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荀勖

相关人物:共 11 位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74 【介绍】: 西晋颍川人,字景倩。
荀彧子。
博学洽闻,年少知名。
魏时以父勋除中郎,为司马懿所赏识,累迁侍中。
参预讨毌丘俭有功,封万岁亭侯。
为尚书仆射,领吏部,以母忧去职。
蜀平,与羊祜等撰定晋礼。
入晋,封临淮公。
拜侍中,迁太尉。
明《三礼》,知朝廷大仪,而无质直之操,阿附荀勖、贾充,以此获讥于世。
卒谥康。
全晋文·卷三十一
顗字景倩,颍川颍阴人,汉尚书令彧第六子。仕魏为中郎,拜散骑侍郎,迁侍中。齐王时拜骑都尉,赐爵关内侯。高贵乡公时,进爵万岁亭侯,拜仆射,领吏部。陈留王时迁司空,进爵乡侯。后封临淮侯,晋受禅,进爵为公,拜司徒,寻加侍中,迁太尉,行太子太傅,泰始十年卒,谥曰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周蜀郡人。好言将来之事。武帝天和中,著诗预论周、隋废兴。尤不信佛教,尝上疏极论之。
全后周文·卷二十四
元嵩,俗姓卫,河东人,梁末出家,居成都野安寺。周平蜀,入关,师事亡名,天和二年上书,赐爵蜀郡公,后竟废佛还俗,有《元包数》五卷。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益州成都人。少事亡名法师出家。聪颖不群。尝侍法师夜坐。忽喟曰。世徒贵耳而贱目。又恶能有贤不肖之辨哉。亡名曰。汝欲务名声邪。则阳为狂惑。以骇流俗。可也。嵩心然之。遂逢场作戏。触物摛咏。如是二十馀年。四方之人。识不识。莫不以元嵩诚天下之士。已而亡名入关。徙居野安。制天女怨。心风弄。以鼓琴。尝谓其兄曰。蜀土匾小。不足以展胸次。将必游京师。与豪杰抗。何如。兄以为不可。元嵩即谢去。既至京师。念终无以动上者。乃疏废佛法事以进。会道士张宾。与相表里。于是上纳其说。而废教不疑。 隋开皇八年。京兆杜祈死。三日而苏云。至冥府。见阎罗王。问曰。卿父曾作何官。曰臣父在周。为司令上士。王曰。若然则追卿误矣。可速放使还。然卿识周武帝否。答曰。臣尝任左武侯司法。恒在阶陛。甚识之。王曰。汝可一往看武帝。有吏寻引至一处。门窗椽瓦。皆铁为之。于铁窗中。窥见帝身。铁色极瘦。且著铁枷锁。祈泣曰。大家何因苦困乃尔。答曰。苦困有甚于此时者。汝特未见耳。祈曰。何罪致此苦困哉。答曰。汝岂不知邪。我以信卫元嵩。癈佛教故耳。祈曰。大家何不注引元嵩。答曰。我每注引之。然曹司以为虽三界搜求。无见者。若果见。则我得脱矣。复何所论。卿还语世人。为元嵩。作福。早来相救。苟终不至。解脱无期。由是推之。则元嵩之于佛法。正亦倒行逆施。以激扬之欤。
续高僧传·卷第三十五 感通篇中
释卫元嵩。
益州成都人。
少出家。
为亡名法师弟子。
聪颖不偶。
尝以夜静侍傍曰。
世人汹汹贵耳贱目。
即知皂白其可得哉。
名曰。
汝欲名声。
若不佯狂。
不可得也。
嵩心然之。
遂佯狂漫走。
人逐成群。
触物擒咏。
周历二十馀年。
亡名入关移住野安。
自制琴声。
为天女怨心风弄。
亦有传其声者。
尝谓兄曰。
蜀土狭小不足展怀。
欲游上京与国士抗对。
兄意如何。
兄曰。
当今王褒庾信。
名振四海。
汝何所知。
自取折辱。
答曰。
彼多读书。
自为文什。
至于天才大略非其分也。
兄但听看。
即轻尔造关。
为无过所。
乃著俗服。
关中却回。
防者执之。
嵩诈曰。
我是长安于长公家人。
欲逃往蜀耳。
关家迭送至京。
公曾在蜀。
忽得相见。
与之交游。
贵胜名士靡所不诣。
即上废佛法事。
自此还俗。
周祖纳其言。
又与道士张宾密加扇惑。
帝信而不猜。
便行屏削。
嵩又制千字诗。
即龙首青烟起。
长安一代丘是也。
并符谶纬。
事后晓之。
隋开皇八年。
京兆杜祈死。
三日而稣。
云见阎罗王。
问曰。
卿父曾作何官。
曰臣父在周为司命上士。
王曰。
若然错追。
可速放去。
然卿识周武帝不。
答曰。
曾任左武侯司法。
恒在阶陛甚识。
王曰。
可往看汝武帝去。
一吏引至一处。
门窗椽瓦并是铁作。
于铁窗中见一人极瘦身作铁色著铁枷锁。
祈见泣曰。
大家。
何因苦困乃尔。
答曰。
我大遭苦困。
汝不见耳。
今得至此。
大是快乐。
祈曰。
作何罪业受此苦困。
答曰。
汝不知耶。
我以信卫元嵩言毁废佛法。
故受此苦。
祈曰。
大家。
何不注引卫元嵩来。
帝曰。
我寻注之。
然曹司处处搜求。
乃遍三界。
云无不见。
若其朝来我暮得脱。
何所更论。
卿还语世间人。
为元嵩作福。
早来相救。
如其不至解脱无期。
祈稣不忘冥事。
劝起福助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晋陈留尉氏人,字仲容。
阮籍侄。
历仕散骑侍郎。
精通音律。
中书监荀勖造新钟律,时人称其精密,惟咸讥其偏高。
视为异己,出为始平相。
后伏咸之妙,复征咸归。
咸善弹琵琶,不交人事,唯弦歌酣饮。
任达不拘礼法,为竹林七贤之一。
全晋文·卷七十二
咸字仲容,陈留尉氏人,魏步兵校尉籍兄子,咸宁中为散骑侍郎,以忤荀勖左迁始平太守。
荀藩 朝代:西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45—313 【介绍】: 西晋颍川颍阴人,字大坚。
荀勖子。
晋惠帝元康中,为黄门侍郎。
以从驾讨齐王司马囧功,封西华县公,迁尚书令。
怀帝永嘉末,洛阳失守,出奔。
及悯帝为太子,委之。
督摄远近。
卒谥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48—283 【介绍】: 西晋河内温人,字大猷,小字桃符。
司马昭子。
仕魏步兵校尉,有威惠。
入晋,封齐王。
总统军事,抚宁内外。
武帝咸宁二年,迁司空。
武帝晚年,诸子并弱,而太子痴呆,朝臣内外皆属意于攸。
帝忌之,听中书监荀勖、侍中冯统谗言遣就国。
愤怨而卒。
谥献。
全晋文·卷十六
攸字大猷,小字桃符,文帝第二子。出嗣景帝后,以从征王淩功封长乐亭侯。后袭景帝爵武阳侯,历散骑常侍、步兵校尉,五等建,改封安昌侯,迁卫将军。武帝受禅,封齐王,迁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转镇军大将军,加侍中,行太子少傅,咸宁二年代贾充为司空,太康三年迁大司马,都督青州诸军事。明年,遣就国,临行欧血死,谥曰献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32—300 【介绍】: 西晋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字茂先。
博学有文章。
武帝时为中书令、散骑常侍。
力排众议,与羊祐密定灭吴大计。
吴亡,封广武县侯。
荀勖所忌,出为都督幽州诸军事。
惠帝立,拜太子少傅。
楚王司马玮被诛,以首谋有功,拜侍中,累迁司空,封壮武郡公。
为赵王司马伦所杀。
性好人物,诱进不倦,卒之日,家无余财,惟文史充栋。
有《博物志》,另有《张司空集》辑本。
全晋文·卷五十八
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人。仕魏为太常博士,除著作佐郎。迁长史兼中书郎。晋受禅,拜黄门侍郎,封关内侯,迁中书令,加散骑常侍,寻为度支尚书。吴平,进封广武县侯,出为幽州都督,领护乌桓校尉安北将军,征为太常,免。惠帝即位,以为太子少傅,拜右光禄大夫侍中、中书监,封壮武郡公,拜司空,领著作。为赵王伦矫诏所杀。有《博物志》十卷,《杂记》五卷,又《杂记》十一卷,《集》十卷。(案:张溥本有《瑰材枕赋》《瑰材枕箴》,今编入《张纮集》,又有《豆羹赋》,今编入《张翰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58—322 【介绍】: 东晋颍川颍阴人,字大章。
荀勖子。
初为司徒左西属,历官太子中庶子,荥阳太守。
赵王司马伦称帝,以为侍中。
晋惠帝至长安,以为河南尹,转光禄大夫。
怀帝永嘉末,刘曜逼洛阳,出奔。
元帝诏承制,都督司州军事。
及西都不守,乃遣使移文天下共劝进。
元帝拜为司徒、录尚书事。
卒谥元。
全晋文·卷三十一
组字大章,勖子。为司徒左曹属,补太子舍人。司徒王浑请为从事中郎,转左长史。惠帝时历太子中庶子、荥阳太守。赵王伦为相国,引为右长史。伦篡位,进待中。永兴中为河南尹,迁尚书,转卫尉,封城阳县男,加散骑常侍、中书监,转司隶校尉,加特进光禄大夫。永嘉末,司空王浚承制以为司隶校尉,行豫州刺史。建兴初为司空,领尚书、左仆射,兼司隶、行留台事,进封临颍县公。寻为太尉,领豫州牧、假节。元帝承制,以为都督、司州诸军,加散骑常侍。及即位,以为司徒。大兴初,率其属南归、加录尚书事,永昌初迁太尉,领太子太保,未拜,卒,谥曰元。有集三卷。
荀绰 朝代:东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颍川颍阴人,字彦舒。
荀勖孙。
博学有才能。
撰《晋后书》十五篇。
晋怀帝永嘉末,为司空从事中郎。
没于石勒,为参军。
史道硕 朝代:东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人。
兄弟四人并以擅画称。
师法荀勖、卫协。
工画人物、马及鹅。
有《古览图》等。
古画品录》置诸四品。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守珣(一○七九~一一三四),俗姓施,安吉州(今浙江吴兴)人。初与佛鉴在蒋山分座说法。出住庐陵之禾山。退藏故里,道俗迎居天圣。后徙安吉何山及天宁。称佛灯守珣禅师,为南岳下十五世,太平勤禅师法嗣。高宗绍兴四年卒,年五十六。《嘉泰普灯录》卷一六、《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今录诗四十二首。
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守珣号佛灯。即郡之施氏子也。初参广鉴瑛和尚不契。遂谒佛鉴。随众咨请。邈无所入。乃封其衾曰。今生若不彻去。誓不展此。于是昼夜霄立如丧考妣。逾七七日忽佛鉴上堂曰。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珣闻顿悟。鉴曰。可惜一颗明珠被这风颠汉拾得也。乃诘曰。灵云道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如何是他不疑处。珣曰。莫道灵云不疑。只今觅个疑处了不可得。鉴曰。玄沙道谛当甚谛当。敢保老兄未彻在。那里是他未彻处。珣曰。深知和尚老婆心切。鉴然之。珣拜起呈偈曰。终日看天不举头。桃花烂熳始抬眸。饶君更有遮天网。透得牢关即便休。鉴嘱令护持。是夕展衾厉声曰。这回珣上座稳睡去也。圆悟闻窃疑其未然乃曰。我须勘过始得。令人召至。因与游山。偶到一水潭。圆悟推珣入水。遽问曰。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珣曰。潭深鱼聚。曰见后如何。珣曰。树高招风。曰见与未见时如何。珣曰。伸脚在缩脚里。圆悟大称之。后出世初主禾山。次天圣徙何山及天宁。绍兴甲寅谓居士郑绩曰。十月八日是佛鉴先师忌日。吾时至矣。乞还障南。至十月四日续遣弟僧道如讯之。珣曰。汝来正其时也。吾虽与佛鉴同条生。终不同条死。明早可与我寻一只小船来。道如曰。要长者高者。珣曰。高五尺许。越三日鸡鸣端坐如平时。侍者请偈。珣曰。不曾作得。言讫而逝。阇维舌根不坏。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号佛灯。即郡之施氏子也。初参广鉴瑛和尚。不契。遂谒佛鉴。随众咨请。邈无所入。乃封其衾曰。今生若不彻去。誓不展此。于是昼坐宵立。如丧考妣。逾七七日。忽佛鉴上堂曰。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珣闻顿悟。鉴曰可惜一颗明珠。被这风颠汉拾得也。乃诘曰。灵云道。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如何是他不疑处。珣曰。莫道灵云不疑。只今觅个疑处。了不可得。鉴曰。玄沙道。谛当。甚谛当。敢保老兄未彻在。那里是他未彻处。珣曰。深知和尚老婆心切。鉴然之。珣拜起呈偈曰。终日看天不举头。桃花烂熳始抬眸。饶君更有遮天网。透得牢关即便休。鉴嘱令护持。是夕展衾。厉声曰。这回珣上座。稳睡去也。圆悟闻。窃疑其未然。乃曰。吾须勘过始得。令人召至。因与游山。偶到一水潭。圆悟推珣入水。遽问曰。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珣曰。潭深鱼聚。曰见后如何。珣曰。树高招风。曰见与未见时如何。珣曰。伸脚在缩脚里。圆悟大然之。后出世。初主禾山。次天圣。从何山。及天宁。绍兴甲寅。谓居士郑绩曰。十月八日。是佛鉴先师忌日。吾时至矣。迄还鄣南。至十月四日。绩遣弟僧道如讯之。珣曰。汝来正其时也。吾虽与佛鉴同条生。终不同条死。明早可与我寻一只小船来。道如曰。要长者。高者。珣曰。高五尺许。越三日鸡鸣。端坐如平时。侍者请偈。珣曰。不曾作得。言讫而逝。阇维舌根不坏。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守珣。号佛灯。安吉施氏子。初参广鉴瑛禅师。不契。遂造太平。随众咨请。邈无所入。乃封衾自誓曰。不彻不展此。于是岌立宵昼。如丧考妣。逾七七日。忽佛鉴上堂曰。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师闻顿悟。鉴曰。可惜一颗明珠。被这风颠汉拾得也。因举灵云悟桃语诘之。了无疑滞。拜起呈偈曰。终日看天不举头。桃花烂熳始抬眸。饶君更有遮天网。透得牢关即便休。入众厉声曰。这回珣上座。稳睡去也。圆悟闻之。疑其未然。乃曰。须我勘过始得。令人召至。拉与游山。偶到一水潭。忽推师入水。遽问曰。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随声应曰。潭深鱼聚。曰。见后如何。曰。树高招风。曰。见与未见时如何。曰。伸脚在缩脚里。悟大称赏之。师出世凡四坐道场。声光赫奕。后殁于天宁。将化。谓双槐居士郑绩曰。十月八日。是佛鉴先师忌辰。吾将至矣。乞还鄣南。四日。郑公遣弟僧道如讯之。师曰。汝来正其时也。吾虽与佛鉴同条生。不与同条死。明早为我觅一只小船子来。高五尺足矣。越三日鸡鸣。端坐如平时。侍者请偈。师曰。不曾作得。言讫而逝。火浴。舌根不坏。郡人陈师颜。宝函藏于家。痊骨于普应院之侧。师法貌清整。举扬宗旨。绰有祖父之风。有时谓众曰。兄弟如有省悟处。不拘时节请来。露个消息。忽雪夜一僧叩方丈门。师唤入。震威喝曰。雪深夜半。求诀疑情何为。威仪不具。僧顾视衣裓。师喝出。机锋严峻类如此。其住何山也。因岁旱。郡守请祷于师。师勉从为升座。怒目瞪天骂曰。阿谁教尔强为天。雨应声而至。人呼为珣骂天。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一
禅师名守珣。
号佛灯。
出吉安州施姓巨族。
早岁弃家。
得道于太平佛鉴勤公。
珣初参广鉴瑛不契。
竟谒佛鉴。
佛鉴孤硬难入。
珣乃封其衾而矢曰。
此生不悟。
不展此也。
于是昼坐宵立。
逾七七日。
惫甚。
适佛鉴垂语曰。
森罗万象一法所印。
珣踊跃便出法堂。
即投灵云。
见桃花颂曰。
终日看天不举头。
桃花烂熳始抬眸。
饶君更有遮天网。
透得牢关即便休。
佛鉴曰。
如何是灵云不疑处。
对曰。
只今觅个疑处。
了不可得。
曰玄沙道未彻在。
那里是未彻处。
曰深知和尚老婆心切。
佛鉴喜之。
会佛果至。
鉴称珣见处稳实。
且曰。
此子自治。
严刻密室。
如对大宾。
后当有造。
佛果佯诺。
乃私招珣游山。
偶到一潭。
佛果推珣落水。
遽问曰。
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
珣对曰。
潭深鱼聚。
见后如何。
珣曰。
树高招风。
见与未见时如何。
珣曰。
伸脚在缩脚里。
佛果乃大笑。
宣和改元。
诏佛鉴住蒋山。
佛果移书与鉴。
必以珣首蒋山众。
由是湖海知名。
建炎间。
住天圣。
开堂时。
内翰王公问。
三圣逢人则出话。
珣笑曰。
公曾阅诗否。
曰馆务之暇何所不览。
珣曰。
诗云。
湖光潋滟晴遍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王公乃大称。
珣于朝待制潘良贵。
尝以南泉斩猫话。
请益于珣。
珣曰。
如今士夫说禅说道。
秖依著义理便快活。
似将钱买油糍。
吃了便不饥。
其馀便道。
是瞒他亦可笑也。
贵领旨后。
以居士身。
弘珣之道。
珣迁何山。
晚居天宁。
每怜学者根器不妙。
委曲援引。
如瓶泻秋河。
间有窃议。
不遑恤也。
尝举婆子烧庵话曰。
大凡扶宗立教。
须是其人。
你看他婆子。
虽是个女人。
宛有丈夫作略。
二十年蓰油费酱。
固是可知。
一日向百尺竿头做个失落。
直得用尽平生腕头气力。
自非个俗汉。
知几洎乎巧尽拙出。
然虽如是。
诸人要会么。
雪后始知松柏操。
事难方见丈夫心。
又举沩山一日见野火。
乃问道吾。
还见火么。
曰见。
沩曰。
从何处起。
曰除却经行坐卧。
请师别致一问来。
沩山休去。
乃曰。
连天野火了无涯。
起处犹来辨作家。
眼里瞳人双翳尽。
面前遍界绝空花。
道吾老也堪誇。
且道毕竟从甚处起。
汲水僧归林下寺。
待船人立渡头沙。
有僧问宾中宾。
珣答。
客路如天远。
候门似海深。
宾中主。
珣答。
长因送客处。
忆得别家时。
主中宾。
答相逢不必问前程。
主中主。
答一朝权祖令。
谁是出头人。
僧曰。
向上宗乘又如何。
珣曰。
大海若知足。
百川应倒流。
又尝谓众曰。
兄弟若有省悟处。
不拘时节。
须来露个消息。
会雪夜有僧。
直扣丈室。
珣起秉烛。
震威喝曰。
雪深夜半。
求决疑情。
因甚威仪不具。
僧顾衣裓。
珣便逐出。
绍兴甲寅。
从天宁归鄣南告寂。
侍者请遗偶。
珣曰。
不曾做得。
即逝火浴。
舌根不坏。
塔于宝应院。
珣初在庐山日。
有僧彦威。
冬月用荻花絮纸衣。
珣见大瞋曰。
你少年辄求温煖如此。
岂有心学道耶。
威大惊。
退问兄弟。
时堂中有荻花衣者。
才三四人。
皆年七十馀矣。
赞曰。
佛灯于七七之际。
顿了大事。
圆悟尚剥啄之。
何也。
如海底珊瑚。
不以铁纲举而出之。
焉得珍灼于人间世哉。
然佛灯以清简之风震一世。
足徵其源。
亦不愧也矣。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守珣,字佛灯,姓施氏,安吉人也。初参广鉴瑛不契,遂谒佛鉴,随众咨请,亦无所入,乃对其衾曰:“今生若不彻去,誓不展此。”于是,昼夜峭立,如丧考妣,逾七七日,忽佛鉴上堂曰:“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珣闻顿悟。鉴曰:“可惜一颗明珠,被这风颠汉拾得也。”乃诘曰:“灵云道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如何是他不疑处?”珣曰:“莫道灵云不疑,只今觅个疑处了不可得。”鉴曰:“玄沙道谛当甚谛当,敢保老兄未彻在,那里是他未彻处?”珣曰:“深知和尚老婆心切。”鉴然之,珣拜起,呈偈曰:“终日看天不举头,桃花烂熳始抬眸。饶君更有遮天网,透得牢关即便休。”鉴嘱令护持。是夕,展衾厉声曰:“这回珣上座稳睡去也。”圆悟闻之,窃疑其未然,乃曰:“我须勘过始得。”令人召至,因与游山隅,到一水潭,圆悟推珣入水,遽问曰:“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珣曰:“潭深鱼聚。”曰:“见后如何?”珣曰:“树高招风。”曰:“见与未见时如何?”珣曰:“伸脚在缩脚里。”圆悟大称之。后出世,初主禾山,次天圣,徙何山及天宁。绍兴甲寅,谓居士郑绩曰:十月八日是佛鉴先师忌日,吾时至矣。乞还障南。至十月四日,绩遣弟僧道如讯之,珣曰:“汝来正其时也,吾虽与佛鉴同条生,终不同条死,明早可与我寻一只小船来。”道如曰:“要长者?高者?”珣曰:“高五尺许。”越三日,鸡呜端坐如平时,侍者请偈,珣曰:“不曾作得。”言讫而逝。阇维,舌根不坏。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