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魏光焘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五四
杨浚,字雪沧,侯官人。咸丰壬子举人,官内阁中书。有《冠悔堂诗钞》。
全台诗
杨浚(1830~1890)字雪沧,号健公,又号冠悔道人。
祖籍福建晋江,后迁福建侯官。
咸丰二年(1852)中举,同治四年(1865)任内阁中书,及国史、方略两馆校对官。
杨氏为福建著名藏书家,同治五年(1866)应左宗堂之邀,入福州正谊书局,重刊先贤遗书。
同治八年(1869)游台,受淡水同知陈培桂之聘,纂修《淡水厅志》;并应郑用锡子嗣郑如梁之请,编纂《北郭园全集》,首开清代北台湾文学专著出版之先河。
同治九年(1870)修志完成后离台。
晚年致力讲学,曾任教于漳州丹霞书院、霞文书院,厦门紫阳书院,金门浯江书院。
著有《冠悔堂诗文钞》、《冠悔堂赋钞》、《冠悔堂骈体文钞》、《冠悔堂楹语》、《杨雪沧稿本》。
  兹以泉州图书馆藏之《冠悔堂诗钞》为底本进行编校。
该诗钞收录道光二十七年至光绪十六年(1847~1890)间古今体诗共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卷三己巳(1869)至庚午(1870)共十九首,为杨氏在台之作。
许宗衡于诗集前序文云:「卷中各体均深稳有骨,七言律尤高迈,间有似冬郎玉溪生者,而风格转胜。
盖韵味非常,不可以貌袭也。
七古有逸气略近太白,题魏午庄鹰鹿图一作,又似元遗山,皆非近时率尔为诗者所解。
」由此略可见其诗之风格与特色。
另连横《台湾诗乘》、吴幅员《台湾诗钞》中亦辑有杨浚诗,可作为编校参考。
(施懿琳撰)
清诗别裁集
字瞻衡,江南昆山人。诸生。○瞻衡处困穷,有客欲招之北往,已卜期矣,缘其配病痫不能往,一二年,夫妇并寒饿死。文人之卮,此为尤甚。
释显文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护法篇第五之三
释显文,字魁印。
姓杨氏,易人也。
幼有慈性,与群儿嬉戏,见草虫跃跃,相诫勿伤。
父知其有自,年十一途之永阳高明寺,投觉实祝发。
弱冠得戒于西域山慈霞。
自是识深力果,每念出家将求闻道,何敢自逸。
乃游温阳红螺山,昼夜精勤,诵《楞严》、《法华》诸经,研穷六载,洞悉奥旨。
然自以为囿于一隅,见闻憾寡,欲遍名山,以廓知识。
遂造九华翠峰,日趋讲座,顿悟性海,受持《华严·如来出现品》。
游江乘赤山,依法忍参向上一宗。
偶逢石子击足,忽惊呼有省。
由是深窥堂奥,结习尽除。
壬寅春,结茅庐山,旦暮勤修,胁不著席,几出死生。
刘观察思训耳其道誉,请主金陵毗庐。
斯时新学方行,倡毁偶像,多假僧堂,改为校舍。
毗卢殿宇蚤已佔去,神像迁移蒙诸污秽。
显文至此,惄焉伤之,思所以救护,未得其端。
会江南官吏公宴至寺,或询法要,或契禅机。
显文为具道学徒鸱张,佛地弗宁,惨雨凄风,目不忍睹,非赖大德,莫由保持。
诸公皆为动容,合词以请制府,魏公光焘竟如其议,别建学堂。
寺复旧观,佛龛神貌,更极尊严。
群侣庆幸,叹其遭逢。
而显文但感善缘,愧无酬答。
唯是大阐宗风,春夏演讲,秋冬勤参,发明心地。
时或弘戒一期,食众数百人,而寺无盖藏。
前后制府,若周公馥、端公方,皆分盐馀助之,故无竭乏。
宣统初元,腊将终,示微疾。
与天台谛闲论慧命,当体无生。
俄而复曰:“色相虽圆,阐扬华严,心犹未已。
”因问后事如何,乃曰:“心显身中主,意隐两家宾。
火后一堆骨,且休认为真。
”即说偈曰:“参透人间世事禅,半如云影半如烟。
有时得遇东风便,直向山头驾铁船。
”言讫而寂,年五十有三。
有《法语》一卷,弟子清池为之记录,且刊行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