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如喙笔
 
如椽健笔
 
如椽大笔
    
笔如修椽
 
相关人物
王珣


《晋书》卷六十五〈王导列传·王珣〉~756~
时帝雅好典籍,珣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并以才学文章见昵于帝。及王国宝自媚于会稽王道子,而与珣等不协,帝虑晏驾后怨隙必生,故出恭、恢为方伯,而委珣端右。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
《陈书》卷二十六〈徐陵列传〉~334~
陵器局深远,容止可观,性又清简,无所营树,禄俸与亲族共之。太建中,食建昌邑,邑户送米至于水次,陵亲戚有贫匮者,皆令取之,数日便尽,陵家寻致乏绝。府僚怪而问其故。陵云:「我有车牛衣裳可卖,馀家有可卖不?」其周给如此。少而崇信释教,经论多所精解。后主在东宫,令陵讲大品经,义学名僧,自远云集,每讲筵商较,四座莫能与抗。目有青睛,时人以为聪惠之相也。自有陈创业,文檄军书及禅授诏策,皆陵所制,而九锡尤美。为一代文宗,亦不以此矜物,未尝诋诃作者。其于后进之徒,接引无倦。世祖、高宗之世,国家有大手笔,皆陵草之。其文颇变旧体,缉裁巧密,多有新意。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家藏其本。后逢丧乱,多散失,存者三十卷。有四子:俭,份,仪,僔。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五〈苏颋〉~4402~
颋性廉俭,奉禀悉推散诸弟亲族,储无长赀。自景龙后,与张说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号「燕许大手笔」。帝爱其文,曰:「卿所为诏令,别录副本,署臣某撰,朕当留中。」后遂为故事。其后李德裕著论曰「近世诏诰,惟颋叙事外自为文章」云。

简释

椽笔:喻名家作品或写作才能极高。宋苏轼《三月廿三恭闻皇太后升遐》之一:“月落风悲天雨泣,谁将椽笔写光尘?”


例句

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李商隐 韩碑

世掌纶言传大笔,官分鸿序压霜台。 李群玉 送唐侍御福建省兄

典故 
鸟喙意儿别

相关人物
勾践
 
范蠡


《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句践世家〉~746~
句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句践胙,命为伯。句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种见书,称病不朝。人或谗种且作乱,越王乃赐种剑曰:「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种遂自杀。
《漢語大詞典》:乌喙(烏喙)
(1).形容人之嘴尖。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夫 越王 为人长颈乌喙、鹰视狼步,可以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一本作“ 鸟喙 ”。宋史·奸臣传二·郭药师:“ 药师 瞻视不常,趣向怀异,蜂目乌喙,怙宠恃功,逆节已萌,凶横日甚。”
(2).因史载 越王 勾践 乌喙,后世遂以乌喙指代 勾践 。 闽 徐夤 《勾践进西施赋》:“乌喙年年,誓啄 夫差 之肉; 稽山 日日,拜听 范蠡 之言。” 明 高启 《姑苏怀古》诗:“乌喙计成楣栅至,蛾眉舞罢綺罗非。” 清 吴伟业 《谒范少伯祠》诗:“浪掷红颜终是恨,拜辞乌喙待如何。却嗟爱子犹难免,霸 越 平 吴 事总虚。”
(3).中药附子的别称。以其块茎形似得名。墨子·杂守:“常令边县豫种畜芫、芸、乌喙,袾叶。”急就篇卷四:“乌喙附子椒芫华。” 颜师古 注:“乌喙,形似乌之觜也。” 宋 苏轼 《盖公堂记》:“惧而反之,则钟乳、乌喙,杂然并进,而瘭疽痈疥眩瞀之状,无所不至。”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兵制二:“ 布越 无所藉於 汉王 而 汉王 藉之,犹治病者之服乌喙、藜芦也。”
《國語辭典》:喙息  拼音:huì xí
有口能呼吸的兽类。《史记。卷一一○。匈奴传》:「元元万民,下及鱼鳖,上及飞鸟,跂行喙息蠕动之类,莫不就安利而辟危殆。」
《骈字类编》:一喙
宋 唐庚 初到惠州 辨谤若为家一喙,著书不直字三缣。
《國語辭典》:鸟喙(鳥喙)  拼音:niǎo huì
鸟嘴,或像鸟嘴的形貌。《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分類:星名鸟嘴
《漢語大詞典》:鸟注(鳥注)
鸟嘴。柳星的别称。属南方朱鸟七宿之一。史记·天官书:“柳为鸟注,主木草。” 司马贞 索隐:“汉书·天文志‘注’作‘喙’。尔雅云:‘鸟喙谓之柳。’ 孙炎 云:‘喙,朱鸟之口,柳其星聚也。’以注为柳星,故主草木。”
《漢語大詞典》:长喙(長喙)
长嘴。比喻说空话或搬弄是非。 唐 柳宗元 《解祟赋》:“譬之犹豁天渊而覆原燎,夫何长喙之纷拏。”注:“长喙,赤舌也。”
《漢語大詞典》:容喙
参与议论。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四节:“故以政治论,使一政党独握国权,而他政党不许容喙,苟容喙者加以戮逐,则国政未有能进者也。” 廖仲恺 《革命继续的工夫》:“民权这两个字的解释,在政治上说,就是人民有参预立法、容喙政治的权。”
分類:参与议论
《漢語大詞典》:百喙
亦作“ 百啄 ”。 犹百口。 明 张居正 《礼部仪制司主事敬修血书》:“虽陈百喙,究莫释夫讥谗。”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疑狱》:“ 高 某之寃,虽百啄奚辞。”参见“ 百口 ”。
《國語辭典》:百口  拼音:bǎi kǒu
1.一百人,泛指多人。《北史。卷四一。杨敷传》:「仁寿初,代高颎为尚书左仆射,赐良马十匹、牝马二百匹、奴婢百口。」
2.全家族。《列子。说符》:「操舟鬻渡,利供百口。」《后汉书。卷六四。赵岐传》:「我北海孙宾石,阖门百口,埶能相济。」
3.众口。比喻人多而声音嘈杂。《红楼梦》第五回:「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
《國語辭典》:三尺喙  拼音:sān chǐ huì
比喻能言善道的嘴。宋。杨万里〈和王法司雨中惠〉诗二首之一:「绝怜法曹三尺喙,不办太仓五升米。」
《國語辭典》:置喙  拼音:zhì huì
插嘴以发表言论。《福惠全书。卷五。莅任部。详文赘说》:「一介微员,应否蠲免,安敢置喙。」
《漢語大詞典》:万喙(萬喙)
众口。亦借指众人之言。 宋 刘克庄 《和南塘食荔叹》:“邇来鷄舌擅瑰瑋,赞香誉味万喙同。”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三:“世之儒者,万喙一词。” 鲁迅 《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万喙息响,天下太平。”
分類:众口众人
《漢語大詞典》:群喙
众口;众人的议论。 元 刘诜 《赠张汉臣游金陵诗》:“大音既寥阔,羣喙何间关。”
《漢語大詞典》:众喙(衆喙)
群鸟的嘴。借指各种议论。 宋 刘克庄 《寄徐直翁侍郎》诗之二:“忆昨纷纷众喙鸣,怪君噤齘久无声。”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二·四贤从祀:“上出严旨,斥 唐 ( 唐伯元 )偏见支词,挠毁盛典,於是众喙始息。” 朱自清 《航船中的文明》:“这一段批评大约十分巧妙,说出诸位‘批评家’所要说的,于是众喙都息,这便成了定论。”
分類:议论
《漢語大詞典》:利喙
(1).尖利的嘴。《文选·张衡〈东京赋〉》“利觜长距” 三国 吴 薛综 注:“利喙长距。”《西游记》第二一回:“﹝ 行者 ﹞摇身一变,变做一个花脚蚊虫,真个小巧!有诗为证。诗曰:扰扰微形利喙,嚶嚶声细如雷。”
(2).谓口齿伶俐。参见“ 利喙赡辞 ”。
《國語辭典》:利喙赡辞(利喙贍辭)  拼音:lì huì shàn cí
形容口齿伶俐,辞令优美。唐。皇甫枚《王知古》:「直方延之。睹其利喙赡辞。不觉前席,自是日相狎。」
《漢語大詞典》:大手
犹高手。指工于文辞的名家。 唐 僧鸾 《赠李粲秀才》诗:“颯风驱雷暂不停,始向场中称大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曲·杂剧:“北杂剧已为 金 元 大手擅胜场,今人不復能措手。曾见 汪太函 四作……都非当行。”参见“ 大手笔 ”。
《國語辭典》:大手笔(大手筆)  拼音:dà shǒu bǐ
1.大著作或大著作家。《晋书。卷六五。王导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新唐书。卷一二五。苏瑰传》:「颋性廉俭,奉禀悉推散诸弟亲族,储无长赀。自景龙后,与张说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号『燕许大手笔』。」
2.大量挥霍钱财的人。《负曝闲谈》第一五回:「金慕暾又是个大手笔,整把银子撒出来,毫无吝色。」也作「大手段」。
3.创办大规模的事业。如:「公司决定要大手笔的开发整片山坡,以建立一个模范社区。」
《國語辭典》:大手笔(大手筆)  拼音:dà shǒu bǐ
1.大著作或大著作家。《晋书。卷六五。王导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新唐书。卷一二五。苏瑰传》:「颋性廉俭,奉禀悉推散诸弟亲族,储无长赀。自景龙后,与张说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号『燕许大手笔』。」
2.大量挥霍钱财的人。《负曝闲谈》第一五回:「金慕暾又是个大手笔,整把银子撒出来,毫无吝色。」也作「大手段」。
3.创办大规模的事业。如:「公司决定要大手笔的开发整片山坡,以建立一个模范社区。」
《國語辭典》:大笔(大筆)  拼音:dà bǐ
1.尊称他人的书法或文字。《儒林外史》第四○回:「但得老先生大笔,小弟也可借以不朽了。」
2.写大字的毛笔。如:「这笔太小了,可否借只大笔给我?」
3.大批、大宗。如:「这是大笔钱哪,不是小数目。」
《國語辭典》:大笔如椽(大筆如椽)  拼音:dà bǐ rú chuán
椽,屋顶的柱子。大笔如椽形容笔大如屋顶上的柱子。《晋书。卷六五。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后用以称扬著名作品、作家或写作才能极高。
《國語辭典》:如椽笔(如椽筆)  拼音:rú chuán bǐ
晋人王珣梦见有人给他如椽的大笔,醒来以为有大手笔事,不久皇帝驾崩,哀册、谥议等皆由王珣草拟。典出《晋书。卷六五。王导传》。后比喻重要文告或称颂他人笔力雄健,文章优美。宋。张镃 诚斋再韵见遗走笔复和并邀尤检正京右司观花诗:「戈挥就借如椽笔,不信湖边日易沉。」
《國語辭典》:大手笔(大手筆)  拼音:dà shǒu bǐ
1.大著作或大著作家。《晋书。卷六五。王导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新唐书。卷一二五。苏瑰传》:「颋性廉俭,奉禀悉推散诸弟亲族,储无长赀。自景龙后,与张说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号『燕许大手笔』。」
2.大量挥霍钱财的人。《负曝闲谈》第一五回:「金慕暾又是个大手笔,整把银子撒出来,毫无吝色。」也作「大手段」。
3.创办大规模的事业。如:「公司决定要大手笔的开发整片山坡,以建立一个模范社区。」
《國語辭典》:椽笔(椽筆)  拼音:chuán bǐ
晋代王珣梦见有人给他一只粗大如椽的笔,便认为将有大手笔的事发生。不久果然皇帝驾崩,因为王珣文笔极佳,所有的哀册谥议,皆由王珣草拟。见《晋书。卷六五。王导传》。后用以称赞人文笔出众。《聊斋志异。卷四。罗刹海市》:「先生文学士,必能衙官屈、宋。欲烦椽笔赋『海市』,幸无吝珠玉。」
《漢語大詞典》:燕许(燕許)
唐玄宗 时名臣 燕国公 张说 、 许国公 苏颋 的并称。两人皆以文章显世,时号“燕许大手笔”。见《新唐书·苏颋传》。 唐 李涉 《题温泉》诗:“当时 姚 宋 并 燕 许 ,尽是 驪山 从驾人。” 宋 王巩 王氏谈录·李卫公文:“公亟称 李卫公 之文,谓不减 燕 许 。” 清 赵翼 《后园居》诗:“自命 韩欧 家,羣奉 燕 许 名。” 金 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惟碑铭壮丽,涵盖众长,修则万言,简可十字, 燕 许 手笔, 左 马 史才,鎔为一器,文章之极轨哉!”
《漢語大詞典》:笔如椽(筆如椽)
晋书·王珣传:“ 珣 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諡议,皆 珣 所草。”后因以“笔如椽”喻大手笔或重要的文墨之事。 宋 苏轼 《光禄庵》诗之一:“何事庵中著光禄,枉教閒处笔如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