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顾光旭

相关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苏州人,字逋翁。肃宗至德二载进士。善为歌诗,工画山水。初为韩混江南判官。德宗时,柳浑辅政,荐为秘书郎。素善于李泌,师事之,得其服气之法。及泌相,自谓当得达官,久之,迁著作郎,心不乐,求归于吴。及泌卒,作《海鸥咏》嘲诮权贵,大为所嫉。德宗贞元五年被宪司劾贬饶州司户,遂全家去,隐茅山,自称华阳山人。有《华阳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7?—816? 字逋翁,号华阳山人,又号悲翁,排行十二,苏州海盐(今浙江海盐)人。曾求知新亭监,监在盐官(即海盐)海滨,见《尚书故实》。肃宗至德二载(757)进士及第。代宗大历八、九年(773、774)于永嘉一带任度支盐铁转运使府下属官;十年,曾至江西,与李泌、柳浑交往,吟咏自适。德宗建中二年(781)至贞元二年(786),在镇海军节度使韩滉幕下任判官。后随韩滉入朝,为大理寺司直。贞元三年,柳浑辅政,顾为校书郎;李泌继入,迁为著作郎(一说著作佐郎)。贞元五年(789),柳、李相继去世,顾乃为众所排,贬为饶州司户参军。途经苏州、杭州、睦州、信州,与当地刺史韦应物、房孺复、韦攒、刘太真相唱和。贞元十年返苏州,定居茅山。曾来往湖州、扬州、宣州、嘉兴、常熟等地,约卒于宪宗元和十一年(816)。生平事迹见皇甫湜《唐故著作佐郎顾况集序》、《旧唐书·李泌传》附《顾况传》。顾况视诗歌为“理乱之所经,王化之所兴”,反对徒求文采之丽。所作《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开白居易新乐府先声。张为《诗人主客图》以白居易为广大教化主,列顾况为升堂。其诗颇有纵横奇诡之作,皇甫湜言其“逸歌长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顾况集序》)。有明刻本《华阳集》,内诗赋2卷、文1卷。又《唐诗百名家全集》有《顾逋翁诗集》4卷。今人王启兴、张虹有《顾况诗注》。《全唐诗》存诗4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4首,断句2。
唐诗汇评
顾况(约727-820),字逋翁,自号华阳山人。
云阳(今江苏丹阳)人,亦称苏州(今属江苏)人,或海盐(今属浙江)人。
至德二载,登进士第。
尝求知新亭监,又为盐铁从事,大历中粜盐温州。
建中中,以大理司直为润州节度使韩滉判官。
与李泌、柳浑善,贞元三年,柳浑为相,荐为秘书郎。
李泌为相,转著作佐郎。
五年,泌卒,况作《海鸥咏》嘲诮权贵,贬饶州司户。
后归吴,隐于茅山,卒年九十馀。
有《顾况集》二十卷,己佚。
后人辑有《顾华阳集》三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四卷。
词学图录
顾况(727-815),字逋翁,苏州人,与元结同时而略晚,亦新乐府作者。有《竹枝》等词。
黄鹤楼志·人物篇
顾况(约727—约820) 唐代诗人。字逋翁,号华阳山人,晚年自号悲翁。苏州海盐(今属浙江)人。至德二年(757)进士,历官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幕府判官、著作佐郎,贬饶州司户参军。善画,著《画评》一卷,已佚。《全唐诗》存其诗四卷,《全唐文》存其文三卷。有《华阳集》。曾在黄鹤楼游赏,作诗《黄鹄楼歌送独孤助》送别故人,“鄂州杂诗碑”录存该诗。
全唐诗补逸
顾况字逋翁,海盐人。补诗一首。
全唐文·卷五百二十八
况字逋翁。苏州人。至德二年进士。以校书郎徵。迁著作郎。贬饶州司户参军。

作品评论

皇甫湜《唐故著作佐郎顾况集序》
吴中山泉,气状英淑怪丽……君出其中间,翕轻清以为性,结冷汰以为质,煦鲜荣以为词。偏于逸歌氏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最为快也。李白、杜甫已死,非君将谁与欤?
唐国史补
吴人顾况:词句清绝,杂之以诙谐,尤多轻薄。为著作郎,傲毁朝列,贬死江南。
南部新书
顾况志尚疏逸,近于方外。时辈招以好官,况以诗答之曰:“四海如今已太平,相公何用唤狂生?此身还侣笼中鹤,东望瀛洲叫一声。”
沧浪诗话
顾况诗多在元、白之上,稍有盛唐风骨处。
《唐诗品》
况诗天才不足,而问辩有馀,虽有骨气,殊乏风采。其《补亡》诸诗,颇有流调可讽,然词旨不圆,终违机悟。晚居华山,自号华阳真逸。今观其诗,类非裁谢风尘,超脱凡径,此岂感贶于山灵者耶!
诗薮
唐人诸古体,四言无论,为骚者太白外,王维、顾况二家,皆意浅格卑,相去千里。
《大历诗略》
逋翁乐府歌行多奇趣,拟之青莲近似,但无逸气耳……其稍平正可法者却高。
石洲诗话
顾逋翁歌行,邪门外道,直不入格。
查世沣《重刻顾华阳集序》
观其气度之磊落,诗笔之骏发踔厉,语必惊人,正孔门中狂者,故自称狂生。翁尝称皇甫堤为扬雄、孟某,翁即杨雄、孟某矣。其祭陆端公文曰:“有书满屋,与人共分,破富为贫,好事日闻。”何胸次之豁达开朗如是也!翁盖自写其郁抑不平之气,借友人为杯酒耳,非狂者而能作如是语乎?
贺桂龄《重订顾华阳集序》
其文体与顾亭林先生有间,而骨力之苍雄、志气之豪迈,踔厉峻发,不可一世。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汤惠休,幽永善怀,如层波叠藻,虽渊澜未阔,而芳润相因。行路悲歌,扣乐府之噤喉,傅齐梁之粉泽,六朝香草,犹胜晚季风华。
《诗学渊源》
况乐府歌行颇著于时。其杂曲长短句以体质自高,微伤于直率。《补亡》、《拟古》诸作,犹落言诠。间作绝句宫词,则殊不减王建,然已逗晚唐之先。其乐府则齐梁也。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顾慈,字昭德,清无锡人。
顾光旭次女,平湖举人张熙宇室。
著有《韵松楼诗集》。

人物简介

梁溪诗钞
过迪,字天行,顾光旭曾外祖。
清无锡人,世居邑之八士桥。
有《养怡堂集》八卷。

人物简介

梁溪诗钞
华韶,字鬯仪,国子生。
清无锡人。
补庵五世孙,华琪芳之孙,顾光旭内祖。
著有《竹窗偶存》。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刘松苓,字思九,或作九思,一字雪帆,或作雪坡。
清康乾间无锡人。
国子生。
诗才奇肆,工小赋。
所为词兼有辛、苏、姜、史之长。
少与顾光旭、鲍汀友善。

人物简介

梁溪诗钞
顾维钫,字孝谋,号半舟,清无锡人。
丙辰进士,历官刑部广东司主事。
在京与顾光旭同寓一夕,得家书闻太夫人有疾,诘朝挂冠去,归泾皋,手自灌园,足不践城市二十余年,年八十九卒。
僧缄 朝代:后周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姓王氏。京兆人。少习儒。聪慧有材识。辞章绝群。大中十一年。杜审权下对策及第。乾符中。避巢寇游渚宫。主中令成汭。属汭败。遂薙落。转徙夔峡间。后唐同光三年。居净众寺。与伪蜀进士王处厚会。因自言。生于文宗之太和初。逮今且一百三十馀载矣。复谓处厚子名成。身退皆俟。明年忽别去。已而扣关访处厚偕游。故太尉幽公杜琮祠。方坐西庑下。有数人吏服缀行。进拜处厚前。缄曰。就参新官。处厚惶懅不知所为。缄曰。公知泰山举公为司命否。此辈他日公所驱策者。又何惧。且府君念公壮志未酬。议必登第。后施行。明年春榜人数已定。既可为公贺。亦可为公吊也。处厚问明年春榜诸人姓名。缄遗之短书曰。必试罢而后坼。及试罢坼。而视其书。仅四句。曰周成同成。二王殊名。王居一焉。百日为程。二王则处厚慎言也。俄而处厚暴卒。计之仅百馀日。若是则缄之神明。将盘礴天地而参赞造化。非可以求之世间者也。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二 感通篇第六之五
释僧缄者。
俗名缄也。
姓王氏京兆人。
少而察慧辞气绝群。
大中十一年杜审权下对策成事。
秘书监冯涓即同年也。
乾符中巢寇充斥。
随流避乱。
至渚宫投中。
今成汭。
汭攻淮海不利。
遂削发出家。
属雷满据荆州。
襄州赵凝攻破之。
梁祖遣高季昌诛灭焉。
江陵遂属高氏。
缄避地夔峡间。
后唐同光三年入蜀。
寻访冯涓已死矣。
遂居净众寺。
而髭发皓然且面色红润逍遥。
然人不测其情伪。
华阳进士王处厚者。
乙卯岁于伪蜀落第。
则周显德二年也。
入寺写忧于松竹间见缄。
缄曰得非王处厚乎。
处厚惊曰。
未尝相狎。
何遽呼耶。
缄曰。
偶知耳遂说本唐文宗大和初生。
止今一百三十馀载矣。
处厚曰。
某身迹奚若。
子将来之事极于明年。
而今而后事可知矣。
意言蜀将亡也。
嘱令勿泄。
明日再寻杳沈声迹。
一日复扣关自来云。
暂去礼峨眉。
结夏于黑水。
方还。
缄于案头拈文卷。
览之则处厚府试赋藁曰考乎真伪。
非君烛下之文。
何多诳乎。
遂探怀抽赋藁示之。
此岂非程试真本乎。
处厚惊竦不已。
乃曰。
仆试后偶加润色。
用补烛下仓卒之过也。
师何从得是本也。
缄曰。
非但一赋。
君平生所作之者。
皆贮之矣。
明日访之。
携处厚入寺之北隅。
同谒故太尉豳公杜琮之祠。
坐于西庑下。
俄有数吏服色厖杂。
自堂宇间缀行而出。
降阶再拜。
缄曰。
新官在此便可庭参。
处厚惶懅而作。
缄曰。
此辈将为君之驱策。
又何惧乎。
宁知泰山举君为司命否。
仍以夙负壮图未酬前志请候登第后施行。
复检官禄簿见来春一榜人数已定。
君亦预其间。
斯乃阴注阳受也。
策人世之名食幽府之禄。
此阳注阴受也。
处厚震骇不知所裁。
但问明年及第人姓名为谁耶。
缄索纸笔立书一短封与之。
诫之严密藏之。
脱泄祸不旋踵。
须臾吏散。
缄携手出庙及瞑而去。
至春试罢。
缄来处厚家留一简云。
暂还弊庐无复再面也。
后往寺僧堂中问之。
已他适矣。
乃拆短封视之。
但书四句。
云周成同成。
二王殊名。
王居一焉。
百日为程。
及乎榜出验之有八士也。
二王处厚与王慎言也。
王居一焉。
恶其百日为程。
处厚唯狎同年置酒高会极遂性之欢。
由是荒乱不起。
是夜暴亡。
同年皆梦。
处厚蓝袍槐笏驱殿而行。
验其策名之荣。
止一百二十日也。
详其缄之生于文宗太和初也。
成身在宣宗大中。
王处厚遇之已一百三十馀岁也。
次伪王蜀城都大慈寺僧亡名。
恒讽诵法华经令人乐闻时至分卫取足而已。
身微所苦有示方药。
伊僧策杖入青城大面山。
采药沿溪越险。
忽然云雾四起不知所适。
有顷见一翁。
僧揖之序寒暄问何以至此。
僧曰。
为采少药也。
翁曰。
庄舍不远。
略迂神足。
得否。
僧曰。
迷方失路愿随居士。
少顷云散见一宅宇阴森既近。
翁曰。
且先报庄主人矣。
僧入门睹事皆非凡调。
问曰。
还斋否。
曰未食。
焚香且觉非常郁悖。
请念所业经。
其僧朗声诵经。
勉令诵彻部。
所馈斋馔皆大慈寺前食物。
斋毕青衣负竹器以香草荐之。
乃施钱五贯令师市胡饼之费。
翁合掌送出。
或问云。
此孙思邈先生也。
到寺已经月馀矣。
其钱将入寺。
则黄金货泉也。
王氏闻之收金钱。
别给钱五百贯。
其僧散施之。
将知仙民恒在名山。
次嘉州罗目县有诉孙山人。
赁驴不偿直。
乞追摄问。
小童云。
是孙思邈也。
县令惊怪出钱代偿。
其人居山下。
及出县路见孙公取钱二百以授之。
曰吾元伺汝于此。
何遽怪乎。
得金钱僧不知其终所。
神僧传·卷第九
释僧缄。
俗姓王氏。
京兆人。
恒居于净众寺。
髭发皓白而面色红润逍遥然。
人莫测其情伪。
华阳进士王处厚者。
于伪蜀落第入寺写忧于松竹间见缄。
缄曰。
得非王处厚乎。
处厚惊曰。
未尝相狎何遽呼耶。
缄曰。
偶然耳。
处厚心知其异。
咨曰。
和尚某身迹奚若。
缄曰。
子将来之事极于明年。
而今而后事可知矣。
意言蜀将亡也。
嘱令勿泄。
一日缄于案头拈文卷。
览之则处厚府试赋藁。
曰考乎真伪。
非君烛下之文。
何多诳乎。
遂探怀袖赋藁示之。
此岂非程试之真本乎。
处厚惊竦不已。
乃曰。
仆后偶加润色。
用补烛下仓卒之过也。
师何从得是本乎。
缄曰。
非但一赋。
君平生所作之者皆贮之矣。
明日访之。
携处厚入寺。
谒太尉豳公杜琮之祠。
坐于西庑下。
俄有数吏服色厖杂。
自堂宇间缀行而出。
降阶再拜。
缄曰。
新官在此便可庭参。
处厚惶惧而作。
缄曰。
此辈将为君之驱策。
又何惧乎。
宁知泰山举君为司命否。
仍以夙负壮图未酬前志请候登第后施行。
复检官禄簿见来春一榜人数已定。
君亦预其间。
斯乃阴注阳受也。
策人世之名食幽府之禄。
此阳注阴受也。
处厚震骇不知所裁。
但问明年及第姓名。
缄索纸笔立书一短封与之。
诫之严密藏之。
脱泄祸不旋踵。
至春试罢。
缄来处厚家留一简云。
暂还弊庐。
无复再面也。
后往寺觅之。
已他适矣。
乃拆短封视之。
但书四句云。
周成同成。
二王殊名。
王居一焉。
百日为程。
及榜出有八士也。
二王处厚与王慎言也。
王居一焉。
恶其百日为程。
处厚唯狎同年。
置酒高会极遂性之乐。
由是荒乱不起。
是夜暴亡。
同年皆梦。
处厚蓝袍槐笏驱殿而行。
验其策名之荣。
止一百二十日。
详其缄之年生于文宗太和初。
成名在宣宗大中。
王处厚遇之已一百三十馀岁矣。