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诗文库梁肃(共 15 首) 四言 11辞赋 4 作品不分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3—793 【介绍】: 唐安定人,世居陆浑,字敬之,一字宽中。梁毗五世孙。德宗建中元年,登文辞清丽科。授太子校书郎。复受荐为右拾遗,以母老不赴。贞元中,召为监察御史,转右补阙、翰林学士、太子诸王侍读、史馆修撰。师事独孤及,为文尚古朴。奖掖后进,曾荐韩愈、欧阳詹等登第。有集。
全唐文·卷五百十七
肃字敬之。一字宽中。世居陆浑。建中初中文辞清丽科。擢太子校书郎。累转右补阙翰林学士皇太子诸王侍读。卒年四十一。赠礼部郎中。
四言诗
二十五有之内。根尘相磨。生灭相荡。斡流旋转。往复无际。如来悯之。于是开智慧门。示诸法如义。俾夫即动而寂。即寂而照。假文字以筌意。一色空而观妙。然离一切相。得无住心。二乘远而不见。十住见而不辨。如是信解乎难哉。陇西李氏先夫人。常州刺史独孤公之伯姊也。圣善之德。自天而植。不舍母训。受持是经。内涵道机。外顺化物。十一年八月。即世于晋陵郡舍。公茹尚右之痛。追无作之福。缵微言于金石。庶幽赞乎妙报。嘻。倾沙界以施。而施有穷。等山王之大。而大有终。唯金刚空印。永不坏灭。盖夫人福慧之所以臻也。于是乎赞。
脱三解轭,入一相地。
资惠力兮,追琢道妙。
为佑与道,实懿德兮。
石可转而字有磷,福不极兮。

地藏菩萨赞 中唐 · 梁肃
四言诗
菩萨以大慈运大愿。宏大道。济大苦。俾三界之閒。利见大人。如大地之无不持载。故号曰地藏。有秘书少监兼侍御史李公之甥。太原王氏之第某女。顷遭先夫人弃敬养。拊擗以暨于小祥。或曰。此孝也。匪报也。以报为功。则惟地藏乎。乃手针缕之事。黼而黻之。则而像之。焕乎有成。毫相毕观者。然后知圣善之内训。淑女之孝思。至矣哉。是可以锡尔类也。秘书向予道之。且命赞曰。
皇矣上仁。
乃圣乃神。
厥功备兮。
有女伊棘。
孝思罔极。
厥成至兮。
圣仪彰之。
景福将之。
无有既兮。

得妙道者圣之大。感罔极者孝之至。孝有欲报之志。圣有善应之功。神其愿。运其力。故悲智行焉。发乎心。彰乎事。故像设作焉。谁其为之。有齐孝妇。孝妇姓某氏。前新城令柳诚之室也。先是居皇姑豆卢氏夫人忧。自卒哭及期。呼天之声不绝。自期至于大祥。追福之功不息。乃诵金偈。乃瞻粹容。爰用五䌽。以成大像。庄严相好。昭焯焕烂。凛乎若披毫光而演善愿。启清真而屏浊乱。至矣夫。乃为赞曰。
光彼千界,赫琉璃兮。
勿药之师,号大医兮。
不形之形,妙相具兮。
窈冥希夷,元功著兮。
孝妇之烈,心不渝兮。
章施五彩,福皇姑兮。

壁画二像赞 中唐 · 梁肃
四言诗
贞元元年冬十月。会稽龙兴寺释法忍与门弟子道俗衣冠之众。以五䌽色写释迦如来像于所居之宇。吉祥天女像在左。多闻天王像在右。德容威神。焕赫熙怡。为佛股肱。作人依归。至矣哉。圣人无形。以万利见为形。形生功。功生名。是像元德。存乎前经。二上人以子尝探微言之所缘起。资为之赞。以示昧者云。
上圣有作,体神立德。
天人遵兮,我示妙法。
清我浊劫,示存存兮。
日月归依,是威是仪。
破偫昏兮,巍乎北王。
休有烈光,护下土兮。
俾尔含识,跻彼乐域。
万物睹兮,金甲雄姿。
示威宣慈,我何怒兮。
唯圣所起,吉祥止止。
天德至兮,粤惟首出。
佐佑于佛,成大事兮。
高明婉柔,愿与道游。
滋景福兮,息达本二。
沙门有则,知此圣言。
图此妙相,示后昆兮。
实以善利,与元元兮。

大罗天尊画像赞 中唐 · 梁肃
四言诗
维唐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以大功平大难。以大孝纂大业。少康匡复。下武继文。丕丕崇崇。千古同德。亦既厌代。去而上仙。衣冠留于乔岳。曜魄归乎太极。惟夏四月十有八日。实遗弓之辰。皇上追圣祖之烈光。申孝孙之永慕。载扬至道之赜。用宏上清之福。爰诏国工。以是日画大罗天尊像一躯。混成真精。挥倬神化。包裹六极。覆露九皇。巍乎道主之德相既明。至哉圣人之孝思可见。小臣肃。拜手受诏。为之赞云。
至阳之原,无穷之门。
大罗之界,象帝之尊。
文明武德,有赫孝宣。
道光乾元,人畏轩辕。
翼翼睿宗,嗣武统天。
或图尊容,追孝前文。
肃拜稽首,臣敢飏言。
惟此功德,载焕载元。
既祐圣神,介福无边。
亦祐我后,寿考万年。

兵箴 中唐 · 梁肃
四言诗
皇道无名。
帝始有征。
故效天杀。
作为五兵。
曰王及霸。
功济天下。
威实助德。
伐乃除祸。
逐鹿于原。
战龙在野。
大宝臲卼。
非兵孰可。
动如决河。
静踰灭火。
苍苍万姓。
悬命在我。
所行者师。
所统者德。
功本乎义。
不本乎力。
顺之曰圣。
逆之曰贼。
成败存亡。
鲜不是则。
众不足恃。
胜不足保。
武王一戎。
奄有九有。
纣之百克。
其卒无后。
故长民者。
无曰我强。
莫予敢亢。
寻邑百万。
覆乎昆阳。
无曰我大。
莫予敢制。
陈吴攘袂。
嬴氏大溃。
武不可玩。
玩则必穷。
兵不可废。
废则终凶。
故曰天下虽平。
忘战则危。
不教民战。
是谓弃之。
齐桓矜众。
九国以离。
徐偃仁义。
本邦亦隳。
传美止戈。
易称以律。
古之睿智。
神武不杀。
治乱之机。
系于杪忽。
壮直且顺。
孰云我遏。
旅臣同箴。
敢告执钺。

磻溪铭 中唐 · 梁肃
四言诗
阴阳和而万物生。圣贤合而天下平。和者时也。合者运也。在昔尧舜合禹抑洪水。而天下平者四百年。汤合伊尹革桀鷔。而天下平者六百年。文武合太公一戎衣。而天下平者八百年。与夫风雨寒暑。五行四时。佐天生物一也。天之数不可以不变。时则有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之灾。君之运不可以不极。时则有作威杀戮毒痡四海之变。变则通。时则有四载之庸。极则反。时则有放伐之功。于戏。惟尚父钟其运而遇其主。蹑其机而作其合者欤。于后伯阳不显。仲尼旅人。其不合者欤。故曰君子得其时则大行。不得其时则龙蟠也。嘉尚父之动静不失其时。作磻溪铭曰。
至人无心,与道出处。
处则土木,出则雷雨。
惟殷道绝,粤有尚父。
爰宅于幽,盘桓草莽。
天地阖辟,阴阳运行。
明极而昏,昏极而明。
遇主水滨,谟泰八纮。
牧野桓桓,一麾而平。
惟彼日月,得天而光。
惟彼圣贤,得时而彰。
独夫昏迷,我乃豹藏。
文武作周,我乃鹰扬。
故曰大道无体,大人无方。
运用变通,至虚而常。
作铭磻溪,今古茫茫。

桥石表铭 中唐 · 梁肃
四言诗
临淮之下邳。有古桥。盖汉少傅留文成侯张良受神人黄石公兵书之地。初留侯丑秦。高帝在丰。龙虎不起。风云未会。黄石公知天衢欲平。否极必倾。秦之亡而汉之昌。故先以兴亡之符而授留侯。且曰。孺子可教。后得济北黄石。其我也。故以号云。夫受命之君。与佐命之臣。将欲叙天道。定人伦。则必幽赞明神。协成大勋。在黄帝氏方平蚩尤。时乃元女启符。风后行诛。然后迎日推筴。天下大治。在帝尧方被水害。时乃洛出九畴。禹成九功。然后万国厎宁。黎民时雍。在汉祖方征秦项。时乃黄石授兵。留侯演成。然后绁婴轵道。斩羽垓下。自昔元图元命。著在篆籀。皆片言隐辞。无益帝载。惟此三后。感及神书。文章昭明。大业用兴。易称人谋鬼谋。百姓与能。又曰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盖谓是矣。凡志不定则事不成。谋不从则业不广。留侯不遭黄石。无以定其志。高祖不获留侯。无以广其业。人神参并。汉道乃行。不然。何通降圣贤。君臣遇合。上得天统。中为帝师。如此其盛也。大历七年。予旅游次堕履之地。于是钻石勒铭。扬于邳圻。庶恃力违天徼功妄作之辈。于以敬戒之尔。铭曰。
阴阳之精,不测曰神。
厥有黄石,假形为人。
告谟留侯,夷项灭秦。
迹寄谷城,精还氤氲。
惟帝轩后,肇兴兵谋。
元女降符,实平蚩尤。
爰洎陶唐,洪水横流。
天乃锡禹,洪范九畴。
乱秦纷如,帝在草茅。
赫矣黄石,亦命留侯。
丕显有唐,绍汉绝风。
革暴承天,与轩比崇。
亦有反常,贪乱图功。
人神莫从,动罔弗凶。
有开必先,惟德乃同。
宜究兹道,顺于家邦。
作为纪铭,永鉴无穷。

天台山西南隅一峰曰佛陇。盖智者大师现身得道之所。前佛大教重光之地。陈朝崇之。置寺曰修禅。及隋建国清。废修禅之号。号为道场。自大师没一百九十馀载。长老大比邱然公。光照大师之遗训。以启后学门人。比邱法智。洒埽大师之□居。以护宝所门人。安定梁肃。闻上易名。铭勒大师之遗烈。以示后世云。大师讳智顗。字德安。时号智者。其先颍川陈氏。世居荆州之华容。感应缘迹。载在别传。夫治世之经非仲尼。则三王四代之训。寝而不章。出世之道非大师。则三乘四教之旨。晦而不明。昔如来乘一大因缘。菩萨以普门示现。自华严肇开。至双林高会。无小无大。同归佛界。及大雄示灭。学路派别。世既下衰。教亦陵迟。故龙树大士病之。乃用权略。制诸外道。乃诠智度。发明宗极。微言东流。我惠文禅师得之。由文字中入不二法门。以授南岳思大师。当时教尚密。不能广被。而空有诸宗。扇惑方夏。及大师受之。于是开止观法门。其教大略即身心而指定慧。即言说而诠解脱。演善权以鹿菀为初。明一实用法花为宗。合十如十界之妙。趣三观三智之极。自发心至于上圣。行位昭明。无相夺伦。然后诞敷契经。而会同之。涣然冰释。心路不惑。窥其教者。藏焉修焉。盖无入而不自得焉。大师之设教也如此。若夫弛张体用。开阖语默。高步海内。为两朝宗师。大明在天。光被四表。大云注雨。旁施万物。繇是言佛法者。以天台为司南。殊涂异论。往往退息。缘离化灭。涅槃兹山。是岁隋开皇十七年也。夫名者实之宾。教者道之门。大师溷其宾。辟其门。自言地位。示有證入。故感而应之。应之之事。可得而知也。若安住法界。现为比邱。等觉欤。妙觉欤。不可得而知也。当是时也。得大师之门者千数。得深心者三十有二人。纂其言行于后世者。曰章安大师讳灌顶。灌顶传缙云威禅师。禅师传东阳。东阳与缙云同号。时谓小威。小威传左溪朗禅师。自缙云至左溪。以元珠相付。向晦宴息而已。左溪门人之上首今湛然大师。道高识远。超悟辩达。凡祖师所施之教。形于章句者。必引而伸之。后来资之以崇德辩惑者。不可悉数。盖尝谓肃曰。是山之佛陇。亦邹鲁之洙泗。妙法之耿光。先师之遗尘。爰集于兹。自上元宝历之世。邦寇扰攘。缁锡骇散。而比邱法智。实营守塔庙。庄严佛土。回向之徒。有所依归。繄斯人是赖。汝吾徒也。盍纪于文言。刻诸金石。俾千载之下。知吾道之所以然。小子稽首受命。故大师之本迹。教门之继明。后裔之住持。皆见乎辞。其文曰。
诸佛出世,惟一大事。
天台教源,与佛同意。
赫赫大师,开示奥秘。
载宏要道,安住圆位。
白日丽天,天下文明。
大师出现,国土化城。
无生而生,生化两冥。
薪尽火灭,山空道行。
五世之后,閒生上德。
微言在兹,德音允塞。
明明我后,易名净域。
此山有坏,此教不极。

释氏先律师讳昙。一字昙允。报年八十。僧夏六十一。以大历六年十二月七日。灭度于越州开元寺。迁座起塔于秦望山之阳。制缞会葬者以千百数。大师本南阳张氏。曾祖隋太常恒。始家会稽之山阴。大师诞钟粹气。聪悟夙发。幼学五经。因探禹穴。至云门寺。遂依沙门谅公出家。景龙中剃度。寻受具戒。天纵辩慧。益之以轨仪。翕然已为人望矣。开元初。西游长安。观音亮律师见而奇之。授以毗尼之学。又依崇圣寺檀子法师学俱舍惟识。从印度沙门善无畏受菩萨戒。探道睹奥。出类拔萃。期月之閒。名动京师。大师崖岸峻峙。机神坦迈。体识详雅。应用虚明。得三藏之隐赜。究诸宗之源底。加以素解元儒。旁总历纬。长老闻风而悦服。公卿下榻以宾礼。由是与少保兖国陆公象先贺宾客知章李北海邕徐中书安贞褚谏议庭诲及泾县令万齐融为儒释之游。莫逆之友。其导世皆先之以文行。宏之以戒定。入兰室而馨香自发。临水镜而毫发必鉴。不知其所由然矣。开元二十六年复归会稽。谓人曰。三世佛法。戒为根本。本之不修。道远乎哉。故设教以尸罗为主。取邺郡律疏。合终南事钞。括其异同。详发正义。学徒赖焉。大凡北际河朔。南越荆闽。四分之宗。自我而盛。烈炬之破昏黑。偫流之赴渊泽。适来之时。化行也如彼。不为而生。乘化而息。草木潜润。慈云无心。适去之时。处顺也如此。人世迁转。道存运在。瞻望不见。寂寥空山。哀哉。铭曰。
越水漫漫,崇山回合。
大师化灭,式建灵塔。
缅慕上士,诞修净法。
有威有仪,不穿不杂。
德溥化洽,云从海纳。
勒碑垂后,千万亿劫。

公姓梁氏。讳慎初。字智周。其先安定乌氏人。高祖宜春郡公讳某。当隋末丧乱。豪杰并兴。其宗人师都。雄据朔方。自号梁王。置百官。以宜春为宗正。有唐贞观初。梁亡。宜春首谋。率其党来降。拜金紫光禄大夫右金吾卫大将军。赠梁州牧。梁州生左千牛卫讳叔裕。千牛生太子司议郎讳穆之。议郎生顿邱令名犯肃宗庙讳。顿邱生公。少孤。家贫落魄。不得就经学。既冠。有勇力。以弧矢为事。性严直方。不苟合于时。博物涉史书。览历代成就山川地形攻守奇正之术。已而天宝末。函夏寇乱。西平王哥舒翰之守潼关也。公上书论兵势。且劝深壁不战。以挫贼锋。西平异之。命居戏下。表授左武卫冑曹。四迁至左卫郎将。时贼臣当国。而与幕府不协。公曰。难将至矣。遂閒行而南。无何。西平溃败。公尝善岐国公鲁炅。炅方守襄邓。乃往从之。表迁右羽林中郎将。屡以果锐为军前锋。而搴旗陷坚者四五。敷奏岐下。帝甚嘉之。录前后功。超拜左卫军。加号冠军。封鹑觚县开国公。既拜命而告人曰。徒以蠢尔材力。遭乱乘势。以获爵位。传曰。无德而禄。殃也。吾惧及焉。遂称疾请告。解印绶退耕于野。春秋若干。以宝应二年秋八月。寝疾于河内。薨于私馆。临殁。顾命允子贲曰。始爱太行山之阳。将营而老焉。又常惧蹈白刃。不获墓坟。今幸以天年终。宜从吾志。薄葬于此。纵汝不忍为元晏故事。当敛以时服。有棺而无椁可也。是岁。卜筮不吉。至大历九年冬十二月。贲始奉先公之裳帷以安宅焉。夫陈力就列之谓忠。见几不仕之谓智。名遂身退之谓达。全而归之之谓孝。夫如是。宜刊贞石。遗于后嗣。是吾宗也。实能言之。铭曰。
肃肃鹑觚,敬义直方。
履柔履刚,出处行藏。
与时弛张,弧矢之利。
以从王事,乃行其志。
允焯厥位,帝命将军。
受兹蒲璧,鞗革金𩉴。
乃蔚乃赫,人鲜克终。
公独守冲,缯缴不及。
冥冥高鸿,吁嗟鹑觚。
生也有涯,令闻无穷。

辞赋
余行年十八。岁当上元辛丑。盗入洛阳。三河閒大涂炭。因窜身东下。旅于吴越。转徙阨难之中者。垂二十年。上嗣位岁。应诏诣京师。其年夏。除东宫校书郎。遂请告归觐于江南。八月。过崤渑。次于新安。东南十数里。旧居在焉。时岁滋远。荆榛芜翳。乔木苍然。三径莫辨。访邻老而已尽。眄庭柯以沾衣。情之所钟。可胜叹耶。夫怀旧之志。在昔所不免。圣如尼父。达若庄叟。且有归与之叹。怅然之思。予蓬艾存乎胸中。喜惧形于膝下。寓江海之遐阻。念归来而不得。思潘园板舆之乐。陶野巾车之游。愿言莫展。一食三叹。至是当秋日萧索。征途浩渺。栋宇摧落。曾不得乎少留。心之忧伤。又加于他日一等。遂作赋纪事。以过旧园命篇。其辞曰。
白露既戒夫清秋。爰驾言而东迈。
漫征路之悠悠。且予发乎新安。
历函关之旧邱。灌丛林以相属。
披一径而可求。阒里巷之罕人。
辨原田而莫由。堂除既缺。
衡宇亦折。树蔽户而稍稍。
水冲堤而活活。骇兽偫起。
颓墉四达。识旧井于庭隅。
吊重萝于木末。既循省而顾慕。
愈辛酸而惨怛。何缠迫而求所安。
激予哀而不可遏也。昔子生之三岁。
值勍虏之冲奔。徙穹庐于华县。
蒙郊庙于氛昏。皇游蜀川。
帝出朔原。尸逐才血。
乌丸又屯。俄四逆之荐凶。
扇熛炭而爇黎元。予既幼舍此居业。
虑性命之所存。始窜迹于许都。
又逃刃于夷门。沿汴水之汤汤。
棹淮波之翻翻。荷闻诗之前训。
迫驰役而不敢言。截浙河以径度。
趣诸越而休止。在长洲与兰陵。
亦一闰而三徙。袅袅兮秋风。
湛湛兮春江。伤吾心其何已。
皇八叶之御极。亦既安此寰中。
浮窳缤其来归。真独郁犹未通。
洎大历之二七。六龙忽其上升。
赫元圣之统天。敷太和于黎蒸。
建皇极以成化。启公车以选能。
子筮遇观之六四。聿投迹于云罗。
谬试言于内殿。俾典校乎承华。
聆圣贤之休风。仰坟籍之长圃。
与世道而游息。实人伦之宪矩。
史正直以终始。蘧卷舒于嘿语。
展甘黜而不去。庄颐神以遐举。
谅修已之异宜。各宏道而得所。
矧微生之庸拙。胡可嫚夫出处。
眇江湖之漂荡。废田里于草莽。
苟将惬乎予思。孰辨夫怀安之与怀土。
伊吾土之所安。乃陋狭而在斯。
实旧德之师俭。庶后昆以易持
其始也。桑柘接连。
蔬果芳滋。彼茅轩与瓮牖。
亦寒燠之攸宜。羌百岁而员居。
曾未几而乱离。二十载而一来。
纷芜秽而莫治。驻周览而未已。
又旋指于江湄。曾是追感于平生。
孰不悲伤而涕洟。抑闻夫仲长之园。
面流水而览平原。遭世绪之溷浊。
竟初怀之罕存。又闻夫郭泰之德不违亲。
贞不绝俗。当罻罗之周布。
竟淳白而不辱。何天宇之交泰。
蹇予生之孱独。退无庇迹之所。
进靡代耕之禄。慨舍此而不留。
徒仰高于前躅。日晼晚而命驾。
恨盘桓以出谷。虑将归之或迷。
吾斯志夫乔木。乱曰。
所居而安。易之序兮。
历聘怀归。孔之虑兮。
粤予庸昧。道莫著兮。
曩离旧邦。纷世故兮。
林井残泥。禽亦去兮。
坠废居业。忸而惧兮。
迟归有时。葆吾素兮。
⑴ 高祖父赵王府记室宜春公洎曾王父侍御史府君已降三世居陆浑有田不过百亩开元中为大水所坏始徙于函关

圣泽濡煦兮。动植斯形。
相彼瑞草兮。逢时效灵。
体嘉生于浩气。秉直道于彤庭。
昔在尧帝。至化惟馨。
伊屈轶之芳贞。协王猷与国经。
有皇睿后。德动杳冥。
二气畅而偫生遂。百祥来而万宇宁。
矧夫佞者小人之道。直者为国之宝。
虽纠正于邦宪。实发明于瑞草。
象恭言伪。于是焉去而勿疑。
叶布茎分。何患乎辨之不早。
若乃一人当宁。超黄越虞。
百辟来朝。日临云趋。
风力论道。伊咎陈谟。
瑞草在前。畴敢以谀。
故曰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感此变化。发为祯符。
不然。彼植物之何知。
乃同功于帝俞。天道不言。
圣人无心。寓形阐教。
其用则深。禾颖降于周王。
芝房发于汉后。信呈丰兮告庆。
并垂美于不朽。彼直指以去邪。
谅于功乎何有。我明主所以超三英之躅。
彼灵草所以为百瑞之首。有由然也。
史鱼守直。宣父恶佞。
佞直不分。邦家靡定。
惟草所指。惟皇所听。
指归乎一。听戒乎失。
苟君道之不宏。徒倚瑞以自必。
重曰。煜彼草兮直而指。
圣之瑞兮时之理。颂皇休兮无极已。

述初赋 中唐 · 梁肃
予幼而漂流。遂寓于江海之上。与凫雁为伍有年矣。或禄仕以代樵牧。其暇则以偫籍自娱。又尝染重膇疾。每求长桑氏之术以为疗。其他未之思也。方俟閒则追尚平五岳之游。无几何。会明诏以监察御史徵。俄转右补阙。羁守职次。未遑自免。江湖之思漫如也。閒一岁。加翰林学士。领东宫侍读之事。既微且陋。载荷天眷。上不能宣令德。通古今。当论思之任。次不足宏三善。备教谕。充端士之列。每省名位。眄章绶。中心惄然。不欲寝食。无一日而安者。三年于兹。其愧畏乃如此。时步自中禁。休于里巷。病攻其外。神倦于中。嚣焉忘形。思及道本。然后知一动一静。万化殊涂。寂然同归。未始有物。且不知夫曩岁之浮游。与今之局束。彼乎此乎。是欤非欤。杳不得其倪矣。于是作述初赋以纪怀。且贻诸同志焉尔。
我洪系兮肇昭。
耿乎伊唐。
始赞禹以陈谟。
末开国而为梁。
遭暴嬴以灭周兮。
涉天汉而方彰。
社合阳而守九江
逮七序而见光(后汉侍中褒亲悯侯讳竦作七序有传)
维凉牧之丰融
咨散骑之殉节
遭匡攘以迁逝。
遵河右以蝉蜕
绵侯服以守业。
传龟组而罔替(自酒泉以下六世郡守关内侯)
炜司空之藩魏。
宏茂德为表缀
翼翼尚书。
允明且哲
纳言执法。
乃遂乃达。
播五叶而逮予。
垂慎身之芳烈。
伊孤朦之薄祐。
抚生植之多艰。
岂前修之将坠。
藐才菲而体孱。
奉徙宅之善教。
得带经之残编。
谅不师而不训。
乌识立德与立言。
洎章甫之在首。
始砺志以就贤。
思琢璞以解蔽。
终捍格而难前。
升九颢之宏轨。
探乾坤之大纪。
求专直与翕辟。
问性命之终始。
曰君子之不用。
实未成之所拟。
苟体健以立诚。
何刚柔之不履。
慨寻绎以内省。
观万动之攸归。
若扪天而罔阶。
知集木之匪危。
何大道之汗漫。
悼吾人之崎巇。
仰前哲之休风。
屡惆怅以忸怩。
且自击以自考。
亦三复而九思。
庶初筮以发蒙。
敢舍龟而观颐。
美海岳之静深。
援幽人以为期。
聿投迹于林中。
就拙者之所宜。
属夫上有圣帝。
旁求俊乂。
载驰车乘。
搜及琐细。
彼执持宪。
与匡补阙载。
宜乎学该纪律。
识洞经制。
故小人之备官。
幸不招损而速戾。
斯时也。
天光镜乎宇内。
洪棱憺乎荒外。
上躬祀于泰坛。
先假庙以告配。
百神受职以咸秩。
万国骏奔而来祭。
肆觐创五月之吉。
朝宗盛三朝之会。
月窟日际。
风行雨霈。
谬参侍从之臣。
获睹人神之泰。
又感夫翰苑崇秘。
人文是经。
乐正司业。
元良以贞。
讲艺承华。
视草承明。
莫不才侔相如。
道博桓荣。
何皇鉴之偏属。
降湛恩于鲰生。
若侧足以登涂。
方饬躬以效诚。
𢥠书绅之犹怠。
虑数马之非精。
昼兢兢以徊徨。
夕默默以屏营。
岂不以命重才轻。
惕坠而不敢宁也。
我寓我居。
于彼南里。
匪容车骑。
实远朝韨。
羌归沐以斯憩。
聊优游以休止。
旁枕大道。
其平如水。
南望南山。
横空黛起。
君子所履。
小人所视。
乍埽室以自安。
殊塞门而不仕。
于是有竹有梧。
清风穆如。
放怀端居。
元宇自虚。
遗原宪之贫病。
忘宁武之智愚。
丧我南郭之几。
尽心西域之书。
悟幻有之迁斡。
得环中之妙枢。
合乃一指。
流为万涂。
审物我之同域。
又遑遑其焉如。
何睿后之渥饰。
宜克恭以忘劬。
惟少海之洪澜。
岂勺水之云输。
伊志虑之久旷。
矧疲痾之集予。
徒端直以勿贰。
又焉能以为乎有无。
冥冥飞鸿。
其虚其徐。
英英白云。
亦卷亦舒。
吾企夫物之未及。
故浩然而述初。
⑴ 系祖汉廷尉合阳侯讳放见汉书武威九江太守高山侯讳统见后汉书
⑵ 后汉黄门侍郎凉州刺史侍中关内侯讳宽见魏书
⑶ 晋散骑常侍冯翊太守扶风乡侯讳廙死悯帝之难赠吏部尚书益州刺史见晋书
⑷ 晋蜀郡太守宁州刺史扶风乡侯讳迪生酒泉太守关内侯讳秋避乱居张掖
⑸ 魏大将军洛州刺史赠侍中司空合阳公讳越见后魏书
⑹ 司空之孙隋御史大夫刑部尚书邯郸敬公讳毗隋书有传

受命宝在昔曰传国玺。自秦始皇有焉。盖取夫一世二世。传于无穷。故有传国之号。历两汉至于陈隋。隋炀帝之遇祸也。宇文化及盗之而西。窦建德灭化及取焉。易称物不可以终否。武德中。太宗一戎衣而天下大定。是器也。与玺同归。国家用之。以受命所承。更名大宝。而多历年所。自前代观之。受天明命。则不求而得。僭贼劫迁。则得之而失。盖神物之所在。非徒然也。抑又闻之。鼎之轻重。与玺之去留。莫不视德之上下。位之安危。若恃宝命在已。而慆心堙耳。渐乎危殆。以负扆之尊。被窃鈇之言。当此时也。此片玉耳。复何为哉。窃读史氏。感兴亡之器。忿觊觎之类。于是作受命宝赋。若形制之小大厚薄。则未始详也。故不备焉。其辞曰。
物之贵兮。惟玉之英。
翕二气以成形。涵百宝之纯精。
卞氏得之。三献而后明。
当秦赵之抗衡。挺高价于连城。
伊玩好之所资。微神器之鸿名。
及夫秦始称皇。削平六王。
为龙为光。追琢成章。
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其始也谓世有哲王。传国宝之无疆。
何逆天以暴物。不及期而降殃。
惟阴阳之运行。终授受而不常。
随素车与白马。归赤精于路旁。
逮夫汉业中微。后族专命。
禄去公室。世移威柄。
宝沙麓之遗瘵。成巨君之篡害。
虽掷地以慷慨。终莫救夫颠沛。
俄渐台之颓覆。历更始与赤眉。
咸庸懦而不居。卒乱长而祸滋。
洎四七之龙骧。为火主以得之。
遂祀汉以配天。延二百之炎辉。
苟非其人。宝命不归。
悼桓灵之不嗣。置天下于阽危。
既而赤伏道丧。黄星兆发。
云雷遘迍。朝社播越。
去乘舆而漂荡。入眢井以芜没。
披草莱以拯之。实功存乎武烈。
何典午之倾溃。刘石盗以自尊。
既江表之卜年。遂归明以去昏。
五世推移。或亡或存。
失得由道。隋之并吞。
始负险以争雄。俄衔璧而来奔。
惟大业之离阻。由君昏而黩武。
豺狼呀以当路。郊庙毁而失主。
望夷之衅既发。斯器沦于丑虏。
昊天有命。眷我高祖。
鶱飞汾晋。震謺关辅。
云行雨施。雷动飙举。
圣人既作。万物斯睹。
于斯时也。充德扇结。
东周卼臲。帝谓文皇。
陈师往伐。如火烈烈。
如风发发。牛口先拨。
虎牢则达。致四海于清平。
混车书以同辙。惟神器之有在。
终告归于魏阙。考乎先王之统世也。
以文经天。以武纬地。
观象备物。从宜制器。
播而用之。为天下利。
故曰大德曰生。大宝曰位。
位之升降。唯道所至。
先王审其所以。故为大于细。
为难于易。然后本不摇而末不坠。
安危之体。鉴此而已。
若夫符命之所加。历数之所归。
莫不天人合发。区宇乐推。
休祥焕然。灵命显思。
是以有守有失。动而悦随。
苟贪功而僣礼。莫不速祸而召危。
此玉也。公路执持。
众叛而亲离。赵高引佩。
殿坏而身糜。惟前轨之昭昭。
孰可幸捷以取之。若曰吾有天命。
如天有日。传宝在我。
昏庸自佚。则陆浑无问鼎之事。
历代无奉玺之术。苟思虑于废兴。
故不既得而患失。于戏。
天发祸机。圣人定之。
天生神物。圣人用之。
唐哉皇哉。大人造之。
子孙百代。永言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