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厦屋千间
 
广厦千间
 
杜叟床移
 
杜陵何止万间厦
 
此屋突兀
 
眼前突兀

相关人物
杜甫


《全唐诗》卷二百一十九〈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度江洒江郊【茅飞度江满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者飘转沈塘坳【下者飘转沈堂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布衾多年冷象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床屋漏无乾处【床头屋漏无乾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吾庐独受冻破意亦足】【吾庐独坏受冻死亦足】【吾庐独坏受冻意亦足】。
典故
突兀趁人


《全唐诗》卷二百一十八〈青阳峡〉
塞外苦厌山,南行道弥恶【南登路弥恶】。冈峦相经亘,云水气参错。林迥硖角来,天窄壁面削【天穿壁面削】。溪西五里石,奋怒向我落。仰看日车侧,俯恐坤轴弱。魑魅啸有风【魑魅有任风】,霜霰浩漠漠。昨忆踰陇阪【忆昨踰陇阪】,高秋视吴岳【案:肃宗在凤翔。改汧阳县吴山为西岳。】。东笑莲华卑,北知崆峒薄。超然侔壮观,已谓殷寥廓【已谓隐寥廓】。突兀犹趁人,及兹叹冥莫【及兹叹冥漠】【及兹谷冥漠】【及兹谷冥莫】。
《國語辭典》:突兀  拼音:tú wù
1.高耸的样子。唐。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
2.唐突意外。《文明小史》第二五回:「当下公民忽说出那句突兀的话来,大家惊问所以。」
《國語辭典》:兀兀  拼音:wù wù
1.高耸矗立的样子。唐。杨乘〈南徐春日怀古〉诗:「兴亡山兀兀,今古水浑浑。」明。朱权《荆钗记》第一九出:「巍巍驾海紫金梁,兀兀擎天碧玉柱。」
2.依然。金。元好问〈雁门道中书所见〉诗:「金城留旬浃,兀兀醉歌舞。」
3.劳苦不息的样子。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國語辭典》:兀坐  拼音:wù zuò
独自端坐不动。宋。苏轼 客位假寐诗:「谒入不得去,兀坐如枯株。」《聊斋志异。卷二。林四娘》:「清夜兀坐,得勿寂耶?」
分類:独自端坐
《漢語大詞典》:兀然
突兀的样子。例如:兀然耸立。
兀的,忽然。例如:兀然失笑起来。
昏然无知的样子。例如:兀然躺下。
依旧。例如:多年未通音信,他兀然住在那个小山村。
《國語辭典》:兀的  拼音:wù dì
1.指示词。那个、这个。元。关汉卿《窦娥冤。楔子》:「你本利少我四十两银子,兀的是借钱的文书,还了你,再送你十两银子做盘缠。」《三国演义》第二八回:「飞把手指曰:『兀的不是军马来也!』」
2.突然、忽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醉公兀的一下跳起来,向房里便跑。」
3.疑问词。怎么、岂。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一折:「似这般几时是了,我收了这铺儿。李德昌,你几时来家,兀的不痛杀我也。」
《國語辭典》:兀自  拼音:wù zì
还是、尚自。《水浒传》第一回:「我是朝廷贵官公子,在京师时,重裀而卧,列鼎而食,尚兀自倦怠。」也作「骨子」。
分類:径自仍然
《漢語大詞典》:傲兀
犹傲岸。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以傲兀无检者为大度,以惜护节操者为涩少。”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傲兀坐试席,深丛见孤羆。” 清 赵翼 《连日无蔬菜至平戛买得萝卜大喜过望》诗:“平生负傲兀,恃有藜莧腹,咬得菜根断,颇以鄙食肉。”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四篇:“ 雪芹 至中年,乃至贫居西郊,啜饘粥,但犹傲兀,时復纵酒赋诗,而作《石头记》盖亦此际。”
分類:傲岸
《國語辭典》:摇兀(搖兀)  拼音:yáo wù
摇荡。宋。苏轼 好事近。湖上雨晴时词:「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摇兀。」宋。范成大 昱岭诗:「竹舆摇兀走婆娑,石滑泥融侧足过。」
分類:摇荡飘荡
《國語辭典》:兀傲  拼音:wù ào
倔强而不随俗。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一三:「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颍。」唐。白居易〈效陶潜体〉诗一六首之一三:「兀傲瓮间卧,憔悴泽畔行。」
《國語辭典》:兀立  拼音:wù lì
直立,独自站著。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一上。游雁宕山日记》:「袈衣秃顶,宛然兀立,高可百尺。」
分類:矗立直立
《國語辭典》:硉兀  拼音:lù wù
突出、不平的样子。唐。杜甫〈瘦马行〉:「东郊瘦马使我伤,骨骼硉兀如堵墙。」清。钱谦益〈彭达生晦农草序〉:「当此之时,余如东郊之老马,骨骼硉兀。」
《漢語大詞典》:硉矹
亦作“ 硉兀 ”。
(1).高耸;突出。 唐 李白 《明堂赋》:“挐金龙之蟠蜿,挂天珠之硉矹。” 宋 陆游 《燕堂独坐意象殊愦愦起登子城作此诗》:“梦中涉 黄河 , 太行 高硉矹。” 明 李东阳 《次韵答方石先生》之二:“ 霞城 硉矹高千仞,衹恐胸中尚易平。” 清 钱谦益 《彭达生晦农草序》:“当此之时,余如东郊之老马,骨骼硉兀。”
(2).引申为委屈不平。 唐 韩愈 《送进士刘师服东归》:“低头受侮笑,隐忍硉兀寃。” 清 王先谦 《告大兄墓文》:“彼 杨 马 之硉兀,等含悲於逝水。”
(3).严峻。 唐 韩愈 《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几欲犯严出荐口,气象硉兀未可攀。” 明 李东阳 《明故中宪大夫云南按察司副使致仕石公墓志铭》:“公性质直,意气硉兀,不能下物,虽居官久,家无赢貲,亦以俭自律。”
(4).豪放;高亢。 唐 韩愈 《咏雪赠张籍》:“狂教诗硉矹,兴与酒陪鳃。” 宋 范成大 《次韵温伯夜坐》:“平生烟霞兴,硉兀上南斗。” 元 汪炎昶 逸句:“椎金锻铁作硬语,意气硉兀真丈夫。”
《漢語大詞典》:兀尔(兀爾)
寂静貌。 唐 白居易 《首夏》诗:“兀尔水边坐,翛然桥上行。” 宋 苏轼 《祭吴子野文》:“呜呼 子野 ,道与世违。寂默自求,闔门垂幃,兀尔坐忘。” 宋 陆游 《夜意》诗之二:“兀尔遗身世,东窗待日升。”
《漢語大詞典》:醉兀
见“ 醉兀兀 ”。
《國語辭典》:醉兀兀  拼音:zuì wù wù
昏昏沉沉的样子。唐。白居易〈对酒〉诗:「所以刘阮辈,终日醉兀兀。」宋。苏轼〈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分類:沉醉醉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