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26,分176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典故
爱景挂扶桑
八景
八景
郭景飞仙
白马小儿
白云巘
邯郸景
新亭风景(又作:举目悲风景 ...)
三朝执戟
景阳锦
戈挥景(又作:驻景戈)
一冠神武悬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三士桃
风火生
典故
三冬爱日
  
爱景挂扶桑
  
相关人物
贾季
 
赵衰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九上〈文公·传七年〉~38~
狄侵我西鄙。公使告于晋。赵宣子使因贾季问酆舒。且让之。酆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晋·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简释

赵日:喻冬天的太阳。清阮葵生、严长明《集陆耳山新居联句》:“寒避庄噫冲,暖迎赵日晒。

典故

《真诰》卷五
仙道有八景之舆。以游行上清。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北周诗》卷二〈乐府·道士步虚词十首〉~2350~
无名万物始,有道百灵初。寂绝乘丹气,玄冥上玉虚。三元随建节,八景逐回舆。赤凤来衔玺,青乌入献书。坏机仍成机,枯鱼还作鱼。栖心浴日馆,行乐止云墟。
典故

《苏轼文集》卷十〈观宋复古画序〉
复古,名迪,画山水草木,盖妙绝一时。
《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549~
度支员外郎宋迪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落照,谓之「八景」好事者多传之。
典故
仙人拍肩
 
把洪崖手
 
拍古人肩
  
拍洪崖肩
  
拍洪崖
 
挹浮丘
  
洪崖井
 
洪崖拍肩
 
洪崖生
 
洪崖肩
 
洪肩
 
肩拍洪

相关人物
洪崖
 
郭璞
 
浮丘公


《太平广记》卷四〈神仙四·卫叔卿〉~29~
卫叔卿者,中山人也。服云母得仙。汉仪凤(二字有误)二年,八月壬辰,孝武皇帝闲居殿上,忽有一人乘云车,驾白鹿,从天而下,来集殿前。其人年可三十许,色如童子,羽衣星冠。帝乃惊问曰:「为谁?」答曰:「吾中山卫叔卿也。」帝曰:「子若是中山人,乃朕臣也,可前共语。」叔卿本意谒帝,谓帝好道,见之必加优礼。而帝今云是朕臣也,于是大失望,默然不应。忽焉不知所在。帝甚悔恨,即遣使者梁伯至中山,推求叔卿,不得见。但见其子名度世,即将还见。帝问云:「汝父今在何所?」对曰:「臣父少好仙道,尝服药导引,不交世事,委家而去,已四十馀年。云当入太华山也。」帝即遣使者与度世共之华山,求寻其父。到山下欲上,辄火,不能上也。积数十日,度世谓使者曰:「岂不欲令吾与他人俱往乎。」乃斋戒独上。未到其岭,于绝岩之下,望见其父,与数人博戏于石上。紫云蔚蔚于其上,白玉为床,又有数仙童执幢节,立其后。度世望而载拜。叔卿曰:「汝来何为?」度世曰:「帝甚恨前日仓卒,不得与父言语,今故遣使者梁伯,与度世共来,愿更得见父也。」叔卿曰:「前为太上所遣,欲诫帝以大灾之期,及救危厄之法,国祚可延。而强梁自贵,不识真道,而反欲臣我,不足告语,是以去耳。今当与中黄太乙共定天元,吾终不复往耳。」度世曰:「不审向与父并坐是谁也?」叔卿曰:「洪崖先生、许由、巢父、火低公、飞黄子、王子晋、薛容耳。今世向大乱,天下无聊,后数百年间,土灭金亡。汝归,当取吾斋室西北隅大柱下玉函,函中有神素书,取而按方合服之,一年可能乘云而行。道成,来就吾于此。勿得为汉臣也,亦不复为语帝。」度世于是拜辞而去,下山见梁伯,不告所以。梁伯意度世必有所得,乃叩头于度世,求乞道术。先是度世与之共行,见伯情行温实,乃以语之。梁伯但不见柱下之神方耳。后掘得玉函,封以飞仙之香,取而饵服。乃五色云母,遂合药服之,与梁伯俱仙去。留其方与子,而世人多有得之者。
《昭明文选》二十一卷〈诗乙·游仙〉~020~
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绿萝结高林,蒙笼盖一山。中有冥寂士,静啸抚清弦。放情陵霄外,嚼橤挹飞泉。赤松临上游,驾鸿乘紫烟。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
《列仙传》
洪崖先生,或曰皇帝之臣伶伦也,得道仙去,姓张氏。或曰尧时已三千岁矣。汉仙人魏叔卿在终南绝顶与数人博,其子度臣问卿曰:「同与博者为谁?」叔卿曰:「洪崖先生辈也」。
《太平御览》卷一百八十九〈居处部十七·井〉
《豫章记》:「厌源山西北,余侔村五六里,有洪井,说云:洪崖先生之井。」

例句

仙井今犹在,洪崖久不还。 张九龄 登城楼望西山作

缅思洪崖术,欲往沧海隔。 李白 日夕山中忽然有怀

蛇子蛇孙鳞蜿蜿,新香几粒洪厓饭。 李贺 五粒小松歌

嘈嘈弦吹匝天开,洪崖箫声绕天来。 李贺 荣华乐

水淹徐孺宅恒乾,绳坠洪崖井无底。 顾况 同裴观察东湖望山歌

洪崖遣后名何远,陆绩怀来事更长。 齐己 谢桔洲人寄桔

不逢萧史休回首,莫见洪崖又拍肩。 李商隐 碧城三首 其二

勿追赤松游,勿拍洪崖肩。 白居易 题裴晋公女几山刻石诗后

典故 
白骑贼

相关人物
侯景


《隋书》卷二十二《五行志上》
「大同中,童谣曰:『青丝白马寿阳来。』其后侯景破丹阳,乘白马,以青丝为羁勒。」

例句

白马小儿谁家子,泰清之岁来关囚。 李白 金陵歌送别范宣

妖氛拥白马,元帅待雕戈。 杜甫 观兵

纷纷乘白马,攘攘著黄巾。 杜甫 遣忧

高视黑头翁,遥吞白骑贼。 韩翃 寄哥舒仆射

典故
白云巘

相关人物
陶弘景


《太平广记》卷二○二
《谈薮》:南朝齐·陶弘景《诏门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据《太平广记》卷二○二引《谈薮》)

例句

犹及九峰春,归吟白云巘。 李骘 自惠山至吴下寄酬南徐从事

无何一名系,引出白云间。 杜荀鹤 怀庐岳书斋

典故
一梦成炊黍
 
一梦黄粱熟
 
一枕梦
 
一枕梦黄粱
 
一枕黄粱
 
一甑黄粱
 
半炊
  
梦里荣华
 
梦游清枕
 
梦邯郸
 
梦黄粱
 
客甑炊成
 
客舍黄粱
 
幻出邯郸
 
未熟黄粱
  
枕冷黄粱
 
梁熟余梦
 
梁边枕熟黄粱
 
炊黄粱
 
炊黍
 
炊黍枕
 
百年梦
 
百年炊
 
卢生眠
 
邯郸何处
  
邯郸幻境
 
邯郸景
  
邯郸枕上
  
邯郸虽好
 
饭熟黄粱
 
黄粱
 
黄粱一梦
 
黄粱梦
 
黄粱炊
 
黄粱熟
 
黄粱饭
 
黍一炊
 
黍梦
 
黍炊荣利


《太平广记》卷八十二〈异人二·吕翁〉
开元十九年,道者吕翁,经邯郸道上邸舍中,设榻施席,担(明抄本担作解)囊而坐。俄有邑中少年卢生,衣短裘,乘青驹,将适于田,亦止邸中,与翁接席。言笑殊畅,久之,卢生顾其衣袋弊亵,乃叹曰:「大丈夫生世不谐,而因如是乎。」翁曰:「观子肤极腧,体胖无恙,谈谐方适;而叹其困者,何也?」生曰:「吾此苟生耳,何适之为。」翁曰:「此而不适,而何为适?」生曰:「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族益茂而家用肥,然后可以言其适。吾志于学而游于艺,自惟当年,朱紫可拾,今已过壮室,犹勤田亩。非困而何?」言讫,目昏思寐,是时主人蒸黄粱为馔,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此,当令子荣适如志。」其枕瓷而窍其两端,生俯首枕之,寐中,见其窍大而明朗可处,举身而入,遂至其家。娶清河崔氏女,女容甚丽而产甚殷。由是衣裘服禦,日已华侈,明年,举进士,登甲科,解褐授校书郎,应制举,授渭南县尉,迁监察禦史起居舍人,为制诰。三年即真。出典同州,寻转陕州。生好土功,自陕西开河八十里以济不通。邦人赖之,立碑颂德。迁汴洲岭南道采记使,入京为京兆尹。是时神武皇帝方事夷秋,吐蕃新诺罗、龙莽布攻陷爪沙,节度使王君夐新被叙投河隍战恐(明抄本新被叙投河隍战恐八字作与之战于河隍败绩),帝思将帅之任,遂除生禦史中丞河西陇右节度使,大破戎虏七千级,开地九百里,筑三大城以防要害,北边赖之,以石征功焉,归朝策勋,恩礼极崇,转御史大夫吏部侍郎。物望清重,群情翕习,大为当时宰相所忌,以飞语中之,贬端州刺史,三年征还,除户部尚书。未几,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萧令嵩、裴侍中光庭同掌大政,十年,嘉谋密命,一日三接,献替启沃,号为贤相。同列者害之,遂诬与边将交结,所图不轨,下狱,府吏引徒至其门,追之甚急,生惶骇不测。注其妻子曰:「吾家本山东,良田数顷,足以禦寒馁,何苦求禄,而今及此,思复衣短裘,乘青驹,行邯郸道中,不可得也。」引刀欲自裁,其妻救之得免。共罪者皆死,生独有中人保护,得减死论,出授欢牧。数岁,帝知其冤,复起为中书令,封赵国公,恩旨殊渥,备极一时。生有五子。僔、倜,俭、位、倚。僔为考功员外,俭为侍御史,位为太常丞,季子倚最贤。年二十四,为右补阙。其姻媾皆天下望族。有孙十馀人,凡两窜岭表,再登台铉,出入中外。回翔台阁,三十馀年间,崇盛赫奕,一时无比。末节颇奢荡,好逸乐,后庭声色皆第一。前后赐良田甲第,佳人名马,不可胜数。后年渐老,屡乞骸骨,不许,及病,中人候望,接踵于路,名医上药毕至焉。将终,上疏曰:「臣本山东书生,以田圃为娱,偶逢圣运,得到官序。过蒙荣奖,特受鸿私,出拥旄钺,入升鼎辅,周旋中外,绵历岁年,有忝恩造,无裨圣化。负乘致寇,履薄战竟,日极一日,不知老之将至。今年逾八十,位历三公,钟漏并歇,筋骸俱弊,弥留沉困,殆将溘尽。顾无诚效,上答休明,空负深恩。永辞圣代,无任感恋之至。谨奉表称谢以闻。诏曰:「卿以俊德,作馀元辅,出雄藩坦,入赞缉熙,升平二纪,实卿是赖。比因疾累,日谓痊除,岂遽沉顿,良深悯默,今遣骠骑大将军高力士就第候省,其勉加针灸,为馀自爱,燕冀无妄,期丁有喜。」其夕卒。卢生欠伸而寤。见方偃于邸中,顾吕翁在傍,主人蒸黄粱尚未熟,触类如故,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耶。」翁笑谓曰:「人世之事,亦犹是矣。」生然之(明抄本然之作默然)。良久谢曰:「夫宠辱之数,得丧之理,生死之情,尽知之矣。此先生所以窒吾欲也,敢不受教。」再拜而去。
典故
不须向新亭
 
叹新亭
 
回首新亭
 
对泣效楚囚
 
对泣新亭
 
悲王导
 
惨新亭
 
新亭上
  
新亭恨
 
新亭望
 
新亭楚囚泪
  
新亭相泣
 
新亭举目
 
新亭风景
  
楚囚悲
  
河山不异
 
泣新亭
 
涕泪新亭
 
泪阁新亭
 
无泪学羁囚
 
举目悲风景
 
茂弘伤情
 
访新亭
  
风景异山河
 
风景非殊

相关人物
王导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言语〉~92~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晋书》卷六十五〈王导列传〉~747~
过江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饮宴。周顗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皆相视流涕。惟导愀然变色曰:「当共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众收泪而谢之。俄拜右将军、扬州刺史、监江南诸军事,迁骠骑将军,加散骑常侍、都督中外诸军、领中书监、录尚书事、假节,刺史如故。导以敦统六州,固辞中外都督。后坐事除节。

简释

对泣新亭:指忧国忧民之情。宋陆游《水乡泛舟》:“悲歌易水轻燕侠,对泣新亭笑楚国。”


例句

莫道新亭人对泣,异乡殊代也沾衣。 吴融 过渑池书事

报国捐躯实壮夫,楚囚垂欲复神都。 唐彦谚 奉使岐下闻唐弘夫行军为贼所擒伤而有作

相携花下非秦赘,对泣春天类楚囚。 李商隐 与同年李定言曲水间话戏作

悲作楚地囚,何日秦庭哭。 李白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

新亭举目风景切,茂陵著书消渴长。 杜甫 十二月一日三首之二

莫作新亭泣,徒使夷吾嗤。 独孤及 癸卯岁赴南丰道中闻京师失守寄权士繇韩幼深

深谷作陵山作海,茂弘流辈莫伤情。 罗隐 台城

典故
三朝执戟
 
三朝臣不遇
 
不与少年争遇合
 
久留郎署
 
好文日
 
尚少
 
悲颜驷
 
文时不遇,武时不遇
 
晚得诸郎
 
汉家尚壮
 
汉庭用少
 
汉廷用壮臣年老
  
潜郎白首
  
白发郎
 
白发郎潜
 
老颜驷
  
颜郎老

相关人物
刘恒(汉文帝)
 
刘启(汉景帝)
 
颜驷


《昭明文选》卷十五〈赋辛·志中·思玄赋〉~662~
「尉尨眉而郎潜兮,逮三叶而遘武。」唐·李善注引《汉武故事》曰:「颜驷,不知何许人,汉文帝时为郎。至武帝,尝辇过郎署,见驷尨眉皓发,上问曰:叟何时为郎?何其老也?答曰:臣文帝时为郎。文帝好文而臣好武,至景帝好美而臣貌丑,陛下即位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故老于郎署。上感其言,擢拜会稽都尉。」
《后汉书》卷五十九〈张衡列传〉
「尉尨眉而郎潜兮,逮三叶而遘武。」唐·李贤注:「尉谓都尉颜驷也。尨,苍杂色也。遘,遇也。」《汉武故事》曰:「上至郎署,见一老郎,鬓眉皓白,问:『何时为郎?何其老也?』对曰:『臣姓颜,名驷,以文帝时为郎。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叶不遇也。』上感其言,擢为会稽都尉。」

简释

白发郎潜:指年老而怀才不遇。宋苏轼《次天字韵答岑岩起》:“莫叹郎潜生白发,圣朝求旧鄙鸢肩。”


例句

遭逢好交日,黜落至公时。 李昌符 下第后蒙侍郎示意指于新先辈宣恩感谢

汉家尚壮今则老,发短心长知奈何。 李端 赠康洽

花烧中潬城,颜郎身已老。 李贺 河阳歌

汉家方尚少,顾影惭朝谒。 王维 冬夜书怀

老少悲颜驷,盈虚悟翟公。 王适 蜀中言怀

久留郎署终难遇,空扫相门谁见知。 骆宾王 帝京篇

典故
一枝色笔还郭璞
 
丘迟锦
   
梦徵残锦
 
梦淹笔
  
梦与丘迟
 
尺锦才情
 
彩毫还郭璞
  
才减江淹
  
文作锦
 
文章腹,千机锦
 
景阳锦
 
残锦
 
江毫
 
江淹梦
     
江郎锦
 
江锦
 
瑞锦残
 
胸中锦绣
 
腹内胎生异锦
 
蜀锦词华
 
锦段残

相关人物
张协
 
江淹
 
郭璞
 
丘迟


《南史》卷五十九〈江淹列传〉~45~
淹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云为宣城太守时罢归,始泊禅灵寺渚,夜梦一人自称张景阳,谓曰:「前以一匹锦相寄,今可见还。」淹探怀中得数尺与之,此人大恚曰:「那得割截都尽。」顾见丘迟谓曰:「馀此数尺既无所用,以遗君。」自尔淹文章踬矣。又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凡所著述,自撰为前后集,并齐史十志,并行于世。尝欲为赤县经以补山海之阙,竟不成。子蔿嗣。

简释

才尽:喻因年老而才思退减。唐杜甫《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才尽伤形体,病渴污官位。”

江淹梦:指文采不凡。唐方干《再题路支使南亭》:“睡时分得江淹梦,五色毫端弄逸才。”


例句

锦窠不是寻常锦,兼向丘迟夺得来。 司空图 少仪

都缘有意重熏裛,更洒江毫上玉堂。 吴融 薛舍人见徵恩赐香并二十八字同寄

云生五色笔,月吐六钧弓。 吴融 赴阙次留献荆南成相公三十韵

睡时分得江淹梦,五色毫端弄逸才。 方干 再题路支使南亭

征南幕下带长刀,梦笔深藏五色毫。 李商隐 江上忆严五广休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李商隐 牡丹

若无江氏五色笔,争奈河阳一县花。 李商隐 县中恼饮席

未把彩毫还郭璞,乞留残锦与丘迟。 李群玉 寄长沙许侍御

五色毫挥成涣汗,百寮班下独从容。 李频 贺同年翰林从叔舍人知制诰

雕章五色笔,紫殿九华灯。 杜甫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

老去才难尽,秋来兴甚长。 杜甫 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

才尽伤形体,病渴污官位。 杜甫 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

画图规阵势,梦笔纪山行。 卢纶 雪谤后书事上皇甫大夫

正哭阮途归未得,更闻江笔赴嘉招。 罗邺 闻友人入越幕因以诗赠

少瑜镂管丘迟锦,从此西垣使凤凰。 罗隐 送陆郎中赴阙

新经梦笔夜,才比弃繻年。 耿湋 送郭秀才赴举

既与丘迟梦,深知卓氏功。 萧昕 临风舒锦

我恐江淹五色笔,作不立此碑之碑文不得。 贯休 上荆南府主三让德政碑

何妨成五色,永愿助风骚。 贯休

内人未识江淹笔,竟问当时不早求。 黄滔 喜侯舍人蜀中新命三首

何妨寄我临池兴,忍使江淹役梦劳。 齐己 寄黄晖处士

典故
剑舞转颓阳
 
却日戈
 
司天戈
 
回天却日
 
回戈术
 
回日轮
 
戈挥景
 
指日戈
 
挥天戈
  
挥戈回白日
 
挥戈术
  
挥日戈
 
日轮驻霜戈
 
日避挥戈勇
  
酣战挥日
 
长戈回白日
 
驻景戈
 
驻白日
   
鲁日回轮
 
鲁阳德
   
鲁阳驻日
 
麾日之戈

相关人物
鲁阳公


《淮南子》卷六〈览冥训〉~93~
鲁阳公与韩搆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为之反三舍。汉·高诱注:「鲁阳,楚之县公,楚平王之孙,司马子朝之子,国语所称鲁阳文子也。楚僭号称王,其守县大夫皆称公,故曰鲁阳公。」

例句

试问羲和能驻否,不劳频借鲁阳戈。 司空图 有赠

看久愿成庄叟梦,惜留须倩鲁阳戈。 吴融 红白牡丹

惜别津亭暮,挥戈忆鲁阳。 岑参 送裴侍御赴岁入京

无因暂泊鲁阳戈,白发兼愁日日多。 李涉 再游头陀寺

箭发石开,戈挥日回。 李白 上崔相百忧章

鲁阳何德,驻景挥戈。 李白 日出行

难分太仓粟,竞弃鲁阳戈。 杜甫 伤春五首之五

唯恨鲁阳死,无人驻白日。 聂夷中 公子行二首之一

更也人皆仰,无待挥戈正。 董思恭 咏日

禅心如可学,不藉鲁阳戈。 许浑 晨自竹径至龙兴寺崇隐上人院

典故
一冠神武悬
 
挂冠神武
 
挂神武冠
 
挂衣冠神武
  
神武衣冠
 
衣冠挂神武
 
衣冠神武门

相关人物
陶弘景


《南史》卷七十六〈隐逸列传下·〉~897~
未弱冠,齐高帝作相,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朝仪故事,多所取焉。家贫,求宰县不遂。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诏许之,赐以束帛,敕所在月给伏苓五斤,白蜜二升,以供服饵。及发,公卿祖之征虏亭,供帐甚盛,车马填咽,咸云宋、齐以来未有斯事。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
典故
一时四美
   
四美难并
 
乐事难并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昭明文选》卷三十续〈诗庚·杂拟上·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并序〉~432~
建安末,余时在邺宫,朝游夕宴,究欢愉之极。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今昆弟友朋,二三诸彦,共尽之矣。古来此娱,书籍未见,何者?楚襄王时有宋玉、唐景,梁孝王时有邹、枚、严、马,游者美矣,而其主不文;汉武帝徐乐诸才,备应对之能,而雄猜多忌,岂获晤言之适?不诬方将,庶必贤于今日尔。岁月如流,零落将尽,撰文怀人,感往增怆。
《全唐文》卷一百八十一〈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846~2~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遥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淩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盼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典故
三士桃
 
二士桃
 
二桃弃
  
二桃杀士
 
泣二桃
  
齐相二桃
 
齐相计

相关人物
公孙接
 
古冶子
 
晏婴
 
田开疆
 
齐景公


《晏子春秋》卷二《内篇·谏下》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晏子入见公曰:「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率之伦,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敌,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禄。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皆反其桃,挈领而死。

简释

三士桃:喻指用计杀人。唐卢象《追凉历下古城西北隅此地有清泉乔木》:“闲荫七贤地,醉餐三士桃。”


例句

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 李白 惧谗

世人见我轻鸿毛,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李白 梁甫吟

闲荫七贤地,醉餐三士桃。 卢象 追凉历下古城西北隅此地有清泉乔木

典故
风火生

相关人物
曹景宗


《南史》卷五十五〈曹景宗列传〉~356~
景宗谓所亲曰:「我昔在乡里,骑快马如龙,与年少辈数十骑,拓弓弦作霹砺声,箭如饿鸱叫,平泽中逐,数肋射之,渴饮其血,饥食其脯,甜如甘露浆。觉耳后生风,鼻头出火,此乐使人忘死,不知老之将至。今来扬州作贵人,动转不得。路行开车幔,小人辄言不可。闭置车中,如三日新妇,此邑邑使人气尽。」

例句

用如快鹘风火生,见贼唯多身始轻。 杜甫 戏作花卿歌

《國語辭典》:爱日(愛日)  拼音:ài rì
1.爱惜光阴。《吕氏春秋。士容论。上农》:「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汉。王符《潜夫论。爱日》:「圣人深知力者,乃民之本也而国之基,故务省役而为民爱日。」
2.事亲必须及时,不可须臾懈怠。语出汉。扬雄《法言。孝至》:「不可得而久者,事亲之谓也。孝子爱日。」后指事奉父母。
3.可爱的阳光。唐。宋璟〈梅花赋〉:「爱日烘晴,明蟾照夜。」
《漢語大詞典》:畏日
(1).左传·文公七年:“ 赵衰 ,冬日之日也; 赵盾 ,夏日之日也。” 杜预 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后因称夏天的太阳为“畏日”,意为炎热可畏。 唐 杜甫 《过洞庭湖》诗:“破浪南风正,回檣畏日斜。” 宋 苏轼 《春贴子词·皇太妃阁》之四:“自有梧楸鄣畏日,仍欣麦黍报丰年。”
(2).怕犯日忌。古人迷信,认为某些年、月、日不宜做某种事情,称为日忌。 唐 柳宗元 《三戒·永某氏之鼠》:“ 永 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
《漢語大詞典》:赵日(趙日)
左传·文公七年有“ 赵衰 ,冬日之日也”的记载。后因以“赵日”比喻冬天的太阳。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应钟十月》:“胡风起截耳之冻,赵日兴曝背之思。” 清 阮葵生 严长明 《集陆耳山新居联句》:“寒避庄噫衝,暖迎赵日晒。”参见“ 赵盾日 ”。
《漢語大詞典》:赵盾日(趙盾日)
左传·文公七年:“ 酆舒 问於 贾季 曰:‘ 赵衰 、 赵盾 孰贤?’对曰:‘ 赵衰 ,冬日之日也; 赵盾 ,夏日之日也。’” 杜预 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后因以“赵盾日”为夏天烈日之代称。 宋 苏轼 《次韵朱光庭喜雨》:“久苦 赵盾 日,欣逢 傅説 霖。”亦省称“ 赵盾 ”。 宋 张耒 《仲夏》:“云间 赵盾 益可畏,渊底 武侯 方熟眠。”
分類:夏天烈日
《漢語大詞典》:八景
(1).八个胜景。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书画:“度支员外郎 宋迪 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远浦帆归、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烟寺晚鐘、渔村落照,谓之‘八景’。”后来名胜地多称其景物为八景。如: 燕京 八景, 西湖 八景。
(2).道教语,谓八采之景色。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运象》:“控飊扇太虚,八景飞高清。” 唐 刘禹锡 《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儿山诗小臣斐然有感》诗:“仙心从此在 瑶池 ,三清八景相追随。”云笈七籤卷三十:“我入八景,迴驾琼轮,仰升九天,白日飞仙。”
《漢語大詞典》:拍肩
轻拍别人的肩膀。表示友好或爱护。 清 唐孙华 《双凤村居诗以志之》:“拍肩同辈多零落,陇畔何人许耦耕?” 清 唐孙华 《题眼医何藏之小照》诗:“拍肩羣瞽世何限,补救造化天无功。”
《漢語大詞典》:郭景飞仙(郭景飛仙)
太平广记卷十三引 晋 葛洪 神仙传·郭璞:“ 郭璞 字 景纯 ……殯后三日, 南州 市人见 璞 货其平生服饰,与相识共语,非但一人。 敦 ( 王敦 )不信,开棺无尸。 璞 得兵解之道,今为 水仙伯 。”后以“郭景飞仙”谓 郭璞 得道成仙。 郭景 为 郭景纯 的省称,即 郭璞 。 宋 张继先 《春从天上来·鹤鸣奉旨》词:“计功成果就,无真教, 郭景 飞仙。”
《漢語大詞典》:洪崖
(1).亦作“ 洪厓 ”、“ 洪涯 ”。传说中的仙人名。 黄帝 臣子 伶伦 的仙号。 汉 张衡 《西京赋》:“ 洪涯 立而指麾,被毛羽之襳襹。” 汉 蔡邕 《郭有道林宗碑》:“将蹈 洪崖 之遐跡,绍 巢 许 之絶轨。”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三:“左挹 浮丘 袖,右拍 洪崖 肩。” 清 蒋士铨 《香祖楼·兰因》:“形相爱,影相怜,肯向 洪厓 又拍肩。”
(2). 唐 张氲 号。相传他隐居 姑射山 得仙。参阅说郛卷三十引 宋 张淏 云谷杂记·二洪崖先生
《漢語大詞典》:白马小儿(白馬小兒)
南史·贼臣传·侯景:“先是 大同 中童謡曰:‘青丝白马 寿阳 来。’ 景涡阳 之败,求锦朝廷,所给青布,及是皆用为袍,采色尚青。 景 乘白马,青丝为轡,欲以应謡。”后因称 侯景 为“白马小儿”。 唐 李白 《金陵歌送别范宣》:“ 白马小儿 谁家子,泰清之岁来关囚。” 王琦 注:“ 白马小儿 谓 侯景 。”
分類:侯景
《國語辭典》:吕公枕(呂公枕)  拼音:lǚ gōng zhěn
吕洞宾在邯郸道上授给卢生的枕头。见唐。沈既济《枕中记》。后用来比喻人生荣华如梦。元。萨都剌〈鹦鹉曲题杨妃绣枕〉:「繁华一梦人不知,万事邯郸吕公枕。」
《國語辭典》:黄粱梦(黃粱夢)  拼音:huáng liáng mèng
1.卢生在邯郸旅店遇道士吕翁,卢生自叹穷困,吕翁便取出青瓷枕,让卢生枕著睡觉,这时店主人正在蒸黄粱。当卢生从享尽荣华富贵的梦境中醒来,黄粱却尚未蒸熟。见《太平广记。卷八二。吕翁》。比喻富贵荣华如梦一般,短促而虚幻;亦比喻欲望落空。《醒世恒言。卷三四。一文钱小隙造奇冤》:「大唐咸通中应进士举,游长安酒肆,遇正阳子钟离先生,点破了黄粱梦,知宦途不足恋,遂求度世之术。」也作「梦觉黄粱」、「梦熟黄粱」、「黄粱一梦」、「一枕黄粱」。
2.杂剧名。元马致远撰。取唐代沈既济《枕中记》故事敷演而成。演吕洞宾感黄粱梦境,叹人世虚幻的故事。
《漢語大詞典》:枕中梦(枕中夢)
唐 沈既济 《枕中记》载, 卢生 宿 邯郸 旅舍,遇道人授以枕,入梦,历数十年富贵荣华,子孙满堂。及醒,依旧孑然一身。后因以“枕中梦”比喻富贵荣华皆虚幻之事,转眼成空。 宋 陆游 《阆中作》诗:“俱是 邯郸 枕中梦,坠鞭不用忆京华。”参见“ 黄粱梦 ”。
《國語辭典》:黄粱梦(黃粱夢)  拼音:huáng liáng mèng
1.卢生在邯郸旅店遇道士吕翁,卢生自叹穷困,吕翁便取出青瓷枕,让卢生枕著睡觉,这时店主人正在蒸黄粱。当卢生从享尽荣华富贵的梦境中醒来,黄粱却尚未蒸熟。见《太平广记。卷八二。吕翁》。比喻富贵荣华如梦一般,短促而虚幻;亦比喻欲望落空。《醒世恒言。卷三四。一文钱小隙造奇冤》:「大唐咸通中应进士举,游长安酒肆,遇正阳子钟离先生,点破了黄粱梦,知宦途不足恋,遂求度世之术。」也作「梦觉黄粱」、「梦熟黄粱」、「黄粱一梦」、「一枕黄粱」。
2.杂剧名。元马致远撰。取唐代沈既济《枕中记》故事敷演而成。演吕洞宾感黄粱梦境,叹人世虚幻的故事。
《國語辭典》:邯郸梦(邯鄲夢)  拼音:hán dān mèng
传奇名。明汤显祖依据唐人小说《枕中记》所编写。演唐代卢生在邯郸遇吕洞宾的事。为玉茗堂四梦之一。也称为《邯郸记》。
《漢語大詞典》:邯郸枕(邯鄲枕)
唐 沈既济 枕中记载: 卢生 于 邯郸 客店中遇道士 吕翁 ,翁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如志。”其枕青瓷,而窍其两端。生就枕入梦,历尽人间富贵荣华。梦醒,店主蒸黄粱未熟。后因以“邯郸枕”喻虚幻之事。 宋 苏轼 《送安节》诗:“一杯归诵此,万事 邯郸 枕。” 金 元好问 《送杜招抚归西山》诗:“ 邯郸 枕上人初觉,《秋水篇》中物已齐。”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入梦》:“愁中欲借 邯郸 枕,悽惻神鷄不可听。”
《漢語大詞典》:邯郸道(邯鄲道)
比喻虚幻之路。 宋 王安石 《渔家傲》词:“贪梦好,茫然忘却 邯郸 道。” 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则他那经营处,恨不的佔尽了利名场,全不想到头时,刚落得个 邯郸 道。” 元 张可久 《清江引·丹房早起》曲:“翠蓬一壶天地小,又是 邯郸 道。” 张恭 《狱中口占》:“似闻昨日 邯郸 道,最是 卢生 未得閒。”参见“ 邯郸梦 ”。
分類:虚幻
《國語辭典》:邯郸梦(邯鄲夢)  拼音:hán dān mèng
传奇名。明汤显祖依据唐人小说《枕中记》所编写。演唐代卢生在邯郸遇吕洞宾的事。为玉茗堂四梦之一。也称为《邯郸记》。
《國語辭典》:新亭对泣(新亭對泣)  拼音:xīn tíng duì qì
本指东晋南渡名士王导等,于新亭饮宴,举目望见山河,而感慨国土沦亡,相与对泣之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后比喻怀念故国或感时忧国的悲愤心情。宋。陆游 初寒病中有感诗:「新亭对泣犹稀见,况觅夷吾一辈人。」
《國語辭典》:新亭泪(新亭淚)  拼音:xīn tíng lèi
比喻感时忧国。参见「新亭对泣」条。宋。杜旟 酹江月。江山如此词:「斜日荒烟,神州何在,欲堕新亭泪。」
《國語辭典》:新亭泪(新亭淚)  拼音:xīn tíng lèi
比喻感时忧国。参见「新亭对泣」条。宋。杜旟 酹江月。江山如此词:「斜日荒烟,神州何在,欲堕新亭泪。」
《國語辭典》:楚囚对泣(楚囚對泣)  拼音:chǔ qiú duì qì
比喻陷于困境时如囚犯相对哭泣,无计可施。参见「楚囚相对」条。宋。汪元量 莺啼序。金陵故都最好词:「清谈到底成何事,回首新亭,风景今如此。楚囚对泣何时已。叹人间、今古真儿戏。」
《國語辭典》:楚囚相对(楚囚相對)  拼音:chǔ qiú xiāng duì
魏晋南北朝时,因五胡乱华而南渡的达官名士,每至美日则相邀于新亭宴饮,有感于山河变色,身负国仇,因此相视流泪。王导便以为应共赴国难,不应如楚囚相对泣。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后比喻陷于困境时如囚犯相对哭泣,无计可施。《郎潜纪闻》卷一二:「今日之行,荣于登仙,诸君何至作楚囚相对耶?」也作「楚囚对泣」。
《國語辭典》:楚囚相对(楚囚相對)  拼音:chǔ qiú xiāng duì
魏晋南北朝时,因五胡乱华而南渡的达官名士,每至美日则相邀于新亭宴饮,有感于山河变色,身负国仇,因此相视流泪。王导便以为应共赴国难,不应如楚囚相对泣。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后比喻陷于困境时如囚犯相对哭泣,无计可施。《郎潜纪闻》卷一二:「今日之行,荣于登仙,诸君何至作楚囚相对耶?」也作「楚囚对泣」。
《國語辭典》:楚囚  拼音:chǔ qiú
泛指囚犯、战俘。参见「南冠楚囚」条。《晋书。卷六五。王导传》:「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耶?」宋。文天祥〈正气歌〉:「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漢語大詞典》:风景不殊(風景不殊)
西晋 灭亡后, 晋元帝 在 江 南重建 晋 王朝。过 江 人士至暇日相邀饮宴。大将军 周顗 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 江 河 之异。”见《晋书·王导传》。后即以“风景不殊”悲叹国土破碎或沦亡。 梁启超 《饮冰室诗话》卷四:“风景不殊,幽明顿隔,乌邑陈言,所感深焉。” 叶叶 《九秋》诗:“风景不殊休举目,夕阳衰草事堪哀。”
《漢語大詞典》:潜郎(潛郎)
传说 颜驷 于 汉文帝 时为郎,历 文 、 景 、 武 三世,未获升迁,老于郎署。参阅汉武故事。后以“潜郎”指怀才不遇的人。 唐 钱起 《重赠赵给事》诗:“应念潜郎守贫病,常悲休沐对蓬蒿。” 清 丘逢甲 《岁暮杂感》诗之六:“一曲昇平泪万行,风尘戎马厄潜郎。”
分類:汉文帝
《漢語大詞典》:白首为郎(白首爲郎)
汉武故事载: 武帝 尝至郎署,见郎官 颜驷 “鬚鬢皓白,衣服不整”。 武帝 问他:“何时为郎?”答道:“以 文帝 时为郎。” 武帝 又问为什么“老而不遇”?他回答说:“ 文帝 好文而臣尚武, 景帝 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后因以“白首为郎”慨叹虽有才能而至老不遇。 宋 陆游 《史院书事》诗:“孤臣曾趣龙墀对,白首为郎只自伤。”
分類:郎署郎官
《漢語大詞典》:郎潜(郎潛)
汉 颜驷 自 文帝 时为郎,历 景帝 至 武帝 , 驷 已庞眉皓发,三世不遇,老于郎署。见《汉武故事》。后以“郎潜”谓老于郎署。喻为官久不升迁。 汉 张衡 《思玄赋》:“尉尨眉而郎潜兮,逮三叶而遘 武 。” 宋 司马光 《和吴仲庶寄吴瑛比部安道之子》:“庞眉尚有郎潜者,狥禄忧生直可嗟。” 清 钱谦益 《祭王二溟方伯文》:“兄为松柏,我若萝蔦。兄在先朝,郎潜已老,我官词垣,载笔搜讨。”
《漢語大詞典》:五色毫
五色笔。 唐 方干 《再题路支使南亭》诗:“睡时分得 江淹 梦,五色毫端弄逸才。” 明 屠隆 《綵毫记·散财结客》:“长物浮云,不散还须耗,留取花生五色毫。”详“ 五色笔 ”。
分類:五色笔
《國語辭典》:五色笔(五色筆)  拼音:wǔ sè bǐ
南朝梁江淹,素以诗文显。一日梦郭璞索笔,探怀取五色笔授之,后作诗绝无佳句,时人称其才尽。见《南史。卷五九。江淹传》。后以五色笔比喻文才。
《國語辭典》:五色笔(五色筆)  拼音:wǔ sè bǐ
南朝梁江淹,素以诗文显。一日梦郭璞索笔,探怀取五色笔授之,后作诗绝无佳句,时人称其才尽。见《南史。卷五九。江淹传》。后以五色笔比喻文才。
《國語辭典》:梦笔(夢筆)  拼音:mèng bǐ
晋朝王珣梦见一枝大笔,醒来,告诉人说将有大事发生。不久,皇帝驾崩,所有哀册谥文皆由王珣起草。典出《晋书。卷六五。王导传》。后比喻才思敏捷,文章华美。唐。李商隐 江上忆严五广休诗:「征南幕下带长刀,梦笔深藏五色毫。」
《高级汉语词典》:彩笔
彩色笔。即彩笔
分类:彩笔
《漢語大詞典》:才尽(才盡)
谓才思衰退枯竭。宋书·鲍照传:“上好为文章,自谓物莫能及, 照 悟其旨,为文多鄙言累句,当时咸谓 照 才尽,实不然也。”梁书·江淹传:“ 淹 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时人皆谓之才尽。” 清 龚自珍 《才尽》诗:“才尽不吟诗,非关象喙危。” 叶圣陶 《〈叶圣陶选集〉自序》:“现在要我写过去写的那类小说,我还是能写,而且不至于太差,古来‘才尽’的说法未必一定靠得住。”
《國語辭典》:江淹梦笔(江淹夢筆)  拼音:jiāng yān mèng bǐ
江淹少有文才,以诗名显于天下。相传晚年时曾梦见郭璞索回寄放其处的五色笔,自此江淹作诗绝无佳句。后以江淹梦笔比喻文思泉涌,擅作诗文。元。白朴小石调。又是红轮西坠套。么篇〉:「宋玉悲秋愁闷,江淹梦笔寂寞。」
《國語辭典》:江淹才尽(江淹才盡)  拼音:jiāng yān cái jìn
比喻文思枯竭,无法再创佳句。参见「江郎才尽」条。《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此老下笔数千言,不由思索。三年后,也就不同了。正是江淹才尽,两句诗不曾终韵。」
《國語辭典》:江淹才尽(江淹才盡)  拼音:jiāng yān cái jìn
比喻文思枯竭,无法再创佳句。参见「江郎才尽」条。《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此老下笔数千言,不由思索。三年后,也就不同了。正是江淹才尽,两句诗不曾终韵。」
《漢語大詞典》:江淹笔(江淹筆)
传说 南朝 梁 江淹 少时,梦人授以五色笔,故文采俊发。见《太平广记》卷二七七引《南史。梁江淹》。后以“江淹笔”比喻杰出的文才或文才出众者。 唐 黄滔 《喜侯舍人蜀中新命》诗之三:“内人未识 江淹 笔,竟问当时不早求。” 明杨珽《龙膏记·下狱》:“白日无光,况復当昏黯。 江淹 笔可传, 邹阳 才可攀,嘆谁人能解今朝难?”亦省作“ 江笔 ”。 唐 罗邺 《闻友人入越幕因以诗赠》:“正哭 阮 途归未得,更闻 江 笔赴嘉招。” 唐 黄滔 《与薛推先辈启》:“今者先辈提 江 笔以云飞,掷 孙 金而羽化,贤愚塞望,远近腾声。”
《漢語大詞典》:江笔(江筆)
见“ 江淹笔 ”。
《漢語大詞典》:江淹笔(江淹筆)
传说 南朝 梁 江淹 少时,梦人授以五色笔,故文采俊发。见《太平广记》卷二七七引《南史。梁江淹》。后以“江淹笔”比喻杰出的文才或文才出众者。 唐 黄滔 《喜侯舍人蜀中新命》诗之三:“内人未识 江淹 笔,竟问当时不早求。” 明杨珽《龙膏记·下狱》:“白日无光,况復当昏黯。 江淹 笔可传, 邹阳 才可攀,嘆谁人能解今朝难?”亦省作“ 江笔 ”。 唐 罗邺 《闻友人入越幕因以诗赠》:“正哭 阮 途归未得,更闻 江 笔赴嘉招。” 唐 黄滔 《与薛推先辈启》:“今者先辈提 江 笔以云飞,掷 孙 金而羽化,贤愚塞望,远近腾声。”
《國語辭典》:挥戈(揮戈)  拼音:huī gē
挥动兵器。《十六国春秋辑补。卷五九。南燕录。慕容德传》:「奋剑与夕火争光,挥戈与秋月竞色。」
《國語辭典》:挥戈回日(揮戈回日)  拼音:huī gē huí rì
比喻奋勇力拼,挽救危机。参见「撝戈反日」条。明。刘基 次韵和石抹公悲红树诗二首之一:「却羡鲁阳功德盛,挥戈回日至今传。」
分類:危局
《漢語大詞典》:挥戈退日(揮戈退日)
见“ 挥戈回日 ”。
《國語辭典》:挥戈回日(揮戈回日)  拼音:huī gē huí rì
比喻奋勇力拼,挽救危机。参见「撝戈反日」条。明。刘基 次韵和石抹公悲红树诗二首之一:「却羡鲁阳功德盛,挥戈回日至今传。」
分類:危局
《國語辭典》:转日回天(轉日回天)  拼音:zhuǎn rì huí tiān
改变天日。形容力量很大。明。汪廷讷《狮吼记》第一一出:「望神明转日回天,急来搭救。」
《漢語大詞典》:鲁戈(魯戈)
见“ 鲁阳戈 ”。
《漢語大詞典》:鲁阳戈(魯陽戈)
《淮南子·览冥训》:“ 鲁阳公 与 韩 搆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为之反三舍。”后以“鲁阳戈”谓力挽危局的手段或力量。 南朝 梁 萧纪 《同萧长史看妓》诗:“想君愁日暮,应羡 鲁阳 戈。” 唐 杜甫 《伤春》诗之五:“难分太仓粟,竞弃 鲁阳 戈。” 王德钟 《十九岁述怀》诗之六:“匡时挥尽 鲁阳 戈,天意如斯奈若何!”亦省作“ 鲁戈 ”。 元 马麟 《独酌谣》:“ 鲁 戈莫麾斥, 羲 车莫招摇。” 清 袁于令 《西楼记·检课》:“一任窗前之驹隙,不愁镜里之霜华,吾以为 鲁 戈难再, 江 笔可危也。” 沈砺 《偶成》诗:“ 楚 囚对泣浑无补,谁为中原奋 鲁 戈?”
分類:危局力量
《漢語大詞典》:鲁戈回日(魯戈迴日)
同“ 鲁阳挥戈 ”。 清 丘逢甲 《和平里行》:“ 鲁 戈迴日难中天,潮生潮落穹碑前。”
《漢語大詞典》:鲁阳戈(魯陽戈)
《淮南子·览冥训》:“ 鲁阳公 与 韩 搆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为之反三舍。”后以“鲁阳戈”谓力挽危局的手段或力量。 南朝 梁 萧纪 《同萧长史看妓》诗:“想君愁日暮,应羡 鲁阳 戈。” 唐 杜甫 《伤春》诗之五:“难分太仓粟,竞弃 鲁阳 戈。” 王德钟 《十九岁述怀》诗之六:“匡时挥尽 鲁阳 戈,天意如斯奈若何!”亦省作“ 鲁戈 ”。 元 马麟 《独酌谣》:“ 鲁 戈莫麾斥, 羲 车莫招摇。” 清 袁于令 《西楼记·检课》:“一任窗前之驹隙,不愁镜里之霜华,吾以为 鲁 戈难再, 江 笔可危也。” 沈砺 《偶成》诗:“ 楚 囚对泣浑无补,谁为中原奋 鲁 戈?”
分類:危局力量
《國語辭典》:鲁阳挥戈(魯陽揮戈)  拼音:lǔ yáng huī gē
战国时楚国鲁阳公曾与韩激战,时值黄昏,鲁阳公为挽颓势,舞戈令太阳逆升的传说。典出《淮南子。览冥》。后用以称扬人坚强勇敢,能挽回危局。如:「年轻人要有力挽狂澜、鲁阳挥戈的气魄。」
分類:危局
《漢語大詞典》:神武挂冠
南朝 梁 陶弘景 “家贫,求宰县不遂。 永明 十年,脱朝服挂 神武门 ,上表辞禄”。见《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后以“神武挂冠”指辞官隐居。 清 王夫之 《石崖先生传略》:“故置吾兄於 箕山 吹瓢、 桐江 垂钓之间,而兄不受;置吾兄於 神武 挂冠、 华 顶高眠之间,而兄亦不受。”
《漢語大詞典》:二并四具
谓贤主、嘉宾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同时具备。语本 唐 王勃 《滕王阁诗序》:“四美具,二难并。” 宋 张矩 《贺新凉》词:“倒挽峡流归笔底,衮衮二并四具。”
《漢語大詞典》:四并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后即以“四并”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同时遭逢。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已知良会得四并,更许深杯辞百爵。” 杨慎 《牧庵词》引 元 姚燧 《醉高歌》:“荣枯枕上三更,傀儡塲中四并。人生幻化如泡影,几个临危自省!”
《國語辭典》:赏心乐事(賞心樂事)  拼音:shǎng xīn lè shì
愉悦的心情和欢乐的事情。宋。辛弃疾〈声声慢。征埃成阵〉词:「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
《國語辭典》:二桃杀三士(二桃殺三士)  拼音:èr táo shā sān shì
春秋时齐相晏婴向景公献计以二桃赐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勇士,令其论功领赏,欲其自相残杀以除后患。后三人因此而自杀。典出《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后比喻运用计谋杀人。三国蜀。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唐。李白〈惧谗〉诗:「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
《漢語大詞典》:齐三士(齊三士)
指 春秋 齐景公 时 公孙接 、 田开疆 、 古冶子 三勇士。 清 钱谦益 《戊辰七月应召赴阙车中言怀》诗之二:“长吟颇惜 齐 三士,抚卷谁知 鲁 二生。”参见“ 二桃杀三士 ”。
分類:古冶子
《國語辭典》:二桃杀三士(二桃殺三士)  拼音:èr táo shā sān shì
春秋时齐相晏婴向景公献计以二桃赐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勇士,令其论功领赏,欲其自相残杀以除后患。后三人因此而自杀。典出《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后比喻运用计谋杀人。三国蜀。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唐。李白〈惧谗〉诗:「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