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正己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僧缄 朝代:后周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姓王氏。京兆人。少习儒。聪慧有材识。辞章绝群。大中十一年。杜审权下对策及第。乾符中。避巢寇游渚宫。主中令成汭。属汭败。遂薙落。转徙夔峡间。后唐同光三年。居净众寺。与伪蜀进士王处厚会。因自言。生于文宗之太和初。逮今且一百三十馀载矣。复谓处厚子名成。身退皆俟。明年忽别去。已而扣关访处厚偕游。故太尉幽公杜琮祠。方坐西庑下。有数人吏服缀行。进拜处厚前。缄曰。就参新官。处厚惶懅不知所为。缄曰。公知泰山举公为司命否。此辈他日公所驱策者。又何惧。且府君念公壮志未酬。议必登第。后施行。明年春榜人数已定。既可为公贺。亦可为公吊也。处厚问明年春榜诸人姓名。缄遗之短书曰。必试罢而后坼。及试罢坼。而视其书。仅四句。曰周成同成。二王殊名。王居一焉。百日为程。二王则处厚慎言也。俄而处厚暴卒。计之仅百馀日。若是则缄之神明。将盘礴天地而参赞造化。非可以求之世间者也。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二 感通篇第六之五
释僧缄者。
俗名缄也。
姓王氏京兆人。
少而察慧辞气绝群。
大中十一年杜审权下对策成事。
秘书监冯涓即同年也。
乾符中巢寇充斥。
随流避乱。
至渚宫投中。
今成汭。
汭攻淮海不利。
遂削发出家。
属雷满据荆州。
襄州赵凝攻破之。
梁祖遣高季昌诛灭焉。
江陵遂属高氏。
缄避地夔峡间。
后唐同光三年入蜀。
寻访冯涓已死矣。
遂居净众寺。
而髭发皓然且面色红润逍遥。
然人不测其情伪。
有华阳进士王处厚者。
乙卯岁于伪蜀落第。
则周显德二年也。
入寺写忧于松竹间见缄。
缄曰得非王处厚乎。
处厚惊曰。
未尝相狎。
何遽呼耶。
缄曰。
偶知耳遂说本唐文宗大和初生。
止今一百三十馀载矣。
处厚曰。
某身迹奚若。
子将来之事极于明年。
而今而后事可知矣。
意言蜀将亡也。
嘱令勿泄。
明日再寻杳沈声迹。
一日复扣关自来云。
暂去礼峨眉。
结夏于黑水。
方还。
缄于案头拈文卷。
览之则处厚府试赋藁曰考乎真伪。
非君烛下之文。
何多诳乎。
遂探怀抽赋藁示之。
此岂非程试真本乎。
处厚惊竦不已。
乃曰。
仆试后偶加润色。
用补烛下仓卒之过也。
师何从得是本也。
缄曰。
非但一赋。
君平生所作之者。
皆贮之矣。
明日访之。
携处厚入寺之北隅。
同谒故太尉豳公杜琮之祠。
坐于西庑下。
俄有数吏服色厖杂。
自堂宇间缀行而出。
降阶再拜。
缄曰。
新官在此便可庭参。
处厚惶懅而作。
缄曰。
此辈将为君之驱策。
又何惧乎。
宁知泰山举君为司命否。
仍以夙负壮图未酬前志请候登第后施行。
复检官禄簿见来春一榜人数已定。
君亦预其间。
斯乃阴注阳受也。
策人世之名食幽府之禄。
此阳注阴受也。
处厚震骇不知所裁。
但问明年及第人姓名为谁耶。
缄索纸笔立书一短封与之。
诫之严密藏之。
脱泄祸不旋踵。
须臾吏散。
缄携手出庙及瞑而去。
至春试罢。
缄来处厚家留一简云。
暂还弊庐无复再面也。
后往寺僧堂中问之。
已他适矣。
乃拆短封视之。
但书四句。
云周成同成。
二王殊名。
王居一焉。
百日为程。
及乎榜出验之有八士也。
二王处厚与王慎言也。
王居一焉。
恶其百日为程。
处厚唯狎同年置酒高会极遂性之欢。
由是荒乱不起。
是夜暴亡。
同年皆梦。
处厚蓝袍槐笏驱殿而行。
验其策名之荣。
止一百二十日也。
详其缄之生于文宗太和初也。
成身在宣宗大中。
王处厚遇之已一百三十馀岁也。
次伪王蜀城都大慈寺僧亡名。
恒讽诵法华经令人乐闻时至分卫取足而已。
身微所苦有示方药。
伊僧策杖入青城大面山。
采药沿溪越险。
忽然云雾四起不知所适。
有顷见一翁。
僧揖之序寒暄问何以至此。
僧曰。
为采少药也。
翁曰。
庄舍不远。
略迂神足。
得否。
僧曰。
迷方失路愿随居士。
少顷云散见一宅宇阴森既近。
翁曰。
且先报庄主人矣。
僧入门睹事皆非凡调。
问曰。
还斋否。
曰未食。
焚香且觉非常郁悖。
请念所业经。
其僧朗声诵经。
勉令诵彻部。
所馈斋馔皆大慈寺前食物。
斋毕青衣负竹器以香草荐之。
乃施钱五贯令师市胡饼之费。
翁合掌送出。
或问云。
此孙思邈先生也。
到寺已经月馀矣。
其钱将入寺。
则黄金货泉也。
王氏闻之收金钱。
别给钱五百贯。
其僧散施之。
将知仙民恒在名山。
次嘉州罗目县有诉孙山人。
赁驴不偿直。
乞追摄问。
小童云。
是孙思邈也。
县令惊怪出钱代偿。
其人居山下。
及出县路见孙公取钱二百以授之。
曰吾元伺汝于此。
何遽怪乎。
得金钱僧不知其终所。
神僧传·卷第九
释僧缄。
俗姓王氏。
京兆人。
恒居于净众寺。
髭发皓白而面色红润逍遥然。
人莫测其情伪。
有华阳进士王处厚者。
于伪蜀落第入寺写忧于松竹间见缄。
缄曰。
得非王处厚乎。
处厚惊曰。
未尝相狎何遽呼耶。
缄曰。
偶然耳。
处厚心知其异。
咨曰。
和尚某身迹奚若。
缄曰。
子将来之事极于明年。
而今而后事可知矣。
意言蜀将亡也。
嘱令勿泄。
一日缄于案头拈文卷。
览之则处厚府试赋藁。
曰考乎真伪。
非君烛下之文。
何多诳乎。
遂探怀袖赋藁示之。
此岂非程试之真本乎。
处厚惊竦不已。
乃曰。
仆后偶加润色。
用补烛下仓卒之过也。
师何从得是本乎。
缄曰。
非但一赋。
君平生所作之者皆贮之矣。
明日访之。
携处厚入寺。
谒太尉豳公杜琮之祠。
坐于西庑下。
俄有数吏服色厖杂。
自堂宇间缀行而出。
降阶再拜。
缄曰。
新官在此便可庭参。
处厚惶惧而作。
缄曰。
此辈将为君之驱策。
又何惧乎。
宁知泰山举君为司命否。
仍以夙负壮图未酬前志请候登第后施行。
复检官禄簿见来春一榜人数已定。
君亦预其间。
斯乃阴注阳受也。
策人世之名食幽府之禄。
此阳注阴受也。
处厚震骇不知所裁。
但问明年及第姓名。
缄索纸笔立书一短封与之。
诫之严密藏之。
脱泄祸不旋踵。
至春试罢。
缄来处厚家留一简云。
暂还弊庐。
无复再面也。
后往寺觅之。
已他适矣。
乃拆短封视之。
但书四句云。
周成同成。
二王殊名。
王居一焉。
百日为程。
及榜出有八士也。
二王处厚与王慎言也。
王居一焉。
恶其百日为程。
处厚唯狎同年。
置酒高会极遂性之乐。
由是荒乱不起。
是夜暴亡。
同年皆梦。
处厚蓝袍槐笏驱殿而行。
验其策名之荣。
止一百二十日。
详其缄之年生于文宗太和初。
成名在宣宗大中。
王处厚遇之已一百三十馀岁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6—? 【介绍】: 宋人,字君从。
官终尚书司封郎中。
神宗元丰五年,年七十七,与文彦博、富弼辈为洛阳耆英会,与彦博、程珦、司马旦等为同甲会,又与司马光兄弟、楚建中、王慎言诸人为真率会。
全宋诗
席汝言(一○○六~?),字君从。曾官司封郎中。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与司马光、富弼、文彦博等为洛阳耆英会,各赋诗,时年七十七。事见《司马文正公文集》卷六五《洛中耆英会序》。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沧海遗珠
于玭(1507-1562)字子珍,号册川,山东东阿人,嘉靖七年(1528)举人,官平凉同知。
于仲子慎思,叔子慎言有《于氏家藏诗略》四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4—1544 【介绍】: 明河南仪封人,字子衡,号平厓,又号浚川。
弘治十五年进士。
授兵科给事中。
以丁忧去。
正德初,服满至京,以忤刘瑾,谪亳州判官。
后召为御史。
嘉靖初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
迁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减进贡快船数,革除大胜等关守臣借稽察谋利等。
入为左都御史,言南京守备权太重,不宜由徐氏世袭,遂解魏国公徐鹏举兵柄。
加兵部尚书,提督团营,仍以左都御史理都察院事。
以督团营与郭勋共事,不能有所振饬。
勋被劾,廷相竟斥为民。
博学好议论,以经术称。
反对朱熹“理先于气”之说,以为“天地未生,只有元气”。
对王守仁“致良知”之说,亦有所批评。
工诗文,与李梦阳、何景明等称“前七子”。
有《王氏家藏集》、《内台集》、《慎言》、《雅述》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衡,仪封人。弘治壬戌进士,选庶吉士改吏科给事中历官都察院右都御史进兵部尚书提督团营仍掌院事加太子太保谥肃敏有家藏内台二集
明诗纪事·丁签·卷三
廷相字子衡,仪封人。弘治壬戌进士,选庶吉士,改兵科给事中。以言事谪判亳州,改高淳知县,召为御史,巡按陕西。被诬下狱,谪赣榆丞,迁宁国同知。历四川佥事、山东提学副使、右布政使,迁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入为兵部侍郎,迁南兵部尚书,召拜右都御史,加兵部尚书,提督团营,仍掌院事。加太子少保,进太子太保,坐事斥为民,卒。隆庆初复官,赠少保,谥肃敏。有《家藏集》五十六卷、《内台集》七卷。 (《艺苑卮言》:王子衡诗如外国人投唐,武将坐禅,威仪解悟中不免露抗浪本色。 《国史唯疑》:王廷相南昌行云:「白州若子中台长,何用文章谀新莽。」白洲,李士实也。士实既叛被执,见伍文定不跪,伍怒挞之二十,创死,年逾七十矣。昔人嘲夏贵诗「何不六十九」乎? 《明诗选》:陈卧子曰:「子衡五古有沈郁之思,壮丽之色。」李舒章曰:「当何、李时,长于五言古者,有子衡、君采。子衡峻丽,得其雄分;君采隽洁,得其英分。」 《静志居诗话》:浚川诗格,诸体稍粗,惟五言绝句颇有摩诘风致,下亦不失为裴十秀才、崔五员外。 《田按:子衡刻意学诗,粗漫之篇诚如昔人所讥,遇有合作,如游五都市中,动获奇宝。)
维基
王廷相(1474年—1544年),字子衡,别号平厓,又号浚川,谥肃敏,河南仪封县人(今兰考县),思想家、文学家,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前七子之一。王廷相自幼丰姿发秀,聪慧奇敏,13岁补邑庠生。弘治八年(1495年)廿二岁举于乡,弘治十五年(1502年),29岁考中进士,被选为翰林庶吉士。弘治十七年(1504年)任兵科给事中,蒙古鞑靼部进犯大同等地,王廷相上《拟经略边关事宜疏》。弘治十八年(1505年)丁父忧三年,因曾忤中官刘瑾,正德三年(1508年)以亳州判官起复,隔年升高淳县知县,不久改监察御史,巡按陕西,任内惩治权阉廖镗,正德八年(1513年),提督北畿学政,权阉三王二刘者及廖镗诬其贪墨,吏部尚书杨一清等大臣抗疏论救,正德九年谪赣榆县县丞。正德十一年(1516年)升任宁国县知县,隔年升松江府同知,旋改四川按察司提学佥事,正德十六年(1521年)升任山东提学副使,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升任湖广按察使。嘉靖三年任山东布政司右布政,旋丁母忧,嘉靖六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嘉靖七年兵部左侍郎、嘉靖九年升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嘉靖十二年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掌都察院事。嘉靖十五年加太子少保,嘉靖十八年(1539年)加升太子太保。嘉靖二十一年(1541年)因受郭勋一案牵连,革职为民,被罢免官职回归故里。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病逝。埋葬于仪封城东二里许(即今仪封乡老君营村南),直到穆宗隆庆初年才得以平反昭雪。谥肃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