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新唐书》卷二百〈儒学列传下·韦彤〉~5709~
会昭陵寝宫为原火延燔,而客祭瑶台佛寺。又故宫在山上,乏水泉,作者惮劳,欲即行宫作寝,诏宰相百官议。吏部员外郎杨于陵议曰:「园寝非三代制,自秦、汉以来,附陵置寝,或远若迩,则无闻焉。韦玄成等议园陵,于兴废初无适语。且寝宫所占,在柏城中,距陵不远,使诸陵之寝,皆有区限,故不可徙;若止柏城,则故寝已燔,行宫已久,因以治饰,亦复何嫌?或曰:『太宗创业,寝宫不辄易。』是不然。夫陵域宅神,神本静,今大兴荒废,嚣役密迩,非幽穸所安,改之便。」彤曰:「先王建都立邑,不利则为之迁,况有故邪?今文寝灾,徙而宫之,非无故也。神安于徙,因而建寝,于礼至顺。又它陵皆在柏城,随便营作,不越封兆,力省易从。」帝重改先帝制,还宫山颠。
典故   
柏殿
 

《三辅黄图》卷五〈台榭〉
柏梁台,武帝元鼎二年春起。此台在长安城中北关内。《三辅旧事》云:「以香柏为梁也,帝尝置酒其上,诏群臣和诗,能七言诗者乃得上。」

例句

晨趋彩笔柏梁篇,昼出雕盘大官膳。 丁仙芝 赠朱中书

柏梁思和曲,朝夕候金闺。 包佶 奉和常阁老晚秋集贤院即事寄赠徐薛二侍郎

始惊兰佩出,复咏柏梁新。 崔国辅 九日侍宴应制

饱德君臣醉,连歌奉柏梁。 张九龄 奉和圣制南郊礼毕酺宴

镐京陪乐饮,柏殿奉文飞。 张说 奉和圣制春中兴庆宫酺宴应制

喜承芸阁宴,幸奉柏梁杯。 张说 春晚侍宴丽正殿探得开字

杨宫先上赋,柏殿几连诗。 张说 李工部挽歌三首

旧爱柏梁台,新宠昭阳殿。 徐贤妃 长门怨

回首长安道,方欢宴柏梁。 李世民 宴中山

驻辇华林侧,高宴柏梁前。 李世民 春日玄武门宴群臣

今日联章处,犹疑上柏台。 李峤 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

柏梁赋诗高宴罢,诏书法驾幸河东。 李峤 汾阴行

为想雄豪壮柏梁,何如俭陋卑茅室。 李隆基 春台望

柏梁赋诗不及宴,长楸走马谁相数。 李颀 放歌行答从弟墨卿

谬陪瑶水宴,仍厕柏梁篇。 杜正伦 玄武门侍宴

常时柏梁宴,玉斝恩波遍。 权德舆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词三首

图籍凌群玉,歌诗冠柏梁。 独孤及 奉和中书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寄赠徐薛二侍御

言陪柏梁宴,新下建章来。 王维 奉和圣制赐史供奉曲江宴应制

无穷菊花节,长奉柏梁篇。 王维 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

谁知草庵客,曾和柏梁篇。 王维 游悟真寺

终期内殿聊诗句,共汝朝天会柏梁。 窦参 览外生卢纶诗因以示此

柏梁宴初罢,千钟欢未毕。 袁朗 和洗椽登城南望京邑

永谢柏梁陪,独阙金门籍。 韦应物 东林精舍见故殿郑侍御题诗追旧书情涕泗横集因寄呈阎沣州冯少府

长陪柏梁宴,日向丹墀趋。 韦应物 送雷监赴阙庭

桂枝芳气已销亡,柏梁高宴今何在。 骆宾王 帝京篇

帝思麟阁像,臣献柏梁篇。 高适 信安王幕府诗

五声写出心中见,拊石喧金柏梁殿。 鲍溶 霓裳羽衣歌

典故
柏梁灾


《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402~
十一月乙酉,柏梁灾。十二月甲午朔,上亲禅高里,祠后土。临勃海,将以望祀蓬莱之属,冀至殊廷焉。上还,以柏梁灾故,朝受计甘泉。公孙卿曰:「黄帝就青灵台,十二日烧,黄帝乃治明廷。明廷,甘泉也。」方士多言古帝王有都甘泉者。其后天子又朝诸侯甘泉,甘泉作诸侯邸。勇之乃曰:「越俗有火,复起屋必以大,用胜服之。」于是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前殿度高未央。其东则凤阙,高二十馀丈。其西则唐中,数十里虎圈。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馀丈,命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其南有玉堂、璧门、大鸟之属。乃立神明台、井干楼,度五十丈,辇道相属焉。

例句

已观蓬海变,谁厌柏梁灾。 李义 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

柏梁天灾武库火,匠石狼顾相愁冤。 柳宗元 行路难三首

典故
御史府中乌
 
御史乌
        
栖乌还得府
  
乌府客
  
台柏
 
台乌


《汉书》卷八十三〈薛宣朱博传·朱博〉~3405~
是时御史府吏舍百馀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乌去不来者数月,长老异之。后二岁馀,朱博为大司空,奏言「帝王之道不必相袭,各繇时务。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

简释

乌府客:喻指御史。唐武元衡《酬元十二》:“偶寻乌府客,同醉习家池。”


例句

繁霜晓幕鸣柏乌,待子兽炭然金炉。 丁仙芝 戏赠姚侍御

几年乌府内,何处逐凫归。 刘商 送林侍御东阳秩满赴上都

骢马朝天疾,台乌向日飞。 刘商 送杨閒侍御拜命赴上都

肃穆乌台上,雍容粉署中。 刘长卿 落第赠杨侍御兼拜员外仍充安大夫判官赴范阳

贞为台里柏,芳作省中兰。 包何 和苗员外寓直中书

乌台情已洽,凤阁分弥浓。 姚合 和门下李相钱西蜀相公

乌府偶为吏,沧江长在心。 姚合 洛下夜会寄贾岛

故人荆府掾,尚有柏台威。 孟浩然 闻裴侍御朏自襄州司户除豫州司户因以投寄

欣逢柏台友,共谒聪公禅。 孟浩然 陪李侍御访聪上人禅居

为报乌台客,须怜白发催。 岑参 西亭送蒋侍御还京

台寒柏树绿,江暖柳条黄。 岑参 送裴侍御赴岁入京

独向柏台为老吏,可怜林木响馀声。 崔元范 李尚书命妓歌钱有作奉酬

柏台兰省共清风,鸣玉朝联夜被同。 崔道融 寄李左司

气清蒲海曲,声满柏台中。 张九龄 酬赵二侍御使西军赠两省旧僚之作

柏台简行李,兰殿锡朝衣。 张说 奉和圣制送宇文融安辑户口应制

应令柏台长对户,别来相望独寥寥。 李德裕 雨中自秘书省访王三侍御知早入朝便入集贤侍御任集贤校书及升柏台又与秘阁相对同院张学士亦余特厚故以诗赠之

冷冷玉漏初三滴,金觞已半酡。共向柏台窥雅量,澄波万顷见天和。 李群玉 长沙陪裴大夫夜宴

祖席离乌府,归帆转蜃楼。 李频 送许浑侍御赴润州

群乌自朝夕,白马休横行。 杜甫 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唯馀旧台柏,萧瑟九原中。 杜甫 哭长孙侍御(一作杜诵诗以下四首。他集互见。)

乌台俯麟阁,长夏白头吟。 杜甫 夏日杨长宁宅送崔侍御常正字入京

门掩清曹晚,静将乌府邻。 林宽 寄省中知己

宴语暌兰室,辉荣亚柏台。 权德舆 送黔中裴中丞阁老赴任

柏台年未老,蓬鬓忽苍苍。 武元衡 台中题壁

偶寻乌府客,同醉习家池。 武元衡 酬元十二

独吟多暇日,应寄柏台书。 无可 冬夜姚侍御宅送李廓少府

茅山就一徵,柏署起三载。 王昌龄 宿灞上寄侍御玙第

忆昨谬官在乌府,喜君对门讨鱼鲁。 王起 和李校书雨中自秘省见访知早入朝便入集贤不遇诗

柏台今上客,竹使旧朝班。 皎然 同卢使君幼平郊外送阎侍御归台

仁为桂江雨,威是柏台霜。 皎然 因游支硎寺寄邢端公

伫瞻双阙凤,思见柏台乌。 皎然 送路少府使京兼觐侍御兄

五湖游不厌,柏署迹如遗。 皎然 酬崔侍御见赠

乌台上客紫髯公,共捧天书静境中。 卢溵 和李尚书命妓钱崔侍御

肯滞荆州掾,犹香柏署衣。 窦巩 江陵遇元九李六二侍御纪事书情呈十二韵

谁问乌台客,家山忆桂丛。 羊士谔 和窦吏部雪中寓直

垂银棘庭印,持斧柏台纲。 苑咸 送大理正摄御史判凉州别驾

故林怀柏悦,新幄阻兰薰。 苏味道 使岭南闻崔马二御史并拜台郎

鹪鹩无羽翼,愿假宪乌翔。 钱起 清泥驿迎献王侍御

岂羡兰依省,犹嫌柏占台。 陶雍 和兵部侍郎省中四松诗

席上客知蓬岛路,坐中寒有柏台霜。 韦庄 和集贤侯学士分司丁侍御秋日雨霁之作

鹓鸾粉署起,鹰隼柏台秋。 高适 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

青袍早许淹花幕,霜简方闻谢柏台。 齐己 闻王员外新恩有寄

典故
柏人诫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史记》卷八十九〈张耳陈馀列传〉~2583~
汉七年,高祖从平城过赵,赵王朝夕袒韝蔽,自上食,礼甚卑,有子婿礼。高祖箕踞詈,甚慢易之。赵相贯高、赵午等年六十馀,故张耳客也。生平为气,乃怒曰:「吾王孱王也!」说王曰:「夫天下豪桀并起,能者先立。今王事高祖甚恭,而高祖无礼,请为王杀之!」张敖齧其指出血,曰:「君何言之误!且先人亡国,赖高祖得复国,德流子孙,秋豪皆高祖力也。愿君无复出口。」贯高、赵午等十馀人皆相谓曰:「乃吾等非也。吾王长者,不倍德。且吾等义不辱,今怨高祖辱我王,故欲杀之,何乃污王为乎?令事成归王,事败独身坐耳。」汉八年,上从东垣还,过赵,贯高等乃壁人柏人,要之置厕。上过欲宿,心动,问曰:「县名为何?」曰:「柏人。」「柏人者,迫于人也!」不宿而去。

例句

万乘慎出入,柏人以为诫。 李白 枯鱼过河泣

典故
柏颂
 

《荆楚岁时记》第一部〈宝颜堂秘笈本〉~32~
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于是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进敷于散服却鬼丸各进一鸡子,凡饮酒次第,从小起。
典故
柏台冠豸


《汉书》卷八十三〈薛宣朱博列传·朱博〉~3405~
初,汉兴袭秦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至武帝罢太尉,始置大司马以冠将军之号,非有印绶官属也。及成帝时,何武为九卿,建言「古者民朴事约,国之辅佐必得贤圣,然犹则天三光,备三公官,各有分职。今末俗之弊,政事烦多,宰相之材不能及古,而丞相独兼三公之事,所以久废而不治也。宜建三公官,定卿大夫之任,分职授政,以考功效。」其后上以问师安昌侯张禹,禹以为然。时曲阳侯王根为大司马票骑将军,而何武为御史大夫。于是上赐曲阳侯根大司马印绶,置官属,罢票骑将军官,以御史大夫何武为大司空,封列侯,皆增奉如丞相,以备三公官焉。议者多以为古今异制,汉自天下之号下至佐史皆不同于古,而独改三公,职事难分明,无益于治乱。是时御史府吏舍百馀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乌去不来者数月,长老异之。
《淮南子》卷九〈主术训〉~303~
楚文王好服獬冠,楚国效之。汉·高诱注:「獬豸之冠,如今御史冠。」
典故 
说柏


《太平御览》卷九百五十四〈木部三·柏 〉~4367~2~
《汉官仪》:「正旦饮柏叶酒上寿。」
典故
柏舟节义


《毛诗正义》卷三之一〈国风·鄘风·柏舟〉~09~
毛诗序:「〈柏舟〉,共姜自誓也。卫世子共伯蚤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故作是诗以绝之。」
典故
柏子千秋


《太平御览》卷九百五十四〈木部三·柏 〉~4367~2~
《仙经》:「服柏子人长年。」
典故
丞相柏

相关人物
诸葛亮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六〈蜀相〉【案: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隔叶黄鹂多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出师未用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儒林公议》
成都刘备庙侧,有诸葛武侯祠,前有大柏,围数丈。唐相段文昌有诗,石刻在焉。唐末渐枯瘁,历王建、孟知祥二伪国,不复生,然亦不敢伐之。皇朝乾德五年丁卯夏五月,枯柯再生,时人异焉。三国至乾德初,历年一千二百馀,枯而复生。予皇祐初守成都,又八十年矣,新枝耸云,并旧枯干并存,若?龙之形。
典故
丞相祠堂何处
 
老臣心
 
鹂音古柏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六〈蜀相〉【案: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隔叶黄鹂多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出师未用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典故
水佩风环
 
西陵松柏
 
风裳水佩


《全唐诗》卷三百九十〈苏小小墓【苏小小歌】〉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久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典故
宰木拱
 
宰木拱矣
 
宰树悲
  
拱松柏
 
木已拱
 
行且拱矣

相关人物
秦穆公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七〈僖公·传三十二年〉~287~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禦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春秋公羊传注疏》卷十二〈僖公·三十三年〉~58~
夏。四月。辛巳。晋人及姜戎败秦于殽。其谓之秦何。夷狄之也。曷为夷狄之。秦伯将袭郑。百里子与蹇叔子谏曰。千里而袭人。未有不亡者也。秦伯怒曰。若尔之年者。宰上之木拱矣。尔曷知。

例句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典故
后凋松
 
后凋节
 
岁寒姿
  

《论语注疏·子罕》~8~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三国魏·何晏集解:「大寒之岁,众木皆死,然后知松柏小彫伤,平岁则众木亦有不死者,故须岁寒而后别之。喻凡人处治世亦能自脩整,与君子同在浊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苟容。」
《漢語大詞典》:柏城
指皇陵。古代帝、后陵寝周围筑墙,列植柏树,故称。 唐 白居易 《开成大行皇帝挽歌词奉敕撰进诗》之四:“月低仪仗辞兰路,风引笳簫入柏城。”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四年:“ 漠谷 道险狭,恐为贼所邀。不若自 乾陵 北过,附柏城而行。” 胡三省 注:“山陵树柏成行,以遮迾陵寝,故谓之柏城。” 宋 范祖禹 《虞主回京双调四曲·六州一曲》词:“褘翟掩轩宫,柏城王气长鬱葱。”
《漢語大詞典》:柏梁
(1).指 柏梁台 。史记·孝武本纪:“其后则又作 柏梁 、铜柱、承露僊人掌之属矣。” 南朝 梁 江淹 《倡妇自悲赋》:“去 栢梁 以掩袂,出 桂苑 而敛眉。” 唐 李白 《双燕离》诗:“ 柏梁 失火去,因入 吴 王宫。” 明 刘基 《次韵和石末公见寄》之五:“ 汉 殿千门锦绣开,不堪一夜 柏梁 灾。”
(2).借指宫廷。 唐 韦渠牟 《览外生卢纶诗因以示此》诗:“终期内殿联诗句,共汝朝天会 柏梁 。”参见“ 柏梁臺 ”。
(3).指《柏梁诗》。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逮至 汉武 ,赋《柏梁》诗而七言之体具。”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 韩子苍 曰:‘《柏梁》作而诗之体坏;《河梁》作而诗之意乖。’” 清 赵翼 瓯北诗话·七言律:“自《古诗十九首》以五言传,《柏梁》以七言传,於是才士专以五七言为诗。”
(4).泛称应制诗。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南郊礼毕酺宴》:“饱德君臣醉,连歌奉《柏梁》。”参见“ 柏梁体 ”。
(5).指柏梁体。 金 王偓 《古仙人辞》序:“得古仙人词於壁间……观其体则柏梁,事则终始二 汉 ,字画在 钟 王 之间。”参见“ 柏梁体 ”。
《國語辭典》:柏梁台(柏梁臺)  拼音:bó liáng tái
汉武帝时建立,以香柏为梁,故称为「柏梁台」。《汉书。卷六。武帝纪》:「元鼎元年夏五月,……。二年……。春,起柏梁台。」汉。服虔。注:「用百头梁作台,因名焉。」颜师古。注引《三辅旧事》:「以香柏为之。今书字皆作柏。服说非。」简称为「柏台」。
《國語辭典》:柏梁体(柏梁體)  拼音:bó liáng tǐ
诗体名。属七言诗体,采用联句方式,每人一句,每句用韵。传说汉武帝在柏梁台命群臣联句赋诗,后人称这种诗体为「柏梁体」。
《漢語大詞典》:柏梁宴
泛指御宴,朝廷宴会。 唐 韦应物 《送雷监赴阙庭》诗:“长陪 柏梁 宴,日向丹墀趋。”参见“ 柏梁臺 ”。
《國語辭典》:柏梁台(柏梁臺)  拼音:bó liáng tái
汉武帝时建立,以香柏为梁,故称为「柏梁台」。《汉书。卷六。武帝纪》:「元鼎元年夏五月,……。二年……。春,起柏梁台。」汉。服虔。注:「用百头梁作台,因名焉。」颜师古。注引《三辅旧事》:「以香柏为之。今书字皆作柏。服说非。」简称为「柏台」。
《漢語大詞典》:柏梁篇
泛指应制之作。 唐 王维 《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四海方无事,三秋大有年……无穷菊花节,长奉柏梁篇。”参见“ 柏梁体 ”。
分類:应制
《國語辭典》:柏梁体(柏梁體)  拼音:bó liáng tǐ
诗体名。属七言诗体,采用联句方式,每人一句,每句用韵。传说汉武帝在柏梁台命群臣联句赋诗,后人称这种诗体为「柏梁体」。
《國語辭典》:柏台(柏臺)  拼音:bó tái
1.汉御史大夫府中多种植柏树,故称御史台为「柏台」。也称为「柏府」、「柏台乌府」。
2.柏梁台的简称。参见「柏梁台」条。唐。李峤〈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诗:「今日联章处,犹疑上柏台。」
《漢語大詞典》:宪乌(憲烏)
御史台的别称。因御史台又称乌台、宪台,故以“宪乌”称之。《西游记》第六四回:“ 孤直公 亦顶针道:‘夫因侧叶称梁栋,臺为横柯作宪乌。’”参见“ 宪臺 ”、“ 乌臺 ”。
《漢語大詞典》:朝夕乌(朝夕烏)
朝去暮归的乌鸦。汉书·朱博传:“是时御史府吏舍百餘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一说,“乌”为“鸟”之误。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汉书御史府中列柏树,常有野鸟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朝夕鸟’。而文士往往误作乌鳶用之。”
分類:乌鸦
《國語辭典》:柏林  拼音:bó lín
Berlin
城市名。位于德国东部,跨奥得河支流史普利河。为德国首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遭瓜分,首府柏林分别由美、苏、法、英四联盟国分区管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时,以苏联管辖的东柏林为首都。西元一九九○年十月三日,各区主权才归还德国,成为统一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首都。
《漢語大詞典》:柏乌(柏烏)
栖宿于柏树上的乌鸦。 唐 丁仙芝 《戏赠姚侍御》诗:“繁霜晓幕鸣柏乌,待子兽炭然金炉。”参见“ 柏臺 ”。
《國語辭典》:柏台(柏臺)  拼音:bó tái
1.汉御史大夫府中多种植柏树,故称御史台为「柏台」。也称为「柏府」、「柏台乌府」。
2.柏梁台的简称。参见「柏梁台」条。唐。李峤〈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诗:「今日联章处,犹疑上柏台。」
《漢語大詞典》:柏署
御史官署的别称。 唐 王昌龄 《宿灞上寄侍御璵弟》诗:“ 茅山 就一徵,柏署起三载。” 唐 钱起 《送河南陆少府》诗:“朝夕詔书还柏署,行看飞隼集高枝。”参见“ 柏臺 ”。
《國語辭典》:柏台(柏臺)  拼音:bó tái
1.汉御史大夫府中多种植柏树,故称御史台为「柏台」。也称为「柏府」、「柏台乌府」。
2.柏梁台的简称。参见「柏梁台」条。唐。李峤〈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诗:「今日联章处,犹疑上柏台。」
《國語辭典》:乌府(烏府)  拼音:wū fǔ
语本《汉书。卷八三。朱博传》:「是时御史府吏舍百馀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御史府的别称。宋。苏轼 钱安道席上令歌者道服诗:「乌府先生铁作肝,霜风捲地不知寒。」
分類:御史
《漢語大詞典》:乌台(烏臺)
指御史台。 唐 姚合 《和门下李相饯西蜀相公》:“乌臺情已洽,凤阁分弥浓。” 金 郭宣道 《送同舍张耀卿补掾中台》诗:“关心 雁塔 功名晚,试手乌臺岁月忙。”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八:“怪道乌臺牙放早,几人怒马出 长安 。”参见“ 乌府 ”。
分類:御史台
《國語辭典》:乌府(烏府)  拼音:wū fǔ
语本《汉书。卷八三。朱博传》:「是时御史府吏舍百馀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御史府的别称。宋。苏轼 钱安道席上令歌者道服诗:「乌府先生铁作肝,霜风捲地不知寒。」
分類:御史
《漢語大詞典》:椒柏
见“ 椒柏酒 ”。
《漢語大詞典》:椒柏酒
亦作“ 椒栢酒 ”。 椒酒和柏酒。古代农历正月初一用以祭祖或献之于家长以示祝寿拜贺之意。 汉 崔寔《四民月令·正月》“各上椒酒於其家长”原注:“正日进椒柏酒。椒是‘玉衡’星精,服之令人能老。柏亦是仙药。进酒次弟,当从小起--以年少者为先。”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 清 孙枝蔚 《除夕》诗:“祭仍椒栢酒,哭为《蓼莪》诗。”亦省称“ 椒柏 ”。 宋 苏轼 《贺正启》:“苇桃在户,磔禳以饯餘寒;椒柏称觴,燔烈以兴嗣岁。”
《漢語大詞典》:柏叶(柏葉)
(1).柏树的叶子。可入药或浸酒。 唐 刘禹锡 《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之十七:“当香收柏叶,养蜜近梨花。”
(2).指柏叶酒。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太簇正月》:“梅花舒两岁之装,柏叶泛三光之酒。” 唐 杜甫 《人日》诗之二:“樽前柏叶休随酒,胜里金花巧耐寒。” 仇兆鳌 注:“ 崔寔 《四民月令》:元旦进椒、柏酒。椒是玉树星精,服之令人却老。柏是仙药,能驻年却病。” 清 钱谦益 《人日示内》诗之一:“银幡头上衝愁阵,柏叶尊前放酒兵。”
《國語辭典》:拱木  拼音:gǒng mù
1.粗细约当两手合抱的树木。《文选。左思。魏都赋》:「萧相僝拱木于林衡,授全模于梓。」
2.墓旁的树木。语本《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文选。江淹。恨赋》:「试望平原,蔓草萦骨,拱木敛魂。」后比喻死亡。唐。白居易〈六十六〉诗:「交游成拱木。婢仆见曾孙。」
《漢語大詞典》:岁寒心(歲寒心)
喻坚贞不屈的节操。 唐 张九龄 《感遇》诗之七:“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宋 文天祥 《至扬州》诗:“折节从今交国士,死生一片岁寒心。” 清 顾炎武 《德州讲易毕奉柬诸君》诗:“亮哉岁寒心,不变霜与雪。”参见“ 岁寒 ”。
《國語辭典》:岁寒(歲寒)  拼音:suì hán
1.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比喻坚贞的节操。《资治通鉴。卷一七四。陈纪八。宣帝太建十二年》:「梁主奕叶委诚朝廷,当相与共保岁寒。」
3.比喻老年。《文选。潘岳。金谷集作诗》:「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唐。李善。注:「岁寒,喻老也。」
4.比喻事情终了、最后。《资治通鉴。卷一四三。齐纪九。东昏侯永元二年》:「江陵素畏襄阳人,又众寡不敌,取之,必不可制;就能制之,岁寒复不为朝廷所容。」元。胡三省。注:「岁寒,以喻世事终极处。」
《國語辭典》:岁寒松柏(歲寒松柏)  拼音:suì hán sōng bó
语本《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以岁寒松柏比喻君子处乱世或逆境时,仍能守正不苟,不变其节操。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一六出:「念吾兄节义全,众流中独挺然,岁寒松柏当朝选,忠臣要剖葵心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