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22,分82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典故
拔宅上升
刘安升(又作:举家飞升 ...)
升堂他日约
白日升天
斗升水(又作:望斗升)
萤火十升
升兔
刘景升(又作:景升)
景升儿不似(又作:笑杀景升豚犬儿)
任昉笺
三升官酒
折腰升斗
文章扫地
升堂
词典
升平
典故
拔宅上升
 
参考典故
许宅驱鸡犬


《太清记》
许真君拔宅上升,惟车毂锦帐堕故宅。

例句

二十五家齐拔宅,人间已写上升名。 王贞白 御试后进诗

典故
仙家鸡犬
 
刘安升
 
刘安宅
 
刘安鸡犬
 
问鸡犬
 
拔宅淮王
 
淮南犬
 
淮南举
 
淮南鸡犬
 
淮南鸡舐药
 
淮王宅
 
淮王鸡犬
 
瀛洲鸡犬
 
犬入五云
 
犬吠白云
 
犬吠白云间
 
犬影入云
 
举家飞升
 
舐丹鸡犬
 
舐药鼎
 
药沾鸡犬
 
鸡犬上层城
 
鸡犬不将去
 
鸡犬不留残
 
鸡犬偷仙药
 
鸡犬入云
 
鸡犬刘安
  
鸡犬登仙
 
鸡犬登天
 
鸡犬碍云关
 
鸡犬神仙
 
鸡犬云中
 
鸡犬云间
 
鸡犬飞升
  
云中鸡犬
 
云间鸡犬
 
飞鸡犬

相关人物
刘安(淮南王)


《论衡校释》卷七〈道虚〉~37~
儒书言: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此言仙药有馀,犬鸡食之,并随王而升天也。

简释

云中鸡犬:喻仙家生活。唐罗隐(广陵开元寺阁上作》:“云中鸡犬刘安过,月里留歌扬帝归。”


例句

鸡犬疑沾药,耕桑似避秦。 储嗣宗 春游望仙谷

犬入五云音信绝,凤楼凝碧悄无声。 储嗣宗 胡山

淮南鸡舐药,翻向云中飞。 李商隐 井泥四十韵

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 杜甫 滕王亭子

白鸡黄犬不将去,寂寞空馀葬时路。 杨衡 哭李象

若许移家相近住,便驱鸡犬上层城。 白居易 酬赠李炼师见招

自古圣贤放入土,淮南鸡犬驱上天。 卢仝 忆金鹅山沈山人二首之一

云中鸡犬刘安过,月里笙歌炀帝归。 罗隐 广陵开元寺阁上作

却羡淮南好鸡犬,也能终始逐刘安。 罗隐 东归别所知

云雨有归时,鸡犬无还日。 邵谒 经安容先生旧居

鸡犬偷仙药,儿童授道书。 钱起 过王舍人宅

鸡声随羽化,犬影入云看。 韦渠牟 步虚词十九首

淮王去后无鸡犬,炀帝归来葬绮罗。 韦庄 过扬州

残药沾鸡犬,灵香出凤麟。 顾况 步虚词

药将鸡犬云间试,琴许鱼龙月下听。 高骈 和王昭符进士赠洞庭赵先生

典故
元伯巨卿千里从
 
元伯相葬
 
具鸡黍
 
千里论交
 
升堂他日约
 
只鸡平生约
 
巨卿哭
 
幽明永隔
 
张范风流
 
张范善终始
 
张范通梦
 
死梦寻范式
 
死结生交
  
炊黍期张
 
白马悲宋
 
白马故人
   
范张鸡黍
  
鸡黍恨
  
相关人物
张劭
 
范式


《后汉书》卷八十一〈独行列传·范式〉~2676~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一名泛。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式仕为郡功曹。后元伯寝疾笃,同郡郅君章、殷子徵晨夜省视之。元伯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子徵曰:「吾与君章尽心于子,是非死友,复欲谁求?」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许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将窆,而柩不肯进。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为脩坟树,然后乃去。

简释

具鸡黍:喻招待客人。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例句

系舟偏忆戴,炊黍愿期张。 李端 宿荐福寺东池有怀故园因寄元校书

巨卿哭处云空断,阿骛归来月正明。 杜牧 池州李使君没后十一日处州新命始到后见归妓感而成诗

素车犹恸哭,宝剑欲高悬。 杜甫 哭韦大夫之晋

蹉跎江浦生华发,牢落寒原会素车。 权德舆 哭张十八校书

元伯归全去,无由白马来。 权德舆 工部发引日属伤足卧疾不遂执绋

张范善终始,吾等岂不慕。 王昌龄 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

尚忆青骡去,宁知白马来。 王维 哭褚司马

诘朝始趋凤阙去,此日遂愁鸡黍违。 王起 和李校书雨中自秘省见访知早入朝便入集贤不遇诗

张范唯通梦,求羊永绝踪。 皇甫冉 送魏六侍御葬

风期嵇吕好,存殁范张亲。 褚亮 伤始平李少府正己

白马宾徒散,青乌陇隧开。 郑愔 哭郎著作

青乌新兆去,白马故人来。 骆宾王 乐大夫挽词五首

雁鱼空有信,鸡黍恨无期。 鱼玄机 期友人阻雨不至


晋·葛洪《抱朴子·仙药》
参成芝,赤色有光,扣之枝叶,如金石之音,折而续之,即复如故。木渠芝,寄生大木上,如莲花,九茎一丛,其味甘而辛。建木芝实生于都广,其皮如缨蛇,其实如鸾鸟。此三芝得服之,白日升天也。

例句

本拟白日升天,且看黑龙饮渭。 成真人 题壁

缩地黄泉出,升天白日飞。 沈佺期 哭道士刘无得

不遣髭须一茎白,拟为白日上升人。 贾岛 赠丘先生

典故
借斗水
  
失水鲋
 
委辙
 
守穷辙
 
慰穷鳞
 
挽西江苏涸辙
 
斗升水
  
望斗升
  
枯辙
   
槁鲍肆
 
波臣守辙
 
泥辙
 
活枯鱼
 
活穷鳞
        
涸鳞去辙
 
渴一泓
 
煦辙
 
监河贷粟
  
穷辙鲋
  
索枯鱼
   
庄周贷粟
 
西来斗水
 
西江水
 
西江水救鱼
 
西江润
 
贷监河粟
 
辙中枯
 
辙中鱼
 
辙中鳞
  
辙鲋忧
 
辙鲋涸

相关人物
庄子


《庄子集释》卷九上〈杂篇·外物〉~924~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简释

斗升水:喻急需的济助。唐刘禹锡《送张盥赴举》:“乞取斗升水,因之云汉津。”

涸鱼:喻处境困窘或相互救助。唐白居易《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倦鸟得茂树,涸鱼返清源。”

涸鲋:喻指处境艰难或无益之助。唐沈全期《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少宽穷涸鲍,犹悯触藩羝。”


例句

石枯山木焦,鳞穷水泉涸。 刘长卿 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兼寄院中诸公乃呈王员外

持法不须张密网,恩波自解惜枯鳞。 刘长卿 狱中闻收东京有赦

笼禽得高巢,辙鲋还层澜。 孟郊 新卜清罗幽居奉献陆大夫

枯鳞易为水,贫士易为施。 孟郊 赠主人

舍予在泥辙,飘迹上云津。 孟郊 赠李观

北海樽留客,西江水救鱼。 张南史 早春书事奉寄中书李舍人

省郎门似龙门峻,应借风雷变涸鳞。 张蠙 投所知

弃杖枯还植,穷鳞涸更浮。 张说 喜度岭

已呼断雁归行里,全胜枯鳞在辙中。 方干 别从兄郜

无事坐悲苦,块然涸辙鱼。 李白 拟古十二首之五

涸辙思流水,浮云失旧居。 李白 江夏使君叔度上赠中郎中

莫持西江水,空许东溟臣。 李白 赠友人三首之三

涸鱼思雨润,僵燕望雷苏。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

失计抛鱼艇,何门化涸鳞。 杜牧 书事

真成穷辙鲋,或似丧家狗。 杜甫 奉赠李八丈判官

监河受贷粟,一起辙中鳞。 杜甫 奉赠肖二十使君

早发云台杖,恩波起涸鳞。 杜甫 江陵望幸

少宽穷涸鲋,犹悯触藩羝。 沈佺期 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

穷鳞遂蹭蹬,夙昔事罕存。 独孤及 丙戌岁正月出洛阳书怀

涸鱼久失风波势,枯草曾沾雨露恩。 白居易 江南遇天宝乐叟

倦鸟得茂树,涸鱼返清源。 白居易 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

几时裁尺素,沧海有枯鳞。 窦牟 送东光吕少府之官连帅奏授

便应酬倚注,何处话穷鳞。 罗隐 投寄韦右丞

宦名随落叶,生事感枯鱼。 钱起 罢官后酬元校书见赠

他日感恩惭未报,举家犹似涸池鱼。 韩翃 寄令狐尚书

涸鳞去辙还游海,幽禽释网便翔空。 骆宾王 畴昔篇

出笼穷短翮,委辙涸枯鳞。 骆宾王 咏怀古意上裴侍郎

涸鳞惊照辙,坠羽怯虚弯。 骆宾王 途中有怀

典故
十斛秋萤
 
放萤苑
 
流萤梦
 
萤火十升
 
隋苑飞萤


《太平御览》卷九百四十五〈虫豸部二·萤〉~4329~2~
《隋书》:「大业十二年,炀帝幸景华宫,徵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而放之,光遍岩谷。」
典故
兔蟾
 
化蟾
 
升兔
        
老蟾
  

《楚辞补注》卷三〈天问〉~88~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东汉·王逸注:「言月中有菟,何所贪利,居月之腹,而顾望乎?菟,一作兔。」
《艺文类聚》卷一〈天部上·月〉
《五经通义》曰:月中有兔与蟾蜍何。月,阴也;蟾蜍。阳也。而与兔并明,阴系阳也。张衡《灵宪》曰:「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象蜍兔。」又曰:「姮娥奔月,是为蟾蜍。」

例句

金蟾著未出,玉树悲稍破。 令狐楚 八月十七日夜书怀

秋蟾流异彩,斋洁上坛行。 姚合 秋夜月中登天坛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李贺 梦天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贺 李凭箜篌引

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 杜甫

圆魄将升兔,高空欲叫鸿。 贾岛 晚晴见终南诸峰

量知爱月人,身愿化为蟾。 贾岛 玩月

行人自是心如火,兔走乌飞不觉长。 韦庄 秋日早行

兔入臼藏蛙缩肚,桂树枯株女闭户。 韩愈 昼月

依前使兔操杵臼,玉阶桂树闲婆娑。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典故
刘景升
 
景升

相关人物
刘表


《三国志》卷六〈魏书·刘表传〉~20~
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也。少知名,号八俊。长八尺馀,姿貌甚伟。以大将军掾为北军中候。灵帝崩,代王睿为荆州刺史。是时山东兵起,表亦合兵军襄阳。袁术之在南阳也,与孙坚合从,欲袭夺表州,使坚攻表。坚为流矢所中死,军败,术遂不能胜表。李傕、郭汜入长安,欲连表为援,乃以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天子都许,表虽遣使贡献,然北与袁绍相结。治中邓羲谏表,表不听,羲辞疾而退,终表之世。张济引兵入荆州界,攻穰城,为流矢所中死。荆州官属皆贺,表曰:「济以穷来,主人无礼,至于交锋,此非牧意,牧受吊,不受贺也。」使人纳其众;众闻之喜,遂服从。长沙太守张羡叛表,表围之连年不下。羡病死,长沙复立其子怿,表遂攻并怿,南收零、桂,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馀万。
典故
景升儿不似
 
生子当如孙仲谋
 
笑杀景升豚犬儿

相关人物
曹操(魏武帝)
 
刘表
 
孙权


《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吴主权传〉~8~
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馀。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初,曹公恐江滨郡县为权所略,徵令内移。民转相惊,自庐江、九江、蕲春、广陵户十馀万皆东渡江,江西遂虚,合肥以南惟有皖城。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吴历》曰:「曹公出濡须,作油船,夜渡洲上。权以水军围取,得三千馀人,其没溺者亦数千人。权数挑战,公坚守不出。权乃自来,乘轻船,从灞须口入公军。诸将皆以为是挑战者,欲击之。公曰:『此必孙权欲身见吾军部伍也。』敕军中皆精严,弓弩不得妄发。权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典故
任昉笺

相关人物
任昉(字彦升)


《梁书》卷十四《任昉传》
「昉雅善属文,尤长载笔,才思无穷,当世王公表奏,莫不请焉。昉起草即成,不加点窜。」「梁台建,禅让文诰。」

例句

绮丽玄晖拥,笺诔任昉骋。 杜甫 八哀诗(并序)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典故
三升官酒
 
王绩

相关人物
王绩


《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六〈隐逸列传·王绩〉~5594~
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性简放,不喜拜揖。兄通,隋末大儒也,聚徒河、汾间,仿古作六经,又为中说以拟论语。不为诸儒称道,故书不显,惟中说独传。通知绩诞纵,不婴以家事,乡族庆吊冠昏,不与也。与李播、吕才善。大业中,举孝悌廉絜,授秘书省正字。不乐在朝,求为六合丞,以嗜酒不任事,时天下亦乱,因劾,遂解去。叹曰:「网罗在天,吾且安之!」乃还乡里。有田十六顷在河渚间。仲长子光者,亦隐者也,无妻子,结庐北渚,凡三十年,非其力不食。绩爱其真,徙与相近。子光瘖,未尝交语,与对酌酒欢甚。绩有奴婢数人,种黍,春秋酿酒,养凫雁,莳药草自供。以周易、老子、庄子置床头,佗书罕读也。欲见兄弟,辄度河还家。游北山东皋,著书自号东皋子。乘牛经酒肆,留或数日。高祖武德初,以前官待诏门下省。故事,官给酒日三升,或问:「待诏何乐邪?」答曰:「良酝可恋耳!」侍中陈叔达闻之,日给一斗,时称「斗酒学士」。贞观初,以疾罢。复调有司,时太乐署史焦革家善酿,绩求为丞,吏部以非流不许,绩固请曰:「有深意。」竟除之。革死,妻送酒不绝,岁馀,又死。绩曰:「天不使我酣美酒邪?」弃官去。自是太乐丞为清职。追述革酒法为经,又采杜康、仪狄以来善酒者为谱。李淳风曰:「君,酒家南、董也。」所居东南有盘石,立杜康祠祭之,尊为师,以革配。著《醉乡记》以次刘伶《酒德颂》。其饮至五斗不乱,人有以酒邀者,无贵贱辄往,著《五斗先生传》。刺史崔喜悦之,请相见,答曰:「奈何坐召严君平邪?」卒不诣。杜之松,故人也,为刺史,请绩讲礼,答曰:「吾不能揖让邦君门,谈糟粕,弃醇醪也。」之松岁时赠以酒脯。初,兄凝为隋著作郎,撰隋书未成死,绩续馀功,亦不能成。豫知终日,命薄葬,自志其墓。
典故
不事小儿
 
五斗折
 
五斗折腰
    
低头为米
 
元亮折腰
  
折为督邮腰
 
折腰五斗
 
折腰升斗
  
折腰为五斗
 
折腰为米
 
折腰营口腹
  
折腰辱
  
渊明五斗米
 
为米折腰
 
为米负初心
 
督邮束带
 
腰恒折
  
辞小秩

相关人物
陶潜


《宋书》卷九十三〈隐逸列传·陶潜〉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裋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简释

五斗米:喻微薄俸禄。唐岑参《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

斗粟:喻兄弟相残。唐李商隐《和郑愚赠汝阳王孙家筝妓二十韵》:“斗粟配新声,娣侄徒纤指。”


例句

想君畴昔高步时,肯料如今折腰事。 刘长卿 颍川留别司仓李万

折腰五斗间,僶俛随尘埃。 刘长卿 硖石遇雨宴前主簿从兄子英宅

应怜折腰吏,冉冉在风尘。 司空曙 逢江客问南中故人因以诗寄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岑参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久别二室间,图他五斗米。 岑参 峨眉东脚临江听猿怀二室旧庐

头白翻折腰,还家私自笑。 岑参 衙郡守还

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 岑参 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

应缘五斗米,数日滞渊明。 张循之 送王汶宰江阴

犹胜堕力求飧者,五斗低腰走世尘。 徐夤 鸿门

既舍三山侣,来馀五斗粮。 曹邺 奉命齐州推事毕寄本府尚书

谁将五斗米,拟换北窗风。 李商隐 自贶

能令折腰客,遥赏竹房春。 李嘉祐 同皇甫冉赴官留别灵一上人

陶令辞彭泽,梁鸿入会稽。 李白 口号赠徵君鸿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陶令归去来,田家酒应熟。 李白 寻紫极宫感秋作

无以墨绶苦,来求丹砂要。华发长折腰,将贻陶公诮。 李白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

陶令去彭泽,茫然太古心。 李白 赠临洺县令皓弟

小县情未惬,折腰君莫辞。 李颀 赠别高三十五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杜甫 官定后戏赠

黄帽映青袍,非供折腰具。 杜甫 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

入郡腰恒折,逢人手尽叉。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

远别更搔首,初官方折腰。 权德舆 送少清赴润州参军因思练旧居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王维 早秋山中作

惭无出尘操,未免折腰役。 白居易 北亭

分手各抛沧海畔,折腰俱老绿衫中。 白居易 忆微之

即此沧洲路,嗟君久折腰。 皇甫冉 登石城戍望海寄诸暨严少府

无辞折腰久,仲德在鸳行。 卢纶 送乐平苗明府

云衢有志终骧首,吏道无媒且折腰。 钱起 送孙十尉温县

始愿今不从,区区折腰禄。 钱起 过沈氏山居

等陶辞小秩,效朱方负樵。 韦应物 沣上西斋寄诸友

自叹犹为折腰吏,可怜骢马路傍行。 韦应物 赠王侍御

莫言去作折腰官,岂似长安折腰客。 韦应物 杂言送黎六郎

初辞五斗米,唯奉一囊钱。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

空嗟镊须日,犹是屈腰年。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

折腰知宠辱,回首见沈浮。 高适 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右相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高适 封丘作

不知何日更携手,应念兹晨去折腰。 高适 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

典故
文章扫地

相关人物
任昉(字彦升)


《昭明文选》卷三十六〈令教文·文·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三首〉~660~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三首〉其一:「百王之弊,齐季斯甚,衣冠礼乐,扫地无馀。」唐·李善注:「言衣冠、制度、礼乐、轨仪皆见废弃,故无馀也。班固《汉书·赞》曰:『秦灭六国,而上古遗烈,扫地尽矣。』」

例句

豪俊何人在,文章扫地无。 杜甫 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

典故 
由之瑟
 
由也瑟
 
由瑟

相关人物
子路(仲由)
 
孔子


《论语注疏·先进》~98~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简释

升堂:喻学识造诣精深。唐杜甫《戏题寄上汉中王三首》之三:“空余枚叟在,应念早升堂。”

由也瑟:指自谦学识不够精深。唐窦庠《酬韩愈侍郎登岳阳楼见赠》:“自悲由也瑟,敢坠孔悝铭。”


例句

空余枚叟在,应念早升堂。 杜甫 戏题寄上汉中王三首之三

敢衒由之瑟,甘循赐也墙。 杨巨源 上刘侍中

自悲由也瑟,敢坠孔悝铭。 窦庠 酬韩愈侍郎登岳阳楼见赠(时子权知岳州事)

自悲由瑟无弹处,今作关西门下人。 窦牟 奉酬杨侍郎十兄见赠之作

《國語辭典》:升平  拼音:shēng píng
1.治平、太平。《汉书。卷六七。梅福传》:「使孝武皇帝听用其计,升平可致。」《文选。曹植。求自试表》:「正值陛下升平之际,沐浴圣泽,潜润德教,可谓厚幸矣。」
2.晋朝穆帝的年号(西元357~361)。
《國語辭典》:升平(昇平)  拼音:shēng píng
太平、治平。唐。柳宗元〈代裴中丞贺分淄青为三道节度表〉:「复升平之土宇,拔妖孽之根源。」《儒林外史》第三五回:「朕在位三十五年,幸托天地祖宗,海宇升平,边疆无事。」
分類:升平太平
《國語辭典》:拔宅  拼音:bá zhái
因修道而使全家升天成仙。元。宋无 许山人家诗:「仙诏未颁迟拔宅,家资犹恋一溪桃。」
分類:全家迁移
《國語辭典》:拔宅上升(拔宅上昇)  拼音:bá zhái shàng shēng
因修道而使全家升天成仙。《太平广记。卷一四。真君传》:「举家四十二口,拔宅上升而去。」也作「拔宅飞升」。
分類:全家成仙
《國語辭典》:鸡犬升天(雞犬升天)  拼音:jī quǎn shēng tiān
淮南王刘安得道升天,鸡犬吃了剩下的仙药,也随之升天。见晋。葛洪《神仙传》卷六。后比喻一个人发达得势,左右有关系的人也跟著发迹。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也作「鸡犬皆仙」、「鸡犬俱升」。
《國語辭典》:鸡鸣犬吠(雞鳴犬吠)  拼音:jī míng quǎn fèi
鸡啼狗叫。形容乡野田舍人群聚居的情景。《三国演义》第六○回:「鸡鸣犬吠相闻,市井闾阎不断。」也作「鸡鸣狗吠」。
《國語辭典》:鸡鸣狗吠(雞鳴狗吠)  拼音:jī míng gǒu fèi
鸡啼狗叫。形容乡野田舍人群聚居的情景。《孟子。公孙丑上》:「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三国志。卷一三。魏书。王朗传》:「鸡鸣狗吠,达于四境。」也作「鸡鸣犬吠」。
《國語辭典》:杀鸡为黍(殺雞為黍)  拼音:shā jī wéi shǔ
杀鸡作黍饭。指盛情款待宾客。《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东周列国志》第七三回:「专诸复出其妻子相见,杀鸡为黍,欢如骨肉。」也作「杀鸡炊黍」。
《國語辭典》:素车(素車)  拼音:sù chē
古代遇丧事或凶事时,所用白土涂饰或没有纹饰的车子。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祝盟》:「素车祷旱,以六事责躬,则雩禜之文也。」
《漢語大詞典》:范张(范張)
(1). 东汉 范式 、 张劭 的并称。二人友善,重义守信,有死友之称。后常以 范 张 比喻生死不渝的至友。见后汉书·独行传·范式。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 范 张 欵欵於下泉, 尹 班 陶陶於永夕。”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戴叔伦:“ 范 张 之期,曾不虚月。”
(2). 范蠡 、 张良 的并称。古代以为名臣功成恬退的典范。 南朝 梁 江淹 《后让太傅扬州牧表》:“追迹 范 张 ,濯缨 汾 射 ,臣之志也。”
《國語辭典》:鸡黍(雞黍)  拼音:jī shǔ
以鸡作菜,以黍作饭。指招待宾客的家常菜肴,也用以表示招待朋友情意真率。南朝梁。范云〈赠张徐州谡〉诗:「恨不具鸡黍,得与故人挥。」唐。孟浩然 过故人庄诗:「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漢語大詞典》:鸡黍约(雞黍約)
东汉 范式 在他乡与其至友 张劭 约定,两年后当赴 劭 家相会。 劭 归告其母,请届时设酒食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 劭 谓 式 信士,必不乖违。至其日, 式 果至。二人对饮,尽欢而别。事见《后汉书·独行传·范式》。后以“鸡黍约”为友谊深长、聚会守信之典。 唐 唐彦谦 《道中逢故人》诗:“良会若同鸡黍约,暂时不放酒杯空。” 宋 苏轼 《送沉逵赴广南》诗:“君归赴我鸡黍约,买田筑室从今始。” 清 吴蔚光 《琐窗寒·暮秋》词:“待小春,开了山梅,重寻鸡黍约。”
《漢語大詞典》:鸡黍期(雞黍期)
同“ 鸡黍约 ”。 唐 高适 《赠别王七十管记》诗:“款曲鸡黍期,酸辛别离袂。”
《漢語大詞典》:鸡黍约(雞黍約)
东汉 范式 在他乡与其至友 张劭 约定,两年后当赴 劭 家相会。 劭 归告其母,请届时设酒食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 劭 谓 式 信士,必不乖违。至其日, 式 果至。二人对饮,尽欢而别。事见《后汉书·独行传·范式》。后以“鸡黍约”为友谊深长、聚会守信之典。 唐 唐彦谦 《道中逢故人》诗:“良会若同鸡黍约,暂时不放酒杯空。” 宋 苏轼 《送沉逵赴广南》诗:“君归赴我鸡黍约,买田筑室从今始。” 清 吴蔚光 《琐窗寒·暮秋》词:“待小春,开了山梅,重寻鸡黍约。”
《國語辭典》:白日升天(白日昇天)  拼音:bái rì shēng tiān
1.古人以为服食仙丹,或积累善行,便可以在白日升天成仙。《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其为教也,咸蠲去邪累,澡雪心神,积行树功,累德增善,乃至白日升天,长生世上。」也作「白日飞升」。
2.比喻向来贫寒的人突然间富贵起来。如:「自从他得到那份奖金后,便有如白日升天似的,完全变了一个样。」
《漢語大詞典》:失水鱼(失水魚)
离水之鱼。喻处于困境的人。 唐 元稹 《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诗之四:“飢摇困尾丧家狗,热暴枯鳞失水鱼。”
分類:水之困境
《漢語大詞典》:斗水
少量之水,亦喻指少量的资助。语出庄子·外物:“﹝鮒鱼﹞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北魏 李骞 《赠亲友》诗:“ 监河 爱斗水, 苏子 惜餘明。” 唐 孟郊 《赠主人》诗:“斗水泻大海,不如泻枯池。”《剪灯新话·三山福地志》:“但愿捐斗水,而活涸辙之枯,下壶飧而救翳桑之饿。”
分類:少量资助
《漢語大詞典》:东溟臣(東溟臣)
庄子·外物:“ 周 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周 顾视车辙中,有鮒鱼焉。 周 问之曰:‘鮒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周 曰:‘诺。我且南游 吴 越 之王,激 西江 之水而迎子,可乎?’”后因以“东溟臣”比喻陷入困境亟待解救之人。 唐 李白 《赠友人》诗之三:“莫持 西江 水,空许东溟臣。”
《國語辭典》:枯鱼(枯魚)  拼音:kū yú
乾鱼。《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枯鱼之膳,冬羔裘,夏葛衣,面有饥色。」《文选。应璩。百一诗》:「田家无所有,酌醴焚枯鱼。」
《國語辭典》:枯鱼之肆(枯魚之肆)  拼音:kū yú zhī sì
卖乾鱼的市场。《庄子。外物》:「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比喻处于困境。唐。元稹《莺莺传〉:「若因媒氏而娶,纳采问名,则三数月间,索我于枯鱼之肆矣!」
分類:困境绝境
《漢語大詞典》:枯鳞(枯鱗)
枯鱼。亦喻处于困境者。《隋书·儒林传·王孝籍》:“伏惟明尚书公动哀矜之色,开宽裕之怀。咳唾足以活枯鳞,吹嘘可用飞穷羽。” 唐 刘长卿 《狱中闻收东京有赦》诗:“持法不须张密网,恩波自解惜枯鳞。”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生离》:“东风殢得红颜瘦,枯鳞望断西江口,雨惨云愁咽 楚 謳。”
分類:困境
《漢語大詞典》:涸辙(涸轍)
(1).比喻穷困的境地。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宋 司马光 《西台诗二十四韵》:“涸辙犹蒙润,寒灰免附炎。” 明 张煌言 《长鲸行》:“跳梁寧復昔睚眦,涸辙应怜旧饕餮。” 叶圣陶 《穷愁》:“岂久处涸辙,贪鄙渐萌,乃欲为此一掷,以冀非分耶?”参见“ 涸辙之鮒 ”。
(2).犹搁浅。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祥异·海兽》:“海潮退后,有一兽涸辙沙滩,长八尺餘,色纯黑,毛如海虎。”
《國語辭典》:涸辙之鲋(涸轍之鮒)  拼音:hé chè zhī fù
辙,车轮辗地所留下的痕迹。鲋,鲫鱼。在乾枯车辙中的鲫鱼所需要的只是斗升的水,如果拖延时间远去西江取水,则不过是空口白话,无法解决问题。典出《庄子。外物》。后比喻陷处困境,急需救援的人或物。宋。苏轼 乞开杭州西湖状:「若一旦堙塞,使蛟龙鱼鳖,同为涸辙之鲋,臣子坐观,亦何心哉?」也作「涸辙枯鱼」、「涸辙穷鳞」、「涸辙穷鱼」、「涸辙之枯」、「涸辙之鱼」。
分類:鲋鱼
《國語辭典》:涸辙之鲋(涸轍之鮒)  拼音:hé chè zhī fù
辙,车轮辗地所留下的痕迹。鲋,鲫鱼。在乾枯车辙中的鲫鱼所需要的只是斗升的水,如果拖延时间远去西江取水,则不过是空口白话,无法解决问题。典出《庄子。外物》。后比喻陷处困境,急需救援的人或物。宋。苏轼 乞开杭州西湖状:「若一旦堙塞,使蛟龙鱼鳖,同为涸辙之鲋,臣子坐观,亦何心哉?」也作「涸辙枯鱼」、「涸辙穷鳞」、「涸辙穷鱼」、「涸辙之枯」、「涸辙之鱼」。
分類:鲋鱼
《漢語大詞典》:涸辙鱼(涸轍魚)
同“ 涸辙之鮒 ”。 唐 王绩 《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诗:“尔为背风鸟,我为涸辙鱼。” 清 林昌彝 《市价行》:“力拔涸辙鱼,哀矜出肺腑。”亦作“ 涸辙枯鱼 ”。 明张景《飞丸记·怜儒脱难》:“吹嘘一点灵犀热,涸辙枯鱼沐浩波。”
《漢語大詞典》:涸辙鲋(涸轍鮒)
见“ 涸辙之鮒 ”。
《國語辭典》:涸辙之鲋(涸轍之鮒)  拼音:hé chè zhī fù
辙,车轮辗地所留下的痕迹。鲋,鲫鱼。在乾枯车辙中的鲫鱼所需要的只是斗升的水,如果拖延时间远去西江取水,则不过是空口白话,无法解决问题。典出《庄子。外物》。后比喻陷处困境,急需救援的人或物。宋。苏轼 乞开杭州西湖状:「若一旦堙塞,使蛟龙鱼鳖,同为涸辙之鲋,臣子坐观,亦何心哉?」也作「涸辙枯鱼」、「涸辙穷鳞」、「涸辙穷鱼」、「涸辙之枯」、「涸辙之鱼」。
分類:鲋鱼
《漢語大詞典》:涸鱼(涸魚)
“涸辙鱼”的略语。 三国 魏 曹植 《文帝诔》:“ 权 ( 孙权 )若涸鱼,乾腊矫鳞。” 唐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涸鱼思雨润,僵燕望雷苏。” 清 刘光第 《美酒行》:“涸鱼久失水,微雨岂苏将。”参见“ 涸辙鱼 ”。
《漢語大詞典》:涸辙鱼(涸轍魚)
同“ 涸辙之鮒 ”。 唐 王绩 《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诗:“尔为背风鸟,我为涸辙鱼。” 清 林昌彝 《市价行》:“力拔涸辙鱼,哀矜出肺腑。”亦作“ 涸辙枯鱼 ”。 明张景《飞丸记·怜儒脱难》:“吹嘘一点灵犀热,涸辙枯鱼沐浩波。”
《國語辭典》:涸鲋(涸鮒)  拼音:hé fù
比喻处于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参见「涸辙之鲋」条。北周。庾信〈拟咏怀〉诗二七首之一:「涸鲋常思水,惊飞每失林。」
《國語辭典》:涸辙之鲋(涸轍之鮒)  拼音:hé chè zhī fù
辙,车轮辗地所留下的痕迹。鲋,鲫鱼。在乾枯车辙中的鲫鱼所需要的只是斗升的水,如果拖延时间远去西江取水,则不过是空口白话,无法解决问题。典出《庄子。外物》。后比喻陷处困境,急需救援的人或物。宋。苏轼 乞开杭州西湖状:「若一旦堙塞,使蛟龙鱼鳖,同为涸辙之鲋,臣子坐观,亦何心哉?」也作「涸辙枯鱼」、「涸辙穷鳞」、「涸辙穷鱼」、「涸辙之枯」、「涸辙之鱼」。
分類:鲋鱼
《漢語大詞典》:涸鳞(涸鱗)
同“ 涸辙之鮒 ”。 唐 骆宾王 《畴昔篇》:“涸鳞去辙还游海,幽禽释网便翔空。” 唐 杜牧 《书事》诗:“失计抛渔艇,何门化涸鳞。” 明 杨慎 《高泉临行再赋此以别》诗:“鎩羽涸鳞去安所,翾飞川咏几时同。”
《漢語大詞典》:穷辙(窮轍)
(1).困顿途穷。
(2).犹涸辙。比喻穷困的处境。 唐 唐彦谦 《送樊琯司业归朝》诗:“贱子悲穷辙,当年亦擅场。”
《漢語大詞典》:穷鳞(窮鱗)
失水之鱼。比喻处在困境的人。 唐 柳宗元 《酬娄秀才将之淮南见赠之什》诗:“好音怜鎩羽,濡沫慰穷鳞。” 宋 陈师道 《寄单州张朝请》诗:“闻説监河收贷粟,定倾东海活穷鳞。”
《漢語大詞典》:肆鳞(肆鱗)
指放纵的蛟龙。 唐 孟郊 《寄陕府邓给事》诗:“病书凭昼目,驛信寄宵鞭,疾诉将何諭,肆鳞今倒悬。”
分類:放纵蛟龙
《漢語大詞典》:卧辙(卧轍)
东汉 侯霸 为 淮阳 太守,征入都,百姓号哭遮使车,卧于辙中,乞留 霸 一年。见《后汉书·侯霸传》。后常用为挽留去职官吏的典故。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三年,解 丹阳 尹,领太子少傅,餘悉如故。掛服捐驹,前良取则;卧辙弃子,后予胥怨。”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解龟踰卧辙,遣骑觅扁舟。” 元 柯丹丘 《荆钗记·民戴》:“卧辙攀鞍无计策,离歌别酒众难忘。”
《國語辭典》:辙鲋(轍鮒)  拼音:chè fù
困在乾涸车辙中的鱼。典出《庄子。外物》。比喻身陷困境。唐。杜甫〈奉赠李八丈判官曛〉诗:「真成穷辙鲋,或似丧家狗。」
分類:鲋鱼
《漢語大詞典》:寒兔
(1).寒冬的野兔。 南朝 梁 沈约 《宿东园》诗:“茅栋啸愁鴟,平冈走寒兔。” 唐 孟浩然 《南归阻雪》诗:“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 唐 杜牧 《洛阳》诗:“侯门草满宜寒兔, 洛浦 沙深下寒鸿。”
(2).指秋月。传说月中有玉兔,故称。 唐 李贺 《李凭箜篌引》:“ 吴质 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王琦 汇解:“寒兔谓秋月。”
《漢語大詞典》:寒蟾
指月亮。传说月中有蟾,故称。 唐 刘禹锡 《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镇改月偶书所怀二十二韵》:“管弦喧夜景,灯烛掩寒蟾。” 宋 张铣 《玉树后庭花》词之二:“青驄一骑来飞鸟,靚妆难好,至今落日寒蟾,照 臺城 秋草。”
分類:
《漢語大詞典》:小蟾
指月亮。 宋 吴文英 《霜叶飞·重九》词:“小蟾斜影转东篱,夜冷残蛩语。”
分類:
《漢語大詞典》:凉蟾(涼蟾)
指秋月。 唐 李商隐 《燕台诗·秋》:“月浪衡天天宇湿,凉蟾落尽疎星入。”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影浸凉蟾窗上见,声敲寒雨枕边闻。” 清 陈维嵩 《百字令·己未长安中秋》词:“坐久凉蟾犹未吐,靄靄暮云偏结。”亦泛指月亮。 宋 晏几道 《阮郎归》词:“箇人鞭影弄凉蟾,楼前侧帽檐。”
分類:秋月
《漢語大詞典》:清蟾
称澄澈的月亮。因传说月中有蟾蜍,故以蟾代称月。亦用以比喻圆镜。 宋 张先 《于飞乐令》词:“宝奩开,菱鑑静,一掬清蟾。” 宋 贺铸 《采桑子·罗敷歌》词:“犀尘流连。喜见清蟾似旧圆。” 宋 范成大 《代人七月十四日生朝》诗:“已饶瑞荚明朝满,先借清蟾一夜圆。”
《漢語大詞典》:秋蟾
秋月。 唐 姚合 《秋夜月中登天坛》诗:“秋蟾流异彩,斋洁上坛行。” 宋 辛弃疾 《西江月·赋丹桂》词:“杏腮桃脸费铅华,终惯秋蟾影下。”《天雨花》第十三回:“四时惟有秋蟾好,人生在世几何春。”
分類:秋月
《漢語大詞典》:素蟾
月的别称。古代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称。 唐 黄滔 《卷帘》诗:“緑鬟侍女手纤纤,新捧 嫦娥 出素蟾。” 宋 张元干 《青玉案·筠翁生朝》词:“玉鉤斜掛,素蟾初满,醉愜浮瓜冷。” 明 屠隆 《綵毫记·渔阳鼙鼓》:“盼红轮西岭,素蟾东麓。” 清 蒋春霖 《一枝春·忆兰曲为汪西林赋》词:“纹纱素蟾低照,奈 姮娥 更妒,同心花好。”
分類:蟾蜍
《國語辭典》:金蟾  拼音:jīn chán
1.月亮。唐。令狐楚 八月十七日夜书怀诗:「三五既不留,二八又还过。金蟾著未出,玉树悲稍破。」
2.饰有金蟾蜍鼻纽的香器。唐。李商隐 无题诗四首之二:「金蟾齧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國語辭典》:银蟾(銀蟾)  拼音:yín chán
月亮的别名。唐。白居易 中秋月诗:「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唐。李中思朐阳春游感旧寄柴司徒诗五首之四:「红袖歌长金斝乱,银蟾飞出海东头。」
分類:蟾蜍
《國語辭典》:金蟾  拼音:jīn chán
1.月亮。唐。令狐楚 八月十七日夜书怀诗:「三五既不留,二八又还过。金蟾著未出,玉树悲稍破。」
2.饰有金蟾蜍鼻纽的香器。唐。李商隐 无题诗四首之二:「金蟾齧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漢語大詞典》:五斗禄
指微薄的官俸。 唐 孟浩然 《京还赠张维》诗:“欲徇五斗禄,其如七不堪。”详“ 五斗米 ”。
分類:微薄官俸
《國語辭典》:五斗米  拼音:wǔ dǒu mǐ
语出《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比喻微薄的俸禄。唐。岑参〈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诗:「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宋。范成大〈初入湖湘怀南州诸官〉诗:「怀哉千金躯,博此五斗米。」
《國語辭典》:五斗米  拼音:wǔ dǒu mǐ
语出《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比喻微薄的俸禄。唐。岑参〈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诗:「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宋。范成大〈初入湖湘怀南州诸官〉诗:「怀哉千金躯,博此五斗米。」
《漢語大詞典》:五斗粟
指微薄的官俸。 元 耶律楚材 《和刘子中韵》诗:“今日君之来,非为五斗粟。” 明 李东阳 《五斗粟》诗:“五斗粟不屈人,五株柳不出门。”详“ 五斗米 ”。
分類:微薄官俸
《國語辭典》:五斗米  拼音:wǔ dǒu mǐ
语出《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比喻微薄的俸禄。唐。岑参〈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诗:「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宋。范成大〈初入湖湘怀南州诸官〉诗:「怀哉千金躯,博此五斗米。」
《漢語大詞典》:屈腰
折腰。指屈身事人。 唐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空嗟镊鬚日,犹是屈腰年。”
《漢語大詞典》:折腰吏
晋 陶潜 为 彭泽县 令,自叹“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见晋书本传。后因以“折腰吏”泛称地方低级官吏。 唐 白居易 《旱热》诗:“忽思公府内,青衫折腰吏。” 唐 韦应物 《赠王侍御》诗:“自嘆犹为折腰吏,可怜驄马路傍行。”参见“ 折腰 ”。
《國語辭典》:折腰  拼音:zhé yāo
1.弯腰行礼。如:「折腰拜谢」。也作「折要」。
2.弯腰下拜。比喻屈辱自己、奉承他人。《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作「折要」。
《漢語大詞典》:折腰禄
晋 陶潜 为 彭泽 令,自叹“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见晋书本传。后遂以“折腰禄”指下级官吏的微薄薪俸。 唐 钱起 《过沈氏山居》诗:“始愿今不从,区区折腰禄。”参见“ 折腰 ”。
《國語辭典》:折腰  拼音:zhé yāo
1.弯腰行礼。如:「折腰拜谢」。也作「折要」。
2.弯腰下拜。比喻屈辱自己、奉承他人。《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作「折要」。
《漢語大詞典》:斗粟
(1).一斗之粟。指少量的粮食。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诗:“持男易斗粟,掉臂莫肯酬。”宋史·食货志上二:“尺縑斗粟,未闻有所增益。” 明 张居正 《答广中督抚书》:“不用斗粟片甲,而使积年逋寇,皆束手归降。”
(2).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载, 汉文帝 刘恒 之弟 淮南厉王 刘长 谋反失败,被押解去 蜀郡 严道县 ,在路上绝食而死,民间编了首歌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后以“斗粟”讥兄弟不和或不相容。晋书·王沈等传论:“‘斗粟’兴謡,‘踰里’成咏。”新唐书·吴兢传:“陛下即位四年,一子弄兵被诛,一子以罪謫去,惟 相王 朝夕左右。‘斗粟’之刺,《苍蝇》之诗,不可不察。” 元 戴表元 《喜友堂赋》:“ 周公 管 蔡 ,不免相兵。兄弟之间,圣贤所难。下至 汉文 , 淮南 斗粟。 魏 邸急语, 唐 宫飞鏃。贵极万乘,富兼九州。岂曰无家,兄弟为讐。”参见“ 尺布斗粟 ”。
《國語辭典》:尺布斗粟  拼音:chǐ bù dǒu sù
一尺布,一斗粟。比喻数量极少。语本《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后用以比喻兄弟不睦。《隋书。卷四五。文四子传。秦孝王俊传。史臣曰》:「俄属天步方艰,谗人已胜,尺布斗粟,莫肯相容。」也作「斗粟尺布」。
《漢語大詞典》:腰折
折腰。谓屈身事人。 唐 元稹 《送友封》诗之二:“若见中丞忽相问,为言腰折气衝天。” 清 李渔 《慎鸾交·谲讽》:“当年五斗米,今日二千石,还似旧时,腰折来犹未直。”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光复文献〉附录〈忠告汉奸文〉》:“或腰折五斗米,或脚踏两边船,无非欲谋个人之私利,无非欲博无耻之头衔。”
《國語辭典》:升堂  拼音:shēng táng
1.登上厅堂。《仪礼。乡射礼》:「皆由其阶,阶下揖,升堂揖。」《三国演义》第四三回:「来日聚文武于帐下,先教见我江东英俊,然后升堂议事。」
2.旧称官吏登公堂审讯案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知县升堂,众人把上项事,说了一遍。」
3.比喻学问技艺已稍入门。《文选。孔融。荐祢衡表》:「初涉艺文,升堂睹奥。」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仲尼门徒,升堂者七十有二,颜氏居八人焉。」
《國語辭典》:升堂拜母  拼音:shēng táng bài mǔ
古时友谊深厚的人,相访时,进入后堂拜候对方母亲,表示结为通家之好。《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传》:「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