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范汪

相关人物:共 8 位
共 8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南阳顺阳人,字子常。
范汪叔。
博学善属文。
永嘉之乱,南渡,拜佐著作郎、抚军参军。
讨苏峻,赐爵都亭侯。
累迁尚书右丞、护军长史。
全晋文
坚字子常,南阳顺阳人,永嘉中避乱江东,拜著作佐郎,后为抚军参,赐爵都亭侯,成帝时累迁尚书右丞护军长史。
庾条 朝代:东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颍川鄢陵人,字幼序。
庾亮弟。
初辟太宰府,累迁临川太守,赐爵乡亭侯
穆帝永和四年,豫章黄韬自称孝神皇帝聚众数千攻临川,条讨平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39—401 【介绍】: 东晋南阳顺阳人,字武子。
范汪子。
少笃学。
崇儒学,抑浮虚,著论抨击清谈,以为王弼、何晏之罪大于桀纣。
起家馀杭令。
兴学重教。
迁临淮太守,封阳遂乡侯。
甥王国宝谀事会稽王司马道子,宁被谗,出为豫章太守,大设庠序,改革旧制,学生至千余人。
为江州刺史王凝之劾免,犹勤学不辍。
撰有《春秋谷梁传集解》。
全晋文
宁字武子,汪次子,以汪忤桓温不得徵辟,孝武初温卒,始为馀杭令,迁临淮太守,封阳遂乡侯,徵拜中书侍郎,出为豫章太守,免,有《谷梁集解》十二卷,《礼杂问》十卷,集十六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4 【介绍】: 东晋济阴冤句人,字敬祖。晋孝武帝太元中,自丹阳丞为始安太守。桓玄为江州刺史,引为长史,委以心腹。玄谋称帝,以为丹杨尹,与殷仲文阴撰策命。玄称帝,以为侍中,封临汝县公。玄败,随玄西走,为尚书仆射。后被斩于江陵。
全晋文
范之字敬祖,济阴冤句人,太元中,自丹阳丞为始安太守,安帝初,桓玄引为江州长史,历丹阳尹,进征虏将军散骑常侍,玄篡位,进侍中后将军,封临汝县公,迁尚书仆射,玄平,斩于江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南阳顺阳人,字长文。
范汪孙。
袭爵武兴侯。
雅正好学,以儒术该明,为太学博士。
晋孝武帝太元十三年,卫将军谢石死,议谥,弘之上疏切直,忤谢、桓贵显及尚书仆射王珣,出为馀杭令。
卒官,年四十七。
全晋文
弘之字长文,宁兄康之子,袭祖汪爵武兴侯,为太学博士,出为馀杭令,有集六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60—447 【介绍】: 南朝宋琅邪临沂人,字敬弘。避宋武帝讳,故称字。王廙曾孙。桓玄妻舅。东晋末,起家左常侍。性恬静,乐山水,所居舍亭山,景色优美,时人谓之“王东山”。桓玄篡位,屡召不起。宋初建,为度支尚书,累迁吏部尚书。宋文帝元嘉年间,历尚书仆射,尚书令。于公务漠不关心。文帝尝问为政得失,对曰:“天下有道,庶人不议。”帝竟高其言。
全宋文·卷十七
敬弘本名裕之,避武帝讳,改称字,琅邪临沂人。
晋司州刺史胡之孙,太元隆安间历本国左常侍、卫军参军、天门太守,转桓伟安西长史南平太守去官。
桓玄篡位,屡召不就。
玄平,起为武帝车骑从事中郎、徐州治中从事史、征西道规咨议参军。
入为中书侍郎,转黄门侍郎,不拜。
仍除武帝太尉从事中郎,出为吴兴太守,寻征为侍中。
宋国建,以为度支尚书,迁太常。
及受禅,补宣训卫尉,加散骑常侍,转吏部尚书。
文帝即位,以为金紫光禄大夫,领江夏王师,迁尚书左仆射。
又迁尚书令,固辞,改授侍中特进左光禄大夫。
致仕征为太子少傅,再征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皆不拜。
元嘉二十四年卒,年八十。
顺帝升明二年追谥曰文贞。
(案,《隋志》,梁有右光禄大夫《王敬集》五卷,《录》一卷,当即此,转写有误脱耳。)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弘法科
生范氏。
豫州人也。
年十二。
为儒。
深明诗礼。
十六为沙门。
以解义称。
从什公游。
为一时流辈所推。
还建邺。
止东安寺。
宋高祖礼遇特异。
方伐长安。
载与俱。
行。
及文帝嗣位。
尤所钦敬。
初帝于法未甚信崇。
元嘉十二年。
京尹萧摹之请制民间建寺铸像。
帝谓侍中何尚之。
吏部羊玄保曰。
朕少读经不多。
比日弥复无暇。
因果之事。
昧然未究。
所以不敢立异者。
正以卿辈时秀信敬故耳。
范泰谢灵运尝言。
六经法度。
本在济世。
必求妙道。
当以佛经指南。
比见颜延之析达性论。
宗炳难黑白论。
其说汪洋。
大明至理。
并足开奖人意。
若使率土之民。
皆敦此化。
则朕坐致太平。
夫复何事。
因出摹之所上疏曰。
卿等增损。
必有以遏戒浮淫。
无伤弘奖者。
乃当著令耳。
尚之对曰。
横目之俗。
多不敬信。
以臣庸陋。
独有愚勤。
寔惧缺薄。
上玷大法。
更蒙奖论。
重有愧耳。
然前代群英。
则不负明诏矣。
渡江而来。
王导周顗庾亮王濛谢尚郗起王坦之王恭王谧郭文谢敷戴逵许询。
及亡高祖兄弟。
王元琳昆季。
范汪孙绰张玄殷凯。
或宰辅冠冕。
或人伦羽仪。
或置情人天之际。
或抗迹烟霞之表。
皆倒心归依。
其间比对。
如兰护开潜渊遁崇邃。
皆亚迹黄钟。
或不测人也。
近世道俗较谈便尔。
若悉举者。
夷夏汉魏。
奇杰辈出。
不可胜数。
慧远法师云。
释迦之化。
无所不可。
适道固自教原。
齐俗亦为要务。
窃味此言。
有契至理。
若使家家持戒。
则一国息刑。
故佛图澄适赵。
而使二石减暴。
罗什在秦。
则苻健损虐。
神道助教。
昭然可观。
不可诬也。
而摹之所请。
不谓全非。
但伤蠹道俗者。
其意本在无行僧尼。
而情伪难分。
去取未易耳。
至如土木之工。
虽若糜费。
然植福报恩。
未易顿绝。
臣比斟酌。
进退未安。
今日面奉德音。
实用欣抃。
羊玄保进曰。
此谈盖天人之学。
岂臣昧陋。
所宜与闻。
窃恐秦楚论强兵之术。
孙吴尽吞并之计。
无取于此耳。
帝曰。
此非战国之具。
良如卿言。
尚之曰。
夫礼隐逸则战士怠。
贵仁德则兵气销。
傥以孙吴为志。
动期吞并。
亦将无取于尧舜之道。
岂特释教而已哉。
帝悦曰。
释门之有卿。
如孔门之有季路。
所谓恶言不入于耳。
自是崇敬教乘。
颜延之著离识论。
先以其检上帝。
帝命严辩之。
酬酢终日。
帝笑曰。
公等殆不愧支许也。
东海何承天问严。
佛国用何历。
严曰。
天竺夏至之日。
方中无影。
盖天之中也。
五行用土色尚黄。
数以五。
八寸为尺。
十两当汉十二两。
以建辰之月为岁首。
讨覈分至。
推较薄蚀。
顾步光影。
其法甚详。
宿度年纪。
咸有条例。
承天无所措词。
后波利国人来。
果同严说。
帝诏任豫受焉。
严与慧观谢灵运。
详定涅槃经。
梦神诃之曰。
涅槃尊经。
何以辄加斟酌。
严惕然而觉。
欲尽收前本。
时识者曰。
此欲戒厉后人耳。
若必不应者。
宜即于详定时。
见梦也。
严以为然。
后又梦神告曰。
君以佛经之力。
必当见佛。
元嘉二十年殁。
寿八十一。
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四
释慧严。
姓范。
豫州人。
年十二为诸生博晓诗书。
十六出家。
又精鍊佛理。
迄甫立年学洞群籍。
风声四远化洽殊邦。
闻什公在关复从受学。
访正音义多所异闻。
后还京师止东安寺。
宋高祖素所知重。
高祖后伐长安。
要与同行。
严曰。
檀越此行虽伐罪吊民。
贫道事外之人。
不敢闻命。
帝苦要之。
遂行。
及文帝在位。
情好尤密。
每见弘赞问佛法。
先是帝未甚崇信。
至元嘉十二年京尹萧摹之上启请制起寺及铸像。
帝乃与侍中何尚之吏部郎中羊玄保等议之。
谓尚之曰。
朕少来读经不多。
比日弥复无暇。
三世因果未辩厝怀。
而复不敢立异者。
正以卿辈时秀率所敬信故也。
范泰谢灵运常言。
六经典文本在济俗为治。
必求灵性真奥。
岂得不以佛经为指南耶。
近见颜迎之推达性论宗炳难白黑论。
明佛汪汪尤为名理并足开奖人意。
若使率土之滨皆敦此化。
则朕坐致太平。
夫复何事。
近萧摹之请制。
未全经通。
即以相示。
委卿增损。
必有以遏戒浮淫无伤弘奖者。
乃当著令耳。
尚之对曰。
悠悠之徒多不信法。
以臣庸蔽独秉愚勤。
惧以阙薄贻点大教。
今乃更荷褒拂非所敢当。
至如前代群英则不负明诏矣。
中朝已远难复尽知。
度江以来则王导周顗庾亮王濛谢尚郤超王坦王恭王谧郭文谢敷戴逵许询及亡高祖兄弟王元琳昆季范汪孙绰张玄殷顗。
或宰辅之冠盖。
或人伦之羽仪。
或置情天人之际。
或抗迹烟霞之表。
并禀志归依厝心崇信。
其间比对则兰护开潜渊遁崇邃。
皆亚迹黄中。
或不测人也。
近世道俗敷谈便尔。
若当备举夷夏爰逮汉魏。
奇才异德胡可胜言。
慧远法师尝云。
释氏之化无所不可。
适道固自教源。
济俗亦为要务。
窃寻此说有契理奥。
何者若使家家持戒则一国息刑。
故佛澄适赵二石减暴。
灵塔放光苻健损虐。
故神道助教有自来矣。
而萧摹所启亦不谓全非。
但伤蠹道俗者。
本在无行僧尼。
而情貌难分祛取未易。
金铜土木虽縻费滋深。
必福业所寄复难得顿绝。
臣比思为斟酌进退难安。
今日亲奉德音实亦深用夷泰。
羊玄保进曰此谈盖天人之际。
岂臣所宜预。
窃恐秦楚论强兵之术。
孙吴尽吞并之计。
将无取于此耶。
帝曰。
此非战国之具。
良如卿言。
尚之曰。
夫礼隐逸则战士怠。
贵仁德则兵气衰。
若以孙吴为志。
苟在吞噬。
亦无取尧舜之道。
岂唯释教而已耶。
帝悦曰。
释门有卿亦犹孔氏之有季路。
所谓恶言不入于耳。
帝自是信心乃立。
始致意佛经。
及见严观诸僧。
辄论道义理。
时颜延之著离识观及论检。
帝命严辩其同异。
往复终日。
帝笑曰。
公等今日无愧支许。
严后著无生灭论及老子略注等。
东海何承天以博物著名。
乃问严。
佛国将用何历。
严云。
天竺夏至之日方中无影。
所谓天中。
于五行土德色尚黄。
数尚五。
八寸为一尺。
十两当此土十二两。
建辰之月为岁首。
及讨覈分至推校薄蚀。
顾步光影其法甚详。
宿度年纪咸有条例。
承天无所厝难。
后婆利国人来。
果同严说。
帝敕任豫受焉。
大涅槃经初至宋土。
文言致善。
而品数疏简。
初学难以措怀。
严乃共慧观谢灵运等。
依泥洹本加之品目。
文有过质颇亦治改。
始有数本流行。
严乃梦见一人形状极伟。
厉声谓严曰。
涅槃尊经何以轻加斟酌。
严觉已惕然。
乃更集僧欲收前本。
时识者咸云。
此盖欲诫厉后人耳。
若必不应者何容即时方梦。
严以为然。
顷之又梦神人告曰。
君以弘经之力必当见佛也。
严以宋元嘉二十年卒于东安寺。
春秋八十有一矣。
帝诏曰。
严法师器识渊远学道之匠。
奄尔迁神痛悼于怀。
可给钱五万布五十匹。
严弟子法智。
幼有神理。
年二十四往江陵值雅公讲。
便论议数番。
雅厝通无地。
雅顾眄四众曰。
小子斐然成章。
智笑曰。
乃变风变雅作矣。
于是声布楚郢誉洽京吴。
善成实及大小品。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姓范。豫州人。年十二为诸生。博晓诗书。十六出家。又糟练佛理。迄甫立年。学洞群籍。闻什公在关。复从受学。访正音义。多所异闻。后还京师。止东安寺。宋高祖素所知重。高祖后伐长安。要与仝行。严曰。檀越此行。虽伐罪吊民。贫道事外之人。不敢闻命。帝苦要之遂行。及文帝在位。情好尤密。每见弘赞问佛法。羊玄保进曰。此谈盖天人之际。岂臣所宜预。窃恐秦楚论强兵之术。孙吴尽吞并之计。将无取于此。帝曰。此非战国之具。良如卿言。何尚之曰。夫礼隐逸。则战士怠。贵仁德。则兵气衰。若以孙吴为志。苟在吞噬。亦无取尧舜之道。岂惟释教而已耶。帝悦曰。释门有卿。亦犹孔氏之有季路。所谓恶言不入于耳。帝自是信心乃立。始致意佛经。及见严与诸僧论道义。时颜延之著离识。及论检。帝命严辩其仝异。往复终日。帝笑曰。公等今日。无愧支许。严后著无生灭论。及老子略注等。东海何承天。以博物著名。乃问严。佛国行用何历。严云。天竺夏至之日。方中无影。所谓天中。于五行。土德。色尚黄。数尚五。八寸为一尺。十两当此土十二两。建辰之月为岁首。及讨覈分至。推挍薄蚀。顾步光影。其法甚详。宿度年纪。咸有条例。承天无所厝难。后婆利国人来。果仝严说。初大涅槃经。品数疏简。初学难以厝怌。严乃共慧观。谢灵运等。依泥洹本。加之品目。梦见一人。形状极伟。厉声谓严曰。涅槃尊经。何以趣加斟酌。严觉已惕然。乃更集僧。欲收前本。时识者咸云。此盖欲诫厉后人耳。若必不应者。何容即时方梦。严以为然。顷之又梦神人告曰。君以弘经之力。必当见佛也。以宋元嘉二十年。卒于东安寺。春秋八十有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86—421 【介绍】: 即司马德文。东晋皇帝,安帝弟。初封琅邪王,历中军将军、大司马。刘裕杀安帝,矫诏迎立为帝。在位期间,刘裕专权。元熙二年,禅位于裕,东晋亡。被贬为零陵王,后为裕所杀。在位二年。
全晋文·卷十二
帝讳德文,字德文,安帝同母弟。
初封琅邪王,历中军将军、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领司徒,录尚书事,元兴初迁车骑大将军。
桓玄辅政,进太宰。
及纂位,以为石阳县公。
玄平,复为琅邪王,领徐州刺史,拜大司马,领司徒。
以义熙十四年十二月即位,改元元熙,在位二年,禅于宋,封零陵王。
永初二年遇弑,谥曰恭皇帝。
案:《宋书·王歆之传》云:恭帝即位,迁黄门待郎,领著作郎。
凡诸诏奏,皆其辞也。
今以禅让诏策编入韶之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