生剑忽飞。 张左丞 张左丞挽歌二首

自言汉剑当飞去,何事还车载病身。 李贺 出城寄权璩杨敬之

柏梁天灾武库火,匠石狼顾相愁冤。 柳宗元 行路难三首

剑飞终上汉,鹤梦不离云。 卢纶 和王仓少尹暇日言怀

典故
九炊为真玉
 
火辨良玉
 
美玉经三火
 
良玉猛火
 
试玉烧三日


《淮南子》卷二〈俶真训〉~52~
譬若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则至德天地之精也。
典故
火烧赤壁

相关人物
孙权
 
曹操(魏武帝)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周瑜传〉~262~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典故
张良烧栈
 
火烧连云栈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张良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王赐良金百溢,珠二斗,良具以献项伯。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遂得汉中地。汉王之国,良送至褒中,遣良归韩。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良至韩,韩王成以良从汉王故,项王不遣成之国,从与俱东。良说项王曰:「汉王烧绝栈道,无还心矣。」乃以齐王田荣反,书告项王。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

例句

黥布开关,张良烧栈。 李瀚 蒙求


《情史类略》卷十一卷〈情化类·化火〉
蜀帝生公主,诏乳母陈氏乳养。陈氏携幼子与公主居禁中。各年长,陈子出宫。其后,此子以思公主故,疾亟。一日,陈氏入宫,有忧色。公主询其故,陈氏阴以实对。公主许允,遂托幸祆庙,期与子会。及期,子先在庙候之,忽睡去。既公主入庙,子沉睡不醒。公主待久将归,乃解幼时所弄玉环,附于子之怀中而去。及子醒寤,见之,怨气成火,庙宇亦焚。祆庙,胡神也。
典故  
劫未成灰
 
劫沙
  
劫火烧
  
劫灰池
 
劫石成灰
 
寒灰劫尽
 
昆明事
 
昆明出劫
 
昆明劫
   
昆池劫墨
 
昆池劫灰
 
昆池灰
  
池辨烧灰
  
灰劫昆明
 
胡僧识
 
辨沈灰
 
黑土成灰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卷一《汉洛阳白马寺竺法兰》
「昔汉武穿昆明池底得黑灰。以问东方朔,朔云不委,可问西域人。后法兰既至,众人追以问之,兰云:『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
《搜神记》卷十三~98~
汉武帝凿昆明池,极深,悉是灰墨,无复土。举朝不解。以问东方朔。朔曰:「臣愚不足以知之。」曰:「试问西域人。」帝以朔不知,难以移问。至后汉明帝时,西域道人入来洛阳,时有忆方朔言者,乃试以武帝时灰墨问之。道人云:「经云:『天地大劫将尽,则劫烧。』此劫烧之馀也。」乃知朔言有旨。

简释

劫灰:喻灾难后的遗迹。唐韩偓《寄禅师》:“劫灰聚散铁辎墨,日御奔驰茧栗红。”


例句

下辇登三袭,褰旒望九垓。林披馆陶榜,水浸昆明灰。 刘宪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

劫灰难问理,岛树偶知名。 朱庆馀 省试晦日与同志昆明池泛舟

劫尽灰犹识,年移石故留。 李乂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留欢若可尽,劫石乃成灰。 李白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自有归期在,劳君示劫灰。 李端 得山中道友书寄苗钱二员外

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李贺 秦王饮酒

别访栖禅侣,相期语劫沙。 李频 书怀

是法从生有,修持历劫尘。 李频 题栖云寺立上人院

凤纪编生日,龙池堑劫灰。 杜甫 千秋节有感二首之一

移栽北辰不可得,时有西域胡僧识。 杜甫 海棕行

世尘徒委积,劫火定焚烧。 卢纶 题念济寺晕上人院

旧苑经寒露,残池问劫灰。 郑愔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韩偓 乱后春日途经野塘

劫灰聚散铢锱黑,日御奔驰茧栗红。 韩偓 寄禅师

典故
三日烧玉


《吕氏春秋·论部》卷二十六〈士容论·士容〉~690~
「故君子之容,纯乎其若钟山之玉,桔乎其若陵上之木。」东汉·高诱注:「钟山之玉,燔以炉炭,三日三夜,色泽不变。」

例句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白居易 放言五首

良玉同其中,三日烧不热。 白居易 答友问

典故
烧银烛
 
烧银烛照红妆
 
银烛


《全芳备祖》卷七
「海棠」门引苏轼〈咏海棠诗〉有「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之句。
典故
相关人物
张良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
汉王之国,良送至褒中,遣良归韩。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

例句

牢落新烧栈,苍茫旧筑坛。 杜甫 王命

朝廷烧栈北,鼓角满天东。 杜甫 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楼

典故
延烧非关燕

相关人物
孔子顺


旧题汉·孔鲋《孔丛子》卷下《论势》
秦,贪暴之国也。胜赵必复他求,吾恐于时受其师也。先人有言,燕雀处屋,子母相哺煦煦然其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炎上,栋宇将焚,燕雀颜不变,不知祸之及巳也。今子不悟赵破患将及巳,可以人而同于燕雀乎?

例句

延烧魏阙非关燕,大狩陈仓不为鸡。 韦庄 闻再幸梁洋

《國語辭典》:烧香(燒香)  拼音:shāo xiāng
1.燃香礼神拜佛。《初刻拍案惊奇》卷六:「他借著佛天为由,庵院为囤,可以引得内眷来烧香。」《红楼梦》第五四回:「咱们明儿到阎王庙去烧香,和阎王爷说去。」
2.比喻为求人办事而送礼请客拉关系。如:「烧香说到底就是走后门。」
《國語辭典》:野烧(野燒)  拼音:yě shāo
在郊野燃烧野火。唐。严维 荆溪馆呈丘义兴诗:「野烧明山郭,寒更出县楼。」唐。刘沧 长州怀古诗:「野烧原空尽荻灰,吴王此地有楼台。」
分類:野火
《國語辭典》:燃犀  拼音:rán xī
烛照明察。参见「燬犀」条。宋。辛弃疾 水龙吟。举头西北浮云词:「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漢語大詞典》:牛渚怪
晋 温峤 在 牛渚矶 燃犀照怪的典故。 宋 王安石 《雨花台》诗:“南上欲穷 牛渚 怪,北寻难忘 草堂 灵。” 宋 陆游 《客怀》诗:“坚坐懒穷 牛渚 怪,倦游何恨 雁门 踦。”参见“ 犀照牛渚 ”。
《漢語大詞典》:犀照牛渚
晋书·温峤传:“﹝ 温嶠 ﹞至 牛渚磯 ,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 嶠 遂燬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 嶠 其夜梦人谓己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 嶠 先有齿疾,至是拔之,因中风,至镇未旬而卒。”后多用“犀照牛渚”喻洞察幽微。 明 高启 《青丘子歌》:“高攀天根探月窟,犀照 牛渚 万怪呈。”亦省作“ 犀照 ”。 清 袁枚 《黄河秋决闻陕督尹公移节清江寄呈》诗之二:“麈谈立止 黄河 蜀,犀照应愁水府寒。”《世无匹》第六回:“幸各大人犀照高悬,寃情洞见,乞赐超豁。”
分類:洞察幽微
《漢語大詞典》:牛渚犀
比喻用以揭露黑暗或怪异之物。 清 郑鉽 《夜光木歌》:“尔胡不学 牛渚 犀,驱逐鬼怪清鲸鯢。” 清 黄景仁 《登泗上楼》诗:“百灵自掣 龟山 锁,万怪须然 牛渚 犀。”参见“ 犀照牛渚 ”。
《漢語大詞典》:犀照牛渚
晋书·温峤传:“﹝ 温嶠 ﹞至 牛渚磯 ,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 嶠 遂燬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 嶠 其夜梦人谓己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 嶠 先有齿疾,至是拔之,因中风,至镇未旬而卒。”后多用“犀照牛渚”喻洞察幽微。 明 高启 《青丘子歌》:“高攀天根探月窟,犀照 牛渚 万怪呈。”亦省作“ 犀照 ”。 清 袁枚 《黄河秋决闻陕督尹公移节清江寄呈》诗之二:“麈谈立止 黄河 蜀,犀照应愁水府寒。”《世无匹》第六回:“幸各大人犀照高悬,寃情洞见,乞赐超豁。”
分類:洞察幽微
《漢語大詞典》:犀火
犀角燃烧的火焰。喻锐利的目光。《玉娇梨》第九回:“我小姐这一片爱才心肠可质鬼神,一双识才俊眼犹如犀火。”参见“ 犀照牛渚 ”。
《漢語大詞典》:犀照牛渚
晋书·温峤传:“﹝ 温嶠 ﹞至 牛渚磯 ,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 嶠 遂燬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 嶠 其夜梦人谓己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 嶠 先有齿疾,至是拔之,因中风,至镇未旬而卒。”后多用“犀照牛渚”喻洞察幽微。 明 高启 《青丘子歌》:“高攀天根探月窟,犀照 牛渚 万怪呈。”亦省作“ 犀照 ”。 清 袁枚 《黄河秋决闻陕督尹公移节清江寄呈》诗之二:“麈谈立止 黄河 蜀,犀照应愁水府寒。”《世无匹》第六回:“幸各大人犀照高悬,寃情洞见,乞赐超豁。”
分類:洞察幽微
《漢語大詞典》:犀焰
犀角燃烧的火焰。 唐 刘禹锡 《历阳书事七十韵》:“茧纶牵拨剌,犀焰照澄泓。”参见“ 犀照牛渚 ”。
《漢語大詞典》:犀照牛渚
晋书·温峤传:“﹝ 温嶠 ﹞至 牛渚磯 ,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 嶠 遂燬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 嶠 其夜梦人谓己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 嶠 先有齿疾,至是拔之,因中风,至镇未旬而卒。”后多用“犀照牛渚”喻洞察幽微。 明 高启 《青丘子歌》:“高攀天根探月窟,犀照 牛渚 万怪呈。”亦省作“ 犀照 ”。 清 袁枚 《黄河秋决闻陕督尹公移节清江寄呈》诗之二:“麈谈立止 黄河 蜀,犀照应愁水府寒。”《世无匹》第六回:“幸各大人犀照高悬,寃情洞见,乞赐超豁。”
分類:洞察幽微
《漢語大詞典》:犀照牛渚
晋书·温峤传:“﹝ 温嶠 ﹞至 牛渚磯 ,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 嶠 遂燬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 嶠 其夜梦人谓己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 嶠 先有齿疾,至是拔之,因中风,至镇未旬而卒。”后多用“犀照牛渚”喻洞察幽微。 明 高启 《青丘子歌》:“高攀天根探月窟,犀照 牛渚 万怪呈。”亦省作“ 犀照 ”。 清 袁枚 《黄河秋决闻陕督尹公移节清江寄呈》诗之二:“麈谈立止 黄河 蜀,犀照应愁水府寒。”《世无匹》第六回:“幸各大人犀照高悬,寃情洞见,乞赐超豁。”
分類:洞察幽微
《國語辭典》:红妆(紅妝)  拼音:hóng zhuāng
1.妇女的妆饰多红色,故称为「红妆」。《乐府诗集。卷二五。横吹曲辞五。古辞。木兰诗二首之一》:「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也作「红装」。
2.泛指妇女。唐。李中〈采莲女〉诗:「晚凉含笑上兰舟,波底红妆影欲浮。」也作「红装」。
《國語辭典》:火烧祆庙(火燒祆廟)  拼音:huǒ shāo xiān miào
蜀公主乳母之子因思念公主而成疾,公主假幸祆庙之名,前去探视,时子沉睡,公主遗玉环而去,待子醒而见之,怨气成火而庙焚的故事。见《渊鉴类函。卷五八。公主三》。后多用以比喻感情受挫或好事多磨。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我今夜著他个火烧祆庙,水淹断了蓝桥。」
《漢語大詞典》:劫尘(劫塵)
亦作“刧尘”。亦作“刼尘”。
(1).凡尘,人世。 清 黄宗羲 《陈定生先生墓志铭》:“贞元朝士无多,劫尘冷落。” 清 洪升 《长生殿·闻乐》:“药捣长生离刼尘,清妍面目本来真。” 清 珠泉居士 《续板桥杂记·轶事一》:“觉当时尚有秋水一泓,兹则尽成平陆,亦刧尘之小变也夫。”
(2).谓兵火战乱之馀烬。 元 耶律楚材 《过沁园有感》诗:“垣頽月榭经兵火,草没诗碑覆劫尘。”
《漢語大詞典》:劫后灰(劫後灰)
亦作“刧后灰”。 劫后所剩的灰烬。 苏曼殊 《为调筝人绘像》诗:“湘弦洒遍胭脂泪,香火重生刧后灰。”
《漢語大詞典》:劫火
亦作“刧火”。亦作“刦火”。亦作“刼火”。
(1).佛教语。谓坏劫之末所起的大火。《仁王经》:“劫火洞然,大千俱坏。” 唐 张乔 《兴善寺贝多树》诗:“永共 终南 在,应随劫火烧。” 宋 李纲 《次韵丹霞录示罗畴老唱和诗》:“刧火洞烧时,自有安身处。”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附录《晋王大令保母帖》:“千年鬱鬱閟重泉,蹔出还随刦火烟。” 清 龚自珍 《忏心》诗:“佛言刼火遇皆销,何物千年怒若潮?”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一章:“释子又常谓 东方朔 言及刧火,已知佛法。”
(2).借指兵火。 清 顾炎武 《恭谒天寿山十三陵》诗:“ 康 昭 二明楼,并遭劫火亡。” 清 纳兰性德 《南歌子·古戍》词:“何年劫火賸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 龙堆 。”
《國語辭典》:劫灰  拼音:jié huī
1.劫火烧剩的灰烬。古印度人认为世界将毁坏时,劫火出现,烧毁一切,世界都成灰烬。唐。李商隐 寄恼韩同年二首时韩住萧洞诗:「年华若到经风雨,便是胡僧话劫灰。」
2.战争烧杀后,残存的东西。
分類:劫火
《漢語大詞典》:昆明劫灰
见“ 昆明灰 ”。
《漢語大詞典》:昆明灰
劫火的馀灰。后以指战乱。 北周 庾信 《奉和阐弘二教应诏》:“无劳问待詔,自识 昆明 灰。” 倪璠 注引三辅黄图:“ 武帝 初,穿 昆明池 ,得黑土。帝问 东方朔 , 朔 曰:‘ 西域 胡人知之。’乃问胡人,胡人曰:‘烧劫之餘灰也。’”亦作“ 昆明劫灰 ”。 元 王士熙 《骊山宫图》:“月中人去青山在,始信 昆明 有劫灰。” 清 钱谦益 《和高中丞平仲乘城记事》之五:“请看 襄 雒 新烽火,还道 昆明 旧劫灰。”
分類:劫火战乱
《漢語大詞典》:昆明灰
劫火的馀灰。后以指战乱。 北周 庾信 《奉和阐弘二教应诏》:“无劳问待詔,自识 昆明 灰。” 倪璠 注引三辅黄图:“ 武帝 初,穿 昆明池 ,得黑土。帝问 东方朔 , 朔 曰:‘ 西域 胡人知之。’乃问胡人,胡人曰:‘烧劫之餘灰也。’”亦作“ 昆明劫灰 ”。 元 王士熙 《骊山宫图》:“月中人去青山在,始信 昆明 有劫灰。” 清 钱谦益 《和高中丞平仲乘城记事》之五:“请看 襄 雒 新烽火,还道 昆明 旧劫灰。”
分類:劫火战乱
《漢語大詞典》:池灰
三辅黄图·池沼:“ 武帝 初穿池得黑土。帝问 东方朔 , 东方朔 曰:‘ 西域 胡人知。’乃问胡人,胡人曰:‘劫烧之餘灰也。’”后因以“池灰”指兵火毁坏后的残迹。 唐 章孝标 《次韵和光禄钱卿》之一:“废兴今古事,何必叹池灰。”
分類:兵火毁坏
《漢語大詞典》:灰劫
(1).佛教语。指大三灾中火劫后的余灰。 唐 杜甫 《寄峡州刘伯华使君四十韵》:“药囊亲道士,灰劫问胡僧。” 宋 米芾 《山光寺》诗:“仙来石畔怀灰劫,鹤语池边劝后生。”
(2).指被兵火毁坏后的残迹。 清 叶燮 《集吴天章传清堂感旧限红字》:“忽惊灰劫餘芳砌,重愴 山阳 拭槁桐。”
《漢語大詞典》:烧栈(燒棧)
烧毁栈道。 秦 亡后, 刘邦 和 项羽 争夺封建统治权。 刘邦 为 汉王 时,军事力量较弱。在向 项羽 请得 汉中 地,由 巴蜀 进驻 汉中 时,采用 张良 计策,故意把沿途所经过的栈道全部烧毁,表示不复返回,无意与 项羽 争战,以此麻痹 项羽 。见《史记·留侯世家》。后代诗文常提到这个用兵策略。 五代 李瀚 《蒙求》:“ 黥布 开 关 , 张良 烧栈。” 宋 陆游 《远游二十韵》:“会有 蜀汉 役,奇险日窥覘。筑坛访遗址,烧栈想烈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